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第九十七章:乡试前的小风波

第九十七章:乡试前的小风波

        宛平城俨然一座京师西南雄关。

        东西长六百多米,南北宽三百多米。

        总面积二十万多平方。

        城池内有翁城、罗城,南北无门。

        东西开两城洞门,顺治、永昌。

        城郊市集、村镇密布,西面卢沟桥横跨永定河。

        它承载了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的足迹。

        无数商队、读书人的足迹。

        这日。

        挨近孔庙的坊间饭店、茶馆、酒铺。

        人流云集。

        落榜的有人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有的失魂落魄、借酒浇愁!

        科考选拔上的人又有一种优越感。

        有的写诗嘲讽他人。

        有的春风得意、沾沾自喜。

        儒教至此,丑态十足。

        良乡诸生魏无知也在过关之列。

        此人在家乡小有名气,关于他无知的名字。

        倒是少有人嘲笑,据说大有来历。

        《论语,子罕》篇。

        孔圣人说;“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因此。

        根据孔圣人的解释,无知反而是一种谦虚、好事。

        纵使私底下有一部分读书人不尊敬圣人。

        时常辱骂、调侃孔孟二圣。

        甚至拿“无知”二字来嘲笑魏无知。

        他也不以为忤。

        坊间店铺内,宽敞大堂。

        三五知己成群结队,讨论话题都是这回科考。

        伙计、酒保、茶保来回穿梭。

        “魏兄,大楚第一神童贾景之也过关了。

        据闻他卷面不洁,被墨汁浸染。

        我等没看过他的卷子,不知学政大人何以取他?”

        魏无知面色温言地笑笑:“贾景之的时文、试帖诗在下看过了。

        虽也不是十分优异,但也无可指责。

        定在前十,是很公正的。

        卷面不洁是无心之举。

        据说是同座的司马匪鉴打扰的......

        不过他那首诗却已经传开了!”

        “原来如此,究竟是何等妙笔!

        还请魏兄明言,我等洗耳恭听。”

        魏无知轻摇湘妃竹扇:“贾景之诗云:宝藏在山间,误认却在水边。

        山头盖起水晶殿,珊长峰尖,珠结树巅。

        这一回,崖中跌死撑船汉,告苍天。

        留点蒂儿,好与朋友看!”

        “此诗果然有妙处,误认却在水边。

        点明非是他打翻墨汁,是无心之举。

        倘若八股、试帖诗过关。

        卷面不洁也可原谅。

        倒也无人指责陈学台了。”

        魏无知摇头道:“学台大人还是担心的,卷面不洁。

        本就能判为下等,可贾景之馆阁体练得还行。

        学台大人见此回了一首诗。

        此事必然传开又是一段文人佳话了。”

        “咦?是何诗?说来我们也听听。

        不仅能饱饱耳福。

        也让落选的同仁好有个借鉴之处。”

        魏无知轻笑道:“陈学台诗云;宝藏将山跨,忽然间在水涯。

        樵夫漫说渔翁话,诗句虽差。

        文字却佳,怎肯放在他人下。

        常见得登高怕险,哪曾见会水溪杀。”

        “啧,难得!难得!这是一段佳话了!”

        “昔有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日填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水部回诗,朱庆馀声名大震。

        今日贾景之此举,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最难得的是,魏兄乃罗师兄表亲。

        他对事不对人,以直抱怨,此乃真君子。

        毫不讳言,这份心胸、气度可敬可佩!”

        贾琮与周六合、张冇才、王浩三人角落一桌,侧耳倾听后。

        三人微微一笑,他们三人也取中了。

        过几天便要送往贡院。

        周六合是孝子、苦读型,十六岁了。

        说是“肯下十年苦功夫”也不为过。

        张冇才是涿州天才,十五岁。

        王浩则是宛平本地人,据他说家境殷实。

        他年龄最大,十七八岁。

        这四个兰陵盟元老,个个皆是八股精英。

        其中王浩考过一次乡试,落第了。

        这回算是第二次。

        他们正听着。

        中间靠左一桌唯有一位生员。

        自个儿斟酒、不点菜,方巾斓衫,面目无神。

        喝着喝着忽然嚎啕大哭,头伏于桌。

        顿时吸引了所有考生目光,贾琮望过来。

        此人正是他同桌考生林浩!

        林浩鉴哭道:“我无颜面见桑梓父老矣!”

        一时椅子、条凳与地面木板的摩擦声响彻全场。

        有不少生员过来安慰。

        魏无知当先劝慰道:“林兄何必自惭形秽。

        胜败乃兵家常事,科场如战场。

        何况现下只是头场科考。

        后面还有录科、录遗呢!

        若有信心、鸿志,何愁不过。”

        此言一落,有不少人感同身受。

        纷纷动了恻隐之心:“不错,不错,纵使今年不过。

        还有下一个三年,人生有几十个三年。

        大不了就和八股耗一辈子,一个考官眼瞎也罢了。

        不可能每个考官都眼瞎。”

        听着众同仁的劝慰之语。

        林浩情绪也冷静几分,以手袖揩拭眼角泪水。

        摇头晃脑道:“多谢诸位仁兄好言劝慰!

        奈何在下非家境殷实者!

        我选为房山县学生员,已是滔天大幸!

        想昔日房山桑梓,老母劳累至死,春种秋收。

        去过赋税、徭役,笔墨纸砚之费尚有何几?

        忝为诸生,幸能免去家中二丁徭役!

        然笔墨纸砚、时文子集、赶考住宿之费。

        全赖桑梓父老捐赠矣,今不能中?安能苟回?”

        周六合听得不由潸然泪下:“林兄也是我同年了。

        但生员过千,我也不知你现状。

        既然家中使费蜩螗,然而每年岁考。

        重定等级,林兄若肯努力判为一等。

        领些官府补贴,亦不是难事啊。”

        “你周兼达是大孝子,历来得县尊看重。

        如今又有贾景之帮忙,于你不算难事。

        却何以难倒我等诸生哉?

        一等廪膳生名额有定。

        我林浩非是不努力也?

        奈何,无权无势耶!”

        林浩紧闭双目,热泪滚滚:“待得回乡,父老失望。

        流言蜚语似于万箭穿心!

        声律启蒙、四书五经、七五杂句、唐宗宋祖.....

        吾哪本不熟?”

        贾琮冷眼旁观。

        他能场场顺利,得益于活过一世。

        甚至于记忆中的某些格式、文章他能抄袭过来改进利用。

        再加上一些应对急智,平日练习积累。

        若非如此,坐在那里哭的人。

        不是林浩,而是他贾琮。

        贾琮亦不会同情心泛滥。

        那一世经历的冷漠、这一世的勾心斗角。

        让他变成了看什么都没有安全感、充满质疑。

        且不说林浩险些让他科考失利。

        就目前来看。

        林浩明显用处不大,所以他只是冷漠地注视。

        现下又有几个秀才纷纷把目光看向贾琮。

        魏无知温文尔雅道:“贾兰陵,久仰大名!

        今日咱们先不论虚的,林兄诚为可怜。

        你贾景之是国公世家之后,不缺银钱。

        可愿助他一臂之力?

        如此,我等生员皆感你海量!”

        周六合也有些于心不忍,朝贾琮小声道:“景之,咱们帮帮他吧。”

        这是一个小小的难题,如果贾琮推卸。

        对他兰陵盟盟主、第一神童的名声,想必有所损害。

        魏无知虽然不像针对他,顺手推舟却玩得不声不响。

        这个魏无知,比罗奇才更危险啊!

        贾琮眯了眯眼。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

        在众多生员注视之下。

        贾琮团团作揖一圈,微笑着看一眼魏无知。

        右手捏捏左手宽袖,甚是沉稳地道。

        “诸君,魏兄说在下乃是国公世家之后。

        不缺银钱,然而我不敢苟同。

        首先,诸位有不少是家境殷实之人。

        在乡也有社学、在家也有家族。

        家族之钱,怎是一人之钱?

        我贾琮在贾家,不过一介庶子尔。

        与林兄一般,抬头低头无不征询长辈父母意见。

        诸位能明此理乎?”

        “这倒是。”

        人群有人应和,对于事实。

        魏无知也不好置喙。

        贾琮继续解释:“其次,在下虽为兰陵盟盟主。

        但兰陵盟不过是同仁品文之团。

        我处处囿于家族,兰陵书社也不是我的。

        时下经商,哪有士人勋贵亲自挂名的?

        宁国府抄家不久,家兄死于非命。

        诸位岂有不耳闻的?

        我又怎敢顶风作案?”

        “那依你看,此事如何解决?”

        魏无知眉头一皱,拉起林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咱们能救一人,然而天下苦难者千千万万。

        谁能一个一个地救过来?

        诸位先不要说诗云子曰,倒是想想。

        我说的是不是事实?各人有各人的难处。

        诸位想想,我一介庶子真能挥霍千金吗?

        我倒是想,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贾琮话中带有几分揶揄意味。

        有人发笑。

        觉得这位大名鼎鼎的贾景之还是有趣的嘛。

        贾琮看着林浩道:“今日一事,算我等同仁义举。

        我愿率先捐五两,诸位有余财的。

        一人捐个几钱,跬步可成千里。

        细流可成江海,林兄今次也能度过难关了。”

        “就这个法子吧。”

        王浩捧起桌子上未用过的干净瓷碗。

        先是为贾琮捏汗,继而松气。

        “装满这个瓷碗为止,估计也有几十两了。”

        贾琮先放五两碎银。

        张冇才、周六合、王浩继之。

        至此,便有不少生员也来捐钱。

        或铜钱、或碎银不一。

        魏无知不置可否,也捐了三两。

        那林浩丝毫不觉得羞耻,连连四方作揖而拜。

        声泪涕下:“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言罢,林浩喜忧参半地捧碗而去。

        魏无知不失风度道:“事无不可对人言。

        我那表亲罗奇才确有错处,却不至于死因不明不白。

        对于贾兰陵的时文、书籍、治河策论。

        魏某是佩服的,可惜,你我做不了朋友。

        无论科场官场,我魏无知。

        一定会为表兄查清此事。”

        贾琮呵呵一笑:“悉听尊便。”

        “你那治河策论,在我看来是治标不治本。

        传言你素有灵光保佑,入世、治河、科场。

        几乎无往不利,我却不能苟同。

        眼下尚有一事:北方数省村镇。

        有不少缺乏水牛、黄牛。

        耕地颇为吃力,宛平、良乡皆有此等状况。

        你若能解,我就服你。”

        魏无知嘴角自始至终挂着微笑,语气却不掩挑衅。

        “还是那句话,对事不对人。

        我佩服你,但我绝不认同你。”

        今天贾琮的魄力、应对能力。

        大堂之人有目共睹,绝不是一个混吃等死的贵族饭桶。

        魏无知把林浩推给贾琮,以作刁难。

        贾琮又不声不响地推给众人,解决此事。

        国人无论古今,都有看热闹的习惯。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一听有这种热闹。

        众人又竖直耳朵听起来。

        古代的士人、读书人。

        为人处世讲究“外圆内方”四个字。

        也就是官场所谓的“阴阳之道”。

        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等颇得其中三昧。

        在他们看来。

        外圆内方是上上之道,能办事、心里有原则。

        外圆内圆是老油条,遇事推托,不会办好事。

        要不得。

        以严嵩、周延儒、温体仁为代表(奸臣)。

        外方内方。

        则是最危险的一种行事作风。

        以咱们的大清官海瑞为代表,眼睛容不得沙子。

        这种人,会被大部分士人集团排斥。

        哪怕不少人称赞。

        但外方内方触及了士人集团的根本利益。

        几乎不可能在官场大展拳脚。

        要说它复杂,也是复杂的。

        说简单点,“外圆内方”是首先会办事。

        并且不排除不择手段地保住自身。

        党同伐异、再施展抱负的行为。

        能够坚持一定程度上的好原则。

        说难听点,是虚伪、奸诈。

        自我标榜是“阴阳之道”。

        当下贾琮面临的就是这么回事。

        所谓“外圆内方”,一般不明着说出来。

        就看当事者如何去平衡。

        名利,名就是利。

        倘若贾琮不帮林浩、不理会魏无知提出的切中民生的事。

        对贾琮的名声,肯定会有一定损害。

        而名声,才是他们立足的根本之一。

        “书生论政,朝野所忌。

        魏兄,你这题目不但过于刁难人。

        且逾越了我们读书人的本分。”

        王浩眼神一闪,为贾琮推卸。

        “王兄此言差矣。”

        魏无知淡淡一笑,摇头道:“今日在座诸生,无不是各自桑梓的中坚。

        咱们俗称秀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为家乡父老办点事,何以提高到议政来说?

        再者我等这提议,又不是要县衙。

        府衙推行政令,咱们想法子。

        若是好呢,是为民谋福。

        若不好呢,权且作为游戏一场。”

        魏无知从来没有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

        一番话有条有理、娓娓道来。

        诚如八股一般,破题、承题,思路清晰。

        王浩默不作声,是怕难住了贾琮,免得丢脸。

        虽说盟主在治河上能经世致用。

        但他终究是豪门中人。

        哪有那么多经验。

        这些事,给县尊、府台头疼才是正经。

        罗奇才在世时是有不少朋友的。

        但这些朋友少有可靠的。

        一旦罗奇才身败名裂,他们避之唯恐不及。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所以贾琮不担心罗奇才朋友报复,他们不会。

        而魏无知这个罗奇才的表弟,却是不能相提并论了。

        贾琮脑子里思索了种种计策。

        把他当成建造木牛流马的诸葛亮?

        不是。

        分明是讥讽、刁难他啊。

        虽然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但儒家就是“现世主义”。

        尤其是“枪打出头鸟”。

        这些事避也避不开,倒不如将计就计。

        做得好了。

        反而又能为自己添加好名声。

        于是,思来想去。

        贾琮点头应下,微笑道:“魏兄真乃知民、爱民。

        良乡有魏兄这般诸生,是良乡之福。”

        “承让,孟子云: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之溺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之饥也......”

        魏无知笑容可掬:“如此说来,景之兄是答应了?”

        “舍命陪君子罢!”贾琮拱拱手。

        王浩不插话了,贾琮既然答应,那他必有法子。

        张冇才一个劲鼓掌叫好。

        周六合眼珠一转:“便去永昌门东的村镇。

        挨着田地,离城也近。”

        他们这伙人有的是选不上在发泄。

        有的是选上了在等。

        因为陈东生还要为剩下的考生举行录科、录遗。

        再过几天才送他们去参加乡试。

        录科。

        是科考出了事故不能参加的。

        或者科考不过关的,再考一场。

        录遗。

        则是包括录科不过的考生。

        在籍监生等符合参加乡试条件的。

        录科、录遗,都是科考的延续。

        选拔参加乡试的合格者。

        陈东生为这些事,忙得没有空闲见学生。

        他负责的是整个直隶省的考生。

        当下众生员联袂而出,浩浩荡荡。

        直往城外而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就如华山论剑一般。

        入秋许久了。

        宛平城东外的土地大多种了小麦、番薯、粟。

        有秀才分不清小麦、韭菜。

        说那些麦芽是韭菜来着。

        宛平城东郊外的“永昌门集”是周六合故里。

        时下一个秀才在家乡方圆几里是有名声的。

        尤其“孝子”之名为人称赞。

        便有里长、甲长带人过来应付。

        他们这些村镇头头、农民也不是没事做。

        秋日小麦种下,正在施肥。

        番薯也快到收获时节。

        他们胆怯畏缩地保持距离。

        敬畏地不时看向一众方巾飘飘的秀才。

        又回身低头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贾琮等一众秀才足踏的地方。

        是一块番薯地边沿的土畦上。

        番薯藤蔓前后左右的距离皆有几尺。

        几个秀才面色傲然。

        显然看不上眼前“鄙夫鄙妇”的“下贱”劳动。

        就连王浩等人也看不起农民的劳力活的。

        此地村镇的领头人钱里长心里打鼓。

        他不大乐意应付这些秀才,却也不敢得罪。

        抑制住不情不愿的心思。

        土畦上的魏无知也失去了面对同年的温文尔雅的作态。

        居高临下地问道:“你等农夫施壅用的是什么呀?”

        里长、甲长在村镇也是首领般的人物。

        平日大家恭维着。

        协助衙门差爷督饷、收税、编户籍。

        “几位相公。”

        钱里长收了在乡间的倨傲,站出来答道。

        “乡间施壅用的乃是柴木薪灰、各等粪类。

        湿土用牛粪最好,像这等干土。

        羊粪才是顶好的,这时节都稀缺呢......”

        众人仔细一瞧。

        藤蔓根部果然有粪土,呈颗粒状。

        不过他们不想知道牛粪、羊粪有何区别。

        皆掩口退避,嫌弃地挥挥眼前空气。

        生恐亵渎了斯文。

        魏无知忍住呕意,厌恶道:“既是施粪,为何不早说?

        没由得怠慢了我等生员!”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