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一百三十二章:整顿学堂,新的开始

一百三十二章:整顿学堂,新的开始

        虽然府里闹腾了一通!

        宝玉挨了打,林妹妹也病下了。

        但贾琮高中状元,的确是好事也是大事。

        姊妹们都各自打发了丫鬟们送来礼物。

        迎春送的一个琥珀珠串。

        探春送了自己缝的挂坠。

        小惜春送了个玉坠,估计是老太太赏赐给她的。

        薛家倒是大气,薛宝钗没单独送礼。

        而是让薛蟠下了厚礼,送来。

        殿试过后,难得有几日的休沐。

        算是彻底松下了整个科考带来的高强度紧绷的精神。

        不过贾琮也没有就此闲着。

        林妹妹受了委屈,他岂能善罢甘休。

        第二天。

        一封声情并茂的《谏读书书》就摆在了贾政的案前。

        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贾宝玉种种行为。

        最终得出结论,为不读书之过。

        并附上了西江月一首:“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孽障,孽障啊!”

        贾政本来已经消过气儿了,贾琮这一封谏书送来。

        只觉得让他这个做亲叔叔的羞愧至死了!

        偏偏贾琮是为了他好,为了宝玉好。

        这一封声情并茂,鞭辟入里的劝书。

        真真个写到了贾政的心坎里。

        贾琮殿试结束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贾家的族学。

        宁国府明面上虽是由贾蔷管事,但实际并无太多实权。

        也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的。

        贾琮一则上书劝谏贾政让贾宝玉读书。

        二则是提及此事。

        贾政略微思量便答应了此事。

        “来人,那我的帖子,去学里请太爷。

        并几位族叔,去东府请蔷哥儿,琮哥儿也过来。”

        于是乎。

        贾府的第一次,关于改革教育的会议。

        就在贾政的推动下完成。

        讨论了半响,会议首先确定了。

        学堂的主管权由贾琮全权负责。

        定下了五年内为贾家培养童生!

        十年内为贾家培养秀才!

        二十年内培养举人的远大计划。

        贾代儒上了年纪,准备回家颐养天年。

        学里出银米,日后有功与贾家的族老。

        都由贾家供养!

        将贾府名下的三家书馆永久划归学堂名下。

        日后银钱东府出资一半,剩下的由贾琮全全负责。

        贾琮实行寄宿制,七天一休,一年两个学期。

        最重要的一条,慈母多败儿!

        任何人不能染指教育,包括贾母在内。

        贾琮得到了族老们的支持,又得了贾政的支持。

        他如今状元郎的身份,可谓提升了一大波话语权。

        最后联合贾蔷、众族老们又一连商议了半个多时辰。

        最终尘埃敲定。

        贾琮提议重新梳理学堂,一切规制都要修改。

        十八岁以下的贾家子弟,必须读书,不能举业。

        十八岁不能毕业,就要从族学里除名。

        这一招下了狠刀。

        是贾宝玉做不到,贾政也实在是没脸去求情。

        这就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只要是他们制定的规则。

        他是绝对不会自己去违背的,这就是贾政。

        远在怡红院里躺在袭人怀中养伤的贾宝玉。

        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感悲痛欲绝......

        整顿完学堂诸事,学堂的扩建也正式提上日程。

        几日的休假之期也随之结束。

        一早,饭后。

        晴雯服侍贾琮穿衣。

        香菱一手挂了生麻、断处不辑边的孝衣。

        提起来道:“这件穿里边,还是穿外边?”

        “当然得穿里边,穿外边去翰林院。

        还不让人笑死了。”

        晴雯让贾琮伸手摆成一字型套上,前前后后打量一番。

        贾琮一副清秀脸,眉毛浓黑,富贵相的大耳,器宇不凡。

        中衣和官服之间加了件孝服,补子官服做了两件。

        一件用苎丝,一件用纱罗绢!

        头上的官帽,铁丝为框,外蒙乌纱。

        冠后竖两翅,正前方隆起,以金线压出两道山梁。

        袖宽三尺,袍角及履,足登皂靴。

        六品青袍配一条青革带,好一个俊郎非凡的年轻后生。

        贾琮双手向后一背:“怎么样?有没有官威?”

        晴雯两眼亮晶晶的看了半天,回神笑道。

        “就是小了点,不像二老爷那样。

        不苟言笑,而且你又没胡子。”

        听着她的吐槽,贾琮失笑地捏了下晴雯小脸蛋。

        他现在还年轻,没有胡须,蓄不起来。

        传说张居正有很长的胡须。

        就像大门上贴的门神关云长,古人以此为美。

        贾琮真不能欣赏,胡子那么长!

        吃饭、亲嘴,不是很麻烦吗?

        古今的审美观差异很大啊,传闻张居正和太后关系暧昧。

        那长胡子估计为他加了不少分。

        不过楚王爱好细腰,对女人细腰的审美观。

        几千年未变。

        “这套孝服真麻烦,看着不雅观。”

        贾琮摸了摸生麻辑边,贾敬死了。

        他这个堂侄子还必须守孝。

        可他从没去过玄真观,也没见过贾敬。

        “在五服之内,你逃不了的。

        还好我朝只有父母才丁忧。

        其他人不必居丧,按你说的。

        你要是不穿给人家看。

        被那个什么御史瞧见,还不参你一本了?”

        晴雯双手奉上茶:“多不划算。”

        尽管贾敬是空门中人,可五服之内,必须服丧。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五代。

        无论直系旁系,无论男女妻妾。

        都属于五服,一个家族。

        五服之后,才允许通婚。

        五服制度是从儒家教条托化出来的。

        具体表现在守孝上面。

        古代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全部遵守这个制度。

        从重到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堂侄为堂伯叔,着齐衰服,服期三个月。

        若是父母死。

        未嫁女、儿子需着第一等斩衰服,守孝三年。

        实际二十七个月!

        林黛玉没为林如海守孝,是她身体原因。

        至今五服只能找到三服了。

        五服的前提必须有妻妾、嫡庶。

        同父同母为一服!

        如贾赦、贾政,同父不同母为二服。

        如贾琏与贾琮、贾宝玉与贾环,同祖父为三服。

        如贾琏、贾宝玉,同曾祖父为四服。

        如贾政、贾敬,同高祖父为五服。

        “老太妃薨了,一年不准唱戏。

        三月不准婚嫁,三爷守家孝三个月。

        也是一样的,万幸并不影响你离任。

        好不容易中了个状元,正好给你过过瘾。”

        香菱梳着齐眉刘海,小妮子头发还没盘起。

        “好了,本官要上任了。”

        贾琮心满意足地与俩丫鬟告别,出了院门。

        一顶青幔小轿已经备好,停在门口,两个轿夫在侧。

        贾琮问:“他们从哪儿调过来?”

        “大老爷那边拨过来的。”铁牛答道。

        轿夫也要付银,不过贾琮没多问。

        这些事情晴雯应该会处理好。

        目送他离开后,两个丫头才折回屋子。

        晴雯杏眼仔细看看香菱乖巧婀娜的模样。

        眉心那颗胭脂痣更增妩媚,心里真觉得有点不舒服。

        不过先来后到。

        香菱在他心中的位置,应该不及自己。

        她拿一套裙子放在薰笼上熏香。

        “我恍惚听见有婆子说,二姑娘要议亲了。”

        “那你怎么不告诉他?”香菱道。

        “你知道我性子急、嘴笨又不会说话。

        总归要姐姐嫁了,弟弟再娶,姐姐未嫁。

        他娶正妻过门,怎么合适呢。”

        香菱秀美微扬,神色认真地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今府里的姑娘。

        二姑娘年纪最大,她要嫁人。

        琮三爷也无法,就不知另一边是谁家的?”

        “是啊,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挡也挡不住......”

        晴雯打着哈欠:“听说是一个姓孙的武职。

        大老爷欠了他五千两,要拿二姑娘去还呢。”

        香菱抿嘴不言:“我去浇花喂鸟。”

        晴雯眨了眨道:“你这样伺候得小心,来日进来一个主母。

        不怕夹在中间受气?

        通房丫头,既要得主公的心又要得主母的心。

        真真难难。”

        香菱歪头想了想道:“晴雯姐姐,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我没想过那些。

        跟你说实话,几年前在金陵那位冯家的公子。

        本来要买我回家做妻的,我原本以为从此终身有靠。

        得以脱离苦海,喜极而泣了呢,谁想到.......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棵扁担挑着走。

        平民女子嫁人,还允许凤冠霞帔。

        我们这样的人,不及烟花女子嫁人。

        烟花女子好歹在夜里悄行,也是有大红的花花轿子。

        不过没有那对龙凤烛罢了。”

        “你这个呆人,倒真能说。”

        晴雯咯咯一笑:“到如今,方才明白当初读写的字。

        浮生若梦啊.......好歹三爷是个没脾气的主子。

        其实我不大甘心,又不能说给他听。

        不过跟你讲两句,你倒是早就认命了。”

        香菱眸光一暗,低叹道:“命是天注定的,求不来。”

        ~~~~~

        坐在轿中软垫上,会享受的人。

        轿子还有冰窖拿出来的冰块。

        但这个六品小轿好像没有安排这待遇。

        贾琮掀开轿帘。

        卯时之前便已市肆如烟,人流涌动。

        坊间胡同就像江南的巷弄,胡同、巷弄并无差别。

        这些街旁侧道里面,规定距离设栅栏。

        安总甲,置坊长!

        栅栏之内往往有小牢房,以便保甲治安。

        正阳门之前停轿,京城遍地都是官。

        红色、蓝色、青色、冠盖满京华。

        贾琮低调地把轿子停在靠墙偏僻处。

        铁牛、曹达华在外等候。

        他递牌子进了城门,比较长的城洞过道。

        进了西江米巷,一直往东走。

        途经礼部、太医院衙门口!

        銮仪卫、太常寺和三法司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衙门在西边。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鸿胪寺。

        太医院、钦天监、翰林院各衙门在东边。

        其中翰林院位于最东北。

        贾琮进翰林院登瀛门。

        兼理掌院学士的汪应元点了卯。

        几十名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全部到齐。

        贾琮只见有内堂五楹。

        堂西为读讲厅,东为编修厅,左廊围门内为状元厅。

        占地甚广、宽敞恢宏。

        翰林院内各房厅之间植有树木,在夏日中苍翠欲滴。

        登瀛门下的台阶上。

        汪应沅翻翻手中文案,半晌才道:“本院士先宣布几条要事,新进来的人。

        待会听完了,会安排具体章程。”

        “第一;进士朝考,翰林院钦点的几名。

        明儿即赴仁华殿参加阅卷。”

        “第二;亲王府的讲官、亲王外出巡视的扈从也需要你们。

        等下会按旨安排过去,进出需到典簿厅登记。”

        “第三;院内会定期举行考试,按三等陟黜法。

        不合格的,逐出翰林院。”

        “......各回本所,待诏厅旨意一到。

        再行传达。”

        竖起耳朵听的贾琮忙学众翰林弯腰作揖。

        这三尺长袖、长袍,走起来都有点飘。

        几人进了登瀛门。

        龚鼎祠、丌诗轩联袂去堂西编修厅。

        龚鼎祠对他拱拱手,贾琮还礼。

        丌诗轩却对他视而不见,还冷哼一声地拂袖错开。

        贾琮心里冷笑,自行到右廊围门内的堂西状元厅。

        状元厅有七八个修撰!

        这些人要么是以前的状元,要么是别的翰林升迁为修撰。

        那些人不理他,听他们谈话。

        似乎在编修前一代的圣祖实录。

        贾琮也懒得理他们,百无聊赖地找了位子坐下。

        未几。

        才有一个书吏在门外道:“待诏厅有贾修撰的章程,请跟卑职来。”

        贾琮跟他出了后面穿堂,伸手赏了书吏二两银子。

        “掌院学士怎么不见了?”

        “汪阁老是兼理,事务繁忙,不常过来。”

        书吏本来不大看好他接下来的事情,收了钱便多说几句。

        “贾修撰一举成名,前途无量。

        按本院章程,逢单数!

        贾修撰需到豫亲王府讲学,逢双数。

        需在本院教授庶吉士。”

        “是皇上的旨意吗?”贾琮道。

        “这个......是院士安排的,院士是次辅。

        他递了条程名单请批,贾修撰就成了豫亲王府讲官......”

        书吏心下叹息!

        可怜这前途无量的一个人啊。

        皇上不喜欢豫亲王,去那里有什么好结果?

        “前面左边是待诏厅,右边是典簿厅。

        再后面是后堂,堂中设有宝座。

        专门接待皇上的亲临。

        后堂东西屋为藏书库,院内偏东有东西两亭。

        挨近东亭的是东斋房......

        一应奏折、文移、差役归典簿厅管。

        缮写、校勘等归待诏厅管......

        卑职姓马,修撰喊我小马即可。”

        说着就进了待诏厅,开了票,盖上鲜红的印章。

        贾琮在票上画押。

        共有两份。

        一份给他做凭证,一份留下做记录。

        厅中有三个书吏。

        小马道:“牌子你领了吗?

        领了就不必重发。”

        贾琮点头出来,到典簿厅登记。

        再到昌黎祠、土谷祠上了香。

        今天逢单数。

        他得出院到内城的豫亲王府。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