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487章 万类霜天竟自由!

第487章 万类霜天竟自由!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乾武十二年六月,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唐广袤的土地上,为世间万物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辉。

    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节,一道诏令如春风般吹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朝廷昭告天下,开科举!

    整个大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沸腾之中,各地的学子们心中燃起了炽热的希望之火。

    科举,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改变命运的绝佳契机。

    只要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从此便踏上了仕途,哪怕只是区区九品官身,那也是踏入官场的荣耀开端。

    此次科举,朝廷做出了诸多人性化的变革。

    除了可以在中京长安报考外,还特别增设了大唐另外四京同时报考的便利措施。

    长安的主考官们早早便肩负重任,奔赴四京,为这场盛事提前做好准备。

    如此一来,大唐的学子们不必再历经千辛万苦、千里迢迢奔赴长安,只需遵循就近原则,便能参加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

    更为贴心的是,所有考生赴京赶考的路费,一律由朝廷慷慨报销。

    学子们只需前往当地官府提前预支,待到达考场后打个回复条子即可。

    这一举措,无疑是为那些身处偏远山区、家境贫寒的学子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朝廷的重视。

    诏令一经颁布,各地学子欢呼雀跃。

    一时间,整个大唐都沉浸在科举带来的热烈氛围之中。

    在繁华的城中,家境殷实的学子们在父母亲人的悉心陪同下,精心准备着考试所需的一切。

    笔墨纸砚皆是上乘佳品,行囊中装满了滋补的点心和保暖的衣物,他们满怀信心,只等着科举之日的到来,一展身手。

    在偏远的山村里,孩子们虽然家境清苦,但却怀揣着同样炽热的梦想。

    除了官府报销的路费,乡亲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你家凑几个鸡蛋,我家给些干粮,带着全村人的期望,这些质朴的少年踏上了前往科举的漫漫征途。

    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衫,背着简单的行囊,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一步一步向着梦想迈进。

    咸阳城内,也被这股席卷而来的科举风吹得热闹非凡。

    李世民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带着程咬金和李勣两位老将,兴致勃勃地前来凑这难得的热闹。

    人越老,越容易感到孤独,也越发渴望与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为伴。

    当然,三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出行,没有年轻人陪同自然是不行的。

    于是,李世民一道旨意,将百忙之中的吝大福也给叫了出来。

    吝大福接到诏令时,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一边为能暂时忙里偷闲感到庆幸,一边又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陛下和那个姓齐的还真是会给他找麻烦。

    报销路费,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他们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想一出是一出。

    可既然朝廷都已经昭告天下,身为臣子的他自然不会让陛下难堪。

    他只能暗自叹口气,着手安排各项事宜,确保每一位咸阳的学子都能顺利拿到路费,踏上赶考之路。

    咸阳的学子们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他们相互交流着备考心得,分享着从各处搜集来的考试资料。

    报考年龄的限制也明确规定,须年满十八实岁。

    毕竟,这是关乎国家治理的官员选拔,不是儿戏。

    虽然年轻人在处理事情时可能经验不足,但他们拥有满腔的热血和无限的创造力,比起那些墨守成规的官员,更有可能在仕途上创造出奇迹。

    对于距离长安较近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无疑是得天独厚的。

    听闻这次长安的主考官,竟然是陛下本人。

    陛下亲自监考,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旦高中,以后出去便能自豪地吹上一句自己是天子门生!

    咸阳本就人才辈出,若能再多出几位天子门生,那对于家族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耀。

    李承乾站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望着眼前汹涌的人潮,心中满是震撼。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参加科举的学子们竟如此之多,如此狂热。

    整个朱雀大街都被人流堵得水泄不通,长安百姓们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人,比过年时还要热闹几分。

    关键是这些人大多都是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他们的欢声笑语、青春活力,让整个长安城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放眼望去,街道两旁的店铺生意兴隆,老板们都忙着招呼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子。

    客栈早早便被预订一空,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

    书肆里,学子们争相挑选着各类书籍,为考试做最后的冲刺。

    街边的小吃摊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为疲惫的学子们提供着温暖的慰藉。

    在这热闹非凡的场景中,也尽显人生百态。

    有的学子自信满满,昂首阔步地走在人群中,有的学子则略显紧张,手中紧紧握着书本,口中念念有词,不放过任何一个复习的机会。

    还有的学子三五成群,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长安如此热闹,其他四京相比也是毫不逊色。

    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们,李承乾又感受到了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么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

    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就这么出现在了眼前。

    李承乾轻轻的挥着手中的扇子。

    “显怀,你说,如今我大唐是有多少学子要报考科举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听到李承乾的话,张显怀顿了一下。

    “因为陛下举行的是真正的科举,而不是保举,也不是一个个小地方慢慢考出来。”

    “全国适龄学子一起比拼啊!”

    听到张显怀的话,李承乾这才明白哪里出问题的。

    往年的科举,那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要走好几年,什么乡试,会试,还有保举。

    可现在不一样的,李承乾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的舞台。

    这场景让李承乾想到了一句诗。

    “万类霜天竟自由!”

    大争之势!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