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怀揣着家国情怀?谁能不愿自己的民族继续辉煌?更何谈这种辉煌是从你的手中开始,你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
这事光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韩成的情绪在冲动中戛然而止。
这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深知这条道路将有多艰辛,布满荆棘也无法形容其难度,而他自己掌握的现代技能实在有限。
见到韩成犹豫的样子,朱元璋冷哼一声说:“你这样的后世人都是这般怯懦,一点勇气都没有?
若后世之人都如此怯弱,我真怀疑你说的那些神奇东西是否存在。
不敢做不敢闯的人,哪能做出手机这种奇物?
韩成,你真是让我失望透顶。”
韩成迎上朱元璋的目光,平静地说:“陛下不必用激将法,这对我不起作用。
这的确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比起您当初只凭一只碗打下天下来还要艰难许多。”
朱元璋却不依不饶:“难又怎样?只要敢于去做就行。
当初我若像你这般优柔寡断,早就饿死了,怎么可能坐上皇位!
这么多事情,总要去尝试,才能知道最后是否能成。”
韩成深吸一口凉气,站起身,看看面前雄心壮志的朱元璋,又看了看凝视他的朱标,缓缓点头:“好,这事我们做了。”
此言出口,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立现:“好!这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
怕什么呢?大胆去干!
有我在后边支撑,你还担心什么?”
朱标同样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微笑,带着些神往的眼神。
他多希望能见证韩成所说的那部奇妙的手机到底是何模样。
这神奇的网络究竟是何物?
为何智能手机只有接入网络之后,才能展现那些令人称奇的功能?
这个联网的过程到底怎样实现?
难道是像把手机一个个绑定到网上吗?
全国上下都可以互通无阻,这张网究竟会有多么庞大?
不用多说,光想象一下这么巨大的网络布局,朱标就觉得头疼不己。
这确实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
然而,朱标认为他父皇的话很有道理,即使再困难,又有什么办法?
因为困难就不做了吗?
不可能的事!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首面挑战,一往无前。
尽管他自己可能不如父皇有魄力,但在这点上,他的想法和父皇惊人的一致——都认为这事非常值得做!
对于韩成提到的这些概念,朱标始终感到有些懵懂难解。
不明白韩成具体所讲的东西。
不过他能感受到,随着父亲朱元璋的支持和韩成的承诺,这一关乎大明乃至后代的重大变革即将启动。
也许自此时起,大明将彻底走上另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这件事千头万绪,现在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行动。
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不可能贸然着手。”
韩成表情严肃地说出这些话。
他知道,朱元璋行事雷厉风行,这是优点,却也意味着朱元璋性急求成。
因此,韩成提前表达了慎重的意见,希望为朱元璋做好准备。
在韩成的脸上看到这般庄重,父子俩人十分少见。
“好的,我们知道你在操心大事。
你自行决定就好。”
即便朱元璋迫不及待想从韩成这边获得成果,但最后还是表态尊重其自主安排。
“既然如此,无论如何我都会留给大明一笔财富,让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使我的梦想难以在我的时代里完全达成,陛下和我在有生之年也无法见到这一切的完美实现,但在此之前我会努力使陛下能看到一些初步成效,促成一些改变。
至少让国家更强大,迫使北方的游牧民族由好战变为和平稳定,享受歌舞升平。”
说到这儿时,韩成就显得意气风发。
他的豪言壮语是真心话。
虽然一生之中让大明发展到后世那般繁荣他是无法达到的,但他相信,利用恋人心系统及现有的知识,在有生之年内带领大明进入蒸汽时代并非全无可能。
特别是如果制造了诸如马克沁重机枪、加特林机枪等现代武器,则能极大打击对手,并且只要提升现在火器水平,再做一些训练改进,就可以让北方边境稳定下来。
最初听到自己看不到未来的样子,朱元璋略感遗憾;而寿命不长的朱标则以为韩成失礼。
可是当听到了后面关于国家发展的构想时,朱元璋父子顿时开怀大笑。
“说得太好了!让他们变成一个和平的民族,我们等着那一天!!”
朱标也非常兴奋。
与韩成交谈的这些话题,让他感受到比传统学业更加震撼的力量与期待。
不知不觉间,朱标竟隐隐有被韩成带偏的趋势……
在不
知不觉中,朱标似乎渐渐受到了韩成的影响……
“……如今八部金刚功不太适合开始练习,并且掌握它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并非一朝一夕能成。
如果太子殿下有意学习的话,明早可以来这儿与我一起修炼。”
在偏殿中,韩成等待片刻,见朱元璋和朱标仍沉浸在刚才的气氛中未出声。
于是便轻声打断,将两人的思绪从那畅享中拉了回来,他们有些微愣,但当听到韩成所谈的是有关朱标的安危时,朱元璋立时收起不满之情。
现下他恨不得朱标即刻开始练习,以便尽早续命。
听到韩成解释后方才作罢。
“行,明日就让标儿跟随你学习。”
朱元璋急切答道,未待朱标回应,似乎刚才是那个心怀天下、果敢开创的大帝己悄然退去,此刻只是一个担忧儿子的父亲。
“好。”
韩成点头认可。
“今天聊得也够多了,天色渐晚,我们还是今日到此为止。
话太多,脑袋里都混乱了,我也要好好理清思路。”
说着,韩成趁机下了逐客令,想趁着他们被自己关于未来的论述震住之际速送两人离开,避免朱元璋问起一些关于朱标身后继承的问题,那样今晚根本不会结束了。
他的计划是要抓紧这机会去结识未来的妻子,为大明谋福。
此举意义非凡,正当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