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山本五十六4:你知道他为偷袭准备了多长时间吗?
夏威夷群岛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它由132个岛屿组成,其中较大的岛屿包括夏威夷岛、毛伊岛、莫洛凯岛、瓦胡岛和考爱岛等。从这里向东3800公里是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向北4000公里是美属阿留申群岛,向西6000公里是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向南5000公里是美属萨摩亚群岛。
夏威夷最早的住民是毛利人,他们来自新西兰。18世纪时英国的探险船队发现了这里。19世纪末,美国人通过美西战争将夏威夷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直到今天。
珍珠港位于瓦胡岛,因“口小腹大,形似珍珠外壳”而得名,港域面积3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3米。美国人在这里陆续修建了舰船修理厂、干船坞、燃料供应站、码头,以及潜艇基地和基础军事设施。
自1911年起,这里成为美国海军基地。1939年,为了震慑日本不断膨胀的野心,美国将太平舰队司令部迁往珍珠港。至此它成了太平洋战场的中心。
自太平洋舰队进驻珍珠港后,就成为山本五十里心里挥之不去的心腹大患。他虽然反对与美国开战,但一旦战争不可避免,珍珠港将是日本海军打击的头号目标。
把进攻矛头对准珍珠港有三个理由,其一是这里聚集着美国海军太平洋地区的主力,打击这里可以严重削弱美军的士气。其二是一旦开战,日本海军的主战场将是东南亚,届时美英等国势必会向那里增兵,如果在珍珠港消灭美军太平洋主力,那么今后的1~2年内,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实力将不足为患。其三是美军后备力量不足,如果联合舰队实施远洋作战,美军可以从珍珠港出发袭击日本本土,所以毁掉珍珠港基地就可以消除美军最重要的前进基地。
山本五十六对珍珠港的认知由来已久。1914年在海军大学学习期间,教官认为一旦美国和日本爆发海上大战,如果日本能先对珍珠港发动出其不意的偷袭,将会使日本处于有利地位。
那位教员还阐述了一些偷袭的战法,还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日本尚未掌握袭击珍珠港的舰炮射击单元,所以想让一名学员承担这项复杂的计算任务。众人都不愿接受,于是山本站起来说:“如果没人干的话,那就我来好了。”之后他利用一个假期完成了这项任务。也通过这件事,使山本对珍珠港的情况一清二楚。
20年代初,他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时,曾读过一位英国记者写的《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这本书构思了一个战场场景: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同时还偷袭了关岛和菲律宾。作者在书中极富远见地描述了以舰载机袭击珍珠港内军舰的细节,虽然只是想象出来的,但也给山本深刻的印象。在出任联合舰队司令后,他还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海军军官阅读。
1932年2月,美国海军上将哈里·亚纳尔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他将假想敌选定为日本,演习地域就在珍珠港,演习内容是用“萨拉托加”号和“列克星敦”号航母和4艘驱逐舰为核心,远程奔袭珍珠港,以检验港内的防御能力。
演习开始后,美军航母抵近瓦胡岛,轰炸机则借助乌云起飞,向毫无戒备的珍珠港发动袭击。演习的结论是,只要掌握制空权,舰载机完全可以击沉港内每一艘军舰。
1940年3月,山本五十六组织联合舰队进行“123作业”演习。其间航空兵指挥官渊田美津雄少佐率领鱼雷攻击机成功击沉山本的旗舰“长门”号战列舰,让山本联想到了珍珠港。
当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对停泊在塔兰托港的意大利海军实施突袭。以损失2架双翼攻击机的代价重创意大利海军。山本得知此事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这次海战的有关资料。不久之后他向时任海军大臣的川古志郎递交了一份意见书,正式提出偷袭珍珠港的设想。
1941年1月,他找到日本海军著名的航空兵专家大西泷次郎,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以征求其想法,后者则找到“加贺”号参谋源田实。
10天后,源田实呈交了自己的结论:进攻珍珠港是困难且危险的,但有取得成功的相当希望。信心大增的山本让源田实着手拟定具体预案。
4月初,经过多次修改,源田实提交了自己的计划:以6艘航母、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以及其他舰船组成一支特混机动编队,搭载131架俯冲轰炸机、104架水平轰炸机、40架鱼雷攻击机、79架战斗机和69架保障飞机对珍珠港实施偷袭。
为了避免行动事先暴露,在进攻路线上放弃航行条件良好,但往来商船众多的中航线(从日本本土出发,经中途岛前往夏威夷)和南航线(先南下经马绍尔群岛,再转向夏威夷),而是选择气候条件差,但商船稀少的北航线。之所以选择北航线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美军部署在珍珠港的侦察机从不对北面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源田实的计划得到山本的首肯,并正式将其命名为“Z计划”。
不久之后山本五十六在自己的旗舰“长门”号战列舰上召开秘密会议,将“Z计划”抛出,供舰队高级将领讨论。
第1航空舰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首先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在日美之间,想用武力迫使对方屈服是不可能的。既不能迫使美国签订‘城下之盟’,也不能在哈得孙河上举行阅舰仪式。如果开战的话,我们宁可做出某些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也要设法尽早结束战争。我们去攻占菲律宾或其他别的什么地方都可以,就是不能去攻打夏威夷,而且应尽量避免给美国这一类的刺激。”
第1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也表示反对,他认为“与其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不如集中全部海军兵力在南线作战”。此外他直接把偷袭珍珠港看成“很纯粹的赌博”。
与山本一向观点一致的第2航空舰队司令山口多闻支持“Z计划”,他反驳南云忠一:“美国舰队对我太平洋作战有极大的威胁,我们在进行南线作战之前,不可置之不理,必须首先对珍珠港的太平洋主力舰队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就这样,支持和反对的两方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山本一支紧闭双眼,一言不发。就在局面僵持的时候,他突然开口说:“无论如何,一旦开战就一定要打珍珠港!”然后他环视了一下与会将领,然后斩钉截铁地说:“诸位请你们了解,只要我还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这个职务,这一仗就非打不可,希望你们研究万全之策!”
南云忠一把“Z计划”视为“纯粹的赌博”并非没有道理。用全新的手段向几千公里外的目标实施偷袭,除了周密的计划、自身的实力和严密的组织外,的确还要依赖一些运气。行动极有可能在实施前就会暴露,从而使整个计划流产。
为了获得更多美军情报,山本五十六向军令部提出派出间谍进入夏威夷搜索情报的要求。
其实夏威夷一直有为数众多的日本间谍,他们有的来自内务省,有的来自陆军部特高课,也有的来自海军军令部第3部第5课(情报课)。不过这些人的成绩一直不算突出,所以海军军令部决定再向夏威夷派出情报人员。
1941年3月底,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出现在檀香山码头,他们拿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接东京来的森村正书记员。”来者真实名字叫吉川猛夫,他的真实身份是海军情报课少尉军官,时年28岁。
吉川同样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毕业后进入海军担任密码官。后来转入情报课,起初任职于英国课,后来转入美国课。
抵达珍珠港后,吉川先是打扮成农民模样,每天躲在甘蔗地里窥探美军基地,或者装扮成渔民在基地附近徘徊。可是这样只能远远地观察,根本无法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后来吉川扮成菲律宾人,混入珍珠港的建筑队中进入基地。利用工休时间,他就到处闲逛,随手敲敲储油罐,能知道里面装着多少油。可他工作的地点还是距离港口太远,根本看不清那些军舰。
无计可施的吉川找到领事馆总领事喜多,后者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于是几天后夏威夷一家日本酒馆出现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对方出手阔绰,在酒馆二楼包下一间临海的卧室,并长期住了下来。当然为了掩人耳目,吉川公子会时常消遣酒馆里的姑娘们。
从酒馆的二楼,吉川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大批军舰从基地进进出出。吉川每天都倚在窗前,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记录观察到的信息。这种工作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吉川开始有了收获,他能辨认出每艘大型舰船,并掌握了这些舰船的活动规律。
吉川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搜集到的情报交给喜多,后者则把这些情报发回国内。山本五十六对这些信息很重视,每次都要仔细阅读和分析。
在日本国内,自“Z计划”批准后,参加行动的各飞行队就开始了针对性的训练。鱼雷攻击机的训练场地设在九州南端鹿儿岛,俯冲轰炸机的训练场地设定在宫崎县的富高空军基地,水平轰炸机的训练场地则选在有明海湾靶场。
9月2日,联合舰队、海军军令部和海军省的主要将领、参谋人员共60多人齐聚海军大学,在沙盘上进行最后一次演练。由于事前严格保密,受邀的几位陆军将领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海军准备在珍珠港采取行动。
此前陆军一直对联合舰队和山本五十六非常不满。每次陆军商讨南下计划时,都不理解为什么海军只能派出一部分战船,直到参加此次会议才解开谜团。
沙盘演练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行动计划的最后完善提供依据,其二是借此时机制定出珍珠港偷袭成功后,海军配合陆军占领马来亚、缅甸、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甚至是夏威夷群岛的时间表。
这次演习的规格极高,演习裁判由海军部和海军军令部官员担任,山本率领的N队代表日本,第2舰队司令近藤信竹中将率领的E队代表英国,第3舰队司令高桥伊望率领的A队代表美国。
演习开始后,山本的进击部队向夏威夷出动,但在母舰抵达出击位置之前,A队从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