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骥行三国 > 第104章 袁氏教孙

第104章 袁氏教孙

马谡这种搞法,让张休、李盛、黄袭等部将也不能不站出来反对了,他们附和着王平众口一词,极力劝说马谡万万不可弃城野战。

马谡心中怒气大盛,好啊,你们这些益州武人合起伙欺负我没领过兵是吧,哼,我跟丞相筹划北伐方略时,就连丞相都对我赞赏有加,你们这些粗鄙之人呢,别说出谋划策了,你们有列席的资格吗,居然还敢质疑我的决定。

马谡面带蔑色扫视众将一圈,傲然道:“孙子曰,善用兵者,以近侍远,以逸侍劳,以饱侍饥,如果我军严阵静待魏军轻兵远袭,此无一处不符兵家用兵之道,焉会有败兵之理,尔等无知,所以才会看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所在”。

“报……”就在此时,一骑探马来报,“北面百里发现魏军游骑,从烟尘来看,敌军主力就在后方”。

到了必须做决定的时候了,马谡断然道:“我是主将,我现在命令你们各领本部向北前出三十里扎营,然后饱食士卒,候明日与魏军决战,敢违我将令者,有斩而已”。

众将见马谡抖起了主将的威风,只得缄口不言,各自分头去整点兵马,只有王平倚着副将的身份,不甘心地继续劝谏说:“参军,此去必败,还是固守略阳为上”。

马谡是真的生气了,怒道:“既然你想守略阳,那就领你本部兵马留下吧,嘿,只不过战功须分不得给你,而且我还会向丞相上书言明你违逆将令的事情”。

王平默默望着马谡意气风发地领兵而去,心头暗暗叹息:唉,在骑兵的百里追击下,真不知这支丞相精心编练的军队能逃得回来几个人。

……

弘农县,杨嚣正向祖母袁氏讲述自己在长安的见闻,袁氏越听越心惊:“难怪管家跟我说这几日很多佃户都有些不安分,据说在私下议论什么官府恢复了告缗令,原来竟是天师道在背后撺掇,还有蜀汉官府给他们撑腰”。

袁氏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少年时,同样是以宗教的名义举事的黄巾兵,那些被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杀起平日里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士大夫们可是毫不手软,简直和宰杀鸡鸭没什么两样,袁氏至今都还清楚的记得自己从汝南娘家回弘农时沿途那可怕的凄惨景象,什么叫真正的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蜀汉的这位征北将军究竟想干什么?难道是打算借天师道之手除了不愿意和他合作的关中士族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又打算靠谁来替他治理乡里呢?

袁氏问杨嚣:“嚣儿在长安可有听说战事如何?”

“回祖母,孙儿跟京兆金家打听过,据他们的消息,大将军曹真正亲率数万禁军猛攻潼关,蒲坂津方面也有零星战事”。

袁氏听后陷入长思,好半晌后,她才叹了口气,对杨嚣说:“嚣儿,你明日就去长安应募到征北将军幕下吧”。

杨嚣对祖母的决定有些不解:“祖母,魏廷本就与我杨家有隙,万一……祖母就不担心魏帝借题发挥?”

袁氏疼爱地抚摸着杨嚣的发髻:“祖母自然舍不得让你去犯险,但你看看,曹真身为大将军都亲自带兵攻打潼关了,而蜀汉的征北将军却安心稳坐长安,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根本不担心潼关会丢,何况汉军的主力近在陇西,而陇西只有郭淮的区区万余人,双方军力悬殊,一旦陇西战事结束,汉相诸葛亮带着汉军主力进驻关中后,曹家还有办法复夺关中吗?”

年轻人总是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杨嚣也不例外,他昂起头说:“就算汉军能打赢,以后也总离不得我们这些世家为他治理关中,孙儿觉得蜀汉的那位征北将军未必敢拿关中大族怎样,不如我们再等等看?”

袁氏看着杨嚣那像极了杨修的骄傲模样,趁他不留意悄悄抹了把泪,然后耐心说:“我听说蜀汉那边益州人被荆州人压制得厉害,朝中大员没一个本地人,那些荆州士人无非是怕拥有人口和土地的本地世家如果再有了政治权力就会架空他们这些外来户”。

“可现在不同啦,现在有了关中这块权力空出的地盘”,袁氏续道,“如果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关中很快就会成为蜀汉朝廷安抚益州人的价码,到时候关中世家就会变得跟现在的益州士族一样了”。

袁氏盯着杨嚣的眼睛说:“嚣儿,你要记住,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难得”。

汝南袁家的看家本事从来不是行军打仗,而是瞅准时机的政治投机。

长安,赵骥在短短数日就募到了五千新兵,正在阎宇的带领下加紧训练,至于新兵所缺的甲胄兵器,赵骥只好先用缴获的关中魏军的器械对付着。

赵骥同时写信给关嫣,托她帮忙用铁、糖、纸等生意赚的钱收购些粮食运来关中,赵骥在信中特意交代关嫣,可以找益州本地大族问问看他们是否愿意出售。

因为北伐的缘故,诸葛亮对益州的粮食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尽一切可能优先满足军需,但益州世家大族的手中肯定还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的,毕竟这是别人的合法收入,标榜依法治国的诸葛亮也不能随意剥夺。

不仅是

关嫣这样的元从后人,郑度、张表、杨戏、柳隐等益州士人,句扶、孟琰等地方豪强也纷纷给老家族人去信,说了自己现在赵骥军中的地位,以及立下夺取关中这等泼天大功的征北将军目前亟需支持。

赵骥收复关中的消息比诸葛亮的战报很快传回了成都,而且不止是在朝堂上,在有心人的宣传下,就连民间也广为流传。

很快,不少失意的益州士人都开始或明或暗地和关家建立了联系渠道,纷纷表示愿意为光复旧都的大业贡献力量,并派出族中子弟押运物资前往关中。

比益州士人行动更快的,是世代三公的弘农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