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归来之后没几日,便是大规模的封赏。兖州之战,相当于国战,再加上如此大赏,曹昂自不能吝啬了。
曹昂之父曹操被曹昂表为车骑将军;
羊毅授镇北将军;
徐晃、典韦、乐进、张辽、辛错、黄忠晋将军;
孟被、庆丰、牛盖、甘贲、丁冕、臧霸、程奂晋偏将军;
夏侯渊部被整编为两部,加上金吾军两部设天武军,夏侯渊为将军,程普为偏将军;
侯彬、周马加偏将军衔;
曹彬追赠前将军;
赵浮追赠积弩将军;
司马朗追赠渤海郡太守;
投降的张郃、高陵俱授中郎将;
许攸授骑都尉;
······
至于其他授中郎将、校尉、太守、县令等职官、加衔的人无数,堪称是一场战争创造了一个权贵群体。
果然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啊。
而通过这场大封赏,人心、士气皆有了极大的提升,此时的三军将士,虽奋战一年,却士气高涨,争先求战,希望北进冀州。
不过曹昂并未改变“缓战”的主意,而是命荀彧在东郡修建粮仓,转运粮草,做足长期大战的准备。
荀彧的身份特殊,曹昂一时也不好给他安排职务,只得让他暂时以车骑将军长史的身份领东郡太守,算是备战的总后勤负责人。
荀彧也明白曹昂的意思,现在让他一步登天底下人肯定不服,所以让他在前线主管后勤,就是让他立功的,待有了功劳,便可进一步迁升,所以他干得无比起劲。
此时的兖州已经被彻底打烂,世家豪强大族几乎被犁了好几遍,十不存一,这也导致兖州的下层统治成为真空,官府很快渗透其中,组织起生产。
兖州除了北部济北国和东部的泰山郡,几乎尽是平原,自然条件优渥,老百姓也如野草一般,只有没有战争,便能很快复苏。
曹昂计划着,明年一年,养精蓄锐,到了后年的春天,将是双方最终决战之期。
一切都在按照曹昂的计划进行着,诸事也变得顺遂起来。幕府有班英管着,总算没什么波折。
到了十二月底,眼看将要到春节,曹昂突然调整起记室署的工作。
动记室署也是经过曹昂深思熟虑了。现在他和班英勉强妥协,幕府是不能轻动的,那要保证自己的权力,只能通过记室署了。
记室署也是进行大规模的改制。
先是主记室的职务加了一人,分别由孙乾、蔡琦二人担任。至于记室,也被限定到六人,分别是顾雍、杨洪、陈群、高诱、步骘、杨俊,分掌印玺房、机宜房、通政司、内书馆、军务房、宣传司。
同时又设给事六人,分别是严峻、路粹、杜袭、甄俨、桓阶、张既,这群人的职责更简单,审核百司所上奏疏和下发的文书,记录编纂谕令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笼统的来说,就是替曹昂看着幕府。
最后置谒者四人,分别是赵俨、诸葛瑾、徐干、杨修,负责传达﹑通报,充当秘书。
记室、给事、谒者三个机构,就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六科和通政司。
因为只是内部调整,所以风波并不大,至少曹昂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出乎曹昂的意料,此事还是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所以谕令一下达,班英和童恢便前来问询。
实际上班英是被童恢逼迫,不得不来的。
班英很清楚曹昂的用意,也知道当前形势下,他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底下人和曹昂起冲突。
于是童恢找上他之后,他便劝道:“此事虽然加()
强了记室署的权利,限制了幕府的职权,但汉宗你要明白,幕府是为大将军服务的,是大将军的幕府,我等不能喧宾夺主。”
童恢听后便有些恼,大声说道:“这两年,大将军越发独断专行,不听劝谏;长安不让他去他非得去,九死一生,差点没有回来;荆州不让他去他还还是要去,面对袁绍的大军压境却是撒手不管,若是兖州一战败了该怎么办;现在是攻打冀州的好时机,三军求战,士气如虹,可他还是不听,反而一意孤行,搞什么‘缓战"。
他这想一出是一出,一旦有了差池,我徐州上上下下,几十万官吏、士兵,上千万百姓该怎么办?
对外独行其是,刚愎自用,对内呢,反而收起权来。
现在他先是设亲军拱卫府,又让记室署审核、监督幕府各署、曹、司的工作,什么意思?
他这是要做当初的武皇帝。
当年武皇帝的事是个什么结果,你班公英不知道吗?武皇帝好大喜功,又宠信女干佞,以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天下百姓,将要揭竿而起,大汉江山,危在旦夕。
我等身为大将军臣属,自当尽臣节,为主分忧,哪怕身死,万不能让大将军步武皇帝后尘啊。
你班公玉去不去?你身为幕府之长,见到主公有错而不纠,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班英被童恢骂得血气上涌,很想跟童恢吵上一架,可到底没有。他很清楚,他若是先乱了阵脚,麻烦更大。
于是班英叹口气道:“没有汉宗说得这么严重。主公有时候是有些专断,可是他不是不听劝的人,而是很多时候有自己的考量。
我们跟随主公这么多年,还不了解主公吗?他从不奢靡腐化,亦不耽于享乐,对待底下人,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诚待之。
他绝不会成为第二个武皇帝的。辅佐这样的主公,是你我之幸。”
童恢听后,并不为所动,继续说道:“见微而知著,正是因为大将军贤明,我等才更不能犯昏。我承认大将军是个明主,可他也有错的时候。昔日箕子便言,‘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将大将军从歧路上拉回来。”
“罢了,罢了,我便陪你去吧!”
虽然班英知道木已成舟,并不想去见曹昂,可是眼看童恢这个模样,还不得不去。
至少他去了能尽力转圜,防止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