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063【名传四方】

063【名传四方】

        厦门,老太古码头。

        鲁迅提着箱子走下轮船,远远看到林语堂在冲他招手。

        “豫才,可算等到你了。”林语堂高兴地迎上去。

        鲁迅抬袖擦了擦汗,抱怨道:“厦门的天气好热,这才早晨,就热得我背心全是汗。”

        “多住几天就习惯了,”林语堂笑道,“走,我带你去学校。”

        林语堂和鲁迅是多年好友,如今还未闹翻,鲁迅就是被林语堂推荐来厦门大学的。

        两人在码头上步行十多分钟,前方停靠着密密麻麻的小舢板。林语堂率先登上小船,回头对鲁迅说:“上来吧,小心落脚。”

        鲁迅从小坐惯了乌篷船,非常轻松稳定地踏上舢板,好奇问:“怎么坐这个,厦门大学不是在城里吗?”

        “在海边上。”林语堂解释道。

        船家麻利地操船起航,行不多久,隐约能看到一片荒滩,以及荒滩之上的一排洋房。鲁迅有种被坑了的感觉,问道:“这就是厦门大学?”

        林语堂笑道:“教员宿舍还未建好,学校安排你暂住国学院的陈列室所。是三楼,很适合眺望风景,远远可以看到鼓浪屿。”

        厦门大学自创立已经有七年时间,但在五年前才正式开校。教学楼和宿舍都还在陆陆续续建设当中,如今学生放假,学校里读书声全无,俨然一个与世隔绝的大工地。

        鲁迅跟随林语堂来到国学院陈列室,床铺这些早已准备好,他放下行李感觉有些气闷,便来到窗前极目远眺。

        此时的鼓浪屿已经沦为万国公地,岛上到处是西洋风格建筑,只有郑成功遗迹还能找寻见一丝中国的存在。鲁迅看得憋闷无比,他对这里的印象非常不好,这种不好的印象促使他四个月后便离开厦门。

        林语堂走过来说:“图书馆和阅报室一直开放着,里面还有些没离校的师生,你可以去跟他们接触接触。”

        “也好。”

        鲁迅又看了眼鼓浪屿的公共租界,转身跟随林语堂去阅报室。

        两人放缓脚步推门而入,本以为安静的阅报室,此刻居然有人在大声说着什么。只见一个学生站在桌子上,捧着报纸激情洋溢的朗诵:“……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中国的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州县和每一个乡村,都将变成高楼林立、工厂遍地的文明世界……我们自由了,我们强大了,我们富裕了,我们不再承担战争之苦,我们不再承受贫穷之厄。我们的孩子,可以坐在明亮的学堂里,学习最先进的文化知识;我们的子孙,可以跟洋人谈笑共饮,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我们的国家,不再是被人嘲笑的对象,不用再签署屈辱的合约。任何一个海外的华人,都可以挺直腰杆,大声地高呼:我是中国人!我有一个梦想……”

        十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仰头看着那个朗诵的同学,眼眶里含着盈盈泪花。

        《我有一个梦想》的感染力太强了,只要是良心尚存的中国人,都必然为之动容,因为它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鲁迅只听到后半段,惊讶地问:“这是谁写的文章?”

        林语堂走过去问了几句,很快从报架上取来一份《申报》,递给鲁迅说:“是周赫煊在火车上的演讲。”

        “呵呵,《申报》也刊登爱国文章?”鲁迅不屑地笑道。他是从不订阅《申报》的,并非这份报纸在北平买不到,而是他觉得《申报》太市侩了。

        《申报》走的是商业化路线,报纸页数不断增加,拿到手里厚厚的一叠。而且加量不加价,每份只卖3分钱,远低于《新闻报》的3分6厘,老百姓觉得特实惠。其实新闻内容并未增多,因为大量版面都印着广告。

        包括鲁迅在内,许多知识分子对此极为厌烦。在他们看来,《申报》就是一堆无用的广告纸,想要阅读新闻只能在广告夹缝里找。

        “周先生说得太好了,我辈当竭尽全力,拼搏牺牲,实现所有中国人的伟大梦想!”一个学生高喊。

        “刻苦读书,实现梦想!”

        “打倒列强,富强中国!”

        “……”

        学生们喊着口号,鲁迅和林语堂却退出阅报室,在过道里默默阅读起来。

        良久,林语堂叹息一声,把报纸悄然还回去。鲁迅却点燃香烟抽起来,静默无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

        《申报》的发行地区很广,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有分馆,甚至连新加坡等海外地区都有发行点。

        四川省府。

        前不久刚刚担任省府编撰委员的李宗吾,穿着长衫踱步进入公所。他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泡了杯茶,嘴上刁根香烟,优哉游哉地开始读报。

        报纸有七份,最上面是四川本地的《华西日报》。李宗吾一张张飞快浏览,遇到感兴趣的才认真细读,很快就读到了《申报》——我有一个梦想。

        李宗吾读完全篇,摇头苦笑自言自语:“梦想?老子还不是有梦想,可惜只能发梦天(白日做梦)哦。”

        他很快又看到后面边框里的小字,那是对周赫煊的介绍:周赫煊,直隶人士,生于中国,长于南洋,游于西洋。曾著《大国崛起》一书,道尽列强兴衰。近日创建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致力于基础免费教育。

        “希望教育基金会?这个名字倒是耳熟。”李宗吾连忙翻找墙角的废旧报纸,很快从过期《新闻报》中找出基金会的招聘启事。

        李宗吾的成名作是《厚黑学》,认为古今中外成功者无非“脸皮厚,心子黑”。但他自己脸皮不厚,心也黑不起来,反而极为清廉,热衷于教育事业。他当过四川省督学,也做过校长,就在去年,他还带领四川教育考察团到江浙一带考察教育情况。

        可惜,四川一直在打烂仗,李宗吾的志向根本无法施展。

        看看那篇《我有一个梦想》,又看看《新闻报》上的招聘启事,李宗吾突然冒出个念头:是不是可以把中华希望教育会引到四川来?建立一个四川分会!

        ……

        北平,西山。

        胡也频心情郁闷地看着风景,他虽然还没加入共党,但却在《京报》副刊担任编辑。

        自从张作霖查封《京报》后,疯狂抓捕赤色分子,胡也频不仅丢了工作,而且还有被逮捕的风险,这些日子都隐居不出。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胡也频回头微笑:“你来啦?”

        “崇轩,你看看这个。”妻子丁玲来到他身边,手里握着一份《申报》。

        胡也频默默读完,心情变得无比沉重,突然起身道:“走,我们去南方,那里才有梦想实现的希望!”

        ……

        广州,中山大学。

        郭沫若大笑着走进教师宿舍:“哈哈哈哈,郁文,太阳都晒屁股了,你还没起床?”

        郁达夫揉着惺忪睡眼从床上爬起,惊讶道:“你怎么来学校了?”

        “看到一篇好东西,专门给你送过来,”郭沫若把《申报》扔在郁达夫脸上,兴奋道,“这篇文章,完全可以作为北伐檄文!”

        ……

        黑龙江,呼兰县。

        小学毕业被禁锢在家的张乃莹,面对父亲的不断逼婚,整日愁眉苦脸。她不想屈服于封建婚姻,她想读书,她要报效国家!

        大清早,张乃莹溜进祖父的书房,拿起一堆报纸就跑。

        半个钟头过去,张乃莹盯着眼前的《申报》,默默折叠收好,她打算离家出走。

        ……

        上海,某工厂。

        一位工人领袖站在门口,面对上百号工人大声朗读:“我有一个梦想……”

        ……

        得益于《申报》完善的发行网络,《我有一个梦想》迅速传遍全国,周赫煊再度成为知识分子间的风云人物。

        这篇演讲的内容太热血、太煽情,就算只看一遍,只听几句,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它没有支持谁,没有反对谁,没有清晰的政治立场,只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发出呐喊。就算是某些军阀看了,也会感慨叹息。在此后的很多年里,这篇文章一直被人利用,在各种公开场合演讲,所有人都说自己是为了国家。

        甚至到了抗战时期,政府在征兵时,也将这篇文章一次次当传单印发。

        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不懂什么《大国崛起》,但梦想他们是有的。周赫煊被普罗大众所熟知,正是借助了《我有一个梦想》,这让他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