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三国:没打过富裕仗?我猛挖墙脚 > 第56章 英雄的选择

第56章 英雄的选择

这话一出,厅中众人皆是一静。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com 本文免费阅读

“为何?”曹操满心不甘与失望,但依旧压着性子,不解的问。

戏志才不急不慌,缓声解释:

“如今刘备在南,我军在北,对雒阳均有威胁,董卓享乐多年,必不会硬拼。若是封赏拉拢无用,便极可能西遁。”

“而天子乃是极好的挡箭牌,董卓就算要走,也会带上天子。如此一来,主公投鼠忌器,自然不可能成功!”

曹操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心中的希望之火瞬间被浇灭。

可他也知道戏志才说的有道理,因此沉默半晌,无奈地长叹一口气。

而知道董卓可能会跑,曹操很快整理好情绪,虚心请教:

“那接下来,操便立足河内,窥视雒阳,伺机占领?”

等董卓一走,雒阳不就成了无主之物?

到时候,其余诸侯还不是该回冀州的回冀州,该当太守的继续当太守?

纵观十九路诸侯,也只有他曹操是骁骑校尉,理所应该留在雒阳!

见曹操这么快就恢复了斗志,戏志才也很是满意。

但下一刻,他还是缓缓摇了摇头:

“对,也不对。”

看众人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戏志才也不卖关子。

他不舍的将酒葫芦放在桌案上,正色道:

“主公真正要占据的乃是包括雒阳在内的河南尹,且不单是为了救援天子!”

如今汉室衰微至此,单单救出天子有什么用?

一个九岁小儿,难道还真能令天下豪杰纷纷臣服不成?

况且,河内算什么起兵之地?

北有刘备,东有韩馥,南有主公,河内以后根本就是个三战之地,区区战场罢了!

戏志才收回思绪,伸了伸懒腰,继续道:

“河南尹西联长安,东接陈留,北依黄河,南临颍川。

届时,主公往西,可窥探长安,静待时机,夺取天子;

往东可与至交好友,陈留太守张邈守望相助;

北可倚仗天险,若河内郡有任何异动,随时可出兵参战。

但南边,才是主公真正与诸侯相争的底气所在!”

曹操脸上逐渐绽开笑容,他明白戏志才的用意了。

果不其然,只听戏志才继续道:

“孙坚先后斩杀了荆州牧与南阳太守,荆州如今乃是无主之地,主公尽可挥兵南下,占颍川而望南阳,往江夏而控庐江。

届时,以荆襄九郡为后盾,天下何处不可取?”

戏志才此番规划,实在是很贴合曹操如今的情况了。

毕竟,现在汉朝十三州中,无主之地少之又少。

而曹操的地盘,既不能像凉州那样又偏又乱,也不能像河内一样是个战场。

细细捋来,还真是只有如今的兵强马壮的荆州最合适。

加上颍川多才俊,雒阳又位置绝佳。

曹操若是能稳稳握住荆州、雒阳与颍川,天下有任何变动,曹操都可以随时洞察,并以最快的速度参与时局。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戏志才既然能猜到董卓西遁,自然看得出天下将乱。

届时诸侯攻伐,曹操若连立身之地都没有,何谈大业?!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聪明如曹操自然找到了自己接下来的方向。

他当即激动的一拍几案,眼中尽是雄心壮志:

“操有军师,可抵千军万马!”

就在曹操忙着收拢俘虏,训练士卒的时候,远在颍川的刘备,真的遇到了大麻烦。

即便是熟知历史发展脉络的张与,也万万想不到,三国最毒的毒士贾诩,竟然会搅进了刘备的离间计中,还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以致于离间计失败不说,还差点将主公刘备赔了进去。

……

五月六日。

距离刘备劫聘礼己经过去了整整六天。

阳城之内,一片愁云惨淡。

无他。

只因刘备的斥候晚了一步,被郭汜抢先在董卓面前揭露了劫聘礼之事。

知道此事后,董卓自是雷霆之怒。

即便是后面接到了刘备的‘离间’书信,他也没有中计,而是首接扔到了一边。

论毒计,李儒不比贾诩差多少。

心知刘备服从天子之令,李儒就特地让董卓以天子之名下旨,命刘备入轮式,与郭汜共商讨伐孙坚的大计。

天子诏书一下,刘备就陷入了两难之地。

去?鸿门宴一场,搞不好就死在那里。

不去?天子之诏,又该如何?

刘备高坐上首,面上愁云密布。

可偏偏,张与此时又不知所踪,刘备想找张与商量都没招。

刘备如此,下首的关羽等人亦是一脸阴霾,时不时担忧的看着刘备,生怕刘备一个冲动,就去赴了鸿门宴!

众人想破

脑袋,都没想出为何此事会功败垂成。

毕竟,若没有贾诩献计,离间计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起效。

位高权重之人向来多疑而又惜命。

这两点,在董卓这种人人得而诛之的逆臣身上,更是显露无疑。

不提董卓因怀疑袁隗谋反,而先一步灭袁氏满门之事。

单说吕布手握方天画戟为董卓守门,就可知其惜命的程度。

这样一个惜命又多疑的人,对手握重兵的郭汜,能有几分信任?

且李傕、华雄相继身死,西凉兵中唯郭汜一家独大。

加上郭汜如今还是雒阳南,阻挡敌军的唯一力量,董卓怎么可能会不忌惮,不担忧,不防备?

况且。

聘礼丢在郭汜手上,再怎么说,郭汜都有失职之罪。

就算董卓相信郭汜没有背叛,也会趁着由头,发落郭汜一顿,削弱郭汜手中的力量,保持派系势力的平衡。

届时,莫名背了黑锅的郭汜自会对董卓心生不满。

而手中权力被分走,郭汜难免会觉得董卓不信任,甚至有意打压自己。

怀疑与防备的种子一旦种下,往日所有的摩擦便会被一一翻出来,来日的每一步都会充斥着怀疑。

这些东西,都会成为种子的养分。

到时候。

郭汜若在外领兵,就会觉得董卓不重用自己,所以自己无法入雒阳享乐;

而郭汜若是回了雒阳,又可能会认为董卓防备自己,所以不让自己带兵。

日积月累,待时机成熟,说不定郭汜会像吕布一样,为利益而杀董卓。

历史上,郭汜不就是因利益与李傕反目吗?

只是如今,一切都白费了。

刘备阴差阳错放走了贾诩,而李儒又利用天子之名逼迫,这些似乎截断了刘备所有的退路:

于刘备自己。

他不会,也不愿违抗天子之令。

说愚忠也好,说固执也罢。

事实就是,刘备一生为汉,效忠大汉天下,效忠大汉天子,但有所能,无不拼尽全力。

就算明知是个圈套,他也会如飞蛾扑火一样,舍生忘死!

而于天下人来说,刘备则是不能违抗天子之令。

即便他真的心怀百姓,体恤下情。

即便他真的忠心汉室,不愿与董贼为伍。

即便明眼人都知道,这诏书定然是董卓胁迫天子得来的,刘备也不能违抗。

否则,他在百姓眼里,便是不忠;在朝臣眼中,便是虚伪。

这就是走仁义之路的难处。

所有由心而发的行为,都可能会被有心人以阴谋论来解读。

众人静默不语,刘备思索良久,终究还是下了决定:

“我决定,去轮式!”

己经拖延了三天的刘备缓缓起身,目光坚定,沉声开口:

“此行我一人前去即可,在我回来前,阳城及大瑰山所有事宜,皆交由云长处理。

若子和回来,子和所言,便是我的决定,你们不得违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