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 > 第1297章 皇帝近卫军

第1297章 皇帝近卫军

        对长孙无忌这种反对派,尤其是资历威望很高的反对派,简单粗暴的搞倒对手是不行的。

        尤其是眼下这种时候,张超刚入主内阁,如果上来就把长孙无忌搞倒,不论他拿出的理由是什么,最终都可能是让别人误会他要清除异己,这可能让承乾会猜忌他,让房玄龄等保皇派们要联合起来。

        其实张超认为自己也是保皇派,奈何现在很多人都还充满怀疑。越是这个时候,张超越不能乱来。

        长孙无忌这个反对派,张超不但不能动他,还得好好供着他。这有点类似于当年李世民对待魏征这个大喷子一样,由他喷让他喷,让朝野上下都知道,朝廷有个大喷子魏征,皇帝天天被他喷的个孙子一样,恨的牙痒痒却从不动他。

        这样一来,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李世民是个能纳谏有度量的皇帝。

        张超现在也需要长孙无忌,他在朝中呆的好好的,别人才会相信张超确实没异心,这样大家也才能信服他,愿意合作。

        张超对长孙无忌的处置办法,就是高高的供着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最好的封地,然后不给他实权。

        现在张超对皇帝和外面都说长孙无忌是内阁三号人物,但实际上,实权却是内阁第九,垫底。一个分管部门都没,专搞外联的。

        长孙老阴逼变成长孙老喷子,张超一点不怕,不能让他有能力搞破坏就行,至于喷一喷,让他喷嘛。

        内阁会议上,有长孙无忌天天喊反对,这才像样嘛。要是内阁成了一言堂,皇帝就要睡不好了。

        张超的内阁分工奏报上去,李承乾诏许。

        于是乎,分工就此明确下来。

        长孙无忌在内阁听到皇帝诏令,知道自己居然负责的是内阁极重要的对外联络这块时,气的眼睛都红了。

        好个张超,这他娘的是下阴招啊。

        张超接了旨,笑着对长孙无忌道,“长孙公,以后内阁对外这块,可就全权委托长孙公了。议会、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还有陛下那边,这些可都是保障我们内阁顺利工作的重要保障啊。长孙公,以后拜托了。”

        长孙无忌黑着一张脸,看着张超惺惺做态的给他躬身,差点想扑上去揍他。

        太无耻了,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呢。

        十几年前的张超,还是自己招之既来,呼之则去的小人物,那时的张超,比现在还单纯的多,看的也顺眼多了。

        想不到,越老越坏啊,这个张三。

        分工明确,以后大家办事也就职责分明了。

        各自管好各自这一块,哪里出了问题,先找分管的宰相问责。

        宰相五年一届,但做的不好,也是可以弹劾甚至罢免的。

        张超说长孙无忌的工作很重要,倒也不全是说假话。

        内阁负责决策和行政,但内阁的票拟,也要通过皇帝,而皇帝一般是要通过翰林院协助的。因此,与翰林院这边沟通好,那么内阁做出的票拟,才能更顺利的通过。

        此外,内阁的票拟就算通过了批红,但也还要经过议院的六科审议。若是那边沟通不畅,到时被驳回,那可是非常麻烦的。这个沟通工作也得做好。

        “长孙公,为了增加办事效率,我们内阁要实行问责制。谁分管,谁负责。长孙公负责的是外联,若是我们的票拟在翰林院和科院通不过,这可就是长孙公的责任了,希望长孙公能够多加努力。”

        丑话说在前头,张超也要防着长孙无忌暗里使坏。

        现在有这个问责制悬着,长孙无忌也得小心。要是老在翰林院和议院出问题,他长孙无忌第一个要被问责。

        “如今分开也明确了,接着咱们开个会吧。”

        张超是首辅,有召集内阁会议的权力。

        他说开会,那就开会。

        大家坐到内阁的会议室,圆桌会议。

        虽说是圆桌,其实按中国传统,也一样是有位序的。

        张超自然是坐在首位,然后左首是房玄龄,右首则是长孙无局。这也是如今朝廷里的风气,以左为尊。

        秦尊左,汉尊右。

        六朝到唐宋明清都尊左,元尊右。古代的左右之尊,其实也各不相同,但如今确实以左为尊。

        长孙无忌并不想坐在右首那个位置,但这位置是张超安排的。

        看排序,仿佛他还真是内阁排第三,可越是坐在前面,他心里越不顺畅。

        其它六位,则是按吏兵房礼刑工的顺序排列,宰相们各自就坐。

        “诸位,之前讨论的功臣封赏方案,陛下已经正式通过了,马上会交给议会科院审议,这事,长孙相国要多跑一跑科院,与他们多做沟通,尽力促成这事的通过。这也是我们内阁的第一个重要决策,某不希望大家一番心血,付之东流,长孙相公多辛苦下。”

        张超直接把事情说的很严重,通不过,那就是你长孙无忌的问题了。毕竟,他的票拟是在皇帝那通过批红的。

        长孙无忌这时连反对的理由都没,张超句句占着理,只能哑巴吃黄莲,点头应下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议一下军制改革提案,上一次长孙相国提出了多条反对意见,我认为提的很好啊。咱们有问题就当指出,这才是同心协力办事的原则。我呢,事后也与枢密院和兵部以及南北衙、海军衙门的将帅们商议过,又请示过陛下,做出了不少调整,现在,大家再来议一议。”

        张超拿出几份新的军制改革方案,交给诸位宰相一人一份。

        长孙无忌马上翻开。

        匆匆浏览一遍,发现与上次确实有许多改动之处。

        比如说保留南北衙,将大唐的陆军,分为南衙和北衙,南征称为卫军,北衙称为禁军。北衙保留左右羽林、左右神策、左右神机这六个军的番号,合称皇帝近卫军,每军定为两万人,因此北衙编有六军十二万人马,负责的是汉京京畿以及西京太原、东京登州、南京广州还有北京太原这些重要地区的卫戍宿卫。

        另外,还建有皇帝侍卫亲军,军号为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这四军八万人专门负责的是京城警卫。

        皇帝近卫四军虽也在北衙序列,但直接归属于皇帝亲自掌握。

        海军则设有四个舰队,北海东海南海西海四舰队,每舰队两万,编八万人。从朝鲜平壤一直到信度港。

        而南衙卫军,编为十六卫,每卫两万,共三十二万。

        南衙各卫设卫指挥使司,司下设师部。指挥使司和师部平时不统卫兵,只有军官和参谋人员。

        而各卫下以营为单位驻扎于各处。

        战时,按枢密院、兵部命令,集结兵马,组建团、旅、师甚至是集团军等作战单位,由朝廷派出将领指挥作战。

        北衙军力增加了,达到了二十万,分皇帝近卫军和皇帝侍卫亲军两个系统。近卫军负责的是帝国五京重镇守卫,侍卫亲军为守卫汉京和皇宫。

        侍卫亲军其实是在内三卫五府上演变而来的,但不再是以功臣勋戚和官员子弟充任,而是以精英将士选任。

        但这个军制的核心,还是职业军官加职业士官和义务兵制。总兵力依然是六十万人,依然是采用兵将分离,中央也是军政和军令系统分离,兵部负责的是军政系统,枢密院负责的是军令系统。

        总的来说,三衙负责的是统兵权,枢密院是调兵权,皇帝拥有选将权。

        各军平时以营为单位驻防,只有战时才设立团旅师军等大单位。

        不过长孙无忌还是发现了不少不同的地方,这个新修改后的军制里,三衙的职责划分更鲜明了,北衙负责的是五京,南衙负责的主要在四边,而海军主要负责沿海。

        再一个,按张超这个方案里,以后各衙各卫的兵,不再是交叉安置。过去南衙十二卫的军府,是交叉存在的。一道内,可能十二卫的军府都有,基本上就是各卫的军府遍及全国,并不是只驻于一地。

        而现在,张超却改变了这种做法,南衙的十六卫,三十二万人,各卫下边的营,基本上都集中在一片地区。

        五军都督府是朝廷枢密院的派出机构,这点没变,只不过现在五军都督府驻地正好在五京或附近,因此也兼管北衙近卫六军。

        不过在没有皇帝、枢密院、兵部的授权命令下,五军都督府也还是无权直接统兵调兵的。

        长孙无忌觉得张超的这个新方案,倒没什么太多可挑剔之处。而且上次听了儿子的话后,他也不想再在这里挑刺。

        兵制改革张超势在必行,拦肯定拦不住。

        他抬起头,望着张超,问,“这个方案我没意见,但诸卫将领如何安排?”

        张超笑笑,在这个新军制下,其实谁当各军各卫的大将军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不管南和还是北衙,平时都是以营为单位驻扎各地的,团、旅、师,非战时是不设军官和指挥机构的。

        而军、卫一级,虽设有指挥机构和参谋人员等,但他们却无权统领各营。就算是战时,也不是诸卫、军的将领直接统兵,而是要皇帝另选将的,士兵也是从各处抽调。

        在这种制度下,那些大将军、将军,其实只是相当于一个军阶了。

        “诸卫、军将领军官人事问题,这个得先通过了这个军制改革案后,到时重新调整诸军卫的兵马编制、驻地时,再谈。”

        长孙无忌很干脆道,“我支持这个军制改革案。”

        房玄龄看的很仔细,这个时候也看完了。

        “我也支持,希望尽快拿出方案,早点整编好,该换防的换驻,移驻的移驻,遣散的遣散,不能让那么多兵马一直都聚在京畿地区。”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同意了首相的军制改革案,那其它六位辅相更不会反对了,于是乎,大家一致同意,全票通过。

        “很好,我一会就把此案呈给陛下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