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会并非每天进行,视帝王勤勉程度而定,可以每天上朝,也可以隔几天一次。有时皇帝荒诞,几个月不上朝也有可能,譬如“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唐玄宗。
当然偷懒是有代价的,轻则被言官喷成翔,严重些还是如唐玄宗,作出个安史之乱,心爱的女人没了,皇帝的尊严没了,甚至差点就要亡国。 李渊当然不是唐玄宗,但要说多勤勉也算不上。他是中规中矩的帝王,几天上一次朝,平时有事就在御书房开小会。 小会也不是随时开,除了急事要事,都是攒两三天一起商议。 百废待兴的偌大王朝,每天要处理的事数不胜数,小事可以由衙门主官做主处理,但需要李渊圣裁的依旧不少。 于是每次开小会,就到了考验大家记忆力的时候。 有哪些事需要向李渊回禀,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得到什么支持?李渊的建议和批复是什么,他能提供什么帮助,他想要得到什么结果等等。 总之信息量很不小。 官员回禀还好些,来之前可以打个小抄划个重点,不管是写在笏板上还是手心里,好歹是点帮助。 但李渊的指示该怎么记呢?总不能揣着文房四宝来御书房,更不可能跟李渊借笔墨纸砚吧。 没错,皇上不会不顾他们死活,每次开会都额外叫识字的太监做记录,也允许与会官员借阅。 但是! 每次都要借阅多丢人呢!再说要借阅的人那么多,记录却只有一份,等来等去不耽误事儿吗? 还是得自己记! 硬件支持不了,只能软件顶上,没有纸笔就靠脑子记。 能到御书房开小会的,记忆力大多差不到哪儿去,努力努力能记个差不离,就是每次散会都要匆匆赶回衙门,生怕时间一长给忘了,搞得跟内急似的。 今日又是御书房小会,朝廷几位重臣都在,一一向李渊汇报自己负责的政事,每个人都神色凝重,很难说他们是为国事担忧,还是在拼命记知识点。 在一众稳重沉凝的大佬中间,略显悠闲的李世民就十分突出。 他不仅不紧张好吧,平时李世民也不怎么紧张,但也不至于这么松懈,竟然还有闲心吃点心! 好家伙,御书房的点心居然还有除了摆着好看之外的作用? 李世民吃完一块绿豆糕,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表情也变得凝重。 暗中观察的人松口气,这才对嘛,就说秦王不可能这么没心没肺,可能是早上没吃东西太饿了,年轻人嘛,理解理解。 李世民又喝了一口茶,捻起一个巨胜奴(也就是蜂蜜小麻花)尝了一口,然后神色舒缓地点点头,很满意地吃了好几个。 众人:“.” 敢情不是知道要庄重,而是嫌绿豆糕不好吃? 对面的李元吉心里冷笑,他就看不得李世民这装模作样的样子,好像天底下就他最特别最有本事似的。明明大家都很严肃谨慎,偏李世民如此矫揉造作,想出风头也该看看场合吧! 他凉声问:“二哥今日无事回禀吗?”()?()当然有!()?()
李元吉非常关注李世民,很清楚他有很多事需要李渊裁决,只要李世民说出一个“没”字,他就立刻在阿耶面前揭穿,好好治李世民一个办事不利的罪名。
?本作者千山不关提醒您《[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13?*?*?? ()?()要是李世民已经把事情办完就更好了,那可是僭越!()?()
李元吉怎么想都胜券在握,毕竟李世民一副没准备的样子,又没拿笏板,手心也没写字,他又不能过目不忘,就不信能说出什么所以然。
李元吉越想越得意,冲李世民挑衅一笑。 李世民也冲李元吉微微一笑,众目睽睽之下,缓缓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册子。 李元吉:“?” 众人:“.” 是哦!没人规定来御书房不能带纸笔,只不过以前没有线装册子,纸都是散开的,多拿几张就显得乱七八糟。想想别人都手持笏板人模狗样,就你从怀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这好看吗?
谁还不是个体面人儿了呢! 秦王这小册子就不错,精致小巧便于携带,揣在身上不会被弄得皱皱巴巴,别人也很难看出来。一页写不了多少字,但可以多订几页嘛,怎么都能比手心写得多! 好些大人眼睛都亮了,暗暗决定以后也照着办,把册子弄精致漂亮些,看上去就像小一些的书,在御书房拿出来也体面。 还是年轻人脑筋灵活啊!这个法子真不错! 李元吉:“.” 他气得呕血,只能默默往肚子里吞。他刚挑衅就反转,话本都没打脸这么快的! 李元吉怒气冲冲,在李世民汇报时频频发问,提出诸多问题,有些角度还非常刁钻,好在李世民对政务很上心,一一化解。 大臣们听得频频点头,秦王带兵打仗战无不胜,如今处理政务也驾轻就熟,不错不错。 李元吉:“.” 刚吞进去的血又呕了出了这么多东西,等会他还要继续问,就不信李世民能记得住! 等会儿一散会他就率先把记录册借出来,借上个三天五天,让李世民吃屎去吧! 哈哈哈哈哈—— 李元吉心里狂笑戛然而止,他看见李世民又在怀里摸了摸,掏出个长条状的玩意儿,旋开一头的盖子就在册子上写起字来。 李元吉:“?” 众人:“!”这竟然是支笔?不用墨水不用砚台,可以随身携带的笔? 李渊也问:“这是笔?” “正是,这是墨笔。”李世民给改了个名字,主要没办法解释铅笔这个名字的由是跟仙人学的吧? 他又摸出一支呈给李渊,李渊当场试了试,矜持地颔首:“不错。” 李渊身为皇帝,当然不能完全和底下人共情,他不知道百官的苦楚,自然也不觉得铅笔有多大好处。 但对在场其他人不错,众人眼睛更亮。萧瑀最心直口快 ,第一个开口问李世民:“不知下官可否一试?()?()” 李世民为难道:“只带了两支进宫,眼下没有多的了。3()3[(.)]103.の.の3()?()” 萧瑀默默盯住李世民手里那支。 李世民:“.但我还要用。()?()”还有那么多笔记要写呢。
萧瑀一板一眼道:“方才所议章程老夫尚还记着,替您记下来便是。()?()”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您只管专心议事,做笔记这事儿交给我们吧。 李元吉:“.”很好,李世民连写字都不需要了!他除了帮他的好二哥查漏补缺外,到底添了什么堵? 李元吉不想干了,李元吉选择摆烂。 接下来的议程很顺利,李世民和李渊滔滔不绝,官员们其中一个奋笔疾书,其他人的就伸长脖子看,还偶尔能听见几句议论,类似“不错不错,写了这么多字也不断墨”“不知从哪买的”“你快些,该换我试了”。 就.不太体面,也不太庄重。 好在李渊脾气好,看见了只当没看见。 李世民回完事后还有两个人,然后小会就散了。走出御书房,李世民立刻被隐隐包围起来,还是心直口快的萧瑀:“敢问王爷,方才那墨笔从何处得来?” 所有人都听得仔细,打算打听清楚店铺,回去就买上几支十几支备用。 李世民云淡风轻:“哦,是家里小儿闲来无事的玩乐之作。” 众人:“?” 萧瑀:“是大郎君?” 李世民含笑点头。 萧瑀向了,大郎君聪明过人,可惜我那天忙于公务,竟无缘亲眼得见。” 萧瑀性情耿直孤高,极少有人能得他一二句好话,今天却这么夸李承乾,李世民做为老父亲也觉得光荣。他心里升起一丝丝警惕,很快被更大的得意欢喜压下去了。 其他人只以为萧瑀想要墨笔,不由心生叹息,瞧瞧朝会把人逼成了什么样,连萧瑀这样的人都学会拍马屁了。 当然他说的也不是假话,如果传言中的倒背九九歌和千字文属实,那李承乾确实很聪明。 路过的李元吉听见这话嗤笑一声,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就走了。 没人搭理他,萧瑀努力保持笑容:“不知大郎君还有没有富余的墨笔,是否愿意割爱?” 其他人也点头,若是李承乾愿意,他们愿意以重金购买,绝不会叫他吃亏。 李世民不在意道:“这有什么,回头我各送你们几支。” 大家都挺高兴,李世民也高兴,这些人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有他们给墨笔做宣传,不用多久整个长安的上层圈子都会知道,臭小子交代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目的达成,李世民自觉没事了,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