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家都看完了,雨村指着下面的特殊印章说:“政老当然认得这个,你们两个年轻的没见过这个,这是今上的一枚私印,近臣、皇亲国戚都是认得的。
黛玉,你可知你父亲真是为了你拼尽了最后一口气,特意安排了在他死讯确认之后将多年查证的一系列密卷、档案、证物悉数转交给我,由我呈递给圣上。
这便坐实了我欠他天大的人情债,因为这功劳皇上已经无处可以赏赐,既是经我手提交,哪怕减半也是便宜了为师我。
我那时也是奸诈狡猾异常啊,这功劳要着哪里是什么好事情,于是就用这功劳换了皇上在这遗嘱上盖章,既然皇上盖了章也就有了皇宫内府保留了这份遗嘱的备份。
不过现在想来恐怕如海兄就是如此算计的,如果我蠢到自己直接贪功,恐怕也过不了皇上一关哪。如海兄果然大智慧。
不管如何吧,这样为师就换了更好的名声回来,你父亲深得皇上信任喜爱,所以我这样做就得了皇上爱屋及乌的赏识,这升官的速度就更快了。”
林黛玉此时泪流满面,她如今才知道父亲为了她到底做了多少,父爱深沉,让她更是思念亡父,心痛难以自抑。
贾钰却是一声叹息,难怪最终贾府的命运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皇帝都盖了章的遗嘱就执行成这副鸟样。
在皇上眼里,这贾府道德败坏、践踏国法、骄奢淫逸、勾结外官王子腾,这些都不算,再加上一个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哪怕有贵妃元春在,皇家再是碍于亲族袒护也不能行了,因为皇帝也是要脸面的,如何能够承受广大儒生的千夫所指?再加上儒教与开国勋贵日益激烈的利益纷争,皇帝终究还是要倾向儒教才能保证自己的正统地位,于是贾府的末日已经走上了日程表。
原来通行本被改变了的内容就是这些事情了,于是就跟判词对不上了。如此这般才合理,黛玉作为绝对第一女主,不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死去。
按照原作安排,必然还会有郡王、亲王前来求亲的局面才是合理。这孤女算是皇帝亲自看着的,林如海的名声、在儒林士子中的地位都很高。
这媳妇求得根本不亏,哪怕是王妃、皇妃也是配得上。孤女一人没有外戚风险,更能在皇帝那里获得加分,如何不好?
这样也就坐实了贾母老妖婆的阴险用心,故意让黛玉跟宝玉无法分开、名声在外,于是各家也都没了心思。
夺财、诛心、杀人,好一个老妖婆!
虽然有人猜想按照曹公行文部署,林黛玉最终结局虽然仍旧应该凄惨,却应该是终结在王妃这个位置上,但是这并不符合情理,更合情理的确实就是孤苦伶仃的病死、困死在这偌大的荣国公府之中。
潇湘馆夜半闻鬼哭,如此凄凉,如何不能化作冤魂厉鬼?
看着黛玉哭泣不止,贾雨村就调笑转移气氛道:“你这傻徒弟,干嘛死心眼儿?老师教你学问你学的会,这些灵活变通的招数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看你师父我做买卖多会算?
这世界上啊,最没有用又最放不下的就是脸皮面子,可是无论怎么教你,你偏偏搞不懂,哎!”
黛玉听他胡说八道,就破涕为笑,说道:“老师果然还是老样子,老不修。”
然后黛玉又给贾雨村认认真真的叩头说:“弟子多年不能侍奉师傅身边,实在罪过。”
“你这孩子,快起来吧,真是的,没给好处老师都不认了,就只念着这个傻子是不是?”
雨村继续调笑道,看黛玉一切都好,他也算是放心了,就认真说道:“如今你也大了,你只要记得,若有什么事情,想办法修书一封给为师,为师请圣旨也能将你接出去,这贾府困不住你。”
贾政听得一阵子的尴尬无比,心说母亲、还有自己那混不吝的媳妇,到底都干得什么蠢事?旋即又一想,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自以为是读书人,呵呵,读书人。读谁的书?孔圣门庭收过自己吗?自己本就没有授业恩师,大概去拜师也没人会接纳吧。
看着贾政脸色一变再变,雨村却是毫不尴尬介意,笑眯眯的又转向贾政。
“政公可知当今朝局?”
贾政虽然是脑子不蠢了,可是一方面不过五品郎中,所知有限,另一方面这些天都忙着家事,还没整理思索朝廷的情况。
“不怕老先生笑我,真是不清楚,一抹黑。”
雨村一听,这真是奇哉怪也,这一家子都透着古怪,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也就再次试探说道:“太上年岁大了,前些日子刚抄了甄家,如今兵权都在向着今上手中迁移,政公可知其中凶险?”
贾政就又是摇头,他哪里懂得这个,对他来说,能明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不容易了。这些日子,家里各种变化,大哥贾赦处理家事的种种手段他也看在眼里,居然此时灵光一闪明白了一些事情。
这贾雨村实在是个很危险的人物,嬉笑怒骂婉转自如,说甄家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警告贾家?是了。甄家独霸江南富庶之地,实际上那
里也是儒教的大本营,这一场斗争背后必然是这些儒教儒生的手笔。甄家如此大的势力都倒了,贾家又如何?
若是家里几个毒妇得手,恐怕这贾雨村报复起来的手段就凭家里这些烂人根本无法抵挡,抄家灭门不远矣。
如今已经是儒教势大,勋贵末路的时代了啊!
雨村见贾政有所明悟,就毫不隐藏的接着说:“如今太上要是薨了,四王八公都要如何自处?四王八公当初都是以义忠亲王为首,与整个文官集团为敌,如今文官集团势力越来越大。
今上坚持削除勋贵集团的兵权,文武相争虽然今上两不相帮,但是在朝争当中,文官自然占据绝对优势。
太上念旧,偏袒武勋,却同样支持武勋放弃军权,让武勋世家纷纷弃武从文,更存了分化文臣集团的心思。然而,文官集团背后的儒门却是铁板一块哪里容得武勋加入文官集团?
比如宁国府敬老爷,中了进士又如何?哪里有官位给他坐?即便当了个官员,所有文官盯着你,鸡蛋里挑骨头也参奏死你。
当前的局面全靠太上在幕后照顾武勋,实际上每个月参奏勋贵的奏折都有一大箩筐,只不过是太上压着罢了。”
贾政点头表示明白了,雨村又说道:“政公可知我为什么又降了?”
贾政又是摇头,朝廷大政决策都在内阁作出,雨村为内阁行走,参与军机要事,贾政完全没有消息。
雨村说道:“这事情跟政老的舅子王大人有密切关系,边关战事吃紧,王大人连吃败仗,更是连连催促兵部补充兵员、军饷、补给,仔细调查之下我发现王大人谎报战损数量,于是就参了他。
却是引火烧身,都察院反倒参了兵部作为不力。”
贾钰听到这里就更是懵圈了,这贾雨村不是跟王子腾关系好着吗?贾政也是一脸震惊。
“政老、贤侄,你们是否疑惑,我跟那王子腾关系密切,为何会参奏于他?
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甚至你们可能认为我应该跟贾府在一条船上,对吗?其实并非如此。
你们应该明白,如海兄和我都是进士出身,大面上看是文官集团的一员。而本朝翰林是科举士子中的另类,并非儒门正统,而是真正属于圣上的人。
朝廷势力结构错综复杂,但是大体上如今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开国勋贵集团,一部分是儒门文官集团,一部分是圣上的近人。”
话虽不多,但雨村已经说得很明白,让贾政心惊肉跳,这跟他一直以来简单的头脑所能够理解的朝政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原来儒教一脉也是有不同的派系,儒教之中真正的大势力并不是被皇权随意左右的,像贾雨村这种出身低微的,是直接站在皇帝一边的,而儒教的本体是要跟皇帝掰手腕的。
贾政想到这里就是一身冷汗,接着心中又是一阵叹息,自己这五十来年是怎么活的呢?真是虚度光阴,活了一个稀里糊涂的。
雨村又接着说:“四王八公十二侯这一边,贾史王薛四大家最是一体而以贾家为首,如今都让王家给绑上了战车,然而王子腾却是一个志大才疏难上台面的人,心很大,能力却不行。
根据兵部分析,王子腾的统帅才能稀松平常,根本无力指挥九省边军,外加此人玩弄权术、排除异己、嫉贤妒能,长久下去边疆必然生乱,西部和西北部的边境都将变得泥泞凶险。
王子腾是以荣宁二公旧部为底子起家,如今他已经感觉到危险,指使孙家孙绍祖来打压贾家脸面,幸好贤侄天生神力,将那孙绍祖打成残废。
这事情已经是神京无人不知,各地边军无人不知,荣国公玄孙,天生神力,揍得孙绍祖生活不能自理。如此,才没有让那王子腾和孙绍祖得逞。
而贵府上处置了王家两个媳妇,京城已经有传言贾王两家开始决裂了。
贾府能够如此决断自然是明智,可惜有些晚啦!如今王子腾已经尾大不掉,若是他在边疆惹出大祸,贾家还能不受到牵连吗?”
贾政贫瘠的脑细胞开始思索起来,却是皱紧了眉头,努力的思索着。
贾钰在一边却是听得明白,王子腾的结局他一直很困惑,为何会在回京赴任大司马大学士的路上,距离京城二百里因为风寒吃错药就忽然死了?很诡异,这肯定是曹公的春秋笔法,但是真相是什么?
如今看来却是清晰了,九省边军布局完毕,这王子腾就形成了内相外将的完整格局,这一点皇帝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秘密死法,也是合情合理。
贾府成了泥潭,怎会是林黛玉的好归宿?这个如果回答不清楚,全权代表林如海的贾雨村就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贾雨村如果不支持,也就代表着皇权一脉的文臣不会支持,本就风雨飘摇的四大家族期望的是皇权一脉的接纳,既然不被接纳,黛玉就该死了,貌美如花又如何?十多岁的女孩子没了政治价值,扔进泥淖,碾碎埋葬,这种事情对于贵族阶层干得太普通了。
贾雨村又会如何?最多叹息一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