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李世民马上皱起了眉头:“你现在说的这些,都是官员和皇室的,百姓呢?”
长孙无忌道:“百姓看病有去处,养病坊和佛寺,以及还有行走江湖的郎中,便是专门为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准备的。本文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免费阅读”
“不好。”
李世民摇了摇头:“朕隐约感觉,后世龙国的治国理念和治国体系,十分先进,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王朝,现在马上召集全国最顶级的大夫,也来编写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长孙无忌脸色犯难,道:“陛下,乡村里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就算是编写成册子,他们也没办法看懂,不如在每个地方设立一个医学讲学堂,设立成移动式,游走于大街小巷,为广大百姓讲述《赤脚医生手册》上的内容。”
李世民脸色大喜:“好,快去办吧!”
长孙无忌道:“遵旨!”
【1970年,第一版《赤脚医生手册》问世,当时还叫《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仅供南方地区使用)》】
【印了50万册,一抢而空,而后数次加印,最终印了118万册。】
【此后,南北方不同版本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不断改进、再版,最终由沪上医学院、浙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问世。】
【深紫色的塑料皮封面,风靡全国,赤脚医生人手一本,这个最终版《赤脚医生手册》包罗万象。】
【治疗常见病、救治伤员、处理伤口、跌打损伤、接生、气胸急救、预防传染病、季节病紧急治疗、居民饮水卫生......】
【甚至还有“核武器防护”“生化武器防护”等等。】
【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深入浅出,主打一个简单明了易上手。】
【分类极其细致,常见的咳嗽、呕吐少见的甚至甲沟炎、痔疮、肛裂、麦粒肿这类疾病,都有详细的介绍。】
【力争把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培养成“全科医生”。】
明朝位面。
正在编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看到天幕上赤脚医生手册里居然有这么全的内容,当即便震惊了。
“后世的医疗体系发展,远超过我想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世龙国可以做换心脏的手术了。”
李时珍忽然对后世产生了浓厚的向往。
“教员真是一心为了国家与百姓,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能够想象到,这样通俗易懂的医学书籍,传到百姓手中后,不知道能拯救多少人!”
“这是天大的功德一件!”
李时珍此刻忽然也有了一个想法儿:“我一生致力于编写《本草纲目》,悬壶济世,却并没有想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看来我也该编写一本类似于《赤脚医生手册》的书籍,造福万民。”
【这本书有多神奇,这本书畅销的时间,也是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年代。】
【两者相辅相成,硬生生把我国平均寿命,从六十年代约48岁抬升到八十年代的67岁。】
【将农村新生儿的死亡率、小孩夭折率、从20%-30%降低到了3.7%左右,这本书堪称神级辅助秘籍。】
【当然,更要铭记那个群体——赤脚医生。】
【在那个年代,只要你是农村出身,或多或少都收到过赤脚医生的“恩惠”。】
【他们在最偏远的地区,用手上仅有的酒精、纱布、棉球、绷带、注射器、输液管,几种化学药剂、抗生素和中草药守护人们的生命。】
【条件稍好的,可以骑自行车看诊,更多的是靠一双脚,翻山越岭。】
【那个时候,看病太难,有个急诊,例如毒蛇咬伤、高烧不退、接生,不可能去县城,都是靠赤脚医生。】
【而他们,则是不分昼夜,收到消息就会即刻上路。】
【很多他们看的不是病,而是在拯救生命。】
【之所以叫“赤脚医生”,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光着脚不穿鞋,而是说他们依靠自己的脚底板,走遍千家万户。】
【一直到80年代,赤脚医生才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他们的功绩,不应该被遗忘!】
明朝。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咱当年是穷苦出身,太知道百姓看病如何难了,那些郎中大多也都是趋炎附势之辈,很少有济世胸怀的精诚大医。”
当年,他游走于四方,见多了因为生病而造成的生离死别,家庭破碎。
还有很多孩子从未出生,就已经胎死腹中。
这便是医疗条件差所造成的后果。
朱标眼神凝重:“王公贵族只要病了就会有人看,有钱看,但是百姓确实鞭长莫及,这种一针见血,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谓是见效极快。”
朱元璋颔首:“百姓的问题,就从百姓身上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统治者应该学习的治国理念啊!”
百姓平均寿命得到提升,人们都活的健康,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一定会欣
欣向荣,打造出一个无比璀璨的盛世啊!
“时刻将老百姓装在心中,才能够真正站在老百姓视角上看待问题。”
说完,朱元璋忽然想到了什么,马上看向朱标与朱棣两人。
“你们两个马上去找咱大明最好的郎中,也要针对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疾病,编写一本这样的书,要送到每一个乡村当中!”
“对了,成为赤脚医生,每个人配一匹好马,咱要让咱的百姓,彻底幸福起来。”
这一刻,朱元璋也看出来了,这位教员是真的站在人民当中的领袖。
不过他为什么叫皇帝了?
真奇怪。
各个朝代的位面当中,大部分都在找人编写类似于《赤脚医生手册》的书籍,便于普及医学知识,让百姓有人救治,也可以自救。
此时,天幕上视频变幻。
【历史上真实显灵事件,倭军轰击老君庙,13发炮弹全变哑炮,倭军集体下跪!】
【1938年5月,侵龙倭军包围了中原一座古城,见城中有两座高耸的建筑物,他们还以为这是龙国军队的重要指挥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