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暗 程 序
(道之往事 四)
EVIL APP
魏震WillNox
无论发生了什么
都是唯一会发生的
所经历的不可能以其他方式发生
即便是一个最不重要的细节
所发生的一切
足以让人学到经验继续前行
而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完美的
无论是否符合利益与认知
开启
儒道佛被称为三教,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三者各具本源,各有体系,但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意识上的流通,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对我们的三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为积极进取的入世之学,教人如何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建功立业,从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探究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儒家的核心中,“仁、义、礼、智、信”为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道德规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这是一个学习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不管在社会中能达到什么样的位置都需要个人行为道德与位置匹配,才能获得平衡,否则将不得善终。它是一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学问。
道家侧重隐世的修行,在老子看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应的是世间万物互相依存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描述出了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发展规律。世间太平是因为遵循了“自然而然”的规律,当有人未遵循自然规律妄为胡为时修道之人便会承担起恢复秩序的职责。民间有言:“乱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归隐深山”。
道家讲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倡导少私寡欲或远离世俗清欲的修行,以达到内心安宁,修天道之气。当乱世中完成抱负或因社会环境变化未能实施抱负时,出世则顺其自然。道家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
佛家导人以获出世之境界,主要处理人与人的交往,心宽,无私奉献,心慈,慈爱众生,行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便可超脱于凡尘俗世,以得到解脱,人人亦可成佛。在个人修养方面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佛家认为贪嗔痴为三毒或三垢,是三种心病,残害人的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乃万恶之根源。佛家提倡看破,放下,如《心经》教人放下执念,增智慧,得福报,还可以去除贪嗔痴,减少内心的负面情绪,而净化心灵,以至功德无量。所以佛教是处理人与宇宙关系的学问。
儒家养正气,道家修真气,佛家祛怨气,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三者相互包容互惠互通,构建出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因此在社会发展中无论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在三教中都能找到处理的原则。
儒家最高境界为圣,道家求仙,佛家成佛,圣仙佛皆为人成,而非天生,即修学即可成,三教充分的表现出以人为本的基础,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文化。因此各方面都有专业的神来实现心愿,求姻缘拜月老柴道煌,求子拜观音菩萨,考功名拜儒教孔圣人,求财道教财神赵公明,结义拜关二哥,从事的各行业也都有行业集大成者被奉为祖师爷,祖师爷在行业中能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学医拜医神华佗,制药拜药神孙思邈,厨师拜灶王爷张生,酿酒拜酒神杜康,木匠拜鲁班,做茶叶拜茶圣陆羽……干哪行拜哪行的祖师爷,有什么心愿找专门管理的神明,这也反应出三教文化的多元性。而且我们的神明都源自世俗人,都是百姓封的,以表达对其在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的认可和崇敬,换句话说是百姓创立的神,创立神的目的是为百姓服务,希望他们帮助实现美好愿望或保佑事业上的顺利,因此这种文化更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教中,佛教是从古印度传过来的,它的引进其实是双向选择的结果,我们能接受是因为佛教义理与儒道思想存在差异,经过适应及发展后协调成一种具有补充作用且含有本土特色的另一种文化,一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东方文化体系。
无论三教中的哪一教都比西方基督教早半个世纪以上,儒教是孔子开创的学派,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而耶稣生在公元前4或前6年的某一天,也就是说孔子比耶稣至少大545岁,因此儒家也比基督教早500多年。而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比孔子大14岁,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比释迦摩尼大6岁,比孔子大20岁,可见与三教相比基督教只是个晚生后辈。通常信仰的历史越悠久,它的力量就会越坚固。
那么三教为什么没有像基督教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因为三教具有包容性从不强求他人,其次是三教没有侵略性不争不抢,另外三教不擅长宣扬,即不骗也不作假。
据说基督教与佛教也有些渊源,根据历史家的研究,为了逃婚耶稣在14岁时随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并在此接触到佛法,6年后又来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了6年的佛法。因此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耶稣开创基督教,是因为他觉得释迦牟尼佛的教义过于深奥不易传播于世人,于是在尽量不违教义精神的情况
下,以弘扬为立足点将教义通俗化本土化以便传播而有了《圣经》,而在《新约》中的确有一些与佛教相通的理念。这种说法当然不会被接受,甚至西方非常痛恨,历史中他们一直在竭尽所能的抹除提出者,但在西方记载的耶稣生平中,耶稣在童年和开始传道之间存在一段约18年的空白期是不争的事实。
西方公认的说法是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的,因为对神的指示在理解上产生分歧而独立出去的,在共同使用《旧约》的基础上,由于有分歧基督教另用《新约》作理解。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耶稣去了东方后才产生了分歧呢?我们不得而知。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是唯一值得崇拜和信赖的神,只有他能救人,其他的都是假神。基督教在对外弘扬信奉唯一的神上帝的过程中,渐渐出现了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具有排他性,侵略性,阴谋性,通过上帝的福音发挥作用。
《圣经》诫命言:除了信奉上帝外,不可信奉其他神,只信上帝才能上天堂,不信则下地狱。基督教的排异性这一点英国神学家阿兰·托伦斯(Alan J. Torrance)曾发表过文章论证过,在文章最后他写道:“……基督教是一个中心论,就是一种排他性信仰。”
对于基督教的侵略性,当然还有一种高大上的称呼叫作传播上帝的福音,在福音的伴随下对异教徒进行屠杀。历史中,不管是9-11世纪的十字军8次东征,以上帝的名义大开杀戒,还是15-16世纪在新大陆基督徒打着传播福音的旗帜屠杀美洲印第安人,都是侵略他地毋庸置疑的事实。自1622年教廷专门设立了负责向新大陆传教的传信部(今天的万民福音部),接着大批的传教士漂洋过海相继来到新大陆和东方,对剩下的可皈依者进行教导让其诚服。
所谓阴谋论,几个世纪来基督教的教义不断的被篡改,有人说被改了3000多次,不管多少次总之改了又改,改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给时代中出现的大灾大难做出解释,比如瘟疫,地震,战争等,然后说你看这些《圣经》早有预示,不信上帝就要遭难,以此来弘扬基督及巩固其统治。
上帝的福音,益于众人的好消息,也叫传来的喜讯或佳音,那么传来了什么好消息?就是上帝为人类预备的得救之路。如何才能得救呢?因信得救,也就是说要信奉耶稣和他的门徒所宣扬的教义,换句话说就是要信他们的意识或想法,简单点说就是听他们的话才能活。如果最终无法得救呢?当然福音就成恶魔低语。
即便真有救助之路,能不能登上这条路?作为他族之民要想成为上帝选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如果不听或者不走他们的路,这股力量就成了邪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