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蔡攸分别之后,朱宁回到将军府已经快二更天了。
但他很亢奋,很想把自己这份喜悦之情找个人分享一下。
刚有这想法,脑中柳雅那一颦一笑的模样,立刻就闪现出来。
“每次我回来她都会等我等到深更半夜的!”
匆匆进入内院,等来的却是一片漆黑。
朱宁傻眼了。
“这……”
“呃……她人既然已经睡下了,不如明日再与她分享吧!”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喜悦之情无法宣泄,就导致了朱宁随便洗漱一番,趴在床上无所事事。
“反正也睡不着,还得推敲一番!”
朱宁冷静心神,规划着未来。
他虽说不是一个是历史小白,但也只是仅仅了解一些皮毛!对于北宋,他知道金人南下,靖康之耻,北宋灭!
但具体发生在哪一年,他记不清了,只知道连金灭辽后,下一个就是北宋!
他如今只要记住联金灭辽这个时间节点,就能全身而退!
“我记得江南之地是南宋的开端,这个朝代也能苟住百年!我也能安心当个富家翁!”
为啥不现在就奔赴江南之地,一个是需要路引,在这里可不是像后世一般,有钱哪里都是家!
二是朱宁虽然没有学过历史,却看过电视剧,他记得江南有个叫方腊的农民起义,整个江南尽归他手,杀士族,抢良田。
朱宁是宁可信其有,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份就是大宋士族的一员。
就算弄到路引,跑过去给人家送人头?是嫌人家的刀不快?
所以思来想去,先苟住,得有自己的势力,当天下大乱时,才有自保能力!
朱宁承认自己给穿越大军丟脸了,
起初朱宁真的打算读读书打发时间,算是自我修养!
可看着这古代的书,当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真佩服古代的读书人啊!”
朱宁由衷感叹!
古时候的读书人,学生的任务在于记忆背诵,读一本书就必须全本背下来,最低要求是五万左右字数的《四书》要全部会背才行。
不过这也仅仅是参加科举最基础的要求了,有的还鼓励拿下诗书经史,甚至还要求背诵书籍里的小字注释。
学生除了诵读书籍,还需要写得一手好字。
考取秀才算是正式迈进了读书人的关键一步,而举人可就难倒了大部分的人,有人终其一生考到七老八十岁都不过是个秀才。
因为举人享受免税特权。举人名下的财产可以免交朝廷赋税,而普通老百姓的财产则需要承担很重的赋税。因此很多秀才将自己的田地、财产都挂靠在举人的名下,同时交给举人一笔挂靠费。这笔钱的数量不少,但是却比交给朝廷的税要少很多。
当了举人后就算是拥有正式做官的资格。只要人机灵,花钱打点一下,不是没有上升的可能。
“但对于我这还目不识丁的人来说,靠科举出人头地?洗洗睡吧!”
他前世也看过不少穿越小说,主角靠读书就能考取功名,常游东华门,官至一品,宰执天下安邦定国!
轮到他朱宁时,他只能说:“当真做不到啊!……”
至于苦练武功,以我天命之子的位格,当上宋朝第一巴图撸。
从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可穿越第二天他就偷偷练了一上午,累的他老腰都直不起来,果然自己不是那万中无一绝世高手!
朱宁不由的气馁,文不成武不就的!
脑中倒是有那篇石碑功法,那玩意进展是犹如喝水吃饭,但迷失心智啊,想到那功法大成后,根本就压制不住毁灭一切的冲动,朱宁就不寒而栗,等于慢性自杀!
别看他前世全部靠自己的努力打拼,那是因为有动力,有信念!想过上好日子。
可如今呢,他已经是这个朝代金字塔中的那一缀人,要知道他现在这个身份的老爹,那可是很能打的!但凡他不是这个纨绔浪荡样,
以大宋对武将的防范,一门双杰又如何,文官已经在朱贵头上指手画脚了!
他可不想朝廷又派人在他头上拉屎拉尿!
造反这种事情,就更加行不通了。
要知道原身的二叔朱勔,正在外面借着花石纲的名义大肆搜刮,所过之处的士族乡绅有样学样趁机兼并土地,
土地兼并成风,流民四起,莫说招纳人手,只要你有实力有粮食,振臂高呼,就是几十万都能招之!
朱宁知道历史的两宋时期,总共发生了约400多次大小规模不一的农民起义。
这意味着在两宋共约319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会发生大约1.36到1.4次农民起义。
可无一例外全以失败告终,可见开国皇帝篡夺后周江山,也害怕自己后世江山被人篡改,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非常有效!
二是这年头造反都成了一种职业了。
“杀人放火受诏安!”
农民本就因为土地息息相关,士农工商就恰好验证了这一点!
为何农民要比商人的社会地位高?
打个比方,如果出现战事,商人可以卷钱跑路,到另外一个地方照样生存。
可农民呢?
土地就是他们的根!他们如果跑了,靠什么吃饭,养活一家老小?
只有奋起反击,保卫家园!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农民如果在活不下去的时候,经过有心之人从中挑拨,脑子一热行那造反之事,反而稀松平常!
他们想的只是一口吃食,可随着声势越聚越大,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把对社会的不满,全都发泄在所占领的城池百姓身上!
他们已经忘了自己也是底层百姓的一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就是这样的一群乌合之众,朝廷的一纸诏安,让他们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不接受?朝廷便派兵清剿!
他们要武器没武器,盔甲没盔甲,大多手中只是菜刀,锄头,用竹竿绑扎。
没有信心对抗朝廷,几乎是大势所趋之下,全都选择归顺!
所以最后便宜的还是那些煽风点火的人,安心受诏安,从此有了官身!
说完农民说士族!
士族之所以不反,也跟宋朝的科举制度有关,读书能改变命运,这点在宋朝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富农就算是再受压迫,降了等次,没关系!
家中如果有读书人,一朝中举,那地位直接水涨船高,失去的将会变本加厉的拿回数倍!
就因为这样的念想,士族乡绅就算再被压迫,也咬牙培养下一代!
这就形成了畸形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