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位于子午道南侧尽头,走子午道入汉中,洋县是绕不过去的。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com 免费阅读
高顺带领陷阵营的士兵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朝着洋县进发。
他们步伐整齐,呼吸沉稳,每一个人都像是从黑暗中走出的死神,带着让人胆寒的气息。
很快,他们便抵达了洋县城下。
城墙上的守卫打着哈欠,百无聊赖地巡逻着。
伪装成汉中军的陷阵营士兵来到城门下,大声喊道:
“快开门,我们回来了!”
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听起来和往常回城的士兵毫无二致。
城墙上的守卫借着微弱的火光,瞧了瞧下面的士兵。
见他们身着汉中军的服饰,也没多想,便放下了吊桥,打开了城门。
就在城门打开的瞬间,陷阵营的士兵们如同汹涌的潮水般,迅猛地冲进了洋县县城。
那些毫无防备的守城士兵,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利刃刺穿了胸膛。
他们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似乎到死都不敢相信,为何友军会对自己下死手。
高顺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挥舞,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他的眼神冰冷而坚定,仿佛是来自地狱的战神,让人望而生畏。
陷阵营的士兵们紧密配合,迅速朝着城内各个关键据点推进。
城中的百姓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喊杀声惊醒,纷纷躲在屋内,瑟瑟发抖。
他们透过门缝,看着外面火光冲天,人影攒动,心中充满了恐惧。
在城内的一处府邸中,洋县守将正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他睡眼惺忪地打开门,还没来得及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一把利刃便刺进了他的腹部。
他低头看着那把没入自己身体的剑,脸上露出痛苦和惊愕的神情,随后缓缓倒下。
就这样,陷阵营势如破竹,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洋县的各个要害之处。
整个洋县县城,完全落入了他们的掌控之中。
天渐渐亮了起来,阳光洒在洋县的城墙上,映照着陷阵营那鲜艳的军旗。
高顺站在城楼上,俯瞰着整个县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司马懿,眼中满是赞赏:
“司马公子不愧是尚书令的学生。”
“此次多亏了你这条妙计,我陷阵营方能如此顺利地拿下洋县。”
司马懿微微一笑,谦逊地说道:
“高将军过奖了。”
“这都是陷阵营将士们英勇善战的功劳,懿不过是出了个主意罢了。”
高顺哈哈一笑,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
“不管怎么说,此次行动,你功不可没。”
司马懿笑而不语,他站在城墙上向西望去,那里是城固所在的方向。
成固县是南郑的东部门户,对于南郑的安全至关重要。
同时它也是汉中境内大部分道路的交汇点。
无论是南下入蜀,还是北上入关中,亦或是向东入上庸,都需要从成固经过。
拿下城固不仅可以让南郑处于汉军的兵锋之下,还可以阻断张鲁的逃生之路。
更是老师所有计划的核心所在。
只有拿下成固,才能成功吸引张鲁的注意力。
也只有拿下成固,才能让张鲁投鼠忌器,不敢派往各道防御,从而让各路大军南下之路更为顺畅。
想到这里,司马懿看向高顺,面色严肃的询问道:
“高将军,陷阵营可有余力再战?”
“再战?”
高顺闻言眉头紧锁。
自从出发以来,陷阵营的弟兄们便没有休息过。
十多天的行进,再加上一夜的厮杀,如今己是疲惫不堪。
这些情况随行的司马懿不会不知道。
但他又为何提出再战?
想到这里,高顺忍不住询问道:
“你一路随行,弟兄们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
“他们己经是疲惫不堪了。”
“眼下为何要提出再战之议?”
司马懿闻言,沉声解释道:
“此处向西乃是成固,是我等此行最重要的目标。”
“能否拿下成固关系到此次汉中之战的成败!”
“然而我军想要攻下成固,便只有快速进军发动突袭这一条路可选。”
“因为我军人少,等封锁不了消息。”
“洋县丢失的消息用不了多久便会被张鲁知晓。”
“张鲁得到消息,定然会加派人手到成固驻防,以防止我等西进。”
“到时候,我等要拿下成固可就难了。”
司马懿的话让高顺陷入沉思。
他知道,司马懿所说的情况一定会发生。
同时他熟读兵法,兵贵神速的道理他是懂的。
但陷阵营乃是重甲步兵,身披重甲作战,体力不支之时,战斗
力还不如普通步卒。
想到这里,高顺的脸上满是纠结之色。
这时,高顺忽然想起出发前郑铮曾郑重交给他两个锦囊,言明危急或纠结之时可打开。
他的手在身上急切地摸索着,最终在怀中深处摸到了那两个锦囊。
高顺转头看向司马懿,神色复杂却又带着几分期待,开口道:
“仲达,这是尚书令给的锦囊,如今正是打开它的时候。”
司马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目光紧紧盯着高顺手中的锦囊。
高顺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锦囊,取出里面的纸条。
只见纸条上字迹工整,写着:
“陷阵营可扮为上庸等地五斗米教的教众。”
“以朝拜师君张鲁,进献新收供米为由进成固休整,待夜间出现夺城。”
高顺反复读着纸条上的内容,眉头皱的更紧了。
司马懿见状,回忆着在郑铮那里看到的情报,对高顺解释道:
“五斗米道本名天师道,由张鲁的祖父张道陵所创。”
“如今的张鲁乃是天师道的第三代天师,在教中被称为师君。”
“之所以又叫五斗米道,是因为入教需交五斗米。”
“那张鲁虽行大逆不道之事,但对教众宽仁,极其优待。”
“汉中百姓都以入五斗米道为荣。”
“而且在汉中境内,五斗米教的教众比其他人更容易被信任。”
言罢,司马懿在心中不由的感叹:
‘老师远在长安,却对汉中的一切了如指掌。’
‘甚至连高顺行军会遇到困难都预料到了。’
‘当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