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84、【人物篇】隆美尔1

384、【人物篇】隆美尔1

【人物篇】隆美尔1:一战时他就是战斗英雄,却又屡屡遭遇不公

他是希特勒最宠爱的部下;

他是对手公开称赞的德军将领;

他是跟古德里安齐名的闪击战大师;

特殊的历史时期,使隆美尔成为纳粹德国最闪耀的将星之一。虽然没有经历过“恐怖的东线”,但他出人意料地在战场一隅建立了功勋。短短三年从一名上校晋升为陆军元帅。

他曾担任过德军大本营警卫部队指挥官,因此与希特勒关系极为亲密,以至于受到同僚的嫉妒。法国战役期间,他是一名装甲师的师长,战绩斐然。所以当希特勒想要物色“最出色的将领”去非洲时,他选定了隆美尔。

北非战场成就了他,也让隆美尔看清了战争将要滑向的什么样的深渊。和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一样,隆美尔也陷入了一个矛盾——他将继续效忠元首,却又不介意有人“搞掉他”。这些人认为这是一种两全的结局,殊不知在希特勒的眼里,这与背叛无异。

纳粹德国一共有27位元帅,除了被俘后畏罪自杀的戈林和绝望自杀的格莱姆,战时落得自杀结局的还有四人。莫德尔兵败西线,在绝望和恐惧中选择自裁,其余三人则均与“720事件”有关。维茨莱本实际参与了刺杀行动,事后被所谓的“人民法庭”判处死刑;克鲁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事,但种种迹象表明希特勒已经怀疑他了,所以他在返回柏林的途中选择自杀。

最“无辜”的是隆美尔,没有证据表明他参与此事,但希特勒坚信隆美尔知情。仅此一点,希特勒就已经无法原谅昔日的宠将,于是勒令其自杀。

1891年11月15日,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一个名叫海登海姆的小城。父亲是当地中学的校长,家境虽谈不上显赫,倒也算是书香门第。母亲海伦娜出身官宦家庭,埃尔温的外祖父是巴登—符腾堡州的地方行政长官。隆美尔一家有五个子女,埃尔温在家排行第二,哥哥早年夭折,姐姐与母亲同名,两个弟弟名叫卡尔和杰哈德。

埃尔温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按照他自己的的话说“小时候常在自家宽大的庭院里游玩儿,十分幸福”。不过这样的生活既没有让埃尔温学业有成,也没有练就一个强壮的体魄。小时候的埃尔温很懒散还不爱吃饭,加上他夜里经常失眠,所以个子要比同龄人矮小,头发稀疏、皮肤苍白,被家人戏称为“小白熊”。至于学业就更糟了,当地没有小学,父母不放心把他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上学,就给他请了个家教。直到1900年,埃尔温才直接进入父亲任职的中学就读,但学习成绩很差,常常是“副班长”(倒数第一)。

埃尔温笨吗?其实他相当聪明,一次老师让他默写课文,并承诺如果一字不差,就带着全班学生去郊外玩儿。隆美尔马上坐下来开始默写,然后交上了一份连标点符号都不差的试卷。

逐渐懂事的埃尔温看到了自己和同龄人的差距,他体质已经差人一等,学习成绩也常常惹来别人的嘲笑。于是他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也更加努力读书。

除了擅长打网球、骑自行车、溜冰和登山这些体育运动项目之外,他在数学学科上展现出天赋(他的父亲就曾是一名数学老师)。再之后他迷上机械,并立志长大成为一名工程师。

埃尔温的梦想被父亲“断送”了。老隆美尔年轻时当过兵,他不想让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不太合群”的知识分子。整个德国在20世纪初都弥漫着尚武的风气,老隆美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投身军旅。

1910年,他自作主张给驻扎在符腾堡的炮兵学校写了一封举荐信,但对方回绝了。随后他又向驻符腾堡的步兵团递交申请,后者通知隆美尔去参加体检。就这样,19岁的埃尔温开始了自己30多年的军旅生涯。

1910年7月19日,隆美尔被编入陆军第6步兵团,成为一名下级军官候补生。三个月后他提升为下士,6个月后晋升中士。

想在军中发展绝非易事。德国人虽然尚武成风,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军中混得风生水起。德国陆军一直被普鲁士军官团把持,他们忠于德皇,但对非普鲁士军人有很强的排斥性。这一点不仅在20世纪初,它甚至困扰着隆美尔整个军旅生涯。

相比于“学究气”的老隆美尔,官宦子弟出身的母亲海伦娜更懂得如何安排埃尔温的发展路径。他通过父亲的关系,为埃尔温争取到了一次上军校的机会。1911年初,隆美尔进入但泽皇家军官后补生学校学习。

1912年1月27日,学成毕业后的隆美尔返回第6步兵团,晋升少尉军衔。

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隆美尔负责第6团第124步兵连的训练工作。在此期间,他一直与一位名叫露西的但泽姑娘保持通信往来。在军校就读期间二人相识,之后又发展成恋人。值得一提的是,隆美尔毕业后又认识了比自己大一岁的一位名叫瓦贝卡的护士,在和露西饱受相思之苦时,他和瓦贝卡有了肌肤之亲,后者还为隆美尔生下

一个女儿,名叫哥露特。

隆美尔承担了母女二人的生活开销,却没有迎娶瓦贝卡。日后他与哥露特通信时,署名总是“爱你的叔叔”。与露西结婚后,他向妻子坦诚了自己的“过错”。在征得露西的原谅后,他以极限的宠溺回报了对方。

隆美尔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出色,第124步兵连的士兵都是他训练出来的。工作之余他把大量时间用在锻炼和读书上,仔细研读了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和瑞士军事家约米尼的著作,其中关于战术方面的论述尤其令其着迷。

隆美尔逐渐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在训练新兵期间,他被晋升为中尉。

1914年初,隆美尔就已经感受到大战将至,因为团里的新兵增加了好几倍。

3月,他被临时抽调到第49野战炮兵团。几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随即返回第6步兵团,担任该团第2营第7连的一个排长。8月2日,他跟随部队开赴西线。

大多数二战时期的德军高级将领所经历的一战并不那么血腥,他们通常担任着尉级参谋军官。相比之下,隆美尔是实打实地经历了血雨腥风,他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多次立功,并逐渐在战斗中确定了自己的战术思想。

1914年8月20日清晨,隆美尔所在的部队与法军交火。上司命令他率领一个排到前面的村子执行搜索任务。战场上此时浓雾重重,隆美尔的部队此前刚刚完成24小时的巡逻任务,而且因为吃了有毒的食物,士兵们十分疲惫。

部队前出到村子附近时,隆美尔命令部下原地待命,自己则带着一名军士和两名士兵继续前进。透过浓雾他们发现了一排篱笆,尽头的地方有20多名法军士兵。

隆美尔没有停顿,他大喊一声就一边开枪一边向法军冲去,其他三个人则就地射击。几名法军应声倒下,其他人慌忙卧倒开枪还击。排里其他士兵听到枪声迅速赶了过来,隆美尔命令一半兵力实施射击掩护,另一半人借助路旁的麦垛逐步靠近敌人。经过一番逐屋争夺,法军被全部消灭。

这次战斗只是1914年西线战场上一场微不足道交锋。进入九月,德国和法国进行了著名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结果则是德军失去了快速结束西线战事的时机。

9月24日,隆美尔孤身遇敌,他用一支没有子弹的空枪与三名法军周旋、肉搏,最终将他们全部俘虏。战斗中他的左腿被一发步枪弹击中不得不住进医院,但凭此一战他获得了平生第一枚战斗勋章——二级铁十字勋章,并晋升上尉军衔。

1915年1月,隆美尔伤愈归队。第6步兵团这时正与法军在堑壕中对峙,战斗焦灼且毫无进展。隆美尔向上司提出主动出击。两个星期后他奉命带着一队士兵主动向法军发起进攻,由于行动突然,阵地上的法军几乎惊呆了。隆美尔率先爬过100多米带刺的铁刺网,带领部下闯进法军的主要阵地,并一口气攻占了法军的4个地堡,随后又凭借这4个地堡打退了法军一个营的反攻。

法军为此愤怒不已,组织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攻。隆美尔深知力不能敌,便在法军调派大批军队重新组织反攻前,带领士兵迅速撤出了阵地。在整个战斗中,隆美尔的损失不足12人。他这一勇敢行动,使他获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在第6步兵团里,他是第一位获得如此高荣誉的尉级军官,因而在全团小有名气。

经历了几次战斗后,隆美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战斗风格——不论作战规模大小,只要有机会就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抢先一步把敌人的阵脚打乱。

1915年10月,隆美尔被派回国内,担任驻符腾堡的第2山地营连级指挥官。这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全营共有6个步兵连和6个重机枪排。

德国组建这样的部队起初并不是打算将其成建制地投入战场,而是以连为单位用于山地作战。也就是说它的性质更像是一支特种突击部队。

1917年1月,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隆美尔指挥的山地连被派往南线意大利战场。

刚刚抵达前线隆美尔就露了一手,他率领一支小分队趁着夜色悄悄潜入敌军防线后方6英里。趁着对方熟睡的时机,小分队发动突然袭击,俘虏敌军400多人。

3月,由于俄国爆发革命,隆美尔所在的部队调往东线。8月10日,他的左臂被一发子弹打穿,这一次隆美尔没有住进医院,而是经过简单包扎就继续作战。

9月24日,部队再次返回意大利战场。

南线战场不同于西线和东线,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和深不见底的峡谷。在此之前,协约国的意大利军队和同盟国联军在伊松佐河已经鏖战了两年多,大规模战役爆发了11次,战局则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为了扭转战局,德皇下令组建第14集团军,由奥托·冯·贝罗指挥开赴伊松佐河前线,以期一举解决南线战事。

1917年10月,卡波雷托战役爆发。此役同盟国军队投入15个师、1900门火炮,向意军第2集团军25个师主动发起进攻。

山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