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央突破:八十万苏军被俘
对于苏联和德国这场战争,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清楚早晚会发生,1939年8月23日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彼此心知肚明这不是避免战争的停止键,而是一个暂停键。
1940年6月法国战败后,英国拒绝了希特勒提出的G2方案,德国随即发起“海狮”计划,对英国本土实施战略轰炸。这一连串的行动其实并不是希特勒希望的结果,在他的计划表里,英国最好是认识到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后,能够坐下来跟自己好好谈谈,接受德国已经成为可以与他平起平坐的合作者,让他失望的是英国拒绝了。
海狮计划的实施,带有恼羞成怒的报复心态和高估自己实力的自负。在希特勒看来,即便德国海军的实力相对弱小,但凭借空军压倒性的优势,完全可以拟补海军的不足,夺取不列颠是有确定把握的。但是然后呢?英国的价值不是那片只有二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不列颠群岛,而是其遍布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那里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重要的地缘位置才是大英帝国的价值所在。
而德国即便夺取了英国本土,却无力控制那些殖民地,那夺取英国只能成为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嫁衣。1940年9月日本夺取法属印度支那、意大利出兵东非和北非就是印证。也因此在德国击败法国后,希特勒仍然在法国东南部设置非沦陷区,交由法国维希政府管理,并通过维希政府间接管理这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
在东线,苏联一直是德国征服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英帝国和美国)的威胁。通过情报部门的分析,美国将于1942年参战,届时德国要同时面对英、美、苏三个强国,所以必须在1942年前击败苏联,然后再集中全力对付英美两国。
击败苏联,不仅可以保证自己在东线的安全,还能够获得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炭、高加索的石油和橡胶、铜、锌、钨等原料,德国可以不再为战争物资而发愁。因此,希特勒不顾将军们的反对,决定暂缓进攻英国本土,转身向东在1941年的夏天征服苏联。
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签发关于“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1号指令,并将海狮计划转为掩护德国侵苏战争准备的佯攻措施和心理战手段。1941年1月31日,经过修改后的巴巴罗萨计划由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下达:“命令南方集团军群从卢布林地域向乌克兰方向实施快速突破将乌克兰地域内的苏军消灭于第聂伯河以西地区;中央集团军从华沙和苏瓦乌基出发,向明斯克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占领斯摩棱斯克;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出发,歼灭波罗的海三国苏军部队,尔后与芬兰协同,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
该计划明确规定:将苏军赶至伏尔加河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苏联空军从这里出发将无法进入德国领空。尔后,德国空军继续摧毁苏联在乌拉尔山工业区,消除苏联的抵抗能力。
1941年2月起,德军开始陆续向苏联边境地区开进,至1941年6月21日傍晚,德国陆、海、空军全部完成部署。其中陆空军的编成如下:
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辖第6、第11、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空军是第4航空队。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辖第4、第9集团军和第2、第3装甲集群,空军是第2航空队。冯·勒布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辖第16、第18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空军是第1航空队。施通普夫指挥的挪威集团军(4个师又1个旅),在北极圈地区展开,空军是第5航空队。
此外,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芬兰等仆从国也派出本国军队跟随德军作战。上述参战部队陆军兵力为421万人(德军342万)、坦克4578辆、火炮和迫击炮4.2万门、作战飞机4800余架。
苏联方面,从1941年4月中旬起,斯大林就不断收到各方情报,其中包括佐尔格和露西情报网传递来的消息,表明德军即将入侵苏联。一向猜忌、多疑的斯大林却始终认为希特勒不会在没有征服英国前向苏联进攻,对于自己办公桌上那些“紧急”“绝密”的报告,他一概判断为是“英国人用来欺骗、挑唆苏联人的伎俩”。
1941年6月21日下午4时,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收到一份报告:“一位隶属于德军南方集群第3装甲军摩托化步兵旅2营德军司务长偷偷越过边境向苏军投诚,他自称是德共成员,并报告德军将在22日凌晨对苏军边防部队发起进攻”。
当晚,苏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朱可夫收到了这份报告,他认为:斯大林将这些情报定义为德军的挑衅行为也不无道理,但是苏军应该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应对。
两周前,他曾经给斯大林呈送了一份计划,建议:既然德军早晚要打过来,不如趁他准备进攻的时候在全线调集主力突然杀过去。这个建议遭到斯大林的断然拒绝。随后,朱可夫又建议给部队下达战斗警报,命令主力部队进入前沿阵地展开防御,也被斯大林否定。
晚上10时,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又发来了详细的报告,德军投诚者向他讲了他们部队这些天来的行动、部队最终调动的位置和希特勒发布的命令内容。同时他还介绍了自己的入党时间、地点、介绍人和其组织被破坏的情况。看到这份报告后,朱可夫立即前往克里姆林宫。
1941年6月22日零时30分,斯大林和铁木辛哥等人决定:“边境军区的边境部队于当夜隐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区各火力点,于次日拂晓前将全部军用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予以伪装,所有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城市和目标地区实行灯火管制。”
遗憾的是,这份命令发布的时间太迟了,而且前线大部分部队没有在德军进攻前收到这份命令。
此时,在苏联西部4000多公里的边境上(陆上边境3300多公里),苏军总计部署了290余万兵力。从北至南划分为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
其中列宁格勒军区辖第14、第7和第23集团军,共21个师又1 个旅,其任务是掩护苏芬国境的雷巴奇半岛至芬兰湾一线,正面宽1200公里。军区的基本兵力集中在拉多加湖以南,拉多加湖以北由第14集团军掩护各重要方向。军区的预备队由1个机械化军编成。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辖第8、第11和第27集团军,共25 个师又1个旅,主要担任掩护苏联与东普鲁士边境的任务,正面宽300公里。第8、第11集团军的大部兵力驻于该线。从爱沙尼亚的塔林到立陶宛的利耶帕亚的波罗的海沿岸只有2个步兵师驻守。军区预备队由第27集团军的6个师编成。
西部特别军区辖第3、第10、第4和第13集团军,共44个师,其任务是掩护从立陶宛南端至乌克兰北端的国境线,正面宽470公里。军区的主要力量防守格罗德诺方向和比亚韦斯托克方向,分别由第3、第10集团军担任。布列斯特方向由第4集团军防御。军区的预备队由6个独立军编成,其中2个为机械化军。
基辅特别军区辖第5、第6、第26和第12集团军,共58个师,掩护从普里皮亚特河到利普卡内的国境线,正面宽820公里,军区的主要力量在利沃夫方向。预备队由4个机械化军、5 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师编成。
敖德萨军区辖第9集团军、独立步兵第9军,共22个师,掩护着从利普卡内到多瑙河河口一带与罗马尼亚接壤的边界以及滨海方向。正面宽达1100公里。第9集团军掩护苏联同罗马尼亚的边境,并和独立步兵第9军防守克里木,另有2个步兵军编成军区预备队。
到6月22日,西部边境各军区担任掩护任务的有107个师,第一梯队计56个师又2个旅,各师的防御正面平均宽达60公里,有的师宽达100公里以上,而防御纵深为50~100公里。第二梯队计51个师。预备队有63个师,配置在距边境100~400公里的纵深内。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出动2000多架飞机对苏联西部的66个机场及其他军事设施、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实施轰炸,并以数千门火炮猛烈轰炸苏联西部边境地区。4时30分,德军越过苏联边境,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最惨烈的苏德战场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在随后的战场上,苏德双方的作战主要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德军中央集群夺取斯摩棱斯克后,因苏军反击而转入防御;第二部分是德军南方集群在乌克兰夺取基辅;第三部分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第四部分是莫斯科保卫战。因为战役规模太大,在接下来笔者用四个篇章分别介绍上述战役。
苏军西部特别军区(苏德战争爆发当天改编为西方面军)由巴甫洛夫大将指挥,辖第3、第10、第4和第13集团军,另有6个军(含2个机械化军)为预备队,共62.5万人。
1941年1月,苏联总参谋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此次演习的目的是检验西部特别军区的作战能力。巴甫洛夫指挥西部特别军区第10集团军和特意挑选出来的几支部队代表红方;由时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朱可夫指挥的部队代表蓝方。
在此次演示中,巴甫洛夫将主力集结在西部边境的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同时没有在后方留出足够的预备队。蓝方统帅清楚地看到了这一部署的严重性,因此提前调动部队,悄悄靠近红方主力,演习开始后,立即从南北两翼急进,将比亚韦斯托克的红方主力合围,由于红方没有足够的预备队解围,或是在纵深与红方再次决战,明斯克的大门洞开,红方惨败。
不久,朱可夫离开基辅特别军区,担任苏联副国防委员、总参谋长。在随后的几个月期间,巴甫洛夫没有从演习中吸取教训,仍然将第3、第10和第4集团军部署在边境地区的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及其以南地域,缺乏足够的防御纵深,第13集团军为预备队,部署在明斯克地域。
同时,巴甫洛夫将军区所属空军飞机集中部署在几个主要机场上。战争爆发后,这些飞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