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京师惊梦 > 第五十四章 整顿窑厂

第五十四章 整顿窑厂

    苏幼筠张了张嘴,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眼珠子转了两圈,转过话头道:“我一个小姑娘家能有什么想法,只不过之前在外祖父那听过这么一件事:扬州老家有一穷村子,村子里大多都是同姓人家,多是沾亲带故的,所以平日总会互相帮衬着。这一族中出了个特别有出息的子弟,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秀才。可继续往下念书要花的钱可不少,这户人家条件一般,没能力供孩子继续读下去。于是族里开了大会,商量了一下决定共同出钱供这个子弟读书科考,但条件是若这孩子日后发达了,要提携村里的年轻人。几年之后,这个年轻人果然不负所望,中了进士去县里当了官。这当了官本是件好事,可接下来村里三天两头总有亲戚来找他,让他给找门路安置村里的年轻人。这年轻人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可他一个村里出来的九品芝麻官,也就那点权利和微薄的俸禄,上哪去安排这么多村里的年轻人。况且,这些寻门路的年轻人能识得几个字就已经了不得了,本身也只会干些力气活,县里哪有那么多好的活计能留给他们。可族中的人却不知道这些,只道这年轻人背信弃义,闹着让他做不成官......”

    苏幼筠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端起杯子抿了口水,斜眼打量着大家的神色。只见陶云祁气愤道:“这些同族也太不讲理了,这不明摆着挟恩求报吗!”

    “可话也不能这么说,当时族人们可也是省着自家的口粮供着年轻人读书的,也说好了这个年轻人要提携村里的后辈的。”苏幼筠挑挑眉毛笑道。

    “话是没错,可总觉得有那么点......”陶云锦皱了皱眉,有些不知道怎么形容。

    陶先生人老成精,笑道:“筠丫头,你就不要卖关子了,最后那个年轻人是如何解决的?”

    见师父这么说,苏幼筠忙拍马屁道:“在师父面前真是什么都瞒不住。后来那个年轻人想了一个办法。他出钱给族里找了个先生,买了许多书和笔墨,并约定让这个先生教族中后辈三年,三年后考核成绩最优者可给在县衙谋份差使,略差点的也可推荐到县里各个店铺中,再差些的人虽无法帮他们找什么活计,但免费供他们读了三年书,让他们也有机会识文断字,也算是尽了心意了。这么一来,族中人也无话可说,事情也就这么平息了。”

    苏幼筠话毕,众人皆沉默不语。不过一会,陶云锦叹道:“这个方法着实好啊,将族中之人与这个年轻人之间的矛盾转化成族中之人的竞争,既不显无情,也不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中。况且也能挑选出真正有能力的族中子弟来到县里,这些人将来也将会是他的助力。不过,这与我们又有何干?”

    苏幼筠眨着大眼睛狡黠地看着师兄:“哎呀,大师兄你怎么还没想明白啊。”

    “好了,你别指望他那个木头脑子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具体怎么做却想不明白,筠丫头,你就别卖关子了。”陶先生道。

    “现下那些年轻工匠如此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觉得制瓷太苦,想做更轻省的活计;二是觉得一直被长辈压着没有出头之日。若是第一点,倒是好办,放他们出去谋其他的生路。现下哪有什么又赚钱又轻省的活计,况且我们窑厂对待工匠已经很是宽厚了。若是他们有本事找到比窑厂更好的活计为何不成全了他们?若是第二点我们便是要给他们出头的机会,不过这样怕是会动一些老工匠的利益,不知师父愿不愿意出面了。”苏幼筠说到这里有些犹豫,窑厂一直以来都是论资排辈,很多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工匠在窑厂是很有话语权的,即便是陶云锦也是要敬他们三分的。

    陶先生自然不会直接表态应允,只道:“你先说与我听听,如何给这个机会。”

    “我问过师兄,窑厂一直都是固定的工钱,按照资历一月从两三百文到一两多银子不等,这中间差了足有四五倍。论理出活多,做得好的多拿些也是对的,可大多资历老的工匠因着年岁大了,手脚也不太利索了,所以出活反倒还不如那些只拿几百文的工匠。年老的工匠拿着高的薪资干不动活,年轻的工匠却觉得活多钱少难免懒怠,所以我们窑厂才会出着比其他窑厂高许多的工钱却只出差不多的货......”

    苏幼筠顿了顿,见师父似要说话,她忙又继续道:“即便这两年窑厂愿意拿出银子贴补那些在窑厂干了大半辈子,回家颐养天年的老工匠,可事实上除了少数实在做不了活的工匠,其他工匠即便年迈也依然不愿回家养老。除去特殊原因,我想大多都是因为怕自家的后辈拿不到如自己这般高的工钱,家里的生活会受影响吧。”

    “说了这么多,你莫不是想提高那些年轻工匠的工钱?”陶云锦插话道。

    “是有选择的提高,就像对那些宗族子弟那般,将对立变成竞争。我们首先可以将窑厂所有的工匠分成若干个级别,再按照出活的数量和品质给工匠们打分,最后每月按得分将工匠划入不同的级别中去。”

    “当然,级别越高,给的工钱就越高,具体如何划分还要容我去算一算。另外,若是有人分数低于最低值,那这人也没必要留在窑厂吃闲饭了,早点另谋高就吧。”

    苏幼筠一股脑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众人听完有点懵,陶先生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短须,细细思量起来:“你的想法是不错,不过这事若是做不好,怕是那些跟我大半辈子的老伙计们心里有想法啊。”

    “是啊,师妹,这事怕要得罪人啊。”陶云锦也有犹豫。

    “那些想吸窑厂血的人得罪便得罪吧,若是如此前怕狼后怕虎的可如何经营好这窑厂?至于那些年岁很大的老工匠,窑厂不是都会给他们一笔养老银子吗?我想,这慈县怕是没有比我们师父更仁厚的东家了。”说罢,苏幼筠端起茶杯,有些讨好似地敬了陶先生一杯。

    “你啊......”陶先生有些无奈地戳了戳苏幼筠的额头,转头对陶云锦道:“这两日正好筠丫头在,你多跟她学着点,日后窑厂总是要靠你们的。”

    说罢,他又瞥了眼对面还在时不时往嘴里塞菜的陶云祁,没好气道:“你少吃点,再胖下去要讨不到媳妇了。窑厂的事你也上点心,别成天闷在你那作坊里。你大师兄一个人总是忙不过来的。”

    “知道了,师傅。”陶云祁忙咽下嘴里的菜,缩了缩脖子。

    接下来的四日,苏幼筠忙着帮陶云锦归总了窑厂的账目,按照窑厂的情况给工匠们划分了等级。一切弄好后又找来窑厂的大小管事和工头聚到一起交代了这次改革的利害关系,恩威并施地总算是把事情推行了下去。

    见苏幼筠将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原本担心的工匠闹事也并未出现,反而因为苏幼筠事先的一番敲打,让大多数年轻工匠看到了希望,回去劝说自家的长辈,再三保证会好好干活。老工匠们虽然面临被年轻工匠顶替的风险,可看到自家子侄开始上进,再加上窑厂还有对回家养老的工匠的补助,心里也并不会过多产生怨气。

    一番忙碌后,苏幼筠总算是松了口气,怕姐姐等得着急,打算在窑厂再歇息一天便回明州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