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 第二百零二章 公孙策的建议,曹斌将兵

第二百零二章 公孙策的建议,曹斌将兵

        宜城县令正在跟包拯交谈,衙役突然来报道:

        “大人,江陵府兵马都监,带三千人马正在县城外扎营!”

        宜城县令疑惑道:“江陵兵马,他们怎么会到?”

        那衙役道:“他们说是奉了曹伯爷的命令前来......”

        他还没有说完,又一个衙役前来禀报道:

        “大人,荆州人马赶到城外......”

        宜城知县一惊道:“莫非九郡兵马都到了?”

        包拯威严道:“胡闹,不过小股山匪,何必如此劳师动众?”

        他位高权重,是开封知府,但也没有调动地方部队的权利,所以只能向地方借兵。

        作为朝廷大佬,任谁也是会给些面子的。

        不过曹斌把九郡兵马全部聚集过来,让他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

        宜城知县顿时笑了起来,道:

        “没想到曹伯爷如此敬重包大人,您一声令下,曹伯爷竟将九郡所有兵马都调了过来。”

        包拯虽然觉得曹斌有些浪费,但心里却不由自主变得十分熨帖。

        捋了捋胡须,摇头道:

        “兵甲乃是国家重器,忠靖伯如此轻易调用,却有点轻佻了,待见了他之后,本府再说说他吧。”

        公孙策的脸上却露出了笑容,道:

        “也不枉了大人用心良苦,如今忠靖伯似乎表面未曾改变。”

        “但以如今的态度来看,也算是幡然醒悟了。”

        “无论是山东赈灾,还是出使西夏都可以看出一二。”

        “尤其是这次治理襄州,治政奇思妙想,又润物无声,不着痕迹,可谓天赋异柄。”

        包拯点点头,感慨道:

        “说的不错,修建诺大的一个港口,竟然丝毫没有伤民、劳民,还借此惠及数个州县。”

        “如此完美的治政手段,是我等读书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景.......”

        其实他现在看到的,只是港口给“本地”带来繁荣,还是短期内的效果,将来的发展才是重点。

        而且他说的也有点保守,其实交易所的作用何止如此?

        世界上第一个交易所的建立,就是为加强大商人之间的联系,解决供需之间的不平衡。

        有了襄阳交易所,等于将整个大宋的重要商业行为联系起来。

        比如荆襄百姓想要种植经济作物,可以在种植之前与商贾签订契约,成熟之后不需要费力售卖,可由商家按事先约定收购,卖到最需要的地方......

        这种模式在后世十分常见,但在大宋就是极为先进的东西了。

        它存在基础就在于信息的掌握和传递,曹斌看中的也是这点。

        可能这些信息可能不太准确,比如天气预测,但总是多了一个参考。

        毕竟,就算后世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个时代,有个五六成的准确率也足够了。

        “大人,如果要肃清朝堂,改变忠靖伯的立场,关键还在与他的婚事。”

        公孙策见包拯陷入沉思,摇了摇羽扇说道。

        包拯无奈地说道:“这却不好说,毕竟庞曹两家两代的交情。”

        公孙策却自信地笑了起来:

        “对公孙来说不难,只要几个离间之计,足以让曹伯爷认清庞太师的真面目......”

        “到时候,无论大人收他做个弟子,还是为他说门亲事,都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包拯看了他一眼,摆手道:

        “此话休要再说,朝堂之事怎能涉及他的婚事?”

        “再者,本府只是可惜他的人才罢了,并非要结党。”

        “我收他做弟子干什么?教他武艺吗?”

        说到这里,连他自己都露出了一点笑容。

        宜城县令听到这话,却是若有所思。

        这忠靖伯好像跟天波府、包大人的关系都不错,立场有些暧昧,看起来也颇有才能。

        不知道自己的恩师寇相,有没有意思拉拢一下。

        想想曹斌的升职速度,或许很快会成长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想到这里,他打算回府之后,立刻写封书信入京。

        这一天,荆襄九郡所有州府的人马全都在向宜城县汇聚。

        傍晚十分,县城外已经军帐成片,足有三四万多人。

        百姓很少见到这么多人马,还以为又要打仗,吓得都不敢出门了。

        宜城县令苦笑道:

        “也亏得这些士兵军纪不错,否则我宜城就要倒霉了。”

        赶到宜城县外的兵卒也不要求进城,只是自顾埋锅造饭,吃完饭后就开始集体活动,有的还抽空训练起来。

        这种军容,让包拯几人颇为侧目。

        如此自律的军队,别说驻扎地方的禁军和厢军,就算汴京的上四军都十分少见。

        俗话说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

        当然不是说曹斌这种人,而是因为他整理军队的方法。

        为了节省精力,他直接让杨志派出了一千多襄阳驻军,进入各州驻军之中充当军官。

        反正那些军队之中的将校已经全部被撤,正好补上一些,连奖励制度都带了过去。

        这种情况下,那些军队,也就跟襄阳驻军变成了一个性子。

        “不错!很好!这种军士才称得是大宋精锐之师!没想到曹斌还有如此治军之能!”

        几人站在城墙上向远处观瞧,包拯忍不住道。

        看得出来,他内心十分愉悦,连对曹斌的称呼也变得随意起来。

        宜城县令闻言,更加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给老师写信。

        正在这时,只听城外数座军营中,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金鼓之声。

        无数军士迅速列队,齐声呼喊起来。

        “嚯、嚯......”

        “大宋万胜!”

        “伯爷威武!”

        宜城县令吓得腿脚一软,惊慌道:“怎么了?他们要干什么?”

        公孙策轻笑起来,羽扇向远方一指道:“县尊不必担忧,忠靖伯来了!”

        只见北面无数烟尘飞扬,数千人马正迤逦而来,头前一员大将纵马横抢,带着一队骑士直奔军营而去。

        与此同时,一个红衣身影却驱马奔城门而来。

        跑到近前,他从马上飞身而起,在城墙残损处踏了几步,竟直接跃上城头,满脸笑意地拱手道:

        “大人,忠靖伯亲自带领五千人马前来听候调遣!”

        公孙策闻言笑道:“大人,果如我等所料,只差一步而已......”

        包拯摇摇头道:“让曹斌来见本府,如此劳师有点过了!”

        /91/91793/2924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