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朱瞻壑看众人沉默不语,也是不犹豫,直接就提笔在白布上写下了第三个论断。大明亡国论三篇百姓土地流失—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我大明朝现在也有土地兼并?!我朝着均田制和户籍制难道不能保证百姓的田产吗!”朱瞻基毕竟还是年轻,根本就不知道土地兼并问题在古代是根本无法解决的超级难题。
听了儿子的话,太子爷无奈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也这么的天真,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大哥,关于土地兼并问题,我举个例子来说,就会更加的明白的。”朱瞻壑看出了朱瞻基的困惑,于是决定举一个例子来说。
“我大明朝开国洪武皇帝,幼年时期家中困顿难以为继,直到高祖二人相继离世,家中竟无寸土以葬身,最后还是当地地主刘继祖赠与土地,才得以葬了高祖。
这个事情就牵扯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曾祖家中没有田地?!”朱瞻壑看着面前一个个一脸凝重的众人,也不再迟疑着等他们回答,而是自己直接继续说了起来。
“曾祖洪武皇帝开创大明朝之后,当时经过连年的军阀大战,国家人口锐减,可以说地广人稀。
我记得在洪武十四年时统计人口,我大明朝全国人口约五千万左右。而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约六千万左右。而永乐元年全国人口约六千六百万左右。
由此可见,人口是在越来越多的,这还是在爷爷连年征伐的情况下。”朱瞻壑不理会永乐皇帝脸色的难看继续说道。
“但这就有一个问题,我大明朝人口越来越多,但土地却依旧是原本的那样多,并没有再继续增加。
我们站在一个家庭的角度上来看。
建国初年,百废待兴,若皇帝给与每户百姓土地十亩。
有夫妻辛苦劳作,日子也算富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中人口越发的多了起来,虽然朝廷也再次发了田地,但明显比之发的土地少了,所以平均分下来,每人的田地却是减少了。不过日子也还过得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越发的多了,每人分到的土地越发的少了,日子越发艰难,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粮食不足,吃不饱!
此刻,若恰好遇上天灾亦或者人祸,家中粮食无以为继,为了保命,只能卖了田产保命!一家人也就这样全家沦为佃户,再无田地。
若恰逢天灾降临,地主家也没余粮,赶走了佃户全家人,他们就彻底沦为流民!若家中此刻有人离世,便会葬身无土,只能卖身为奴!
卖房!卖地!以求生存!这是升斗小民悲惨的一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变成流民和佃户。这还只是最普通的问题!
而重要的问题是,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之下,让原本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相对来说,这些地主士绅巧取豪夺,更加的恶劣。
到时候再有灾荒混乱,若有人葬父无土,会不会也揭竿而起,再起山河?!!”朱瞻壑一脸说起这个的时候,大家脸色一变,好像是看见了大明洪武皇帝的悲惨前半生!
“所以,要想办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吗!!”永乐皇帝显然也听懂了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所以准备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爷爷,土地兼并问题很难解决,这就是一个王朝的天命循环。”朱瞻壑再次说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话来,天命循环!
“王朝初期地广人稀,百姓拥有田产,朝廷予以休养生息,这时开始恢复国力。但此刻隐患已经埋下了,那就是新产生的地主士绅之家!
王朝中期,国力发展到了巅峰,百姓相对富裕,贵族士绅,地主阶级开始腐化,开始大规模侵占田产!
王朝末期,百姓没有土地,遇到灾荒无力抗衡,只能沦为流民和被裹挟而动。
此刻如有人揭竿而起,便是从者云集,再一次开启新的循环!
所以想要结束循环,就要让百姓切实的拥有土地,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有了土地,百姓才不会造反!”朱瞻壑说出了最终的目标。
“只要管理好士绅地主他们,不就可以了!”朱瞻基虽然跟着永乐皇帝多年,但对于一些基层的事情还是缺乏认知。
“大哥,我们是没有办法消除这些地主士绅的!所以这个土地兼并问题现在无解!”朱瞻壑看着面前的大哥,看了看端坐着的永乐皇帝,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
“怎么可能没有办法呢?”朱瞻基一脸惊愕的问道,所有人都在等着朱瞻壑的回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朱瞻壑默默的看着端坐着的永乐皇帝,默默地闭上了眼。
听了朱瞻壑的话,众人明显是一愣。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道衍和尚,他惊愕的盯着永乐皇帝看了良久,默默地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声音里满满的都是惊愕和无奈。
“爹?!!”太子也是反应了过来,目瞪口呆的看着永乐皇帝,满脸的难以置信。
永乐皇帝显然也是想到了什么,满脸的惊恐神色和不知所措。
“看来大伯和大师已经想到了,没错,地主士绅之流无法根除的原因就是皇帝!
皇帝才是普天之下最大的地主!”朱瞻壑说出了让众人惊掉下巴的话来,而永乐皇帝听了这话后,直接腾的一声站起来,死死的盯着白布上,王朝从开端到灭亡的三个阶段,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而从头到尾一直没有说话的汉王爷,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里充满了惊喜。
“从这个方面来看,道衍大师对我大明朝可是功劳不小,起码为我大明朝延续了三十年天寿!”说到这里,朱瞻壑突然扭头,对着一旁的道衍和尚说道。
“瞻壑殿下谬赞了,和尚罪孽深重。”听了朱瞻壑的话,道衍和尚没有一点的开心,反而满脸都是叹息。
“大师客气了,爷爷靖难之前,我大明已历三十五年,那些勋贵士绅已经开始了土地兼并。
而正是因为这一场靖难,打断了他们的兼并,并且靖难之后,爷爷重新划分了贵族势力,即使他们重新开始兼并,也比之前延缓了最少三十年时间!”朱瞻壑客观的评价了道衍对于土地兼并这一方面,对大明朝的贡献!
“重新分配贵族势力,可以延缓灭亡?!!”永乐皇帝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个话语,喃喃的重复道。
“爷爷,事情没那么简单的,我们继续看!”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