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1941年冬季反攻之杰米扬斯克战役:党卫军的崛起
在1941年冬季苏军发起的一系列反攻中,根据苏军统帅部的部署,苏军在北方战线的反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沃尔霍夫方向的反攻,旨在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季赫温战役和柳班战役);二是库罗奇金指挥的西北方面军在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的配合下,从伊尔门湖以南向旧鲁萨、索利齐、德诺方向发动进攻,切断诺夫哥罗德地区德军的交通线,然后与沃尔霍夫方面军一道围歼德军北方集团军群。
伊尔门湖地区处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在1941年12月28日,希特勒命令东线各部队转入防御后,德军驻守伊尔门湖以北地区的是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所辖第38军右翼和第10军;在伊尔门湖以南地区,由阿勒菲尔特指挥的德军第2军以杰米扬斯克为核心负责防御,这里也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在第2军的南面,是莫德尔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该集团军的最左翼是第23军。其中,集结在伊尔门湖南北的第16集团军第10军和第2军共8个师13万余人。
为达成苏军统帅部雄心勃勃的作战目标,西北方面军必须首先打掉北方集团军群薄弱的南翼集团,也就是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德国第16集团军。为此,库罗奇金将方面军所属部队组成三个作战集群,北部集群的第11集团军负责从伊尔门湖北部向德军防御纵深旧鲁萨发展进攻;南部集团由第3、第4突击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组成,负责从伊尔门湖南面的奥斯塔什科夫发动攻击,插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切断其联系,并与第11集团军的北部集团一同包围杰米扬斯克的德军;中路第34集团军负责在杰米扬斯克正面发动佯攻,以吸引德军防御部队。
1942年1月7日,在伊尔门湖南北两侧和奥斯特什科夫地域,苏军4个集团军23万人在铺满厚厚积雪的战场上向德军发起了进攻。
在北线,苏军右翼的第11集团军向旧鲁萨和杰米扬斯克之间推进,其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德军第10军第290步兵师防御阵地。经过3天的恶战,第11集团军在德军防线多处达成突破,德军被迫向西撤退。1月9日,第11集团军推进至旧鲁萨,从北、东北和东面对该城完成环形包围。
在苏军的空袭中,旧鲁萨城内燃起大火,城内守军乱作一团,在苏军不计伤亡的进攻中,德军不得不把城内包括工程部队和空军地勤部队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此后,德军快速部队第18摩托化师第51团赶到战场,才阻止了苏军的推进,而德军第290步兵师则在旧鲁萨以东被苏军包围,后勤补给只能依赖空投。
在南线,苏军第3和第4突击集团军是西北方面军中进攻能力最强的部队。其中,普什卡耶夫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包括第23、第33、第257步兵师和第20、第27、第31、第42、第45和第54步兵旅;叶廖缅科指挥的第4突击集团军包括第249、第332、第334、第358和第360步兵师和几个步兵旅,两个集团军共有8个师又10个旅,此外还包括适合冬季作战的12个滑雪营和4个坦克营,总兵力兵力共计12万余人。
在苏军进攻的当面战线上,战前双方在谢利格尔湖东西两侧形成对峙,在湖的西面是阿勒菲尔特指挥的德军第16集团军第2军和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的第253步兵师。第2军下辖第12、第32和第123步兵师,从北至南依次展开。在此前的连续作战中,第2军同样遭受惨重的损失。在苏军重点进攻的地段上,德军第32和第123师一共只有1.2万人,兵力还不足一个满员师,他们的防御地带却有190多公里长。为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从为数不多的预备队中,将刚从法国调来的第81步兵师(兵力相当于1个加强团)增援到这个方向,与党卫军的1个骑兵旅组成预备队。
1942年1月9日,苏军的2个突击集团军从奥斯塔什科夫出发,越过谢利格尔湖,向德军发起突击。由于地形有利于防御,德军初期在谢利格尔湖的防御相当成功,苏军的突击力量在茂密的森林地带和1米多厚的积雪中,无法发挥快速突击的能力。为此,叶廖缅科命令部队伐掉树木,为坦克部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试图能够快速地突入到德军的防御纵深。但即便如此,苏军的进攻仍然非常迟缓。
在两翼进攻的同时,中路第34集团军的5个师开始从正面对杰米扬斯克地区发动牵制性进攻。
此时,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勒布察觉到了危险,在杰米扬斯克的第16集团军主力位置过于突出,苏军的两翼一旦突破己方防线,他们将被苏军在北、东、南三个方向遭到苏军的攻击。更坏的情况是苏军的两翼如果会合,杰米扬斯克就会被苏军四面包围,在东线战场开战以来,德军还没有出现过这种遭遇。1月12日,勒布向希特勒请求将杰米扬斯克的部队西撤,在旧鲁萨地区重新组织防御。
希特勒认为勒布的判断过于悲观,他提出了
所谓的“要塞战术”:即便第16集团军部队被苏军包围也并非坏事,因为这将会吸引更多的苏军在包围圈周围。包围圈的德军可以依靠空中补给坚守阵地,等到春季到来后,德军就能够将苏军围歼,更重要的是希特勒不想失去这个向莫斯科进攻的前进基地。
对于希特勒的所谓“要塞战术”,勒布极力反对。他认为这不仅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性,更有辱军人的荣誉,为此他向希特勒递交了辞呈。作为德军内部老派将领的代表,希特勒对勒布也早有不满,尤其是苏德战场爆发后,勒布对统帅部令其执行“焦土政策”极不配合。所以希特勒收到勒布的辞呈后,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将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权交给了第18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此后,勒布没有再也没有指挥过部队。
1月12日,南线苏军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德军第2军第123步兵师所辖第415、415团被割裂,两个团只剩下900人。作为预备队的党卫军骑兵旅和第81师向苏第4突击集团军发动反击,仅一天的时间党卫军骑兵旅就耗尽弹药而后撤;第81步兵师的反击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屠杀,他们遭到第4突击集团军的猛烈打击,所属4个营被击溃,战场上丢下了1100具尸体。
苏军第4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记录了当时的战斗场景:“一个营的德国兵喝得烂醉,由一个玩弄手杖的军官带领,排着密集的分列式队形冲锋,遭到苏军的近距离火力射击,被全部消灭。”此外,在第4突击集团军猛攻下,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53步兵师也被击退,苏军的2个突击集团军一路向西迅猛突击。
1月18日,刚刚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屈希勒尔发布命令,将后方的第8装甲师和预备队第218步兵师组建第39摩托化军,派往苏军2个突击集团军指向的霍尔姆,企图阻止苏军的推进,稳住北方集团军群南部的防线。然而,在第39军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时,1月23日,普尔卡耶夫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已经逼近霍尔姆。
匆忙之下,德军以后方担任警备任务的第281警卫师为基干,组成舍雷尔战斗群,在霍尔姆坚守,抵御苏军的进攻,等待援军的到达。这支战斗集群除了舍雷尔担任师长的警卫师外,还包括一些非战斗后勤人员,总计只有3500人。很快,苏军的3个师就将霍尔姆三面包围,他们将德军挤压到一块只有1.5平方公里的地区。
德军的增援也比预期更快,他们陆续进入霍尔姆城,其中包括从丹麦调来的第218步兵师的1个团、从德国本土调来的第329步兵师的1个机枪营和第123步兵师、第8装甲师的一小部分兵力,至1月底,霍尔姆城内的德军兵力有5000人。
除此之外,第39摩托化军在2月~3月之间陆续抵达霍尔姆城外,该军除了齐装满员的第8装甲师和第218步兵师外,还新编入了1个重炮集群(1个加强炮兵团),德军将重炮部队部署在霍尔姆城外西面10公里的位置,可以随时向城内守军提供炮火支援。至此,苏军在霍尔姆地区的进攻陷入停顿,战场上陷入胶着,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扭转局势。
在霍尔姆东北方向,面对可以围歼德军1个集团军的诱惑,斯大林动用最高统帅的权力,将朱可夫指挥的西方面军的第1突击集团军从正在激战的勒热夫方向抽调出来,加强给西北方面军北部集群。准备和第11集团军和近卫第1、第2步兵军,组成另一个强大的突击力量,切断杰米扬斯克和旧鲁萨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德军第16集团军主力合围在杰米扬斯克地区。作为补偿,斯大林将叶廖缅科的西北方面军第4突击集团军和普尔卡耶夫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转隶给和朱可夫一同进攻勒热夫的加里宁方面军指挥。
1月29日开始,加强了突击力量的第34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组成的南部集群开始向西北方向攻击;北部集群的第11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则南下攻击。在旧鲁萨以东,德军第290步兵师和第18摩托化师一直在维持着杰米扬斯克和旧鲁萨之间的交通线,他们从1月7日开始到2月初,已经击退了苏军146次攻击,处境越来越危险。2月9日,德军将第5轻型装甲师投入到这个地区,企图和第290步兵师一道继续守住交通线,但这个师刚投入战场,就被苏军近卫第1步兵军迎头痛击,不得不退回旧鲁萨。
2月12日,屈希勒尔向希特勒建议,放弃杰米扬斯克和旧鲁萨之间的陆上交通,让第290师与东南面驻守杰米扬斯克的第2军会合,组成内环形防御圈,希特勒同意了屈希勒尔的意见。2月13日,第290步兵师与第2军会合。2月25日,苏军北部集群近卫第1步兵军和中部集群第34集团军第42步兵旅在扎卢奇耶会师,封闭了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包围圈。在这个东西不足60公里、南北宽30公里的包围圈中,包括阿勒菲尔特指挥的德军第2军主力和汉森指挥的德军第10军一部,共计9.6万人。
希特勒和屈希勒尔并不担心第16集团军的处境,因为在包围圈中的德军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而且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