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第一百一十章:吴江有女邢蚰烟

第一百一十章:吴江有女邢蚰烟

        贾琮有些无语。

        林黛玉对这些自然一窍不通。

        他记得原著中,黛玉曾在大观园与宝钗说过。

        她所有吃穿用度都是贾府出。

        所以下人背地里嚼舌根。

        林黛玉对家产一事是全然不知。

        古代女人。

        不得不寻一个男人当靠山,夫便是天。

        未嫁从父。

        她现在是谁也不能从了。

        要说可怜,倒也不是没有......

        第二日。

        昭儿请“山人批阅”。

        再过几日就近选了挺灵日子。

        彩棚搭在后院花园。

        贾琮操起笔杆子写讣告、记账。

        铁牛、曹达华、兴儿、隆儿等并林府下人各自出府发帖。

        林管家带人招待吊唁者。

        管潮升气喘吁吁地进来账房:“棺椁选好了。

        按林老爷生前品级,一副油杉朱漆。”

        贾琮停笔,看向他问道:“念倒经的僧人、器物祭品备好了吗?”

        “盐运使老爷、知府老爷、并几位盐商老爷吊唁送的器物。

        都够多了,琏二爷在招待他们。

        小姐摔盆苦灵、小殓还麻烦琮爷过去照看。”

        林管家语气诚恳地请求道。

        贾琮一想林府毕竟不像贾府族人多、下人多。

        处理起来不乱,足以应付得过来,遂点头答应。

        管潮升自是不去的,出来账房时好奇问:“景之还没有定亲吧?”

        “没有,难不成你想给我保一桩媒?”

        贾琮稍显怪异地看了他一眼。

        管潮升嘿嘿一笑,摇头:“没有,就是觉着可惜、遗憾......”

        ........

        一路跟着林管家进了垂花门,到园子停灵场地。

        左右两侧宾客满席。

        深秋的树木大多绿叶凋零殆尽了。

        铭旌的条幅随风飘扬,寺庙请来的和尚身披袈裟。

        敲跋念经地转悠,灵前摆满祭品。

        林黛玉一身白,跪下往盆中烧锡纸。

        双眸红肿,哭得眼泪都没有了。

        林管家上前低声劝道:“老爷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小姐的。

        老爷走得风光,最大的吊唁官儿是淮安的河道总督。

        才到二七,闻信就送来了礼品。

        听说一位王爷在那儿,他们对琮三爷甚是称赞。

        要是当初小姐和老爷说,唉.......”

        林管家欲言又止,说到最后止住了话口。

        林黛玉嘴唇动了动。

        紫鹃出声帮腔道:“琮三爷是会做事的。

        可你这般就为老不尊了。

        丧事之前,哪有谈婚事的......”

        “是是,老奴多嘴了,琮三爷进来了。”

        林管家叹息一声,摇头再不提及。

        贾琮踱步到灵前上香参拜了。

        林黛玉眸光汪汪地瞅视他一眼,素手捧起铜盆摔碎。

        两颊的泪珠线串掉落,额头伏在油杉朱漆的棺椁棱角上。

        紫鹃、雪雁去扶她。

        林黛玉喃喃自语:“你说,家严会往生极乐吗?”

        贾琮点头道:“等在故籍入土为安。

        姑老爷生前生后都一片风光。

        素有清名,一定会的!

        林妹妹可记得家在哪吗?”

        “木渎。”

        “那好,等过了七七,我们陪你回木渎。

        我还要去盛泽,林妹妹身子骨弱。

        好歹哭了灵,先去歇息一会。”

        贾琮瞅着她两只水汪汪的眸子,心里到底一软。

        很是扛不住,说完提步便走。

        林黛玉怔了半响,蓦然生出一丁点儿自悔自恨。

        空旷的灵堂里只余跋声、念咒声,纸钱、香燃烧的味道。

        有一串纸钱是她亲手挂起来的。

        按江南习俗,死者有几岁就挂几片。

        她此时此刻的心绪,就像那飘飘荡荡的烟。

        漫无轨迹,被风捉弄。

        ——————

        馆阁宴席上。

        在林管家调度下,流水席一席又一席。

        那位河道总督的亲信送礼、记账了与会。

        “红白喜事,我家大人叫我运送了三牲冥器。

        林大人一片风光,豫亲王爷的行辕就停在淮安那儿。

        本来要派人祭奠的,到底亲王干系大。

        这才罢了,我家大人给这面子。

        是为王爷,王爷给这面子!

        是为荣国府的贾琮小爷......”

        座上宾客啧啧称叹,贾琏陪笑。

        商会、会长沈三鹳敬酒:“到底是国公府、天子脚下出来的人。

        琏二爷、琮三爷都品貌不凡!

        国公爷后继有人呐......”

        盐运使大人们都陪笑、恭维、称赞。

        新任扬州巡盐御史还在路上。

        这不又可以趁机寻隙吃一笔私盐了嘛!

        淮北官盐正往南运呢。

        等过了七七。

        林府家奴散尽,解除奴契。

        林管家也含泪而去,扶灵南下。

        贾琏当先骑马,吩咐兴儿、隆儿他们代哭。

        这天扬州城南大道围观者云集。

        出行按七品仪仗,卤簿、条幅飘扬。

        纸钱洒了一街,鼓乐齐鸣,哭声震天。

        铁牛哭完又笑:“你死了能有这阵仗吗?”

        曹达华一拍胸脯:“得了,俺命硬。”

        贾琮骑马随在林黛玉轿前,五云馆楼上。

        有不少客人推窗,伸头观望。

        有羡慕的,有嫉妒的!

        其中柳采薇正和蒋化蛟在雅间谈诗论画。

        柳采薇修长玉指向下一指:“中间骑马那位少年便是贾琮。”

        “果真一表人才,不愧是神童。

        扬州分社的书我买了,写志怪还有一手。

        据说林御史有一位千金,都怪年龄小。

        当时应天府知府做过她老师。

        夸她聪慧灵敏,不知要便宜了谁?”

        蒋化狡先夸完贾琮,又一脸遗憾地说道。

        柳采薇轻笑:“十二岁的年纪也不小了。

        十五及笄,那就是嫁人的年纪!

        不比我,二十出头尚在旧院。”

        淮安府,钦差行辕。

        甘三躬腰站立。

        余光能瞥见蟒袍玉带的豫亲王爷犹豫不决地翻看书信。

        甘三是甘氏的亲兄弟,甘氏是豫亲王的乳母。

        他们一族是川陕总督的远亲。

        那一年川陕总督进京觐见。

        豫亲王刚出生,交皇后抚养。

        川陕总督便联络宫里的太监打通关系。

        甘氏那时正好生了一子夭折。

        可以哺乳,容貌、礼数无可挑剔。

        后来他们姐弟成了豫亲王最亲信的人。

        皇后下懿旨,皇帝同意。

        甘三补了亲王府三等侍卫。

        掌亲王出入安危、侍卫值班事。

        “贾琮致信,劝谏本王密切关注两淮盐税。

        说盐税收上来,父王必对我刮目相看。

        看来他也是知恩图报的人......”

        凌决袆一目十行地浏览完。

        忽然浑身哆嗦地重重一拍紫檀木桌子。

        “这帮扬州盐商、盐官真是混账!

        我凌楚天下的国库,都被他们中饱私囊了!

        甘三,镇江副总兵到了没有?”

        “刘副总兵候在扬州,书信到了。”

        甘三深知他的脾性,斟酌着言辞,说道。

        “林御史生前也不敢动扬州的官场。

        哥儿代天子巡狩,深明民间疾苦。

        可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能惹得陛下发怒。

        依卑职看,还是折中的好。

        动了扬州盐商,就动了江苏三司。

        势必牵扯到上面去......”

        “你的见地倒和那个贾琮是一样的。

        他也说只能暂时废纲盐、行票盐。

        本王就这样奏上去了.......”

        凌决袆皱着的眉头,舒缓下来:“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贾琮若能真心投在本王麾下。

        来日必是一大助力啊......”

        ~~~~~

        船行数日。

        快到了吴县与吴江的分开地方。

        吴县、吴江虽然是两个县,却都属于苏州府。

        木渎在吴县,盛泽在吴江比邻太湖。

        贾琮把这几个月的所见所闻按要点写成游记。

        从张家湾、临清一直到扬州、姑苏。

        他即便学过历史,可真实情况都要亲身考察。

        扬州盐务的很多潜规则也在他的记载重点之内。

        “林妹妹病弱,守孝二十七个月是不能守了。

        待我回木渎安葬了姑老爷,进京了再传信给你。

        你恐怕今年是回不了京?”

        船舱之中,贾琏思索着说道。

        “甲戌、乙亥、丙子,今年的会试春闱早过了。

        明年回去,后年还能参加乡试,不急!

        到盛泽看看邢家,我再去苏州府拜访沈府台......

        家里那边,琏二哥帮我说说。”

        贾琮点点头。

        贾琏又问了礼品行李是否妥当。

        教训了铁牛、曹达华几句。

        他刚出舱,林黛玉便俏生生地带紫鹃进来告别。

        “吴越繁华,可青行打手、牙行诈骗。

        我也瞧见了,你当心。”

        林黛玉叮嘱道。

        贾琮看看船行还有些时辰,又有丫头在,便不介意地再坐下。

        “林妹妹忘了我有秀才功名?

        欺我也要打量我头上的方巾。

        妹妹病可好些了?”

        “嗯,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林黛玉自尊心极强,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

        她总不想让别人小瞧了她,放下几个纸筒坐下。

        “这是我谢你的。”

        在贾琮看来。

        林黛玉就是一个无依无靠、率真单纯的闺阁千金。

        纵然表面年纪大不了多少,可他心理年龄却是比林妹妹大得多得多。

        稍一作想,自然看得清林妹妹的心思。

        贾琮暗自摇头,心里好笑,嘴上又东一扯西一扯地聊起来。

        林黛玉这样才华不浅的女孩,和他有共同语言。

        贾琮也看烦了史书,就说一些黛玉不知道的。

        地中海的橄榄和争霸、罗马波斯的崛起灭亡。

        南美的黄金、东非的雨林。

        以及那个泰坦尼克号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信手拈来,身临其境!

        故事本身比说书人的嘴还精彩。

        黛玉听得一惊一乍的,抿了抿嘴:“你真会编故事。”

        “林妹妹,我说这些可都是真的。

        从那些西洋传教士口中传出来的。”

        贾琮一脸认真地辩解。

        “咯咯......”

        黛玉秀帕掩唇笑了笑,自是不信,小嘴一抿。

        她现在很不愿意在人前表现出她父母双亡的可怜。

        那种怜悯很伤她自尊。

        她要的是别人打心眼里尊重她。

        贾琮欲哭无泪,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以言者无二三,在这封闭的封建社会。

        这方面真是孤独无知音了。

        他无奈耸肩:“你不信就算了,宝姐姐家还有一房。

        他们海内海外都经商!

        听说那一房的姑娘也走过海外。

        不信她回来进京,你到时且问问她去。”

        大运河的南方终点是杭州。

        从扬州下来,过镇江丹阳、常州无锡。

        最先到达吴县,船在吴县埠头抛锚了。

        二人聊了一会。

        林黛玉起身道:“我走了,你到了吴江,记得写信给我。

        快入冬了,你要是水土不服出了疮藓。

        记得找游方郎中要膏药!

        我小时候贴过,那药见效快。”

        贾琮眨了眨眼,道:“要是中了天花、时疫怎么办呢?

        哎....我听说你们苏州人的话只能信一半。

        是真的吗?”

        “想那些晦气的做什么?

        你竟说苏州人爱骗人?

        好呀,重阳九月九。

        你去路边买菊花酒、五色糕。

        只付一半钱试试?”

        林黛玉嗔了一眼,明媚动人地倚门娇笑。

        笑过心知有些失态,小脸一红。

        再不多留,稍显急匆地出了船。

        告别完贾琏、黛玉,在吴县埠头吃过饭。

        贾琮另雇了一艘乌篷船下吴江,跨县经营。

        船家要一两六钱银子,钞关的税收还要垫付。

        铁牛讨价还价,降到了八钱银子。

        曹达华瞪大眼睛算算:“琮三爷,可不是嘛!

        苏州人的话只能信一半!”

        “噗!”

        贾琮、铁牛都被这二货逗笑了。

        “又咋了?”

        曹达华憨笑挠头,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到了吴江下船。

        这回遇到了兰陵书社在江南的驿传伙计。

        亲自送贾琮到盛泽镇,盛泽镇距离吴江县城九十里。

        这里设有巡检司。

        一路上棉花、桑树几乎随处可见。

        田地里少有闲人。

        江南是古代特权阶级醉生梦死、优游林下的最好地方。

        试想前世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此地仍然一片歌舞升平、盛世风光。

        贾琮下马步行走入盛泽小路,轱辘滚滚,风尘仆仆。

        他还来不及怀念探访柳如是在盛泽的故居。

        就见前方从市集回来的道边。

        几个青行打手提起硬木棍,头戴布巾。

        人高马大地成半包围形状,拦路收过路费。

        颇有些香江古惑仔的味道。

        “公爵大人,你看这姑娘不错呀,咱姑苏就不缺丽人。”

        “是啊,索性托回去做公爵夫人?”

        几个打手小弟摩挲着下巴,坏笑起来。

        领头的祖公爵眼睛一亮。

        后边集市卖生丝回来的虽是抱怨,却不敢说什么。

        青行和牙行一样。

        他们在吴江县衙有关系,惹不起。

        费用低些,一年就交几次买平安了。

        贾琮冷眼旁观地排在中间,那祖公爵点头。

        他们看中的是一位布衣荆钗的姑娘。

        看样子十五六岁,典型的江南小家碧玉。

        只是穿着寒酸,这姑娘还算淡定。

        足不出户仅限于中上层女子,民间女子是抛头露面的。

        她不开口,只紧紧捏住衣角。

        她母亲交了钱,可那祖公爵手里掂量着,并不满意。

        “我说邢大娘啊,这两钱银子,喂狗呢?

        要不是你那汉子不会营生,依你家那几亩地。

        桑树、棉花一年也有七八两吧?”

        邢母恳求道:“公爵大人行行好,我们家实在过不下去。

        就这还是我们母女天天摇腰机,熬出来的......”

        姓邢?

        不会这么凑巧吧!

        贾琮侧身出来,打量着那姑娘。

        刚好这位邢姑娘也看了过来。

        闲云野鹤的气质比容貌更胜一层。

        那邢母在和祖公爵撕扯,趁这个当口。

        贾琮往前踏出几步,近身问道:“姑娘可有一位姑姑在京师贾家?”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