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忙碌了两日,给麦田浇完水。liangxyz.com
第三天早晨,陈凌一家三口吃过早饭后,就带了两大筐杏子,赶着牛车领着狗往县城去了。
到县城后给秦秋梅、钟晓芸两家分别留了半筐。
婉拒了两家中午留饭的邀请,就从城东的林场穿小路继续往黄泥镇赶去。
县城向南至黄泥镇的一段路正在修。
那里的路坑坑洼洼好多年,极为难走。
县里念叨修路好几年了,也一直没什么动静。
现在要修路了,就先从那边开始修。
这样也不影响陈王庄这边的水产车进进出出,以及端午的龙舟会举办。
据王来顺跟陈凌所讲,他啥人也没找,也没跟人说这事儿啥的,倒是县里还有人来大队找他,问他村里最近有啥难处不。
不用提醒,就留给了陈王庄最大的便利。
可以说对他们村相当照顾了。
今天的天气仍有些热,陈凌和王素素都换上了薄薄的夏衫,睿睿这个小奶娃还穿的稍微有点厚,仍是长袖,戴着小帽子,在牛车上爬来爬去。
好在从林场这里过,林高草密,路上到处是树荫遮挡,非常凉爽。
是以,虽说黄泥镇不算近,但一家三口路上还是十分舒服的。
睿睿一个小屁娃,更是不知道什么走亲访友的事情。
完全当成了爸爸妈妈陪他出来的一趟郊游玩耍。
一路上嘻嘻哈哈不断,指挥这黑娃小金跑前跑后去追赶一些林子里与河边的鸟雀和小兽。
往往他小手一指,两狗就齐齐飞奔出去,将大群鸟雀轰得飞起,或者将一些山狸子与野兔等小兽吓得到处惊慌逃窜。
他则在陈凌和王素素两人的腿上滚过来滚过去,咯咯笑个不停,闹腾个没完。
也就两狗精力旺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不然可架不住陪他这么玩耍。
“阿凌你发现没?今年县城这边养黄牛的也多了,我猜他们肯定也是跟着咱家学的。”
路上,王素素也在细心观察着呢。
凌云的县城虽不大,但城郊周遭还是有很多小村子的。
比如南沙河以南的“梁家桥村”,就是以南沙河上的一座桥和当地人的姓氏命名的,也不过二三十户人家。
人口虽小,但是城外有也有一些小地块的农田,大部分都是在务农、养些家禽牲口为生。
养牛很正常。
不过养黄牛的人家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就不太正常了。
好些都牵到林场放牛了,热闹得很。
王素素一看这场景,就知道八成也是跟自家学的。
“啊?离得这么远还能知道咱们村的事?”
陈凌把儿子抱在腿上逗着狗玩耍着,随意回了媳妇一句。
王素素见他漫不经心的样子,瘪了瘪嘴巴,伸手拧了他一下:“你是不是又忘了,你现在的名头有多大,咱们县里现在可是都知道你呢,再说咱们村里也有不少人家在县城附近有亲戚的,往外一说,咱家的事人家就都知道了……”
话虽如此,小媳妇心里也没生气的意思,反而有些骄傲和自豪。
拧了陈凌一下之后,就顺势靠在了他身上,晃荡小腿,心里开心得很。
“你这么说,还真有可能啊。”
陈凌感受着媳妇贴在身上的温软,儿子在腿上欢快的打滚玩闹,心想这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本地黄牛能大规模养殖,他可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后世,这种黄牛早就被肉牛挤压了没了生存空间,几乎消失不见,没什么人家在养了。
“这是好事啊,我跟你讲讲咱们这里牛肉的好处。”
陈凌讲着本地神牛的故事,以及黄牛肉比起外面那些肉牛有多好。
他讲着,王素素靠在他肩膀上静静地听着。
不一会儿就轻轻闭起眼睛,抱着玩累的睿睿,舒服的小憩。
林场的土路弯曲颠簸,以小白牛的灵慧,不用提醒就会考虑到车上的孕妇和小娃子。
所以它就特意走得很慢,这样牛车会稳当许多。
不过也更为耗时。
往常陈凌自己骑车只需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赶到黄泥镇。
今天却足足走了快三个小时。
好在从家里出来的早,在县城也没多耽搁,到了黄泥镇外韩闯家里的时候,才刚过十一点。
韩闯一看是陈凌来了,惊喜不已。
“哇哈哈,凌子你咋来啦,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准备点好酒好菜啊。”
江晓庆年前就怀孕了,现在挺着大肚子在家养胎。
两人也不怎么出门,经常在家。
时间长了他也觉得没人玩,无聊得很。
今天陈凌过来,他差点高兴得又蹦又跳,急忙喊了江晓庆出来接待王素素娘俩。
自己把摩托车推出来,就要载陈凌去镇上买些下酒菜。
陈凌见他这么高兴,也不拒绝,两人风风火火的去镇上买了一堆东西。
路上跟陈凌聊起这段时间陪媳妇在家养胎的煎熬,兴奋之中又有许多无奈。
陈凌听了哈哈笑:“你现在才哪儿到哪儿,等生了娃,你就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煎熬了。”
两个人,一个奶爸一个准奶爸交流着感受。
骑着摩托车回到家,王素素和江晓庆洗了一些杏子,一边吃着一边陪着睿睿玩耍,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顿时憋不住嗤嗤嗤的笑起来。
“这结了婚有了娃就是不一样,他们俩以前坐一起都是讲些放狗撵兔的事,现在总算是聊点正经事了。”
“是啊,凌哥还算好的,你怀着睿睿的时候,他给你买羊让你喝羊奶,变着花样给你做饭,玩归玩,不耽误照顾嫂子你,也不耽误挣钱,我家闯子就算了,啥也不会,就会煮点羊奶,别提挣钱了……”
这一要上孩子,别说男人会变,女人的想法也会跟从前大不一样。
为子女考虑是多数人的天性。
让子女有个好的生长环境,受到好的教育,谁不愿意呢?
前提就是要多攒些家底。
和韩闯一块在厨房忙活的陈凌听到两人的滴咕声,就对韩闯说道:“闯子啊,我们村的事不知道你听说了没?”
“啥事?养牛的么?听人说今年养牛发财!”
“好家伙,这牛的事都传到你们这边了?不过不是养牛这个,是养鱼的。”
“自从村外的水库出了个鳖王爷,现在好些做生意的上我们村,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开着塘子养着观赏鱼呢,观赏鱼你知道吧,就是你前年给我的那样的就属于观赏鱼,还有一些红色黄色的金鱼,花里胡哨的锦鲤……”“那家伙,一个不起眼的小塘子养上俩月鱼,也能赚几百上千块。你这院子这么大,外边也是你家耕地,还挨着土包岭这片林场,这么好的地方,弄个稍大点的池塘养鱼,比种地打工那可清闲省事太多了。”
韩闯听得张大嘴巴,切肉差点切到手,结巴道:“养、养、养鱼,这、这真的能行吗?”
“行啊,怎么不行,专门有省城的人来收购,我们村已经卖完一批了。”
陈凌在灶台跟前生着火,抬头笑笑:“你要是想养,可以抽时间去我们村里看看去,到时候起了塘子,买了鱼苗,我给你配点药水,混着饲料在塘里撒两遍,保管你把鱼养的漂漂亮亮,卖个好价钱。”
韩闯知道曾经的他心气高,不愿意在窝在山沟沟里一辈子种地,当初知道他进不了采沙场后,曾几次让他去自家的罐头厂,还说给他安排一份清闲的活,让他先干着。
这事儿陈凌自然不会忘记。
加上现在两家交情渐深,知道他和江晓庆两人也都是实诚人,没啥杂七杂八的小心思。
所以有了这能挣钱的买卖,自然愿意带上他。
再者,一个好汉三个帮,对韩闯,陈凌比对小绵羊还信任呢。
能让自己人赚钱,干嘛让人别人呢。
“这,这,这事儿,是凌子你说的,我肯定信,就是俺哥厂子不也养着一池子鱼么。”
韩闯挠挠头,皱眉头:“那好些鱼一年就只产一次鱼籽,算一算,这一年也就卖两批鱼啊,没法像你说的那样,两个月卖一批。”
“哈哈,这还不简单,卖完之后,再重新买鱼苗呗。
再说了,这一年的好时候不多,想一整年都养鱼卖鱼那可能么?所以我让你把塘子一开始就建大一点,就算一年只卖两三批,那也赚不少钱了。”
村里也有很多人这样问陈凌,陈凌也是这么说的,不过村里守着水库,守着神奇的大老鳖,比韩闯优势大多了。
现在田红利和孙艳红两人还瞄上了别的水产。
就算不养观赏鱼,养点别的鱼,也没问题。
照样属于陈王庄出产。
比观赏鱼还要省事。
观赏鱼还看点品相,别的水产要求可就没那么严格了。
“行,我听,听凌子你的,挖个塘子养点鱼试试,反正俺哥养鱼就是,就是当个景。”
韩闯这是有种跟着陈凌一块兄弟两人要干一番事业的感觉,所以很是激动,一句话结巴个没完。
而后还特别兴奋的跑出来告诉江晓庆这个消息。
江晓庆十分惊喜。
她是最愿意看到韩闯学着陈凌做点事的。
两对小夫妻,都是年轻人,谈起事情自然不会遮遮掩掩。
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就对韩闯说,要是公公婆婆不答应,从娘家拿钱也要支持他。
韩闯一个劲傻笑,只说明天就骑摩托去找陈凌看鱼。
……
正好呢,次日田红利和孙艳红又一次不约而同的赶了过来。
孙艳红是来捞小龙虾的,一到村口就吆喝起来,不拘大人小孩,摸上一大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