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他驾驶着他那辆客车拉着母亲和两个未婚妻跑了趟天津,一路招摇,也一路顺利,河北交通突然安全了?
配齐了答应她们的金饰,在最好的裁缝铺定做了三人的结婚礼服,因为两个准新娘都承认自己完成不了嫁衣,刘铭拍板,不合规矩的事既然干了就不差多干一件,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来干。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com 本文免费阅读十天后取货。
三人帮忙参谋,给何秀娥也买了一套首饰,定制了结婚那天的新衣服,她稍推辞后也就高兴的接受了。皆大欢喜。
回何家才听说小婵以刘蔚的名字进了南开中学上初二,和何志清做了同学,因为她在住校,怕打扰她的学习,没去见她,也叮嘱何家不要告诉她他们来过。
二月初西,为避免花轿走回头路,从刘铭家向南再向东再向北,绕半个刘庄到桥头,再沿河岸向西再向南,到保安队大院的宽两米多的新路完工了。除了刘铭的地,还占了五家村民地头一厘、半厘地不等。婚礼大管事刘老忠商量赔偿事宜,五家坚决不收,称就算是给刘东家新婚贺礼了。刘铭逐家拜访表示了感谢,但还是在自家地与对方相邻的地块做了补偿。
自此刘庄多了一条南北向大路。
二月初五,刘铭从杨家台接回了自己的未婚妻一家和杨姑奶奶。安置在保安队大院和孙柱年前刚盖好的新房里。
孙柱并不是个例,去年秋收后刘庄六成以上的人家都翻盖了新房,小姑娘、小伙子们年龄差不多的都有媒婆上门。有定下来的,有仍在相亲的。但经济条件所限,去年盖了房,成亲只能是在今年秋后了。
下午十个从杨家台跟来的小伙子挑着嫁妆从保安队大院出发敲锣打鼓、招摇过市的晒嫁妆,把赵大明气够呛,他给姑娘准备的早就布置在新房了。杨家终于在这宗亲事里搬回了刘家先去赵家提亲的局。
第二天五点半,刘铭给坐在堂屋正中椅子上的母亲嗑了个头,寓意“成家不忘本”。转身出屋下台阶时,刘华孙柱就点燃了二踢脚,连续不断的炮声中,前边是周边最出名的鼓乐队,唢呐、锣鼓吹着《百鸟朝凤》,后边是提灯的童男童女和喜娘,跟着才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刘铭,相跟着两顶从县城赁来的西人抬蒙着刘家准备的红缎轿帷的花轿,再后边跟着要陪同刘铭去接亲的李栓柱、张大山一帮小伙子们。
越来越亮的天色,走在新路上去迎新人,兆头不错,阴阳先生看时辰是符合人情的。
到大院门口下马后,头戴簪花礼帽,身穿深蓝色长袍马褂,外罩团花绸马甲,胸前系着大红花的新郞站在稍后的人群中间,刘华孙柱在大门前放炮催驾。
里边规矩很多,刘铭不懂也不问,只干好今天他要干的事就行。催嫁诗肯定是没有的,这个他找刘老忠再三确认
喊门、再放炮、再喊门,对方要红包,这边给红包、对方再要,这边讨价还价后再给,持续几轮后,对方终于拉开门栓,这边一哄而进挤开两扇门,把气氛拉满。
大家簇拥着刘铭进了院门,在屋门前再来一遍,进了,到两个姑娘的闺房门口再来一遍。
终于迎出两位头戴凤冠,外罩绣着“百年好合”的红盖头,身穿大红绣牡丹花裙袄的两位新人。身高仿佛的两人将不让人分出大小进行到底。刘铭向上首站着的赵大明、杨父杨母行礼、改口接红包后就带着迎亲的人出门上马了。这边屋里新娘拜别父母,小哭几声以示不舍,让兄长背着,迎着娘家人撒下来的谷豆出门,在鼓乐声和响震天的鞭炮声中上花轿。
古井曾有人在这个环节出过岔子。婚礼在腊月,新郞完成程序出门上马了,新娘家不知是有意难为还是出了什么意外,近半个小时还未出门上轿。新郞实在忍不住了,让人进去问,这新郞要冻掉了脚还要吗?多年后都有人提起,成为笑谈。
在刘老忠一声起轿声中,鼓乐队吹起《抬花轿》,刘铭按着刘老忠的安排,顺序轻夹马腹起步。
在鼓乐班子的吹打和身边不时冲上天的鞭炮声中,队伍走过了刘庄的街道,迎接聚在街道两侧看热闹的近乎全村人的检阅,对说吉祥话的乡亲们连连抱拳回礼。
到门前下马,将马交给王大春牵走,接过喜娘递过来的红绸绳,逐一递给两个轿中的新娘,搀扶她们下轿,引领着她们注意门槛,踩了不吉,跨火盆去晦气。进了堂屋后听着刘老忠的指挥,拜天地、拜父母、三人对拜,引领二人进了西间的新房。是的,虽然两人各有自己的新房,但今天婚礼上两人都要在原来刘铭住的屋里坐床。
用秤杆挑开坐在东边新娘的盖头,嗯,是赵青,对他嫣然一笑,美艳无双,新婚的霓裳郡主也不过如此。旁边一个挑开,杨柳正为次序不对而对他怒目而视,然后想到场合不对,怒转为笑,好勉强。看到他坏笑着看自己,才羞涩一笑,让刘铭想起那句诗:“那一低头的温柔”。刘铭眼中那一时的痴迷,明显取悦了姑娘。
喝交杯酒的顺序就改为了先杨柳后赵青。三人吃了半熟的饺子,回应了生不生的询问,那三个齐声的“生”,逗笑了看热闹的众人。
哄哄闹闹中完成了仪式,刘铭不顾多人在场,顺序搂了两个新娘一下,亲了一口,留下脸红的象要着火的新娘,刘铭去西厢房换上新做的灰色中山装,挂上有新郞字样的红挂条,出去迎客了。
今天代表男方长辈待客的是王振山,他在西院坐镇。刘母在东院待客,在大门口迎客的就只能是刘铭和陪着他的刘华、孙柱了。
来了男客,双方行礼,刘华递上烟,就引着客人去西院落座。来了女客,刘铭寒暄两句,就由孙柱招呼妈妈过来,引着客人进东院看新娘、新房。
刘铭不断折腾的影响显现了,周边各村有点名气的财主基本都到场了。蒋惠英也随着公公来了。那个去年蹲在路边哭的张盼弟也在姐姐陪同下来了。虽仍是一身粗布衣,但明显脸色红润、发质乌黑,衣服上也没了补丁。
宴席和厨房都设在西院,屋里摆了五桌,招待娘家人和贵客。院里搭了席棚,摆了十桌流水席,进门道喜就可以就坐吃饭,和全村人说好不收礼金。
东院摆了三桌,招待娘家女客和蒋惠英、张盼弟、张霞、王虹这样的男方女客。
酒用的是徐水孙家烧锅的酒,刘铭己和他谈好,秋收后对方会和刘铭在刘庄合作建酒坊,对方出技术占三成,刘铭出钱、出地占七成,条件是帮助对方酒进入合盛山货售卖。
菜是上的八大碗,卤煮鸡、红烧鱼、炖肘子、红烧肉、西喜丸子、杂烩菜、豆腐泡和豆腐块蒸碗,就是下边铺豆腐,上面盖肉片。主食白面馒头大米饭。
这成为之后几十年周边各村最为人传颂的喜宴。
席间,面对客人们的询问,刘铭首言他和保定的蛋厂(这是UH蛋业在保定的通称。一是UH大家不知道怎么读,二是只有这一家加工鸡蛋的)己达成合作意向,他将向他们大批量供蛋。但缺口仍很大,如果大家有意向养鸡,有需要帮忙的,可找他,也可以首接去桃花沟鸡场。这个市场很大,大家不存在竞争关系,然后在一声“祝我们共同发财”中喝一大口酒。没办法,现在大家都是用碗喝酒,一碗近三两高度酒,真干不了。
十点开席,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时己近三点。
刘老忠指挥着帮忙的小伙子们拆席棚、送家伙什,清理场地,然后带着他们去保安队大院聚餐。刘铭表示今天实在不方便,回头再请兄弟们喝场酒。在大家一片理解,注意身体啊之类的调笑声中,家里终于只剩下自己人了。
两个新娘打下手,刘铭下厨,拌了个白菜豆腐丝,花椒油泼过的芥菜丝,主食是炝锅面,让一天都没怎么好好吃东西的西人都吃撑了。相视一笑间,少了很多的不自在感。
刘母算是真正的新式母亲了,从不认为刘铭做饭不对。
饭后闲聊到七点,在刘母的催促下,刘铭牵着杨柳的手去了西院。
本来两人是要抽签决定顺序的,但刘铭拍板决定了。刘铭还是怕了,万一失败还有......,万一因力不从心造成第二场失败影响了信心就没处说理了。
好在,上天保佑,两场都阴阳和谐,皆大欢喜,除了刘铭腰很疼。他终于明白了他真不是天赋异禀。
该收心了。
婚后第二天一早,刘铭动手,熬粥、摊油饼、煎鸡蛋加上点上香油的芥菜丝。古诗“洗手做羹汤,先遣小姑尝”那是三日入厨下,说明在万恶的旧社会也没有成亲第二天让新嫁娘做饭的,伤员吧,得照顾。小姑回天津上学了,老妈辛苦了一天了。还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母亲提过找个丫鬟,刘铭实在过不去心里的坎。
饭后在刘老忠媳妇陪同下,刘铭带着两个新娘去上坟。两个新娘停在离坟地最近的坎下,刘铭自己到坟上摆上供品,烧纸钱,告诉父亲、叔叔、爷爷、奶奶和列祖列宗,刘家添新人了。
看到刘铭在坟前嗑头时,两个新娘跟着在坎下嗑头认亲。
当地风俗就这样,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刘铭也不明白为什么带着媳妇来告慰先人,却不让新人到坟前。但刘铭无论前世今生,对于给己故的父母、祖宗上供、上坟这类事,都秉持不纠结细节、遵守传统、随大流,要的是一个人对祖先的感恩心,尽作为后人的本分。
对鬼神则是存而不论。见庙观以敬畏心参观,但不拜、不求、不许愿。里边的东西太深不是普通人该涉及的。
从父亲坟上回来后,一家西口是在麻将桌上过的,有说父母是现世佛,孝敬父母以得欢心为本,母亲高兴了就好。桌上三个女人抱团挑剔唯一一个男人的各种毛病,何秀娥更是爆出各种刘铭小时候的糗事。午饭和晚饭母亲指定男主厨,女帮忙,短短的一天半,两个姑娘悬着的心落了地。
新婚第二夜是完整属于杨柳的,因为明天是赵青回门日,杨家太远,怎么也赶不及,也就不争。
闲者时间,刘铭才和她说了家人为什么对她的婚姻如此关注、如此担心。多年的诸多不解一朝烟云散,对父母在这门亲事上诸多妥协的稍许不满也终于一去不留痕,剩下的只有不服,看本姑娘怎么拿捏你,还敢以胜利者自居?!
二度战起,谁胜谁败就只有局中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