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日,沈家也是给足了这个二女儿面子,让小女儿沈嫣儿在门口迎接不说,还摆了一桌子的好菜。
沈正平在外帷和陆忱说话,荀氏带着两个女儿在内帷聊着天。
“在婆家,你要谦让恭敬,正色端操,可别让外人说沈家教女无方,辱了家里的清誉。”荀氏觉得庶女成了亲之后,气色比在家时都要好,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知道低个头,一副上不得台面的样。
“女儿定遵循母亲教诲。”沈婉青微笑的应着。
沈嫣儿在一旁边吃着甜品边看着外帷:“大姐夫的话就是好使,爹爹现在对二姐夫真是另眼相待啊。”
荀氏看了外帷一眼,大女婿常夸赞这个陆忱,别的不说,论长相确实不错,在一众人堆里也是出挑的,庶女得了这样的姻缘,也难怪气色不错了。
崔妈妈走进来:“主母,大姑娘和大姑爷回来了。”
荀氏讶了下,高兴地道:“他们怎么回来了?”说着起身出去相迎。
才出内帷,沈婉青就见到一对丽人,沈嫆兰眼波柔亮,丽色妍丽,贺子骥锦衣华服,周身没有过多修饰,举手投足处处带着簪缨世家子弟的华贵。
沈婉青可没忘记自己是在一本宅斗的书里,面前的两人就是男女主,而原身是个前期让读者极为讨厌的配角,不过现在,她扭转了剧情,她这前期第一女配的戏份就不存在了。
那些斗来斗去的跟她再也没什么关系。
想到此,沈婉青觉得一身轻松。
从今往后,她就做个平平凡凡的路人,人生不求精彩,但求平安顺遂。
“子骥,我和陆忱正聊你呢,快进来,今天咱们翁婿三人,好好聊聊。”沈正平见到大姑爷,笑容比方才灿烂了好几倍。
“告诉灶房,让她们做几样大姑娘最爱的菜。”荀氏对着催嬷嬷吩咐,拉着大女儿往内间去:“怎么回来也不差人来说声?”
“我也是突然想到今天二妹妹回门,就回来凑凑热闹。”沈嫆兰道。
“你倒是个好大姐姐。”荀氏心中不喜欢女儿对庶女的上心。
中午的饭菜极为丰盛,一家人说说笑笑,吃饭总是格外的和谐。
沈婉青坐姿端正,一边小口地喝着米酒吃着菜,一边听着沈父,贺子骥,陆忱聊天。
“陆忱,大理寺的万大人刚正不阿,对你又赞誉有加,日后你跟着他,好好做事,也有望能得个一官半职的。”沈父笑着说。
陆忱起身一揖:“小婿定不负岳父所望。”又朝着贺子骥一揖:“是姐夫向万大人举荐的我,陆忱心中感激。”
“你我以前也不用这般客气,如今是连襟,一家人更不用客气了。”贺子骥向来欣赏眼前人,连父亲也说,这陆忱并非池中物,举荐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
沈婉青听着高兴,毕竟陆忱已经是她相公了,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从候府的小小随侍,变成去大理寺做事了,尽管也只是个跟班,身份却很大不同了。
想着自己也不能落后,武新县上的两间铺子得尽早售出,然后在昭城落脚,总要拼一拼事业的。
荀氏对坐在身边的大女儿低声嘀咕了句:“还以为嫁出去了能省事,谁想又带回一个吃白食的。”
“母亲,话不能这么说,就算没有二妹妹,相公也会帮着陆忱的。”沈嫆兰知道母亲对二妹妹膈应,都迁怒到陆忱身上了。可旧事过去十七八年,人早就不在这世上,父亲是压根就记不得二妹妹亲娘的样子,母亲也该放下好好过日子。
就在一家人说着话时,伯爵府的小厮进来禀道:“公子,主母差人来说,姨母和表姑娘到了,让您吃完午饭早些回府。”
“哦?姨母一家这么快就到了?回去告诉母亲,知道了。”贺子骥高兴地道。
“大姑爷的姨母可是下嫁于浣南世族宁家的那位?”荀氏问道。
“是。”贺子骥点点头:“成亲时,姨母家中有事来不了,如今事情处理好便过来看看我和嫆兰,也多住些时日陪陪母亲。”
荀氏点点头,心中喜悦,宁家在大昭世族中那可是排得上号的,女儿这一嫁,遇到的都是权贵,可想以后的荣华。
“那宁家家主可来了?”沈正平问。
“姨父家事繁冗,这次没有一起前来。”
沈正平面上不露,心里有些失望,若来了,也好让大姑爷引见:“来,来,吃菜,吃菜。”
宁家?陆忱的目光一动,五年前,大昭十大世家还没有宁家的份,这几年,宁家儿郎争气,宁氏家族也被更多人知道了。
沈婉青原本只是安静的听着,越听越觉得这宁家有些耳熟,这表姑娘该不会是被读者称为最强恶毒女配的宁淑宜吧?
《宅中记事》这本书能让她看到十万字,就是想看看这个宁淑宜的结局,她喜欢贺子骥,所以总在暗中怂恿原主给沈嫆兰使绊子,原主并非愚蠢的人,但她总把生活的不如意怪到沈家人头上,从不反省自己。因此,宁氏怂恿一次就成功一次,最后
原主应劫,宁氏却拍拍屁股走人。
宁淑宜高就高在,从始至终,没有表露过喜欢贺子骥,举手投足更是大家闺秀风范,所以当最后原主招出她时,没有人相信。
后来她工作忙,没再追看了。
早知如此,当初真该好好追一下。
“二妹妹,发什么呆呢?”
沈婉青回神,就见大姐沈嫆兰拿着酒盏笑看着她,忙拿起自个的:“大姐和大姐夫的关照,小妹记在心里。多谢大姐和大姐夫。”说着,小饮了口。
“我们是姐妹,二妹妹不用这般客气。”沈嫆兰觉得这个妹妹变了不少,不再总是低着头,大大方方的样子挺好。
“那也要跟大姐说声谢谢呀。”不愧是女主,沈婉青在心里给她点了个大大的赞。
晚饭后,沈婉青和陆忱才离开沈家。
回到虹桥巷,不过戌时。
远远地瞧见陆家门口站了七八个人,男女都有,一个个在门口偷听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