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41、【苏德战场】反攻:打到国境线

41、【苏德战场】反攻:打到国境线

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让德军感到绝望的不仅是惨痛的失败,还因为德国在动用了全部战略预备队的情况下,仍然在兵力兵器实力上落后于苏联。

会战结束后,德军统帅部为阻止苏军西进,迅速在纳尔瓦河、维帖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中游、莫洛奇纳亚河,直至克里米亚半岛东岸一线,急速构筑了一道“东方壁垒”战略防御地区,并以第聂伯河一线为该防线的主要部分。德军企图在这一战略地区阻挡苏军进攻,尔后转入反攻。

第聂伯河会战

第聂伯河地区掩护着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和顿涅茨克一克里沃罗格两个战略方向,控制着盛产农产品的乌克兰地区和储存有丰富煤炭资源的顿巴斯地区,同时又能随时对距离较近的苏联首都莫斯科构成威胁。

1943年秋季,德军整个防御还没有做好准备,有些地段尚未构筑工事,防御纵深没有强大的预备队,后方也不巩固,防御部队的士气因一连串的失败而日趋低落。

苏军统帅部则认为不能给德军喘息的机会,应迅速突破德军当前的防线。

此时,德军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共62个师,其中包括14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共124万人、1.26万门火炮、2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100架飞机。

参加此次会战的苏军是5个协同作战的方面军,从北至南为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和南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此外,苏军亚速海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和游击兵团也参加了这次会战。苏军投入的兵力兵器计有263.3万人,2850架飞机、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1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较之德军占有明显优势。

1943年8月26日,苏军中央方面军3个集团军开始在北线向德军发起进攻。在主攻方向的苏军攻势遇阻,在辅助方向的第60集团军则进展顺利,当天就突入德军防线45公里,在德军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的接合部打开一个缺口。罗科索夫斯基随即决定在缺口处投入方面军主力,至8月31日,中央方面军将缺口扩大至100公里宽,纵深至60公里,迫使德军防线被迫后移。9月22日,第13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在西岸建立登陆场。9月底,中央方面军的部队在第聂伯河完全站稳了脚跟。

8月27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基辅方向发起进攻。其所属右翼部队因发现德军后撤,于2天前已经提前发起进攻。9月21日,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

草原方面军方面,德军的防线部署了15个师,并连续向苏军发起局部反击,该方面军在击退德军多次进攻后,于9月初转入反攻。9月底,草原方面军抵近过第聂伯河,并肃清在河东岸的全部德军。

南方方面军正面是德军第1装甲集群和重建的第6集团军20多个师,8月中旬,第5突击集团和近卫第2集团军发起突击,并抵近亚速海沿岸。随后,在顿涅茨克方向突破德军防线,对德军形成合围之势。8月31日,德军主力开始后撤,苏军在击破后卫部队的顽强抵抗后,于9月8日解放顿巴斯州首府斯大林诺,德军被迫再次后撤。至9月25日,南方方面军部队渡过第聂伯河。至此,德军“东方堡垒”防线被全线突破。

1943年10月20日,苏军统帅部调整战斗序列,将中央方面军改为白俄罗斯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依次改为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

德军撤退后,在第聂伯河以西重新构筑工事,并将基辅方向,作为主要防御方向布置近80个师,企图击退苏军在河西岸的登陆场,并重新在东岸固守。

11月10日,白俄罗斯方面军发起攻击,因德军防御相对薄弱,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进展顺利,至11月底,苏军推进至第聂伯河以西130公里处,解放白俄罗斯东部大片领土。

在德军防御重点的基辅方向,瓦杜丁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集中3倍优势兵力、4.5倍 的火炮优势和9倍的坦克优势,于11月3日从第聂伯河西岸登陆场发起突袭。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从第38集团军打开的突破口投入战斗,迅速切断基辅至日托米尔的公路,并继续向基辅方向推进。11月6日,基辅解放。

此时,德军决心以第4装甲集团军(包含7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5个师反击。但德军的企图被瓦杜丁察觉,遂命令部队暂停进攻,于11月13日起就地构筑纵深梯次防御阵地。12月6日起,德军的两次大规模反击均被苏军击退。

此外,乌克兰第2、第3、第4方面军也投入第二阶段作战,其中乌克兰第4方面军于11月5日推进至第聂伯河下游地区,在陆地上封锁了克里米亚半岛德军第17集团军,为后续解

放克里米亚奠定了基础。

在历时4个月的第聂伯河会战期间,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遭受重创,尤其致南方集群丧失了基本兵力。

1943年,是苏德战场上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苏军在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北高加索、斯摩棱斯克、库尔斯克和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进攻战役,击溃了德军的重兵集团,歼灭德军大量有生力量,夺取并巩固了战略主动权,战场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己的根本变化。

苏军稳步推进,在中部战线推进了500公里,在南部战线推进了1300 公里,解放了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约占德军占领的苏联国土的2/3。斯大林在总结1943年的形势时指出:“德军法西斯在苏德战场的战斗中,损失了400多万官兵,其中被打死的至少有180万人。此外,德国在这一年中,损失了1.4万多架飞机,2500 多辆坦克和不下于4万门火炮。”

1943年,也是苏联国防力量发生转折的一年。苏联的工业体系已完全转轨至战时体制,并形成了雄厚的生产能力。这一年苏联军事工业生产了3.49万架作战飞机、2.4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03万门各种火炮、6.94万门迫击炮、14艘主要作战舰艇。

到1943年底,苏军人数已达856.2万人,其中陆军733.7万人、空军53.6万人、海军39.1万人、国土防空军29.8万人;作战人员为635.4万人、统帅部预备队兵力约为48.8万人。苏联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上均已超过了德军。

1944年初的国际形势,对苏军进攻也十分有利。盟军已经肃清了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局势,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成功,并正在集结力量准备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寇,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已展开局部反攻。英、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使日军受到严重损失,削弱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因此,日本已失去了进攻苏联的可能性,苏军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可集中力量对德作战。

1944年初,在苏德战场上,苏军的战略战役态势十分有利于对德军重兵集团的侧翼实施突击。在西北方向和西方向,对德军集团都已形成包围之势。在西南方向第聂伯河右岸基辅地域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域,苏军已控制了两个大的战略登陆场。

在西北方向拉多加湖至涅韦尔一带,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当面之敌,是得到第1航空队和芬兰航空兵支援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芬兰卡累利阿地峡战役集群。在卡累利阿地峡以及从芬兰湾到霍尔姆一带,双方都构筑了坚固的筑垒地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所部在长期进行防御后,正准备发动攻势。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左翼部队在涅韦尔西北进攻,对德北方集团军群的南翼形成了深远的包围态势。

在西南方向,苏德双方都使用了庞大的兵力。在普里皮亚季河至刻赤半岛一线,苏军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以及独立滨海集团军正在实施进攻。当时,苏军42%以上的步兵师、82%的坦克军和摩托化军、45%的航空兵师,都在该方向上作战。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47、第69集团军和第2、第4坦克集团军也部署在该方向。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在此方向上实施防御,其兵力约占苏德战场德军步兵师总数的50%,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70%以上,并有实力雄厚的第4航空队和罗马尼亚航空兵担任支援。

德国在1943年受挫后,已无力在东线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必须转入防御,以赢得时间来弥补部队的伤亡。希特勒始终认为,苏联军事力量正在衰落,苏军在1941年的1600万士兵中有800万已在战争中伤亡。德苏军队的伤亡比为1:7。据此推算,苏联劳动力储备现在已经减少到210万人。因此,希特勒决定把战争继续打下去,并要求德军原地坚守,坚持到东西方之间产生裂痕,西方转而向他求救。因此,德军统率部将其315个师另10个旅的作战兵力中的198个师及6个旅和仆从国军队的38个师又18个旅部署在苏德战场。

在判断苏军下一步进攻方向上,德军统帅部认为:苏军主要兵力将集中到南部,向巴尔干和波兰南部进攻。因此,苏军将从基辅地域向南方集团军群北翼实施主要突击,以便进抵德涅斯特河和罗马尼亚边境,同时将继续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域以及第聂伯河下游和克里米亚半岛进攻。

1944年在乌克兰的反攻

在第聂伯河会战刚刚结束不久,苏军在乌克兰方向的4个方面军即再次发起进攻。1943年12月25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突破德军防线,至12月30日,推进100公里,将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分割成3段,为避免合围,德军仓促后撤。1月10日,苏军在西北方向将德军卡涅夫集团包围。德军从各处抽调16个师发起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