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一百二十七章:贾宝玉的失落,殿试进行时!

一百二十七章:贾宝玉的失落,殿试进行时!

        “何必糜费。

        我已经找太医院大方脉的王御医瞧过了。

        没有大碍。”

        秦业心怀微畅,有一种学生不认老师。

        甚至因为政治利益反目成仇的。

        他庆幸贾琮不像白眼狼,又想说说几位王爷的情况。

        又觉得为时过早,叫他下去找秦钟了。

        秦府后面增设了一个花园。

        贾琮与秦钟闲谈了半天,出书房,走过一道穿堂。

        就是园子,夏花灿烂,荷叶翠绿。

        秦可卿与俩丫头在钓游鱼。

        秦钟一副彬彬有礼:“你喜欢什么花?”

        贾琮想了想道:“芙蓉、牡丹、桃花都好。”

        秦钟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我刚好向父亲要了几坛。

        曹州牡丹,那个鲜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秦可卿动动鱼竿,轻笑着插口道:“怎么没人爱菊花呢?

        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

        贾琮笑道:“菊花,我赏不来。

        让陶渊明去赏吧。

        世人爱艳,桃花、牡丹都艳。”

        “你家姐姐像是茉莉......我姐姐不就是桃花了?”

        秦钟挤了挤眼,小声说道。

        秦可卿好奇问:“你们在聊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闭口不言。

        ........

        自打林妹妹从扬州回来,就变得不对劲。

        他们时常会因谋句玩笑话、某个小事儿。

        便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吵。

        如此往复,贾宝玉也是心烦的紧。

        特别是上次闹过矛盾之后。

        林妹妹连续十好几日都不搭理人。

        就算回他话也是不温不热地。

        这可苦了宝玉~

        他实在是弄不清自己错在哪儿?

        似乎每次提起贾琮......

        他和林妹妹之间就会有意见不和的争执。

        但这恰恰就是宝二爷最不能理解的。

        他骂那个碌蠢的贾琮,难道还有错了?

        以前林妹妹都是一笑而之,如今为何在意起来?

        何况林妹妹不站在自己这边便罢,却还因他与自己置气?

        贾宝玉百思不得其解,但无可奈何,谁叫他爱煞了林妹妹。

        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虽然他也钟爱云妹妹。

        但这并不妨碍同时喜欢林妹妹。

        宝玉在这方面,倒是异常地看得很开。

        他甚至希望所有姐妹们都能和自己永远生活在一起。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

        贾宝玉又一次厚着脸皮来到了潇湘馆。

        黛玉房中。

        紫鹃端了杯热茶进来,又在香炉中加了宁神香片。

        闺房内暗香浮动,书案上堆着四五本书。

        黛玉正在凝神翻阅,还拿毛笔在书上点画批注。

        今日她穿了一件白绸竹叶竖领偏襟中衣。

        浅紫绣梅花糯裙,满头秀发简单挽成纂儿。

        清雅秀丽,楚楚动人。

        紫鹃担忧道:“姑娘都看一个时辰了。

        小心伤了眼睛,先歇一歇吧。”

        话音刚落,就听门口传来声音。

        “妹妹怎么也用功起来了,都在看什么书。”

        黛玉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淡淡道。

        “只是一些闲书罢,今日舅舅没让你温书吗?

        宝玉原本笑颜如花的脸蛋,一听这话,脸登时就垮了下来。

        自从贾琮闭门苦读,一路高中,如今更是以备殿试。

        贾政见了宝玉就没个好脸色。

        虽然也一直督促他读书,终究没什么长进。

        其实贾政有些死心了,但是口径却没松。

        每日宝玉去荣禧堂请安,贾政必问功课诸事。

        直让宝玉生不如死。

        宝玉只盼贾琮能快快过了殿试,让一切都落下帷幕。

        他届时恐怕还好受点。

        从此不在家中做出读书样子,也好让他从此得以解脱。

        方才听清客说。

        父亲在梦坡斋书屋午睡,便松了心思。

        偷偷跑到黛玉屋里说话,没想到林妹妹一见他。

        便哪壶没开提哪壶。

        却不知贾琮最近殿试在即,每日愈发精进苦研。

        不时拿评本给她看,闭口都是策论试题、名著经典。

        因此连黛玉心中都满是读书的事,见到宝玉不免脱口而出。

        宝玉见她桌上好几本书,和平时常看的都不一样。

        竟是些兵策、史论、农书这类经济实书。

        心中便有些不自在起来。

        他自己只爱读野史、人物通考。

        杂戏之类的轻趣之书!

        最讨厌这种实务之学。

        他实在很难理解,林妹妹的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林妹妹原本这么清雅之人,怎么也开始喜好仕途经济的东西。

        这些岂是娇贵的女儿家读的?

        没由的污了妹妹这样的钟灵毓秀。

        宝玉心中不禁有些失望。

        这几年林妹妹还是像往常那样,看起来并没有变化。

        但两人之间能谈得融洽的话题,几乎都没了。

        愈发显得生分,想到这些宝玉心痛得透不过气来。

        黛玉毫无所觉,让雪雁上了茶。

        两人又随便说了几句话,便有些索然无味。

        宝玉欲言又止,明显还舍不得走。

        黛玉则是只想着那书还有几页没看完。

        便托词说自己要午睡少许,让宝玉改天再来顽。

        正好袭人过来找宝玉,说太太叫他过去说话。

        黛玉才松了口气。

        继续翻阅剩下那几页,谁想没看多久。

        门外又响起脚步声。

        黛玉眉头微微一皱,待看清来人,才露出笑颜。

        “三哥哥怎么不在家用功,有空到我这里逛?”

        贾琮哈哈一笑道:“也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研读。

        不然神仙都会倒,也要劳逸结合。

        出来走走散散闷。”

        自从那日与黛玉打开话匣子后,贾琮便不时跑过来找她。

        同时他也有些讶异的发现与黛玉之间,并非无话可说。

        至少在诗词歌赋、名著经典才学上,不比宝钗差。

        比起宝钗那一分若有若无,刻意保持的距离感。

        黛玉反倒显得更真挚、亲近些。

        或许是与扬州那段相处有关?

        反正贾琮自己也说不清,总之在她面前倒还真不用端着什么。

        “妹妹前儿借了几本书去,可看得怎样?

        黛玉笑着指向书案:“自己看嘛。”

        贾琮好奇得走到书案前一看。

        发现书上都用朱笔了细细的标注。

        文字秀雅纤巧观之可爱,标注的文字针砭入理。

        很是精到。

        旁边的宣纸上还对书中精要之处做了摘录。

        没想到她借了自己用于策论的书。

        竟看得如此精细。

        不禁赞叹:‘妹妹真是天生的读书种子。

        如不是生了女儿身!

        哪里轮到我们这些人去考学折桂。

        黛玉眨了眨灵秀的眸子,笑道:“我不过是闲着无事罢了。

        我看三哥哥要读的书实在太多。

        就挑了这几本,有了这些批注摘抄。

        三哥哥再阅时也会省心些。”

        贾琮微微一怔,还不待他反应。

        紫鹃一旁插嘴道:“姑娘往日读书也常有。

        但也没这两日怎么费神,也不怕伤了眼睛。

        我怎么劝都不听。”

        黛玉脸上一红,瞪了紫鹃一眼,说道:“还不快些个给三哥哥倒茶。”

        紫鹃抿嘴笑着去了。

        贾琮心中感动,突然明白黛玉为什么借这些书。

        竟是想着帮自己少费一些功夫!

        遂温声说道:“妹妹不用担心,离殿试还有大半月的功夫。

        时间还算充裕,可不敢让妹妹这般劳神。”

        ~~~~~

        离开潇湘馆,贾琮又去了迎春院儿。

        日子就在这种充实之中一天天过去.......

        明楚商品经济发达,各地府衙县衙的前大街都有店铺。

        而这些店铺,必然和衙门有关系。

        打官司、诉讼的原告、被告都要请衙门中人吃酒吃饭。

        拿京城来说,主干的棋盘街两侧。

        都是京城衙门所在地!

        都察院兵马司、顺天府,前街店铺。

        鳞次栉比,挨挤不开。

        幌子或用铜、或用锡,巴不得一家比一家的大。

        正阳门东西大街、宣武门西小市。

        崇文门东小市的情况,同样如此。

        其中好多铺面廊房围绕栏杆。

        披檐、外檐远远伸出去,路越来越窄了。

        廊房之间的路都有顶蓬遮风避雨。

        当时写地方志、京城志的人悲愤地道。

        今日之街巷,果昔日之街巷乎?

        日促日窄,如蚕食然。

        天下举人汇聚京师。

        各种胡同、酒楼、茶馆,近至正阳门。

        远至南城金鱼池,关厢、街坊。

        都可以看到往日稀奇得难得一见的举人老爷们的身影。

        拥有五元头衔的贾琮、殿试的消息情况。

        都是他们的谈资。

        直至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开始了。

        在顺天府尹和九门提督带领下。

        贾琮等上千贡士进了正阳门。

        这其中自然包括王浩、张冇才、丌诗轩、戴凤祥、龚鼎祠等几位。

        午门两侧就是传说中的六科廊房。

        但是贾琮没机会细看。

        他们进的不是午门中路,午门中路除非皇帝出行等情况。

        否则绝不开启!

        而是由东、西两路进。

        进了皇家宫殿。

        意气风发的贡士们安静了。

        包括贾琮也是,白玉桥栏,碧绿溪水。

        金砖琉璃,宽阔,恢宏,台阶层层而上。

        错落有致的宫殿群、太监、守卫晃得人找不着北。

        因有官兵护送。

        他们畅通无阻地到达了仁华殿大门外。

        仁华殿位于大明宫以南。

        属于大楚紫禁城的中轴线。

        明末战乱后建立,耗资百万,丹陛之下。

        上千举人垂手肃立,提督九门步兵巡捕五营统领杨提督站在考生前面。

        出示一枚空心的银印:“董府尹,请验证虎符。

        皇宫重地,不可马虎。”

        “杨提督请签收。”

        董安掴不苟言笑地也把一枚银印放进空心之处。

        两枚银印竟然天衣无缝地重合了。

        呈现出完整的猛虎形象。

        杨提督点头道:“是大殿外考?

        还是东西两庑?

        不是阁臣们临时请示吗?”

        “钦天监说今儿有雨,龙虎交汇,是吉象。

        改在东西两庑考。”

        一个身穿品服的司礼监秉笔过来说。

        “下官等遵命。”

        两人如圣上亲临似的拜过,杨提督问。

        “刘公公打文书房回来?”

        那刘秉毕笑呵呵道:“六部、通政司的司务厅、六科。

        都察院的文书房都走了一遭,九边防务重要。

        中原的灾荒、水患也耽误不得呀。”

        杨提督、董府尹陪笑不言。

        皆知皇帝似有重用官宦之意,等刘秉毕走了。

        他们一人麾下负责一庑,护送考生入座。

        董府尹道:“仇都尉怎么不见?

        内城防治,是杨大人和都尉大人的职责。”

        杨提督摇头不解,但心中已有揣测。

        “恐怕圣上会亲临,仇都尉调大汉将军去了。

        董府尹交接完了,就守在外头。

        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上千书生,也大意不得.......”

        两人正说着。

        突然仁华殿左门传来鼓乐响动。

        须臾~旗牌、斧钺、刺绣龙凤的卤簿仪仗开道。

        中间的八抬龙辇。

        抬出一位九五至尊来。

        杨提督、董府尹赶忙提袍、头顶地的下跪。

        鸿胪寺、教坊司乐工们的出行奏乐。

        动天彻地,传遍整座场院。

        守卫官兵、太监们都跪满了。

        贾琮等上千贡士,好歹都是四书五经读出来的。

        骚动几秒,立马屈膝跪满。

        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喊了一声:“兴!”

        众人起立。

        戴权又喊:“拜!三叩首!”

        众人再次跪下磕头三次。

        戴权再喊:“兴!拜!三叩首!”

        “兴!拜!三叩首!”

        灰头土脸地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贾琮暗骂不已。

        这时戴权喊了:“礼毕,乐止”。

        众人都是垂头默立。

        没有谁敢抬头正视龙辇上的皇帝。

        乾德皇帝的声音传来了:“科举取仕,乃国家伦才大典。

        朕!奉天承运之圣君,教化万民,尊于孔门之下。

        以安四海、平宇内。

        忻忻于礼贤下士,切切于子民衣食。

        是故,遽然放下奏折,亟传口谕。

        不哓哓于科道,尔等乃我朝将来之新科后进。

        或有出将入相、或有一方父母、或有封疆大吏。

        朕不苦于辛劳,亲临仁华,殿外场院。

        未免风吹日晒,传读卷大臣与朕躬上仁华殿。

        诸贡士于殿内大考,一应监临、巡视。

        防卫等官,丹陛候命。”

        杨提督、董府尹、仇都尉等恭恭敬敬地称颂。

        “吾皇英明,礼贤下士”。

        贾琮等贡士,自始至终都没见上皇帝的面。

        ——————

        既然乾德皇帝临时做主来当主考官。

        张分宜等八位读卷大臣,也只能称赞一声。

        在仁华殿侧陪考。

        那些钦天监果然有些门道,未几便下雨。

        大雨弥漫了整座宫殿,还起雾了。

        斯景看来仙境一般。

        钦天监的所有人都是世代学习天文、星象。

        皇帝凌承嗣不至于事事相信。

        但是今日所奏的“龙虎交汇,大吉”。

        他还是深信不疑的。

        皇帝下令写一篇策论,五百字合格,上不封顶。

        内容竟是敏锐地涉及了;“藩王”、“乐籍”、“马政”等等军国大事。

        考验贡士们文采、史学功底的时刻到了。

        等杂役太监们搬完桌凳,一千多名贡士鸦雀无声地入座。

        围绕仁华殿一圈,座无虚席。

        贾琮分到了大殿西南角落的临窗号数。

        风声呼啸着,雨点哗啦啦击打丹陛。

        董府尹、仇都尉、杨提督面面相觑,各自愁眉苦脸。

        不过做官做到了现在,这点耐心他们还是有的。

        雕龙主座上的乾德皇帝站起来。

        看看张分宜垂头侍立在侧。

        他在上面来回踱步,整个大殿,上千人呼吸。

        然而除了风声雨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

        再看看前后左右的十名御前侍卫。

        有一等侍卫、三品补服六名。

        二等侍卫、四品补服两名。

        三等侍卫、五品补服两名。

        这些都是忠心耿耿、精挑细选出来的。

        乾德皇帝心安不少。

        贾琮酝酿半个时辰,铺开红格纸。

        提起蘸墨的毛笔,习惯了写馆阁体的他。

        就要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地按格式写“欧体赵面”的书法。

        突然看到作为八名读卷大臣之一的秦业。

        不悦地看了一眼他的手。

        贾琮才醒悟过来:“差点忘了,殿试不能用馆阁体。

        要用楷书.......”

        贾琮也被这沉重的气氛感染到了一些。

        毕竟。

        皇家的仪仗、乐声、守卫不会都是拿出来摆设的。

        其中有震慑人心的作用。

        这不是乱吹。

        总督巡抚见了这仪仗也得腿软。

        贾琮不像有些贡士一样晕过去,就算镇定了。

        主座上的人,是全天下权力最大的男人。

        一言,可以决人生死!

        一言,也能让人飞黄腾达,鹏程万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