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节 旧时代
第一百一十二节 旧时代
“大人回来了。”
周盛传刚回村庄,就有许多团丁和军官向他打着招呼,李鸿章训练的这支团练,其骨干正是以周、张两家以前团丁组成,后来淮军中赫赫有名的树之营、盛字营就是分由张树声、周盛‘波’两人统领,这两人虽然已经死在汉军枪下,两家势力并没有损失。
周盛传只是稍稍点头,继续向村中走去,李鸿章的指挥所设在原本村长家中,,等他到外围时,只见张树珊正好走出来,看到他时,急忙道:“周将军,快,大人已经等急了。”
周盛传连忙加快脚步走了进去,果然,一进屋就看到李鸿章正来回踱着脚步,看到周盛传,脚步马上停下来,问道:“薪如,怎么样,那位姓马的乡绅的情报当真可靠?”
“大人,卑职已经查探过了,兵力差不多,只是‘弄’不清兵站里到底有什么物资?”
“那就好,不管兵站里有什么,本官已经决定,晚上就端掉它。”
“晚上?”
周盛传和张树栅两人都愣了一下,张树珊问道:“大人,会不会太急了,明晚再出动也不迟啊。”
周盛传也道:“是啊,大人,现在已经天黑,是不是再等一晚?”
“不用等了,就晚上,夜长梦多,传令下去,全军准备,半个时辰后出发。”李鸿章斩钉截铁的命令道。
从庐州出来已经十多天,只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好的下手点,目前庐州城已经守了十几天,超过以前清军绝大多数城池的守城记录,他担心再等下去庐州就要破了。
见主帅下定了决心,张树珊与周盛传两人不再相劝,自有传令兵将李鸿章的命令传下,原本平静的村庄顿时热闹起来。
“大人,这些村民怎么处理?”周盛传突然问道。
李鸿章脸上闪过一丝犹豫,周盛传‘阴’‘阴’的道:“大人,我们身处贼境,稍不谨慎就有可能带来危险,不如全部处理了为好。”
张树珊有点不忍,道:“大人,这些百姓只是暂陷贼手,不曾从贼,只需留下一小部人马暂时监视即可。”
“海柯将军,我军军力宝贵,哪有人手留下来,何况就算如此,一旦放过这些百姓,日后我军虚实岂不尽为短‘毛’所知。”
“好了,薪如,此事就由你处理吧。”李鸿章终于作出决定。
“是,末将遵令。”周盛传回了一声,转身下去,不久,村中传来一片惨叫声,血腥味弥漫了整个村庄。
半个时辰后,二千多清军已经聚集了起来,打着火把离开了这座小村,随着这些清军的离去,整个村中死寂一片。
村中祠堂上香处的桌子下方,一块石板突然之间动了动,接着石板向旁边移开,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从下面爬了上来,等他看到祠堂中情景时,顿时呆立当场。
原本祭祀祖先的场所,此时已经成为一个修罗地狱,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这些尸体全是他原本所熟悉的村民,男‘女’老少皆在。
这名少年正是本村村长的儿子,自从清军过来将村中所有男‘女’老少都赶到祠堂,村长就感觉到不妙,他把儿子藏到祠堂里的唯一一个可以藏人的地下室,进之前,村长一直‘交’待自己儿子,不管发生什么事,绝不自己推开上面石板,除非到了要饿死的地步。
少年一直遵从父亲的话,躲在下面不敢出来,只是刚才他听到的声音实在太吓人,而且还有红‘色’的东西流到地下室中,等到外面没有动静后,少年再也忍耐不住,将石板推开跑了出来,知道却看到这样一幅场景。
“爹、娘、姐姐、妹妹、叔……”当少年看到亲人尸体时,终于哇的一声,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
已是深夜,夹河镇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有沿河和祠堂里还挂着一盏盏煤气灯,将河岸和道路照得亮如白昼。
煤气灯是汉军从英国人手中引进,英国人使用煤气灯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只是在室内使用有气体泄漏和失火危险,因此一般用在室外当成路灯使用。
李鸿章带着二千清兵已经来到离夹河镇的外围,看到这一盏盏煤气灯,整个队伍只得停了下来,静待命令。
“大人,不用管了,横竖短‘毛’不过一百余人,直接冲过去吧。”张树珊建议道。
李鸿章本来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如果汉军发现守不住时,一旦将兵站中的物资一把火烧了那就太可惜了,只是这些煤气灯显然挫败了他想偷袭的想法。
“海柯,尽量靠近,短‘毛’若是发现,马上冲锋。”
“是。”
张树珊挥了挥手,带着他手下营队向前‘摸’去,他这支营共有四百人,全部是由张氏子弟构成,可以说是血浓于水,多次与太平军的作战,更是将这支营队粹炼成一个整体一般。
“什么人?”
当张树珊人的刚刚靠近煤气灯下,已经被汉军的哨兵发现,大喝起来。
“冲”张树珊不再迟疑,率先从黑暗中冲了出来,数百人紧跟其后,如同‘潮’水一般向前涌去。
“砰”枪声响了起来,跟在张树珊身边的一名团练‘胸’前马上被鲜血染红,一声不吭的栽倒在地,若是稍偏一点,这一枪无疑就击在张树珊身上,只是他看也不看,数步冲到那名开枪汉军身边,手中大刀的撩起,那名汉军的头颅已经飞向半空。
枪声无疑是信号,更多的汉军反应过来,对着街道开枪,子弹唆唆横飞,将跑步的清军一个个击倒,只是这些清军仿佛毫无所觉一般,只是向前猛冲,几名来不及退后的汉军被清军追上去,一瞬间就被砍成‘肉’段。
“退退回祠堂防守。”
外围负责警戒的汉军排长沈为马上作出判断,在他的命令下,汉军迅速撤退。
张树珊也不得不佩服汉军反应迅速,他的手猛一挥:“开火。”
清军火枪顿时也响了起来,张树珊的营头配备了一百二十杆火枪,这些火枪有点杂‘乱’,洋枪、抬枪、小枪五‘花’八‘门’,不过还是以洋枪为主,共总有七十多支。
虽然张树珊的洋枪也比不上汉军手中持的后膛枪,不过如此近的距离对‘射’,双方又无遮无拦,还是给汉军造成了伤亡,汉军不得不加快脚步退走,以期拉开与清军距离,发挥自己枪支的长处。
不过自始自终清军都咬得很紧,两方的距离始终没有拉开,等到汉军退回祠堂时,外围一排兵力已经损失近半。
汉军退回祠堂后,清军还想追击时,祠堂里的汉军也开始了反击,子弹泼水般‘射’了过来,一下就‘射’倒了十几名清军。
“二哥,不行,这样硬冲损失太大了。”
张树屏大喊道,从河边冲到祠堂这段路程,至少有三十多名兵丁倒在路上,对只有四百人的营头来说损失已经不少,眼下一冲又倒下十几人,加起来损失快五十人。
张树屏的话顿时让张树珊意识一清,他挥了挥手,清军顿时退入黑暗中,汉军看不到清军人影,停止了‘射’击,双方进入了短暂的平静。
“将军,你看,这是缴获的短‘毛’枪支。”一名团丁兴冲冲的将一支后膛枪拿到了张树珊身边。张树珊接过,忍不住用手抚‘摸’数下,赞道:“好枪啊,我们缴获了多少支。”
“回将军,有十五支,完好的只有七支,八支被刀砍坏了。”
“可惜。”张树珊叹了一下,道:“马上分发下去。”
“是。”
这一耽搁时间,李鸿章,周盛传等人也来到了祠堂前,周盛传等人看到张树珊手下拿着的枪支,一个个大为羡慕,只是这枪支是张树珊缴获的,他们也不好讨要,一想到兵站可能有数百上千杆这种枪支,一个个眼热起来。
李鸿章自然不会关心几杆枪支,他向张树珊问道:“海柯,怎么样?”
“回大人,短‘毛’凶悍,我军出其不意,依然伤亡了五十余人,短‘毛’不过伤亡区区十余人。”
听到这个伤亡比,李鸿章不由皱眉,只是马上又舒展开,他的兵力是短‘毛’近二十倍,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只有不计伤亡发起进攻,区区百余名短‘毛’肯定可以拿下,说不定现在祠堂内的短‘毛’已经惊慌失措。
刚刚遵遇到进攻时,汉军确实有过短暂的惊慌,只是马上镇定下来,他们虽然人不多,只是祠堂的面积不大,又是石头搭建,不管来了多少敌军,要想马上攻下绝非易事,只要守上一段时间,援军自然会来到。
杜融甫脸‘色’如常,站在几张桌子搭起来的垒台上,用望远镜对外观看,只是敌人隐在黑暗中,实在无法观察到多少人。
“给师部发报,就说兵站遭到大股敌军袭击,目前人员不详。”
“是。”
夹河镇兵站作为进攻庐州大军的一个重要补给点,自然有无线电,这也是杜融甫如此镇定的原因,李鸿章以为屠了原本驻扎地所在村子,至少可以保住几天的秘密,哪知道汉军竟然会千里传音,他如果偷袭的一般城池还好,偷袭兵站绝对会第一时间就被汉军总部知晓。
………………
或许是上月拉票的后遗症,没在月票鼓励,码字好象也没有动力似的,今天才三票,求一下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