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儒道 > 第○三七回 儒家正法

第○三七回 儒家正法

  说起儒门往事,张千载滔滔不绝,似乎忘记了自身伤势。凌云翰却担心他一时太过耗神,想让其稍微调息下,便问道:“我一直以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只是毁掉了文化典籍,原来更主要还是破坏儒家修行体系,难怪儒生文弱,不像佛、道或有功法,神通惊人!对了,后来书卷清气诀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张千载短暂休息了一会儿,理了理思绪又接着回答道:“焚书坑儒并没有彻底毁掉儒家一切,极少数超卓之士或隐没山林,或大隐于市,而将儒家修行之法隐秘传承,进入修真之列,非大乱大苦之世,轻易不现诸凡间!”
  “这么看来,文丞相临危受命,获传儒家功法,正预示了这近百年来天下纷乱,我华夏山河任由异族践踏,汉人倍受欺凌压迫,黎庶涂炭,悲哉斯民!”凌云翰由儒家往事想到当前世况,不免激愤不平。
  张千载闻言中断了自己的讲述,因为他发觉一个很好的契机出现,转而针对凌云翰所言答道:“正是如此,方今天下乱象四起,更有万年邪器出世,大乱难免。我此番南来,就听闻洞庭之北的蕲州、黄州已有义军建立天完国,声势渐大!”
  “天完国?这国名怎么听起来有些怪异?”凌云翰久居山村,头一次听到“天完”二字,自然不明其中深意。
  “就是天完国,你听我解释下就明白了。‘天’是‘大’字上加一横,‘完’是‘元’字上一个盖。加起来,‘天完’就是压倒‘大元’的意思!”张千载游历天下多年,见识的确非常人可比。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若前辈所闻属实,天完国距离衡州并不太远,义军迟早会前来攻占此地。如此一来,朝廷定会派兵剿灭,衡州岂非兵连祸结,大难临头?”
  凌云翰敏锐善思,从张千载的只言片语之中就感觉到了危险气息,忧心忡忡。
  张千载随之受到感染,想到乱世民苦,也心生悲悯,说道:“唉,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天下变乱已起,衡州又怎能幸免?”
  “啊,那该如何是好,有什么化解之法可以消除灾劫吗?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衡州百姓受难遭殃!”
  张千载对凌云翰如此关切民众疾苦,颇为欣赏,但觉得他言必衡州,少顾他处,显然有亲疏远近之别,境界和见识仍需提高。
  “云翰你小小年纪,已有此忧民、爱民之仁心,甚是难得,我非常欣慰。不过,人间非仅衡州一地之民,我儒家仁爱,不偏不倚,并不能以亲疏相分。你今后要胸怀万民,天下为公,方可重整河山,解民倒悬,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凌云翰天性纯良,又谨受家教,尽得仁厚朴实之风。然而他偏居山村,少出家门,难免眼界非广,此时听到张千载这番言论,才豁然而悟,顿觉胸怀开阔,天地宽广!
  开悟之余,他更听出张千载对自己要求甚高,似乎颇有期许,于是说道:“前辈高论,云翰定谨记在心,广施仁爱。只是我人微言轻,前辈为何说我只要胸怀天下,便可解救万民?”
  “你愿意以弘扬儒道、匡扶乱世作为你的毕生志向吗?若是你想,那就可以!”张千载一改温和,肃声说道。
  凌云翰满心惊诧,但仍然斩钉截铁地答道:“我愿意!”
  “太好了!那我便传你书卷清气诀和丹心扇,承我儒家大道,遂以仁义爱心救助黎民,以雷霆手段斩除邪魔!”
  凌云翰饶是早先觉察出张千载对其甚为看重,但怎么也没料到,他竟然要把“书卷清气诀”和“丹心扇”传给自己,以传承儒道。
  “莫非张前辈真的……”事出突然,凌云翰不由得想到不祥之处,益发担忧不安,怔立当场。
  张千载见他一时无声,没了答复,便问道:“云翰,你是不是有什么顾虑,不愿意担此重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久读圣贤之书,这等儒者的襟怀、器识及宏愿早已浸润到凌云翰的血肉、骨骼乃至灵魂深处,令他时常沉湎于儒家理想之中,四处追寻,上下求索……
  于是,大任突降,斯人心坚:“不,我绝无顾虑,我只是担心自己会有负前辈的重托与期望!”
  张千载见凌云翰斩钉截铁,便如释重负,神色也平和许多,继而说道:“孩子,你若答应传承儒门道统,习练修儒之法,自然将实力超凡,却也从此卷入天下纷争,必定路途艰辛,险阻重重。而你的人生或许会璀璨流光,也或许悲苦凄凉,再难有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所以我不会勉强你,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这一昼夜以来,凌云翰亲历锡岩仙洞妖魔横行,眼见叶靖、朱芫担惊受难,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由此而生的无奈、懊恼、愤慨之情纠结起伏,难以休止;其后,他又从张千载口中听到文丞相和义士忠烈洒尽碧血报家国的真切事迹,只恨不能与他们并肩御敌,卫我河山……
  呼啸着、沸腾着的热血,已贯透了少年的全身,豪情勃发,熊熊欲烧。当此时,修行之门豁然而开,透下来的光明照出彼岸的希望,哪怕横着深渊急流、悬崖险壑,也当决然相向!
  就在一天前,凌云翰还试图劝说叶靖放弃习武行侠之念,可他如今改弦更张,毅然踏上儒家修行之道,皆因人、事变乱,又理所当然。命运之变幻,令人唏嘘。
  “好孩子,你有这份心志,我便十分欣慰,也相信凭你之能定可光大儒门,成就大业。至于天遂不遂人愿,成败如何,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将来之事尚难预料,但眼前凌云翰的决定已如张千载所愿,只是他隐有不安,并不欢喜,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会给少年将来的命运和人生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影响。
  不过看着少年明亮的眼神中透出的坚毅和果敢,张千载将纷杂的念头甩到了脑后,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不料,紧绷的心弦一松,神思懈怠之下,张千载“噗”地一声竟吐出一口鲜血来,他心想看来还真是人之将死,所思也多,所虑也杂。
  猩红的鲜血喷在干燥而稀松的红土上,混杂着,流失着,很快就没了痕迹,似乎正暗示着人死如灯灰,湮灭难见。
  “张前辈,你怎么了?你伤势这么重,先休息下吧!”
  只是稍微恍惚,张千载便恢复了往常的洒脱,说道:“不用了,我现在就传你书卷清气诀,你不要顾虑其它事情。我儒家功法不立文字,无招无式,主要靠心去体悟领会,与别的门派不同,你要仔细听好,若有疑难,可随时提问!”
  “是,前辈!”凌云翰虽隐隐担忧,但见张千载当前情状,也只得收敛心神,正声回道。
  “修道修元神,修佛修舍利,我儒门修的则是一颗灵心——包含了仁、义、礼、智、忠、孝、勇、信、宽、恕、谦、恭、让等等诸种光明、善良、美好品性的灵心!其中道家或以符箓、或以丹鼎炼养元神;佛家讲究明心见性,修持顿悟而立地成佛;那么,我儒家灵心又是从何而得,如何而成呢?
  修炼儒家灵心,自然离不开儒门正法。‘书卷清气诀’便是修行儒道的第一重功法,细分为‘修心’、‘明心’、‘养心’三个层次,是为‘贤境’。据文丞相交代,书卷清气诀之上尚有两重功法,应是‘浩然正气诀’和‘天地元气诀’,分别对应为‘圣境’和‘至境’两个境界,也各为三层。
  这三重功法加起来共有九层,九九归一,暗合天人之道。后两重功法的具体层次名称文丞相也不得而知,你日后若突破‘贤境’,定要以‘圣境’、‘至境’为追寻目标,成就兼济天下之大业!”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以孔圣之言,教化万方。凌云翰感觉到张千载的博大胸怀,肃然起敬,更加专注地聆听着。
  “前朝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乏味。’读书与不读书区别如此之大,盖因读书会产生书卷气使然。书卷气是儒者文化气质的外溢,它散发着‘大雅’的韵味,是一种饱含儒雅、斯文、冲淡、谦和、文质彬彬、悲天悯人等综合气息的特殊风采,可令人观之可亲,近之可爱。
  所谓书卷清气诀,就是通过吸收、培养、修炼等方式,以书卷气炼体炼神,强身壮气,乃至凝虚成实,使无形无质的书卷清气化为实质外力,而除魔卫道,却敌救人!”
  听到这里,凌云翰有了疑惑,便问道:“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气’指的就是书卷气吧。按这理解,只要多读诗书自然就会有书卷气生成,那为何千百年来少有人能以此修成大道,超凡入圣呢?”
  张千载见云翰果有悟性,颔首点头,答道:“你问得好,正问到关键地方了。一般来说,人们诵读圣贤之书,时日一久,都或多或少会浸润、养成书卷之气,这是因为典籍、书文中蕴含了圣哲先贤们对万事万物的感应和体悟。但这种获得书卷气的途径,是无意识的、被动的,不能聚集太多,更无法化为沛然道力,算不上儒家功法。
  书卷清气诀便是让人在读书、写字、作画、奏乐或者听乐等过程中,集中意念,自发地、主动地进入一种虚无忘我的状态,而从字、画、书、音乐上领略、继承前人的智慧和感悟,进而转化为儒家灵识。这种灵识先是慢慢改变气质,呈现出一种爽朗清举的书卷气韵,之后越积越多,便能洗精伐髓,成为无上妙法,威能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