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27章 古井庙会与日常

第27章 古井庙会与日常

刘铭晨跑回来时,刘华和孙柱正在等他。本文搜:E小说 exiaos.com 免费阅读他们己经把今天打算卖的布、盐和日用品都装好车了。刘铭仍是那句话,不要怕错,按自己的想法来,不要太在意盈亏,尽力就好。

刚吃完早饭,张富贵和王大春过来了。

他们俩今天的任务为盖房准备大梁、椽子、板子、苇编和粮食。包括养鸡场、水利项目和十六亩地改造用的。既然不懂,刘铭就没参与,数量是两人和杨大山商量后定的。

他们签了领款单,带着200大洋和张富贵的小闺女张春花走了。这是他们的记帐员。是两家孩子中学的最快的一个。

刚送走两人,转过头就看到母亲、二婶、赵青、小婵、小莉和王娟分散站在院子里。除了小婵、小莉靠过来,没谁说让刘铭做什么,刘铭很自觉的邀请各位女士同逛庙会。

男人必须有拎包的自觉。

古井村庙会是方圆一二十里最大的庙会,西至涞源,东至县城乃至府城都有商家来摆摊设点,所有农家需要的东西都有提供,是周边农民一年最大的盛事之一。每逢庙会,都有许多家去接外村的出嫁女、媳妇娘家人过来参加庙会。就在这你接我,我接你中,亲戚就成了最铁的关系。

庙会从古井村西一里地开始至村东一里多地,沿省道两边均是摊点。道路两边的压麦场、河滩、空置的房屋都成为商家的地盘。有主家的会支付点租金,送点礼物,不多的钱,双方都很高兴。有关系处的好的,第二年主家会主动帮商家留位置。主家到商家村里时,商家会友好接待,当亲戚走,很有人情味。一九八零年代改开初期,古井村后来的首富的第一笔业务就是一个类似的来自高阳的世交介绍的。

古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又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不穷到一定程度,谁还不想要个脸呢?刘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方土地的人们都有资格要个脸。

这是刘铭的小目标。

乡村庙会的布局多是按从村庄中心向外推,分别布置布匹、衣帽、日用百货、家具、木材、家禽、牲口和车辆交易,中间穿插着卖吃食的摊点。本村人也有拿着家里有的山货、蔬菜等摆摊的,那就是哪找到位置哪算了。因为摊位多是在昨天上午就分配完了。

从刘庄过河上了省道,络绎不绝的全是同方向去赶庙会的外村人。

走在路上,刘铭才注意到王娟身着一身蓝色夹袄、夹裤,袄上点缀着三两片绿竹叶,家做黑色千层底布鞋,鞋帮上有暗色花纹。头发编成两条粗大的辫子,垂在后背上。嘴唇应该是抹了红,虽然不是很明显。离小姑娘的装扮就差个穿红著绿了。真的走出来了。

注意到他看她,姑娘瞪了他一眼。这么多人呢。

近三里地的步行,虽然不是小脚,但刘母明显是累了。但一路在小婵的搀扶下和赵青谈论着初春景色,时不时的两人口中冒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兴致很高。

小莉刚出村就不肯走,赖着哥哥背着走。搂着哥哥脖子嘀嘀咕咕的要着条件,许着承诺,惹的小婵白眼飞起。王娟陪在哥俩身边,时不时帮小莉擦下口水和灰尘。

反倒是李玲很有被背叛的感觉,深觉闺蜜和小棉袄都远离了自己。没等她醋意发酵,就被刘母拉进了她们的小圈子。三个女人叫上王娟,开始讨论庙会上要买什么,要看什么。小婵作为孩子,只有听的份。

看着河滩上星罗棋布的马、驴、骡群,刘铭畅想着他将来的大车队。当然那是今年末,明年初的事了,他现在真没足够的财力去支撑他的野望。

很快就看到了刘华他们的摊位,有七八个人围在摊位前,有摸着摊位上的布问价的,有在谈价的,有要看摞在后边,没在摊位上摆着的布的。刘华在介绍布料、量布料。刘华妈在旁边收钱。孙柱负责按客人要求将不同颜色的布一匹一匹的拿下、收回。明显还负责着货物安全。张大山和张小山分列刘华左右,身边摆着盐、肥皂、菜刀、剪子等日用品,明显不太招人,主要工作成了维护秩序,并不停的向人们宣讲着明天就开始的刘庄鸡蛋、山货收购计划。

几人都明显业务不太熟练,但都很热情。

刘铭拦住了要过去的几人,几人继续向前。

走到家禽交易区,看到大春婶带着她两个姑娘己经在那儿转了。她们要找卖鸡雏的预定一个月后的鸡雏。

再向前走,刚下来自己走的小丫头就开始作妖,拉着刘铭的手指着卖糖葫芦的啊啊的叫。刘铭差点气笑了,用手使劲揉了揉她的头发,过去买了六串,六位女性一人一串。刘铭也很爱这一口,但一个大小伙子拿着糖葫芦边走边吃,实在不象样。

刘母、刘二婶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在刘铭和刘莉的怂恿下,吃了第一口,也就放开了。赵青接的有点尴尬,王娟接的有点羞涩。小婵、小莉就是兴高彩烈了。好在都还有点良心,一人赏了刘铭一颗。

第一次是最难的,糖葫芦吃了,后续的花生、瓜子、糖人、面人、棉花糖、大麻花、小麻花等等就顺理成章了。大家都学乖了,一样吃点,多买的当然就归跟班

拎着了。这是个没有塑料袋的时代。多是用油纸一包,纸绳一打,很利落。但一堆纸绳拎在手里,那份勒劲、那份酸爽就是谁经过谁知道了。

看到旁边有卖柳条大筐的,刘铭赶紧买了一个。收纳才是王道。

当不得不买了第二个后,场面就很喜感了:

一行七人,两个美妇人对两旁的各类货物指指点点,讨价还价,差不多就买了,身边的两个漂亮姑娘负责参谋。后边跟着的两个小姑娘对各种吃食、小玩意都要摸摸、看看,时不时的就要求后边的后生买下。七人都打扮精致,全身不见一个补丁,有着远超普通农村人的气质。只是后边跟着那个后生好生狼狈,左右肩各背一个头号大筐,里边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纸包。用手里的一大把零钱支付着前边六人的帐单。

开始刘二婶、赵青和王娟还要自己付帐,被刘母镇压两次后,也就不再强求,只是选择不买太贵重的东西就是。

刘铭走的很绝望,前世最怕的就是陪媳妇逛街,就一首不明白那个上个楼都喊累的女人怎么就那么有精神,逛几个小时都不说累。

女人啊,是个男人永远解不开的谜。

但刘铭看到刘母几人的笑脸又很满足。他希望能努力让自己在乎的人这样的笑脸常有。

路北村公所旁边的大戏台己经搭好戏棚,水牌上写的是《潘杨讼》,剧种老调,一种保定当地的剧种。这部戏建国后改编成了《忠烈千秋》,好像是西影摄制成了彩色影片。

每逢庙会,古井村都会从全城、保定乃至天津请剧团来演三天大戏,下午、晚上各一场。多是老调、评剧、哈哈腔和河北梆子。京剧不说现在,就是到2024年,这地方的人也不爱听。

戏棚、场地、招待费用村里出,有时有大户参与,请剧团的所有费用村里就全出了,大家看六场免费大戏。资金紧张时,会卖票,票价也极低,现在多是一两分钱。戏到半场就会打开门,让所有人进去听后半场。今天没见外围有席棚,应该是免费的。

问妈妈,却是不想看。也是,天津卫的人怎么会看的上这种小剧团的戏。其它人没敢问,怕撞车。

再向前走,看到十来米外乱了,听到好几个人在吵,好象听到了王东的声音。这小子不在摊位上,原来来这儿了。

刘铭把筐放下,让刘母和二婶约束着两个小的在这停着,挡着要跟过去的王娟和赵青,让她们护着那西位点。自己分开人群进了闹事的中心区。

一方是王大春家两个儿子王东、王南哥俩,一方是三个二十来岁的外乡人,头发都稍嫌脏乱的垂在肩头,明显很长时间没理发、洗头了,两个中等个,一个小个子,虽然也是农民常穿的对襟黑色棉夹袄、免裆棉夹裤和家做布鞋,但没有补丁,除了脏点,明显强于普通农民。

两个中等个的在和王东哥俩推推搡搡,想动手又怕惹起众怒,想离开又走不了,很强势,明显想吓住人群,后边小个子背对两人手持着匕首,护卫着哥俩的后背。

一边盯着那个拿刀的小子,一边凭借远强于常人的听力,听着人们的议论,很快明白了原因。

那个小个子掏包,被王东抓了现行,另两个人是他的同伴,想跑,被王东哥俩拦了。

刘铭欺身向前将王东拉向身后,避过对面人推过来的手臂,一哈腰,两手从对方腋窝向下,在对方胯部用力向左一推,脚下一绊,对方就向左侧人群倒去。有的躲开了,有的被撞了一下,但倒地的小贼马上就感受到了人民铁拳的威力。

王东感觉眼前一花,好象东家手里有什么东西,但再看什么都没有。

旁边的外乡人抬拳朝刘铭面部打过来,刘铭侧头避过,握住他的手腕一转身就是一个过肩摔,扑通一声后背着地。旁边人的脚就上来了。

这年代的人有千般不足,万般不是,血性是不缺的。站着不敢上,倒下的贼不打等着过年啊。

听着两个同伙杀猪般的惨叫,小个子明显慌了,不敢再留,用匕首划拉着逼前边人让开路,就想跑。

刘铭快跑两步,一个扫膛腿,对方就向前扑,抬手拉住他的手腕向后一带止住前冲的势头以免伤人,顺势向下,“啊”的一声惨叫,就看到小个子将刀插在了自己的大腿上。另一只手在他腰部一用力,他就来个头抢地。

这时外边也响起警哨声,驻庙会的警察终于姗姗来迟了。

刘铭拉起王东兄弟二人,随着人流离开了是非地。

人群散去,警察看到的就是躺在地上惨叫的三个人,两个被打的不成人样,一个腿上插着刀子。

虽然没人说的清是谁抓的贼,打的人,但都能证明这三人就是小偷,被发现了还敢打人。

警察也只好让哥俩背着小个子先去处理下伤势,再处理他们的事情。这个年代,敢在庙会上团伙作案的小偷,都早向警察上了供。最后的处理也就是不了了之。

刘铭和家人汇合了,让王东、王南哥俩把他的大筐背回家去,顺势回家躲躲。警察那边能少招惹就少招惹。

刘铭继续陪着他们逛庙会。这是个先敬罗衫后敬人的年代,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