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大唐公务考(帝后的十年规划含31w)

大唐公务考(帝后的十年规划含31w)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才过去不久的端午佳节, 在崔司业的主持下,国子监六学里的数千学子,举行了射粽赛。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但同时又遗憾自己到底不是头名,因此近来继续勤练射箭。

直到叔父李思文过来叫他“你怎么还在练射箭还想着自己被人压一头的事儿对了, 你说这回国子监骑射头名是谁来着”

李敬业道“东平郡公之子程务挺。”

东平郡公程名振, 是跟着先帝打过刘黑闼的将领,因功封郡公。

程务挺作为其子,也是将门出身,骑射自然好。

但在李敬业心里,郡公,比他祖父的国公爵位要低, 说明他祖父军功更大,那他也应该比程务挺骑射更好才是,

李思文摆手道“别练了,父亲叫你,快去吧。”

阳光灿烂李敬业立刻蔫的像是霜打了的小白菜,放下弓箭换过衣服, 胆战心惊去见祖父。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原本祖父给他从兵部弄了实职官, 结果他兵部大门还没认熟, 就因口舌不谨, 提起立后典仪逾制的流言蜚语, 被祖父从兵部踢到了太仆寺去看马。

结果马还没数清呢, 祖父又直接让吏部把他官职削成白板,扔去国子监读书改造。

还警告他道“如今国子监崔司业, 是陛下曾经的伴读,你到了国子监皮紧一点”

李敬业在祖父跟前只敢小鸡啄米似点头。

但他在国子监也没少斗鸡走马呼朋唤友, 因此一听祖父叫他,就特别心虚。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李勣抬眼看了沿着墙根走进来的孙子,冷淡道“站好了。”

直到李敬业在案前站的端端正正,李勣才问道“你在国子监,有无听闻吏部新的选官制”

李敬业当然听说了

国子监几乎百分百都是荫封子弟,事关他们将来的切身利益,怎么会不关注,近来传的沸沸扬扬,群情激愤的,都说吏部居然要统考选官,简直是欺人太甚

李敬业不只一次听到周围荫封子弟的抱怨“咱们何等出身若是只与那二十个进士一起考也就算了,竟然还得跟明经科、制科出身、甚至是各署衙做杂事的胥吏一起考试授官”

吏部此制若定下来,简直是折辱他们,还折辱他们的家族门庭

流言如沸,李敬业怎么可能没听说。

李敬业抬眼看了眼祖父,他还记得上次跟祖父提起外头立后逾制的流言后,自己惨痛的下场。

于是他这次果断摇头“没听说”

李勣闻言,眉毛一轩“如此要事,你身在国子监竟都不知可见每日不务正业去外头领十竹板再回来。”

李敬业懵了。

还是小厮来领他的时候,他才连忙改口道“祖父祖父我想起来了”

说着把他在国子监听到的关于吏部考核授官的抱怨之辞,都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出来。

还不忘表扬自己一二“祖父,孙儿知此事是圣人之意,吏部是奉旨办事。所以从不跟他们去说那些抱怨吏部的话。”

“还有人想利用孙儿给祖父告状,我也都没理会”

确实有不少人来寻李敬业,想通过他走李勣大将军的门路

“李公子,你出身煊赫,令祖父是先帝封的英国公、凌烟阁功臣,当今又加封大司空这样的出身,难道也得吏部考过,才能授官”

李敬业当时就怼了一句“怎么,你觉得我学业不精,考不入前五百名”

那学子重点是这个吗重点是一旦吏部定下这种资考,你这个未来的英国公,有可能得去跟一个在兵部打杂多年的小吏一起考试多丢脸啊

而路过的骆宾王,努力憋住了心声以李敬业的学业水准,除非考骑射,不然他真考不上。

当然,李敬业自己不这么觉得。

正如此时他跟李勣大将军保证道“祖父放心,今年我格外刻苦,做了十几篇好文章,甚至贡举要考的五经我也都一直背着。吏部要考也不怕的。”

李勣大将军看着信心满满的长孙,冷淡道“那你可有想好,待去吏部投名刺报考时,是考三省六部哪一处还是考京外州官”

敬业茫然嘎

怎么,难道不是去吏部领一张考卷,答完就完了吗

之后我去哪一处,不该是吏部安排吗

与此同时。

洛阳宫贞观殿。

姜沃也正与裴行俭一起,向帝后汇报吏部具体的官员资考流程。

“我与裴郎中商议许久,最终还是觉得与其所有候选官一齐来吏部资考,之后选出五百人分送各部。”

“倒不如一开始就把五百个名额分给各署衙就让候选官员,按照自身所擅,先递名刺自选报考的官职。”

“可分为国考和州考。”

说到这里,姜沃不由停留了一下。

真正开始推行大唐公务员考试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想入三省六部、九寺、御史台的官员,报国考;欲出京到州县为父母官的报州考。”

“所报不同官职,资考之题亦不同。”

“以六部为例,由各部尚书亲自出题。”

“正所谓量才用人。若只是吏部统一出卷,未免有失偏颇。”

“譬如有的候选官,或许不长于经史子集,倒擅城池修浚,土木缮葺,那便可以去报考工部,去答由工部尚书所出的题卷。”

姜沃笑道“也省的其余署衙,总是抱怨吏部分给他们的官员不合用。”

不如让各部门按所需人才出题,招自己的公务员去。

吏部只负责统一汇总考试,还省了吏部总遭人埋怨。

帝后听完,都道这是个好法子。

姜沃感叹她只是来源于考试制度太过完善,而且内卷又太厉害的后世而已。

想想现代,要考个基层公务员有多么难,要复习学多少科目。

真正做官,自然应当储备更多知识才是。

尤其是州县官,远离京城御史台等监督机构,又直接接触百姓。是真正的一方父母官

若无才能,又为了政绩胡乱施为。苦的自然是百姓。

媚娘见姜沃说了良久,还让人上了清凉的药茶上来。

在姜沃喝药茶的时候,媚娘自己又细读了两遍报考制度,忽而一针见血提出一个问题。

“你说,让各署衙的官员来出题,吏部只负责考那如何能保证这些朝臣,不会碍于人情泄露资考之题以徇私”

见姜沃还在喝茶,媚娘就点裴行俭回答。

裴行俭不是没面圣回过话,但面对皇后回话,这真是第一次。

他起初还略有点拘谨,说了两句后就自然多了。

“皇后容禀关于此事,下官与姜侍郎商议了几个法子。”

“一,各署衙只有一人可出题卷,若有资题外泄,他自己首先便要担过失。”

“二,各部提交四份题卷,具体考哪一份,吏部临时抽取。”

“三,每个候选官参加资考时,都考两门吏部出一份常卷,考些每个入仕为官者都该知道的常识;各署衙再按照官职所需之才,出一份特卷。”

媚娘颔首赞许。

如此一来,比起从前吏部为天官,掌握天下官吏选授,其实吏部的权柄是小了的。

李勣直接问道“赵国公所编的永徽疏律三十卷不说记诵,你全都通读过吗”

李敬业听得眼前直冒圈圈,连忙道“兵部祖父我想去兵部。”

而最终吏部能交出这样一份资考授官制

李敬业恨不得把头埋到领子里去。

皇帝睁开双目,眼中亦多有嘉许之意,尤其是多看了两眼裴行俭。

李勣面无表情,拿过了户部辛尚书的招考要求,开始念起来

户部辛尚书,直接借此机会,向皇帝和吏部要人了户部每年多大的工作量啊

可随着荫封子弟越来越多,哪有这么些实官职可授

且他老人家心绞痛过后,到底赞同了这份奏疏,并且已经先与六部里其余五部尚书,各要了一份显庆二年x部考录官职要求

将来若有违背者,也可按律法惩处。

茫然过后,又很快胸有成竹道“祖父,我觉得哪一处署衙都成。”

姜沃与裴行俭起身谢恩后,姜沃又提起王老尚书的功劳。她与裴行俭都是还是吏部新人,如此大的改动,若要吏部上下一体完成此事,非得有王老尚书这座泰山石不可。

李勣见长孙被问住了,就问最基础的道“朝廷去岁新修的井田政令,你背的出吗再有,我不是让你去国子监后,也得报一门算学吗你学的如何了”

李敬业郁闷道“那祖父,我之前学的经史子集都没用吗”

还有皇帝。

“姜卿说是不是”

当科举考试得官在世人眼中的重要性,渐渐能够比肩,甚至在数十年、百年后,能够压过世家出身的重要性。

李敬业先是茫然。

然后与姜沃来到外殿议事。

姜沃陛下,真的,卷至如此吗

李敬业叩首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