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207章:李白的长诗,那才叫一个爽字……(求订阅)

第207章:李白的长诗,那才叫一个爽字……(求订阅)

        “啧啧,牛逼,这首诗写得好。”

        “字词简单明了,情义深厚感人。”

        “是啊,不但感动了我们,更为感动了李白。”

        “噗……我草,你们能不能正经的说话。”

        “我们就是在正经的说话啊。”

        不得不说。

        榜一大哥的魅力当真是无人能及。

        几千年下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不能够名垂史册,但汪伦却通过资助李白,一下子千古留名。

        “我在想,杜甫也是李白的小迷弟,怎么李白给杜甫写的诗,就不怎么样呢?”

        “坑啊,难道还没明白吗?都说了榜一大哥的魅力,杜甫只能算是李白的小迷弟,他自己都穷得很,碰到李白时说不定还求李白资助。真要是杜甫给李白也送几十匹名马,我敢保证,李白肯定诗情大发。”

        “我了个去,被你一说,李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全毁了。”

        这当然是开玩笑。

        毕竟李白是谪仙人,但也是活生生的人。

        生活在世上,柴米油盐……哪个人都需要。

        汪伦虽然没什么名气,但这打赏实在是太多了。

        如此有才的李白,怎么好意思不给汪伦写出一首经典之作。

        “各位,这只不过是李白一生当中的插曲。在与汪伦分别之后,李白心情不错,因为被唐玄宗辞退,李白只好云游四方。有一次,他听到了自己的好友王昌龄被贬到一个叫龙标的地方。随后,也就写了一封信给王昌龄,并在信中写下了这一首诗。”

        说到这里。

        舞台上却并没有出现李白,而是出现了一位饰演王昌龄的演员。

        陈凡继续说道:“在说李白这一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王昌龄。其实我们讲过王昌龄,王昌龄与王之涣,高适,岑参合称为四大边塞诗人。同时,王昌龄又有一个绰号,叫做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七绝诗有多绝呢,应该来说,在唐朝时期没几个能与他争锋。而能与王昌龄在七绝上有一拼的,正是李白。”

        “李白之才,不只是在五言还是七言,更或是在乐府,甚至是词这一块,都有很大的涉及。更甚至,李白每一个类型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王昌龄与很多诗人一样,有一些不得意。王昌龄30岁中进士,但没有太多的资源,所以虽然中了进士,但王昌龄只做了一个大概七八品的小官。后来王昌龄又去考博学宏词科,希望能更进一步。结果也高中,但官位仍然很小,只做了汜水县尉。而哪怕如此,在做了五年县尉之后,王昌龄以为可以升官,可没想到却被贬,贬到了岭南江宁。”

        “这个时候王昌龄就显得有一些意兴阑珊,他故意推迟了半年不去江宁。后来到了江宁之后,对于工作也不是特别上心,于是,在当时,王昌龄的风评就不是特别好,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他。有一次,他在江宁送他的朋友辛渐,他写下了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

        但其实就是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意的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如果在这个时候洛阳那边的朋友问起来,你就告诉他们,就说,我王昌龄就像玉壶一样的纯洁,并没有受功名利禄玷污。

        这也是对于此前王昌龄风评的回应。

        “果然这诗必需结合前后故事,这才更有味道。”

        “是啊,之前陈凡老师念了这一首王昌龄的诗,我虽然感觉也很不错,但哪里有现在这么理解更深。”

        “我喜欢这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有一些清高,但更证明王昌龄的品格。”

        联系前面几期,众人对于王昌龄便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而陈凡则继续说道:“这个洛阳亲友,就包括李白。当时,李白与王昌龄就已认识。此时,得知王昌龄再次被贬到龙标,李白也就创作了这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名很简单。

        就是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所以才有这一首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郎有两个。

        一个是贵省的夜郎。

        一个是湘省的夜郎。

        王昌龄被贬到的地方,是湘省的夜郎。

        这里的位置算好一些,没有如贵省夜郎那么偏远。

        当时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也就在湘省那里。

        也正是因为王昌龄的冰心玉壶,所以李白对于王昌龄也非常的仗义。

        此时王昌龄被贬,虽然李白不能与王昌龄一同前往,但李白的心已经跟着王昌龄到了夜郎。

        ……

        虽然这两首都比较简单。

        但背后的故事,众人还是听得有滋有味。

        随即,陈凡开始讲第三首诗。

        “李白喜欢游览天下风景,全国各地他去了很多的地方,知名的庐山,他又怎么会没去呢?”

        说到这里。

        只听到舞台上一声轰鸣。

        仔细看。

        你会发现。

        舞台上出现了一道巨型的瀑布。

        这是央视利用3d成象做出来的技术。

        而此时。

        还在讲解的陈凡已经换好了装,来到了舞台之上。

        “这好像是庐山瀑布。”

        有人去过庐山的,一下子便认出了这个景色。

        与之另一边。

        庐山风景名胜景区管委会负责人,这时看到庐山瀑布,亦是内心一紧。

        虽然陈凡并没有联系他。

        但。

        哪怕就是陈凡讲解的诗句,对于一个景区也有诺大的帮助。

        比如此前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却是让黄鹤楼再度声名远扬。

        此时陈凡再说李白。

        又有庐山如此气势的瀑布。

        不用问,众人便无比的期待起来。

        “看这气势,好庞大。”

        “感觉之前念的几首诗,就是为了这一首诗做铺垫。”

        “不知道这首诗怎么样?”

        “对了,我好像记得,苏轼也有写庐山的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太经典了。其实想到这里,我又有一些担心李白拼不过。”

        “你觉得李白不如苏轼?”

        “我怎么会有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仅拿写庐山诗的话,估计李白就有一些压力。”

        “这倒是。”

        众人点点头。

        李白虽说五言七言都是顶尖。

        但也不见得李白的任何诗作就比其他人出色。

        比如写黄鹤楼的时候,当他见到崔颢一首《黄鹤楼》,他就知道自己就算是再写,估计也不如崔颢这首。

        庐山同样也一样。

        这实在是苏轼那首《题西林壁》,当真是太绝太绝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有着无比的哲理。

        景与理相结合。

        他们真不敢相信,李白还能写出超过苏轼这一首的诗作。

        但在舞台上的李白可没有这么想。

        在李白那个时候,还没有苏轼这号人呢。

        或者就算是有。

        以李白的性格,哪怕就是明知道有一首牛逼的作品在前,他也还想会一会。

        再说。

        李白这首诗,未必不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而且如果论传播度来说,李白这首诗,那可是要超过苏轼的。

        为什么会超过。

        这就在于这首诗,同样写得无与伦比。

        ……

        听着轰鸣的瀑布声

        舞台上陈凡饰演的李白摸了摸胡子,一股出尘的气质出现。

        拍的一声。

        这股气质便让一众看客叫了一声好。

        “我草,陈凡老师这次饰演的李白绝了。”

        “嗯,我也看出了,很有气质,感觉真的像谪仙人一般。”

        盯着舞台上的李白。

        陈凡看着前方一座香炉,然后缓缓的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

        这句一般般,没怎么太精彩。

        至少比之《题西林壁》差。

        看看题西林壁第一句是什么?

        人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景有了,意境也有了。

        可李白这首诗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那就有一些大白话了。

        意思就是说:太阳照着香炉,香炉上面缓缓的冒出紫烟。

        这没什么意境,也太过于平常。

        接着陈凡则念道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一句稍微比第一句好一些,至少景是写得好一些。

        遥看前面的瀑布就像长河挂在山前一样。

        可众人还是摇了摇头。

        “唉,感觉应该比不过苏轼。”

        “嗯,宋朝最牛逼的诗人就是苏轼了,李白偶尔拼不过也是正常的。”

        “其实我是苏轼的粉丝,某些地方,苏轼未必比李白差。”

        直播间内众人议论纷纷。

        陈凡自然没有回应。

        他也没有时间回应。

        在第二句念完之后,陈凡接着再次念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当念到这里之时。

        众人咦的一声。

        “飞流下下三千尺,意境好像出来了。”

        “这个瀑布有没有三千尺?”

        “应该没有,不过,夸张一些也正常。但这样的写法,感觉很生动,也很新鲜,特别是让人难于忘记。”

        诗这种东西。

        越简单的诗,越是能引起大家的评价。

        这首李白写瀑布的诗,就是如此。

        虽然他们仍是认为这首诗比不了苏轼的《题西林壁》,但当第三句出来之时,众人也不得不佩服。

        “不管能不能比得上苏轼的那首,这首绝对也是一等一的绝作。”

        众人不时点头。

        李白就是李白。

        哪怕此前很多人听过苏轼的题西林壁,但这会儿,李白也能写出自己的风格。

        可这哪里又是李白呢。

        “大家别这么早下定义。”

        “怎么?”

        “你没看到这首诗还没念完吗?”

        “我知道……但,李白这首诗应该超不过苏轼吧。”

        就在大家不断怀疑当中。

        陈凡的第四句送上:“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一共四句,连起来那就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很平实的字词,没有太多的辞藻。

        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大道理。

        他讲的就是景,说的也是瀑布。

        可是。

        李白眼中的瀑布与别人眼中的瀑布却不一样。

        在他眼中的瀑布。

        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是用如此平白朴实的话,这一首《望庐山瀑布》,成为了千古绝唱。

        “好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哈哈哈,哈哈哈,之前谁说不如苏轼的,给我站出来。”

        李白就是李白。

        如果单论写理。

        李白这首诗自然是无法与苏轼相比。

        但如果单论写景的话,那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这一首相比较,也是望尘莫及。

        “牛逼,太牛逼了。”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谪仙人。”

        台下。

        雷鸣般的掌声疯涌而来。

        这一首看起来简单的《望庐山瀑布》,却是让他们再一次见证了李白的才华。

        同时。

        又因为此前他们听过苏轼的《题西林壁》,他们不自然间也对于这两首诗进行了比较。

        甚至在诗还没有作出之时,两派已经有一些吵起来了。

        而现在。

        整首诗出现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说这首诗不如《题西林辟》了。

        当然。

        随之而后。

        直播间内,却是刷起了疯狂的一串串字幕。

        “庐山,打钱。”

        “庐山,打钱。”

        “庐山,打钱。”

        前有苏轼的《题西林壁》,现在又有李白这一首《望庐山瀑布》。

        一个是写理,另一个是写景。

        写理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

        写景,亦让你叹为观止。

        这两首诗,可以说……未来庐山不需要任何广告,他都能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游客。

        特别是李白这一首。

        很多一些知识不是特别高的朋友,对于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估计还有一些特别难理解。

        可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那可是所有人都能懂的。

        以后。

        不要说是去庐山了。

        哪怕就是有人想到看瀑布……不好意思,第一个选哪个?

        当然是选庐山了。

        “庐山,打钱。”

        不知道是不是受直播间网友的影响。

        现场台下也传出来好几声,庐山打钱的声音。

        这个声音差点吓陈凡一跳。

        好在陈凡主持功力不错,淡定的回道:“说打钱就见外了,我只不过是介绍李白的诗而已,真没想推广旅游景区啊。”

        只是。

        陈凡这么说。

        庐山风景名胜管委会负责人,这会儿再也坐不住了:“小刘,立即登陆我们的官方帐号,给陈凡老师打钱。”

        ……

        “开个玩笑,大家不要当真,我们还是再来说李白。”

        上面这一些诗,只不过是陈凡顺带提的。

        这一些诗写得虽好。

        但真正陈凡喜欢的,并不是这一些。

        因为这一些诗写得太短太短了。

        短有个坏处。

        那就是读得不过瘾。

        真正陈凡喜欢的,则是李白那些长诗。

        李白的长诗,婉如江海浩瀚,一泻千里。

        读之心情愉悦,全身震动,每一个细胞都比平时更为欢快。

        这种爽感,是其他任何诗人都不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