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学阀正文卷第四十九章德国这破船还有三千钉最新网址:英法有华工,德国有学生。
对于像李华这种远赴德国留学的学生,程诺非常重视。
或者说,对于一切有才学,有潜力,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国心的年轻学子,程诺都打心眼里看重。
小型音乐会出尽风头后,程诺没有继续逗留,婉拒普朗克等人的好意,带着李华快速离开会场。
这边李华沉浸在刚刚的活动中,有些意犹未尽:「程教授,您吹得可太棒了,把咱们中国人的精气神都给吹出来了,您是不知道,就刚刚你吹的过程中,那些大老外啊,嘴张得跟个小瓢似的,哪见过这阵仗啊。」
程诺拍拍学生的后背,笑道:「你这笙吹的也不错嘛!看样子家里有一些传承?」
李华揉揉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道:「哪算什么传承啊,就是小时候人家办白事,我喜欢跟在屁股后面跑,来讨口肉吃,后来时间长了,就慢慢懂上一些,湖弄湖弄外行罢了。」
程诺则拿起手帕,将唢呐反复擦上几遍,确保干净后,这才郑重交还过去:「对付这行将就木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是足够了,至于那些大鼻子,都是凑个热闹罢了。」
「说的也是,来德国这么久了,我还从没见过有人吹这个。」接过唢呐,李华点点头:「不过就算是听过,他们这些人有了心理准备,那又怎样?还不是被我们这个组合压的死死的?」
回头看看那些人,程诺也情不自禁笑了:「说的也是,估计这事能让这些人记忆深刻。」
「不过话说回来,你来德国多久了,学的什么学科?」把视线扭过来,程诺看着学生好奇的问道:「看你书包上的校徽,似乎就是柏林大学的学生?」
「程教授好眼力,我就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不过跟您不一样,我是自费来德国念书的。」李华把书包翻过来,指着校徽说道:「专业是汽车工程,想着学好一技之长后,能回去做一番事业。」
「汽车工程好啊,眼下咱们国内市场可都是一片空白,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程诺笑呵呵道:「对了,你住在哪儿?能否带我过去参观一下?」
李华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吞吞吐吐道:「程……程教授,我那就是一个猪窝,客人过去了,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就这么找到您,实在是过意不去,要不等我回去收拾一下,改天我再请你过去?」
程诺的步子停住,笑着摇摇头:「这恐怕不行咯。」
李华怕对方误会,赶紧又解释道:「不是,程教授您千万别误会,我真不是说瞎话,而且我那屋子实在是上不了台面,不仅仅是乱……」
张嘴犹豫了半天,最后李华还是没把后续原因给说出来。
「而且就算是您去了,我也没有啥东西能招待您的,这要是回去让我爹知道了,非得说我不懂礼数,把腿打断不可。」
程诺刚才那只是顺口一提,想看看留德学生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也不是一定非要过去参观不可。
但眼下对方越扯越多,语言上的窟窿也越填越大,自己都做不到自圆其说,真实原因必定不是卫生问题那么简单。
于是乎,程诺的好奇心真的是被勾了出来:「莫非是卫生问题?」
「不是。」
「合租有室友不方便?」
「也不是。」
「金屋藏娇?」
「更不是了,程教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李华臊红着脸,赶紧失口否认。
看程诺颇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李华干脆咬咬牙,认真道:「我就跟您直说吧,宿舍里堆满了萝卜,摞起来比人都要高,就算是您过去了,除了我,剩下给您打招呼的,也只有萝卜了。」
果不其然,七拐八绕之下,程诺跟李华来到他的宿舍,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袋袋塞得满满的萝卜,地板上,床底下,书桌上,到处可见萝卜的身影。
回头看看李华,仿佛整个身影,长得都像萝卜靠拢。
「小李,你的屋里怎么囤了这么多的萝卜,吃的完吗?别到时候放久了,吃到嘴里都变味儿了。」
李华哭丧个脸:「不是我想囤,而是我不得不囤啊,最近天天吃萝卜,我感觉我自己长得就像是个萝卜,血都成绿色儿的了。」
程诺被逗得忍俊不禁,好奇道:「说说为啥囤这么多,因为欧战吗?」
李华咬着后槽牙,恨恨道:「可不就是这个嘛!去年冬天德国人民饥寒交迫,没有足够的煤供大多数人取暖,加上英国的封锁以及庄稼欠收,致使很多人不得不靠萝卜来充饥。」
拍拍地上的萝卜,李华补充道:「别看这东西之前不值钱,放到现在价钱要翻上几番,就这还是政府对价格管控的结果,放到黑市上,那价格就更好了,别看屋子里对放的不少,实际上容易饿不说,也都有其他同学的份。」
单纯从地缘格局看,德国处在被敌对国家的包围中,也就特别容易被封锁。
德国在「一战」中遭遇了经济困境,不仅影响到战争物资的直接供应,还削弱了国民士气,成为其战败求和的重要推力。
看着已经有些蔫巴的萝卜,程诺也不嫌弃,稍微洗洗就放嘴里放:「德国的萝卜我还没吃过,不介意我尝尝吧?」
【鉴于大环境如此,
「你放心吃,只要您不嫌弃,这里敞开了随您吃。」李华不仅允许程诺吃,还递上一把刀,客气道:「这皮比较辣,削皮后就好吃多了,吃到嘴里还有一股甜味。」
程诺摆摆手,颇为熟练地像是剥橘子一般,把萝卜的外皮给剥掉:「对于我们北方农村娃儿来说,如果说白菜就是我们冬天为数不多的蔬菜,那萝卜就是我们的水果咯。」
随即,嘎嘣就是一口:「哦豁,还不错嘛!你要不要吃一点?」
说着话,程诺就把手中的萝卜掰成两半,把其中没咬的那一部分主动递过去。
不料李华连连摇头:「别,我看着这玩意儿都想吐,要不是没有别的吃的,我打死都不会再吃萝卜了。」
程诺哑然失笑,把萝卜收回来,自顾自吃着:「要我说啊,德国眼下的经济困局,从根本上说受制于其经济体系的脆弱性,而这种脆弱性对战争走向产生作用,离不开英国实施的封锁政策。」
搬过来一个小马扎,李华认真听着程诺的「课」,有些恨铁不成钢:「还是咱们老祖宗说得对,肉食者鄙,连我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这些人在欧战前还在向国外出售粮食,而不是反过来为了备战而收购和存储粮食,太过短视。」
事实上,也不能完全把责任都推脱在德国商人身上,粮食准备不足的问题,跟德国政府也脱不了关系。
当时德国的经济政策规定,出口粮食可以通过关税差额获得补贴,这诱导粮食生产者在收获后迅速出口以拿到现金,而其出口对象甚至包括英国。
哪怕德***方一再敦促政府取消该政策,但收效甚微。
德国农业利益集团所长期维护的粮食出口政策,使德国无法进行粮食的战略储备,从而致使其只能临时动员现存的经济资源,未能为大量消耗资源的长期战争做好准备。
到了后期,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留学生也跟着遭殃。
擦擦嘴边的汁水,程诺突然问道:「在战争的诸多形式中,围城战以其阻断资源流动的特点,本
身就包含着经济封锁的成分,古代是围城,你说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未来我们国家想要封锁他国,你会选择什么手段进行?」
「我吗?」李华指着自己,确定是在向他提出问题后,认真思索了了一会儿,随即说道:「封锁的目的在于切断资源流向对手,故封锁必须打击资源流动所依托的贸易与交通,或者干脆阻止敌国的贸易伙伴与敌国开展贸易。」
程诺点点头:「可这么一来,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国家既要有破坏对手交通线的军事能力,又要有迫使中立国减少或停止与敌国贸易的政治与外交威势,无论是哪一个,似乎都不容易啊。」
李华脸色暗然:「仔细一琢磨,似乎咱们永远只能做一个被封锁者啊!哪有什么封锁他人的能力?即便是有国际法要求,禁止进行包含食品在内的非军用物资的封锁,人家也是照做不误。」
程诺叹了一口气:「眼下的英国,不就是绕过国际法,直接封锁德国导致你们吃萝卜的吗,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价值观。」
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也是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李华心有不甘,握紧拳头狠狠地锤了自己的大腿一下:「难道就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了吗?」
程诺扬扬眉:「根源上咱们虽然无法克服,但明面上咱们还是可以努力一把。」
李华眼睛一亮,赶紧询问道:「什么办法,程教授您快说。」
两口把剩下的萝卜吃完,程诺笑道:「眼下英国主要是靠海军封锁航路,进而控制轮船,不让其停靠在德国。我是想说,如果咱们可以想办法驱赶掉这些海军呢?」
李华迟疑道:「你是说要发展海军吗?」
程诺摇摇头:「巨型战列舰的历史已经慢慢过去,只凭借舰炮的口径,是无法决定一场海战的胜利。」
李华不解道:「那我们该如何去办?」
程诺扬扬眉:「当然是研发飞机,发展空军咯。」
这下轮到李华傻眼了,飞机这种东西虽然听过,但要实际去接触,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
「造飞机?」
看到已经接近目的,程诺微笑道:「对,飞机的重要性在后面的时代发展中,其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无论是拿去搞民航,还是回头做军事,行业潜力都非常大,我推荐你试试这个方向。」
李华傻眼了,赶紧解释道:「程教授,您真不是开玩笑吧,虽然汽车的四个轮子看着比飞机的三个轮子多一个,但实际上的研发难度要刚刚反过来,何况我对飞机还一窍不通。」
程诺笑着摆摆手:「最起码,你是有基础的,不像我,那才是真正的门外汉。」
李华虽然心动,但自己的本事自己最清楚,这点经验积累对于飞机制造来说,根本不够看:「不行,您说的方法虽然好,但并不适合我呀,航空发动机我连拆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程诺乐呵呵道:「那可不见得,发动机虽然不会,但可以研究点别的啊。
比如发动机整流罩,既能减小飞机阻力,又能解决气冷发动机的冷却困难问题,甚至可以设计两排或四排汽缸的发动机,为增加功率创造条件。
又比如废气涡轮增压器,能提高高空条件下的进气压力,改善了发动机的高空性能。
再比如变距螺旋桨,用来增加螺旋桨的效率和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程诺每说完一个例子,李华都跟着在一旁点头一次,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而程诺说的技术进展可不是他瞎编的,都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活塞式发动机领域出现的几项重要的发明。
除了程诺说的,还有冷却排气门、汽缸喷水和防爆燃燃料等等,这些发明为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和飞机的性能创造了条件。
而程诺之所以想让李华留德改专业,除了觉得李华是一名可造之才外,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德国在一战后,航空产业发展迅速,比如世界上第一架投入使用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战斗机。
战后美、苏、法通过买专利,或借助从德国取得的资料和人员,进而陆续发展了本国第一代涡轮喷气发动机。
与此同时,一战后的五六年是留德史上的两段黄金时间。
仅1924年的柏林一地,就有中国留学生近千人。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有战后《中德协定》的签订及中德文化交流的加强,使大批学生留德成为可能,两国完全处于平等地位,德国政府把在华的发展重点转向文化和经济领域。
留学,就是当时中德教育交流的主要形式。
另一方面,战后德国通货膨胀极为严重,马克大幅度贬值,持美元等硬通货的外国人在德国生活的各种费用较战前大为减少,这种状况刺激了外国学生流向德国。
当中国学生大都较穷,出于生计考虑,他们不得不随各国物价的变动而更换留学国家。
当时留学欧美其它国家的中国学生,许多便转到德国留学。
比如程诺赴欧后见到的林语堂,原本是程诺的学弟,一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
但由于经济原因,1920年便转到德国来比锡大学学习,后来获得博士学位。
为什么我党很多前辈的留学目的地都选择德国,其实还是经济拮据这个现实压力。
换句话说,程诺除了看中德国的工业外,还想派送一些国内不错的学生苗子,送到德国留学。
李华,就是是程诺准备安插在德国,既学先进技术,又管理留学生的预备人选。
「别看德国要不行了,但破船还有三千钉,里面仍有不少好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掘嘞!
李华,我很看到你。」
「程教授,别这样,你这样让我很有压力……」最新网址: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