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19章 抉择

第19章 抉择

“对不起,暂时我们确实没有融资需求,而且商业航天赚不到什么钱的,我怕你们亏本啊!”

“林先生,航天才是未来,我们ldg资本在乎的从不是赚钱多少,只是想为人类进步的事业多贡献一份力量!”

“真的不用。”

“这是为了全人类崇高的理想!”

“……”

林炬被一众投资集团烦了好几天,偏偏这些资本都是大鳄,他还没到能甩脸色不见的地步。

尤其是国外资本,对华国民营航天很感兴趣,投资最低的也给了一千万美元。

当然他们的目的没那么高尚,一旦接受融资,肯定就要上市,然后炒概念割全世界股民的韭菜。

这跟当年一个草创的互联网班子就能随随便便拿几千万美元投资一样,人家压根不在乎公司赚不赚钱,也不靠这个获利。

资本集团最擅长的是接着公司炒概念,然后通过股价赚钱,这可比辛辛苦苦地操持公司赚取利润来钱快得多。

但这样的后果就是公司的死活不被在乎,经营也会受到干扰,互联网还好,实体企业尤其忌讳这一点,所以林炬绝不可能如此。

就连分给职工的股份也只有分红效益,不具备决策权,整个工厂牢牢掌握在林炬的手中。

工厂升级的几天里,除了应付杂事和改变管理架构,还有就是让系统工程师决定如何选择系统援助。

理论上传统飞船更好,但是、但是航天飞机是真的酷啊!

“升力体,这意味着翼面小,体积小,翼面重量轻,空间利用率很高。”

“二级飞船也很先进!不需要逃逸塔自带逃逸能力,能可重复使用,每次只需要换推进舱……相比整个发射项目并不贵。”

“但,但那是航天飞机!”

四位系统工程师当然可以放心地讨论两种方案,并且连续几天都在晚上一起研究。

到了最后他们给林炬的答案是:两种方案都技术完备的话性能上航天飞机稍逊色,但潜力更高,二段式复用飞船更保险,但上限就到这里。

在工程师们的研究室里,林炬盯着到处散落的分析图纸和黑板手书好一顿纠结,捏住下巴缓缓开口:

“作为航天企业,慎重和安全才是第一要素。”

见到老板终于做出决定,同样纠结的郭申也松了口气:“是啊,所以方案一……”

“所以我们选航天飞机。”

“额……啊?”

四位工程师都被林炬的突然转折闪了腰,不是说稳重的吗?

“看什么看,我们是开挂的,当然符合常理!”

林炬很理所当然,既然两者难度差不多,那就航天飞机了!他偏要逆着潮流来一回。

系统面板中,研究所添加第二个任务——第一个是新远一号的改造项目。

【根据技术援助,将至少5名航天员或2名航天员和3600公斤科学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并安全返回,完成一次火箭回收实验。】

【当前进度:0%】

【投资:0】

得,任务已经建立,郭申与其余三人相视一眼耸耸肩,执行就对了。

林炬将系统的援助和任务奖励的火箭回收技术一股脑拿了出来,把硬盘摆在桌子上:

“各位,我们只有359天了,请发挥出你们的潜力!”

3天后,研究所的工程师将得到的技术梳理了一遍。

3d火箭发动机增材打印是个好东西,能极大缩短火箭发动机制造时间,基本达到了后世老马的空叉生产发动机的速度,k120的制造时长又能砍半。

rx01数据总线是与c级火箭回收技术配套的软件标准,使火箭的控制更加精细可靠。

c级火箭技术是指5米直径级火箭一级的回收技术,采用的是自带脚架、垂直降落。

其包含了相当丰富的火箭回收时姿态数据库,使自动控制系统能提前预判火箭的动作,使得及时调整姿态以免失控,整体可靠度达到97%。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内部代号h-1型航天飞机技术指标。

当技术资料被解读的那一刻,郭申就直呼捡到宝了。

航天飞机最大的麻烦不是安全性,而是价格太贵。

单纯飞一次的发射费用不贵,贵的是外面的隔热瓦、陶瓷绝热板。

它像一块块砖一样贴在航天飞机的外表,使得后者能以百吨重的机体穿越大气而不被烧毁。

每一次飞行任务都要重新贴,数量更是几万块之多,光是贴隔热瓦的费用就能让巅峰时期的老美都肉痛无比。

数量太多还导致安全隐患,脱落一块就可能砸到整个火箭的某一部分,引发事故。

h1航天飞机也有隔热瓦,但它的隔热瓦先进太多了。

面积更大、重量更轻、性能更好,整架飞机才用了几百块,和初始的航天飞机简直是天壤之别。

且根据设计可以重复使用至少三次,每次的发射成本又能降低不少。

整体设计也非常超前大胆,外形上将机翼与机身几乎融为一体,让机体也能产生升力,使得它看起来圆滚滚的就像没有机翼一样。

如果是外行,可能会怀疑这飞机压根就不能飞。

内部空间也较传统航天飞机有所变化,人机工效更好,操纵性更好,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给人科幻大片里未来的感觉。

资料里还有配套的舱内宇航服,外表设计也十分简约,比起现在各国的轻便许多。

林炬看了电脑画的效果图后恨不得马上就让它飞起来,甚至专门做了个小模型准备放在办公室当摆件。

兴奋了好一会儿,林炬才响起最后一个问题:这架航天飞机虽然小,但也有足足20吨,用什么火箭把它送上天?

系统工程师们当然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且给出了两种。

“老板,如果稳重些,我们就直接全部用现有技术:

开发3.5米直径箭体,装四台k120发动机,再捆绑两枚现有的2.5米直径助推器,分别搭载一台k120发动机,起飞推力732吨,载荷系数约3%,近地轨道运力21.5吨,刚刚好给航天飞机用。

如果捆绑四枚,那起飞推力就是976吨,近地轨道运力30吨。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唯一的技术难点只有3.5米直径箭体,但这个直径并不难,其余没有任何新技术,非常可靠,极度成熟。”

“那激进些的呢?”

“这……我更倾向于是远期计划。”安德罗夫接过话茬,拿出一张手绘的火箭图纸。

“在k120的基础上发展一款新发动机,将推力增加到150吨左右;开发5米直径级箭体,搭载7台新发动机,起飞推力1050吨,进度轨道运载能力约31吨。

并且这种构型可以实现火箭一级的回收利用,结构简单,且具备cbc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