正文 第144章 大西南(1/2)
4章
崇祯又问了一些有关军队建设方面的问题,对四人的答复他还算满意,随又指出“朕也不管你们以前是如何练兵的,就这三营新兵而言,朕就要标新立异另起练兵之法首先,各营行七日作息之规定,七日为一周期,简曰“周”;每日三练,每周操练五日,分军阵习练、单兵对敌习练、单兵体能习练,均要做到弓马娴熟;每周第六天即周六为政宣日,由各连队政宣员负责宣讲忠君爱国之思想、爱民之大义;每周第七日即周日,除被分派执勤官兵外,其余人等可休息一天处理私务。如此,以此类推即可。先生可以兵部兵部的名义,传令各军效仿。”
孙承宗等人皆躬身领旨“臣,遵旨。”
随后,崇祯又听取了孙承宗等人关于军备方面的回报总结。
“先生,您是说,堪用之火抢仅有两万余?合格棉甲也才五万付?那怎么行!至于军马倒还好说,虽说三万少了点,但弄多了的话,喂养也是个麻烦,内地总归比不得草原啊,反倒是这火枪和棉甲是个麻烦。”崇祯紧锁眉头道。
崇祯有些无奈了,他没想到将大明各地武库存放的火枪收罗一空的结果会是这样!以火器见长的大明,自己制造的火枪竟然有八成因炸膛、开裂导致无法使用!这也太能搞了吧。
“这样吧,劣质火枪送往军械厂回炉重铸,各地匠造作坊皆停工,无用官员罢免,选用堪用匠入军械厂,余者放田还民籍;还有这棉甲,虽现在不用,但也应以备应急,以待天寒之需。嗯…,还要多收些棉花,加紧赶制棉甲,争取天寒前要赶制足量,除却三大营兵所用,还要供给南、北大营,曹文诏之联军、辽东、毛文龙等处,不能让将士们挨冻空腹杀敌!”崇祯这可是要未雨绸缪下狠心整顿军备。
崇祯刚即位时,大明军队虽是号称百万但却是虚的,能战之兵也就辽东兵和毛文龙主打游击的军队。但现在崇祯手里的却是实打实的五十万,虽然能打的依然不多也就二十来万,但只要勤加苦练,假以时日余者定可成长为大明之抵住。
孙承宗领命,孙传庭、孙元化、卢象升三人却是呆呆的相互对望,他们可是没有想到大明军备竟如此不堪,开始还以为后续会源源供给呢。
崇祯看了看四人,见孙传庭、孙元化、卢象升脸上的表情,也不由得一笑“伯雅、初阳、建斗,汝三人也不用诧异,帝国军备本就如此,不过慢慢会好起来的。先生,还有一事,以兵部的名义给袁崇焕下道兵部令,令其分兵住西南,以兵威完善“改土归流”,将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逐步废除,改为朝廷派任流官充任,亦可在西南诸地大力推广棉花、玉米、小麦种植,不从者可由袁崇焕自处之,但定要袁崇焕切记,要他定要尊崇当地民众之信仰,不可亵渎!至于山、陕两地随后再说吧。”
孙承宗听闻不由问道“陛下,改土归流之策理念虽好,但较以往之经验来看效用好似不大。现今外有强敌,内有叛乱,若强加推行此策,恐引西南不稳呐。”
崇祯并没有因孙承宗的辩别而着恼,反倒心平气和的说道“朕明白此中道理,效用不大的原因,想来先生也明白,那就是推行力度不大,都想求稳,而缓缓图之。岂不知越是如此隐患越大,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土司总有办法来应对,故此才造成现今尾大不掉的局面,必须强加推行,要让土民都明白朝廷是向着他们的,朝廷为了他们也是花了不少的粮饷的,之所以没有到他们这些底层土民手里,那是因为朝廷的这些粮饷均被他们的土司吞没了!”
“臣遵旨,老臣回去立马给袁崇焕颁布兵部令,要他尽快执行且谨慎行事便是。”孙承宗也不好悖了皇上的意思,他觉得皇上说的也不无道理,看看再说吧,量那些土司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来。
崇祯为何急于整顿西南少数民族?这与后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爆发的两次以彝族土司为主力的土司叛乱有关。这两次土司叛乱可是给大明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地伤害,它不光规模大,暴乱的持续时间还长,将大明王朝置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之险境。这两次暴乱不仅搅得当时的西南诸省一片浆糊,还牵制了朝廷极为有限的军政财力。他们的叛乱间接地削弱了明王朝对后金、农民起义军军力部署。
崇祯可不想等他们做大再行叛乱,这些奴隶主子可都是些个白眼狼,看你虚弱就会反噬,在背后狠狠地给你来上这么一口,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可不能被这些小人给动摇了!
西南方向还有让崇祯较为挂心的一个地方,那就是西藏。现在统治西藏的是土默特部族,其首领是俺答汗。为了防止俺答汗这厮看着大明势弱,而去投靠强势崛起的后金,崇祯也是想尽快整合此地。
西藏现在黄教喇嘛当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他可是已经得到过崇祯的承诺要在西藏乃至整个蒙古草原大力推崇“黄教”的。
现在刚好,就册封俺答汗为藏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44章 大西南(2/2)
、册封云丹嘉措为官宣“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即官宣达赖喇嘛!以便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
有人问了,达赖喇嘛还需要朝廷来官宣册封?他不就是达赖喇嘛?那是当然了,听在下娓娓道来
达赖喇嘛的称号始于1578年,确定于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时期。
索南嘉措在青海地区传教之时,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皈依佛门。也是相互尊崇,就彼此互赠尊号。
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的尊号是什么呢?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这可是个了不得的称号,意思是说在显宗和密宗两方面都修达到最高成就的、超凡入圣而学问渊博犹如大海一样的上师!
不过,当时这个尊号也仅是蒙藏代表人物私人之间的互赠,并不具有政治及法律意义。而今,崇祯要以大明正统的身份给予册封,那可不就是表示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了嘛!如此,得到朝廷敕封的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就可以高调向林丹汗的叛教行为叫板。
还有人要问,西藏的班禅你咋不说?哎,这个,班禅这会儿还没有呢!班禅是在1645年清入关后,蒙古固始汗入藏之时,才封的班禅称号“班禅博克多”即为第一班禅。
待孙承宗等人领命下去后,崇祯就开始关注起了陕西战事。想了很久,崇祯下了到手谕严令湖广总督罗绣锦,要他严防反民窜入;另,务必严加督促农耕诸事,以确保粮食足收!
大明中后期出现的“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说法绝非儿戏。崇祯自是明白,当下以湖广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乃是大明帝国粮食之根本,事关粮仓,崇祯绝不敢大意。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湖广”指的是明朝延续的元代对湖南和湖北被合称为“湖广行省”行政划区。所以,这个湖广行省没有包括广东或广西。
至于让洪承畴剿全权负责围剿灭农民起义暴乱这事,对于崇祯来说还是抉择了很久才下定的决心,他还是不想制造太大的杀戮,毕竟崇祯骨子里还是把百姓的利益看的很重。崇祯算得上是一名洞察秋毫不被百官所愚弄,能体察民间疾苦“称职”的好皇帝。
身为帝国至高无上的存在,崇祯大帝还做到了他之前所有帝王都不曾做到的事勇于承担因朝廷施政所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的责任,这太难能可贵了!
由于连年加税,使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明百姓变得更加凄惨。这景象也让崇祯悲从中来,曾流泪要百姓再忍耐几年,等消灭了流寇和鞑靼就会有好日子过了,并下罪己诏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惟是……,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十月三日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
就是一个普通人犯了错,都不太情愿低下头来做自我检讨承认错误,但崇祯身为天贵皇胄、君临天下的天子,却能低下他那颗高傲的头颅,面向天下苍生坦然自揭伤疤、承认错误,这在崇祯在位期间连下的六道“罪己诏”中可见一斑。
身为大明帝国皇帝的崇祯竟破天荒的自爆官场腐恶内幕,以彰显他痛下决心整顿吏治之雄心。
那是崇祯十年闰四月,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痛心之下崇祯颁布“罪己诏”,自曝官场腐恶内幕“出仕专为身谋,……。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于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当然,帝王皆以“罪己”消除民怨,诚然有避重就轻之嫌,但不可否认确也包含着帝王对自身过错的反省、忏悔。
为了不让民变发展大到无法剿灭的地步,宇内万里江山被他们搅得一片焦土糜烂而不可收拾!崇祯也是痛下决心全权委托洪承畴去剿匪,对那些顽固分子杀就杀了吧,免得他们空耗自己的钱粮而反复无常。
这些死硬分子,他们也是品到了造反的甜头,不劳而获岂不爽哉!正因如此,他们才被逼的无路可逃之际就接受朝廷的诏安,一旦风声已过,又榨干了朝廷的诏安物资又复判。而后再接受诏安,再复判,乃至无休止的招抚叛乱恶性循环重现。
洪承畴是个手黑的人物,他虽是文人出身,但对反民他就只有一个念头杀!杀光所有首恶!
“随他去吧……”崇祯暗道。
自开出北大营进入陕西境内,洪承畴就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法兵分五路!后军一千,离主军五里,负责压后警戒,以防偷袭;左右前军各一千,散开搜索前进,以防中伏;再一千负责押运粮草;他本人亲率五千兵马随时出战歼敌。他可不想自己如那些被反贼打败的府谷等地官兵那般,去做贼子们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