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倒斗 > 第159章 姑娘山汉墓(上)

第159章 姑娘山汉墓(上)

第159章 姑娘山汉墓(上)

南瓜入行时间短,没发现其中的关键,但我不一样,当初在青州,无论探墓还是打洞,我都曾多次体会过这种手感。本文搜:微趣小说 weiqubook.com 免费阅读

沉闷、厚重,就好像一铲子怼到了山上。

好在刚刚还有那么一丝空响,否则的话,我会认为自己真的挖到了山体。

几分钟后,南瓜将盗洞底部扩大,夯土清理干净,我俩脚下便露出平整的花岗岩石板。

块头非常大。

此时盗洞底部已经超过一米见方,却完全看不见边界在哪。

“诶?”南瓜挠头道:“川哥,这不是墓砖啊……”

我没说话,因为我黑着脸,在一个劲儿的嘬牙花子,如果南瓜不在旁边,我估计我会忍不住,狠狠抽自己两个大嘴巴。

妈的,大意了!

我不该让南瓜一个人打探点。

他经验不足,没发现这下边不是墓砖,是特么的花岗岩石灌顶!

吭愣——

铆足劲头儿在石板上戳了一下,我心里又是一凉。

有石灌顶,多半就是石室墓,也就是用石板拼接搭建而成的墓室,全称“竖穴土坑石室墓”,这在汉初,的确也是很典型的葬法。

虽然也有土坑墓搭配石灌顶情况,但无一例外,都塌了,因为两千年的沉积作用下,再结实的夯土坑也支撑不住,眼下石板这么平整,就说明下边不是土坑。

至于砖室墓加石灌顶,先不说汉初墓砖用的少,关键这可是在大草原上。

想这么办,就得去中原地区往回买墓砖,上公千里的距离,那成本可比到肯特山里凿石板高多了。

而要想在不走墓门的前提下开石室墓,难度取决于石板的规模。

通过刚刚那一铲,我基本已经确定,厚度在二十公分往上,至于尺寸,少说也得一米五见方!

换句话说,现在南瓜我俩,就等于是站在了一块大碾盘上!

这种规模的石板别说用大锤了,就是上液压破碎器,怕也得半天才能干开。

当然还有种办法,就是用雷管。

这更甭想,我特么入行大半年,压根就没见过北派炮工长啥吊样……

见我脸色不对,南瓜便问:“咋的了川哥?”

我使劲搓了搓脸,咬着后槽牙道:“这事儿赖我,他妈的,打歪了。”

实际上这次并不属于打歪了。

因为我是计算着棺椁位置下的铲,我也敢断定,这底下就是棺椁,可由于我不知道还有一层厚厚的石灌顶,反而弄巧成拙了。

但与其解释清楚,还特么不如直接说打歪了。

一方面是南瓜自尊心比较强,现在叫他知道是探墓没做到位,他肯定会自责。

另一方面在于,一旦传了出去,同行们肯定会说,有个叫沈平川的小子探墓不认真,妄想直奔主墓室,结果打到了石灌顶,这岂不是得叫他们笑掉大牙?

开什么玩笑,我也是要脸的人好么?

而且就算我不要脸,把头还要呢,我可不能让人说把头教徒无方……

“啊?打、打歪了?”南瓜一脸震惊,结结巴巴的问我那怎么办。

“别着急,我琢磨琢磨。”

看了看表,刚过十一点半,时间还算宽裕,我便蹲在原地,掏出颗烟点着,一边猛嘬一边思考着可行的对策。

以前听冯抄手说过,如果同行们碰到积石、积沙、天火灌顶这类前后左右都下不去的点子,一般会采用一种叫做“鹞子翻身”的手法来破解。

就是贴着墓室外围打竖井,绕过墓室壁后再打一小段横井,最从墓底进去。

“要不试试鹞子翻身?”

“不,不行……”

转念我又想起,我曾经在书上看过,石室墓的墓底也是石板,整座墓就好像一个坚固的龟壳一样,否则一旦缺少底部石板来承重抗压,就和土坑墓加石灌顶没区别了,时间一长还是会塌。

而为了增强墓室的稳固性,有些石室墓的石板之间,还会采用榫卯甚至铜浇铁铸的方式进行连接,堪称坚固的一批。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颗烟很快被我嘬掉了一多半。

难不成,真要重新打洞,走墓门进去么?

这办法不是不行,但不到万般无奈,我不想那么干。

如果换成把头,他会……不,没有如果,把头就不会出这种二 逼扯叶的岔子。

那如果是伶姐……

“嗯?”

想到周伶的同时,我忽然一愣。

我注意到,南瓜脚下的一滩汗水,此时正歪歪扭扭的,朝着一侧缓缓流去。

唰的一下!

我顿时灵机一动,一个想法便从脑瓜里蹦了出来。

琢磨了几秒,我当即一咬牙,徒手攥灭了烟头!

“南瓜,你上去,到车里把千斤顶拿来,完后再到山下,搬一块舔石上来,舔石不用太大,够结实就行!”

南瓜一愣:“

干哈啊川哥?”

“别问了,照我说的办,抓紧时间!”

看我表情严肃,南瓜认真点头,转身飞速爬上了盗洞。

没错,我的办法就是用千斤顶。

刚刚想到周伶的一刹那,我便想起当初在青州大墓第二层,碰到了棺材堵门后,她就是用千斤顶在水下顶开了石门,当时我还跟外头烧纸叫门来着。

不过这次的突破口不在墓门,而是墓道和墓室左侧的连接处。

这个办法赌性很强。

而眼下最稳妥的方式,莫过于从新打洞,走墓门进去,以我和南瓜的速度,时间上是来得及的。

但我不想那么干,我就想赌一把!

赌他墓道壁的石板不像灌顶这么厚,赌他石板中间,没有采用铜浇铁铸的办法进行连接。

毕竟从新打洞,就意味着我被一个龟壳子给卡住了,我以后可是要做把头的人,坚决不能接受这种事!

打定主意,我立即辨明方向,抄起铲子挖起了横井。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是左侧,而不是右侧呢?

聪明的小伙伴们不妨先猜一猜,稍后告诉各位。

……

我们打洞的位置正对主墓室中央,距离我选定的突破点,直线距离只有大概三米。

不过横井不比竖井。

除了挖掘过程中要用到鱼鳞铲法,推进方式也有讲究,需要挖出一个向内凹陷的斜面,一层层往进削,我给起了个名字,叫做“穹顶式推进法”。

好在当初青州大墓太过复杂,竖井、横井、斜井都有涉及,我也都上手实操过,再加上前段时间跟马哥也有一些交流,我的土工活已经相当成熟,只是速度上还差一些。

不过还是那句话,男人太快,不是什么好事儿……

半个多小时后,随着一筐土被清走,墓道顶部的石板,便出现在了横井最深处,相比于墓室,墓道要低了大概三十公分左右。

我立即挥动铲子将空间扩大一些,同时道:“南瓜,给我瓶水!”

接过水瓶后我蹲到近前,连吹带呼啦的擦干净石板,完后便将水瓶横放到上面。

很快,瓶子里水面趋于平静,看着微微倾斜的液面,我脸上一喜,当即确定,自己已经赌赢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