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第六十六章:县试(下)

第六十六章:县试(下)

        秦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位头发花白、七老八十的老头在排队。

        拄个拐杖、颤颤巍巍的,恐怕路都走不稳。

        秦钟仰天感叹道:“唉......过不了童试,一辈子都是童生啊。”

        他们手提考篮,装着笔墨纸砚、饮水、饭食。

        县衙礼房已经按照人名,编制了号数。

        书吏唱号。

        衙役维持秩序,逐一有序的过关检查、搜身。

        贾琮估摸这队伍检查完,定要好长时间。

        他也不着急,全程气定神闲,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幕。

        犹记得前世冲关高考的阶段。

        高中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握紧拳头:“同学们,决定你们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让过程更加完美,让结局不留遗憾!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这是你们吊打富二代的唯一机会!

        春风吹,战鼓擂,今年高考谁怕谁!”

        事实证明,高考之后还是没法吊打真正的富二代。

        而且最要认清骨感现实的是,十多年寒窗苦读。

        最终引以为豪的文凭,根本改变不了一点身份、地位。

        不少人的命运,终是给那些富二代的家族企业打工.......

        永昌门市集的一家街铺。

        周母细心打点好饼子、笔墨纸砚:“儿啊!好好的考,给为娘挣个诰命!”

        “母亲放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六合带上行囊上路,心中默念:“景之兄,周兼达来了!我们并肩作战!”

        .......

        一切检查完毕,众考生进入考棚。

        贾琮被分到了“荒”字号桌,距离茅厕不远不近。

        秦钟大是憋屈地分到了“天”字桌,茅厕正对面。

        他拿两团纸塞住了鼻孔。

        宛平神童、幽燕第六子祁玉进来了,不少考生纷纷打招呼。

        祁玉嘴角挂笑,彬彬有礼地告罪,然后入座。

        目光朝贾琮望来,贾琮如今也算是宛平这儿的名人了。

        知县大人都不绝于耳的夸赞、赏识。

        祁玉和他没什么私人恩怨,但同有神童之名,且又是一个考场的人。

        除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对手,祁玉对自己很有信心。

        “祁神童说,乾德七年癸酉县试,案首他志在必得。”

        “啧啧,那贾神童也小有名声,周六合也是出了名的聪慧。

        龙争虎斗,咱们不说案首,也就争个榜上有名!”

        “肃静!”

        有衙役进来,考棚内的嘈杂声顿时安静了下来。

        举起木板,贾琮等人望过来,题目甚是简单。

        一道《论语》小题:点,尔何如?

        四书题的一小节或者一两句,称为小题。

        若是好几节或者不关联的几句截搭起来,称为大题。

        县试一般考小题,往后府试、院试会越来越难。

        淘汰率非常之高。

        各地县试皆由知县命题、主考。

        考棚搭建在孔庙县学左下方。

        县试没有乡试、会试那般严格,没有单独的房间分开。

        考棚多是用树木、茅草临时搭建起来的。

        考生人数众多,县学可容不下。

        再说县学的生员也要在里面做功课。

        好在宛平占了地利之便。

        毕竟是京县,缺桌子板凳、日晒雨淋的情况足以避免。

        相比之下,云贵、两广的考生就没这条件。

        进县城山路难行不说,桌子板凳还要自备.......

        考棚设施不好,天气影响他们考试,也是常有的事。

        他们进来时,尚且是鸡鸣、蒙蒙亮。

        等到全部程序走完,阳光已经从考棚的木板缝隙斜射进来了。

        贾琮肚子叫饥,先吃了个饼子。

        这时试帖诗(五言八韵诗)也出来了。

        写在牌子上,衙役抬着!

        从桌子间的两排过道,来回走一圈,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

        “这题目不难,就是难以写出新意。”

        “对,这题目我还做过呢,只是以前的老题,不合今日的时尚。”

        一众考生们开始窃窃私语,八股文之所以叫时文。

        就是时尚之文,不说北明的文笔不符合大楚。

        就是去年的也未必符合今年的时尚了。

        也就是说,它是随时期而改变。

        你要把以前题目相同的文章抄过来。

        考官指定会找借口打回去。

        秦钟一脸紧张地从前座回望过来。

        贾琮报以和煦温暖的微笑,示意他淡定、稳神。

        秦钟强自疏通了口气,便也开始充饥、磨墨、思索。

        贾琮并不着急,横竖考试时间有几个时辰呢。

        他有打腹稿的习惯,边喝水,边暗自琢磨。

        这一年多以来。

        他可谓经历了八股文式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这种简单的题目,自然做过。

        但他有博取名次的雄心,不会照搬照抄。

        按照刘知县的文章脾胃,此人不喜欢华丽的铺陈、词藻。

        所以他准备在炼字、论证上下功夫。

        “咳......不要讨论,肃静!”

        马典史双手背后,一副不近人情的表情,道:“县尊大人发话了,科考乃国家抡才大典。

        选拔能人异士,胆敢携带夹带、舞弊者。

        枷号示众、免除三年考试资格!绝不轻饶!

        需要出恭者,提前与衙门差役说......

        一应规矩,才刚县尊已说过了。”

        马典史目不斜视,也不敢与贾琮打招呼、使眼色。

        说完规矩后,便颇为严肃地出去。

        贾琮正想着:“点,尔何如”,此句是出自《论语》。

        是孔子问曾子的志向,啃烂四书的必要性出来了。

        曾子的回答必须知道,否则无从下手。

        而曾子在此的回答是很飘渺的!

        不是为国也不是为民,更像是隐士。

        就在这时,旁边有一位十几岁的考生,忽然拔掉笔尖。

        悄悄从里面抽出一张卷起来的小纸,对照纸上文章,忙忙抄起来。

        同时转过头,笑道:“贾神童,还望宽容宽容则个。”

        贾琮满面无语,心里腹诽:惩罚再严厉,也不缺作弊的啊!

        乡试、会试都有人作弊,更何况县试这种最低级的考试了。

        他只权当看不见,谁曾想.....不到片刻。

        几个穿着皂服的衙役,气势汹汹地冲进来,“你!出去!枷号示众!”

        考场内外有这么多人巡逻,他那点偷偷搞搞,如何看不到?

        这位仁兄顿时如丧考妣,衙役不顾他的嚎啕大哭。

        立刻为其套上枷锁。

        马典史写了一张纸贴上,纸上内容是:“此人舞弊!枷号示众!以儆效尤!”

        言毕,那个考上还被拉去给考棚的人参观一圈。

        可谓是丢尽脸面,不少考生面色大变,也有幸灾乐祸的。

        这里的小插曲,并未影响到贾琮。

        大约一刻钟。

        贾琮已经想好如何提出论点、再论证了。

        这时刘知县进来巡查,走到他桌旁,低头一瞥。

        但见他的稿纸上没有只言片语。

        刘知县眉头一皱,有些不满地敲敲桌子:“赶快写!”

        贾琮点点头,刘知县不解地走往批阅房:“题目并不难啊,贾琮怎么好像被难住了?”

        周六合这人他没有关注,倒是“幽燕第六子”祁玉。

        奋笔如飞,文思泉涌,刷刷刷写完草稿。

        再刷刷刷腾过来,不到一个时辰,就去交卷了。

        祁玉离开考场时,傲然地俯视全场考生。

        虽然他才十岁,身高尚不足以真正俯视众人。

        但在心理上,就是唯我独尊的姿态、俯瞰。

        幽燕第六子不是白叫的。

        许多考心生羡慕、嫉妒、恨,没法。

        只得咬牙一阵抓耳挠腮,继续想,继续写。

        贾琮心无旁骛,在稿纸上破题道:“随所遇而志在焉,圣人之所与也!”

        约摸小半时辰,洋洋洒洒写完。

        ~~~~~

        第一场考试结束。

        第二场是考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

        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不能有错别字和涂改。

        第三场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

        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

        第四五场连考,主要考经文、诗赋、经文、姘文。

        临时腾出来的考官房,积案如山。

        连续四天,五场考试!

        这需要好几天的批阅,纯靠脑力的工作。

        刘知县吃饱喝足,挺胸叠肚,大肚皮耷拉在椅子上。

        他身材壮实,为官几载,搜刮民脂民膏,人自然也吃胖了。

        一般椅子还容不下他屁股,拂拂青色的六品鹭丝补服。

        手执朱笔,碰到文章犯忌讳、卷面污秽的。

        直接被知县大人丢进垃圾桶了。

        几个书办强颜陪笑,县尊扔掉的,他们还要去捡回来。

        万一考生闹事,他们才好说话。

        “文章是好,就是破题、四比不明确。

        铺陈华丽、华而不实!

        这卷子.......只能判第二了。”

        刘知县一个念头,祁玉神童便屈居宛平癸酉年县试第二名。

        祁玉这篇文章,文采飞扬,他极喜欢华丽的铺陈、词藻。

        仿照汉唐诗赋、宋代名家。

        极力赞扬曾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然而。

        刘知县最不喜华丽,考官心理,有时候也很重要。

        “好!”

        再度翻阅了几份,刘华忽然拍案叫绝!

        这份卷子不仅论点巧妙、史料翔实、且毫无破绽。

        拿去府试、院试都绰绰有余!

        当然,最重要的是。

        实在是太对他胃口了:语言凝练、中心明确。

        刘知县一捋长胡,十分陶醉地念出承题:“尝思人生俯仰甚宽,而恒郁郁焉忧志之不遂者。

        何为乎?

        异日之经纶,虽实亦虚。

        何也?

        以其有待也;当前之寄托,虽虚亦实。

        何也?以其无待也!”

        卷子已经糊名,这篇会是那贾景之作的么?

        字迹也贴合他的好感,试帖诗也无差错。

        刘华又想起去年的贾琮、罗奇才登高作诗,同样语言凝练。

        刘华不由诡谲一笑,登时把这一份卷子定为案首。

        几天后批阅完,再吩咐人出去按名次张榜公布。

        .......

        .......

        喜福来客栈一楼,分为一间隔间的小店。

        自打工部营缮司郎中秦业入住之后。

        此店在宛平县声名大震,连朝廷司官都觉得这儿好。

        殷实的小民、客商自然也要来看看瞧瞧、吃吃住住。

        其中一间客房内。

        贾琮、秦钟、周六合、王浩等四人围坐一桌。

        因是王浩出面帮他两人作保的缘故。

        贾琮设宴感谢。

        王浩已是秀才功名,是一等的廪膳生,风度翩翩。

        “景之此科必然高中,我猜至少在前十。”

        周六合笑道:“王兄莫非依旧坚信祁玉为案首?

        如此看来,我和鲸卿怕是前途未卜了。”

        “祁玉不是浪得虚名,王某不才,忝为幽燕第四子。

        而他在我之后,虽有夸大之嫌。

        然而,既然好事者这么排,自有原因的。”

        王浩并不否认,有条有理说道:“兼达有望上榜,你是大孝子,孝者;必忠。

        这位鲸卿公子嘛,我就不甚了解了.......”

        秦钟闻言一脸失落,心里愈发忐忑不安。

        贾琮接过话道:“无谓,今科不成,来年再战。

        皇天不负有心人的,五场已经过去几日。

        不如我们一同去县衙门口看看?王兄,这回是在下承你之情了。”

        “无妨,景之兄客气。”

        王浩在作保之时,不收半分金银。

        盖因他洞若观火,料定贾琮的傲气不显在表面。

        而是藏在心里、骨子里,断不会当场作弊。

        此时再度打量几人。

        王浩心里大致有了评价:“秦鲸卿,是一介浑浑噩噩的官家公子,难成大器......

        周兼达,倒是可为忠臣......贾景之虽为庶子。

        却是家世不凡,要么为贼为奸,要么入阁为辅臣!”

        几人各带奴仆往县衙而来。

        王浩作辞回私宅,到了县衙门口右首照壁。

        今天果然放榜了!

        考生、家长、路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

        铁牛、曹达华二人根本挤不进去。

        贾琮若说一点不紧张也是不可能的。

        但整体还算镇定。

        秦钟随便抓住一人便问:“兄台,可知案首是谁?案首是谁?”

        “听说才有三十个人上榜,我也瞧不上,哎呀,你别拉扯我。”

        这种事情是报行人赚钱的好机会。

        古代报行。

        是一个民间组织,第一手消息必是他们最先知晓。

        因为这些人往往与县衙胥吏有关系。

        他们早先探不到主人住处,此时听门子指点。

        有两个报子登时撒脚过来讨赏钱:“捷报!捷报!乾德七年。

        宛平癸酉县试案首,京师荣国府,贾琮!”

        声音喊得不大,仅有数人听见。

        报子此举,自然是为防同行抢生意。

        “啥?你说景之是案首?”

        秦钟面色一怔,随后激动万分地抓住他衣领不放。

        一阵欢天喜地,追问道:“那记得有秦钟、周六合吗?”

        “啊?等等等......我再瞧瞧。”

        那报子闻言,连忙从兜里掏出纸张扫一眼:“秦钟,第二十九名;周六合,第十一名。”

        “中了?全中了!”

        对于秦钟来说真是意想不到的事儿。

        高兴的手足舞蹈,一时都忘了打赏。

        铁牛、秦海二人忙给了赏钱。

        那报子拿了钱又窃喜道:“还要往京城的贵府报一报。”

        荣国府那里肯定有几两赏钱,骑马走点路值得。

        报行要的就是快速,因为不止一家报行。

        县试案首的消息,好几家都得到了。

        贾琮见状也没阻止,因为阻止不了。

        说不定其他报行的人,早已到荣国府门前了。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