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63、【人物篇】古德里安16

363、【人物篇】古德里安16

【人物篇】古德里安16: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越打越没信心

“台风行动”是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德军为夺取莫斯科,集中了76个师,其中包含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另有“大德意志”步兵团、党卫军骑兵旅、第900摩托化旅等大量加强部队,总兵力180万人(登记在册数量192万人)。

主要集中在三个装甲集群的坦克超过1700辆,此外加强的14个强击火炮营还装备有350辆三号强击火炮,专门为步兵进攻提供装甲掩护。

除了强大的地面兵力,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也在短短一个月内得到了极大地加强,从9月初的300架作战飞机猛增至1390架。

1941年9月26日,就在基辅战役结束的当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博克下达了进攻莫斯科的预令,集团军群组成三个突击集团,其中北突击集团包括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从斯摩棱斯克以北的杜霍夫希纳地区出发,向维亚济马方向的苏军西方面军右翼突击;中部突击集团包括第4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从罗斯拉夫尔地区出发,向西方面军左翼实施突击。两路突击集团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是在维亚济马地区将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围歼灭。

南路突击集团包括第2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群,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是在布良斯克地区合围歼灭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并以有力装甲部队沿奥廖尔至姆岑斯克公路向东北突击,从南面逼近莫斯科。

博克和希特勒都坚信,只要消灭上述三个方面军,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再也不会有苏军的重兵集团。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刚刚结束基辅方向的作战。在博克下达命令前的9月24日,他返回斯摩棱斯克参加作战会议。尽管他的部队自开战后一直没有得到过休整,但他依然为了利用最近几天的好天气,决定提前发动进攻。

与“第3和第4装甲集群要分别接受第9和第4集团军司令部的节制”不同,第2装甲集群拥有独立的指挥权。古德里安虽然没有要回第46装甲军的指挥权,但原属于第1装甲集群的第48装甲军划归他指挥。同时,隶属于第2集团军的第34和第35步兵军也临时划归古德里安指挥,他们将负责保护第2装甲集群的两翼。

古德里安的部署是将三个装甲军集中在布良斯克西南的维斯特卡至戈罗霍夫一线。

其中莱梅尔森的第47装甲军居左,所属第17和第18装甲师齐头并进,第29摩托化师紧随其后。进攻发起后,该军向北迂回,从南面奔袭布良斯克,与北面的第2集团军围歼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

施韦彭堡的第24装甲军居中,所属第3、第4装甲师向奥廖尔实施主要突击,第10摩托化师随后跟进。

肯百夫的第48装甲军居右,其所属的第9装甲师和第16、第25摩托化师掩护集群右翼(第35军尚在行军途中)。

古德里安手上一共有16个师,加上第2集团军所属部队共计40余万人。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经过基辅一役,叶廖缅科损失惨重,所部仅有24.4万人。在他北面的维亚济马地区,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则有100万人。

在坦克数量上,古德里安手上虽然只有280辆坦克,叶廖缅科则更可怜,只有对手的1/2。

除了兵力和坦克优势外,古德里安还得到两个装备有210毫米超重榴弹炮营的火力支援,天空上第2航空军还会在北面没有行动前,全力为第2装甲集群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北路和中路德军突击集团的进攻时间为10月2日,比南路晚两天)。

1941年9月30日清晨6时35分,古德里安一下子投入了全部的280辆坦克,从苏军第13集团军和“叶尔马科夫”战役集群的结合部打开突破口,随后大量摩托化车辆从这里涌入苏军第13集团军的后方。

叶廖缅科很快从最初的惊慌中清醒过来,立即命令“叶尔马科夫集群”所属的坦克集群从南面掩杀过来。这支苏军集群包括第121、第150坦克旅以及第113独立坦克营,总计拥有105辆坦克,其中包括5辆KV重型坦克和22辆T-34中型坦克。

战斗打响后,古德里安就离开了指挥部,驱车追赶前面的部队。当他来到第48装甲军军部时,该军军长肯百夫向他报告,第25摩托化师第119步兵团的两个营遭到苏军的反突击,丢掉了所有重型装备。

肯百夫的报告让古德里安大为震惊。为了保护侧翼,他批准了肯百夫提出的“把第9装甲师从进攻方向撤下来,调头对付苏军坦克集群”的建议。

然而苏军的坦克集群先给德军刮起了一场“台风”。他们趁着第48装甲军调动兵力,在侧翼暴露出缺口的时机,突入到第24装甲军侧翼,随即与德军第3和第4装甲师展开激战。不久之后,闻讯赶来的第9装甲师也加入了这场坦克混战。

施韦彭堡和肯百夫都有点慌

乱,纷纷向古德里安请求援兵。可古德里安手上也没有预备队,第34和第35步兵军都还在路上,至少要等到明天(10月1日)才能抵达战场。另一支有权调动的“大德意志”步兵团此时还远在基辅地区,更是鞭长莫及。

“所幸”苏军坦克集群的实力有限,德军的三个装甲师遏制住了他们的反击。但经历了这次战场险情,第48装甲军的进攻暂停了下来。

第24装甲军打跑了“叶尔马科夫”战役集群后,继续向东北方向推进。由于没有遭遇苏军任何抵抗,他们在当天竟然奔袭了136公里。10月1日13时,该军占领布良斯克以南的谢夫斯克。从这里向北可直取布良斯克,向东北则可进攻奥廖尔。

10月2日,第2装甲集群兵分两路,左翼第47装甲军突然调头奔向布良斯克,计划同第2集团军在布良斯克会师,合围苏军在布良斯克以西的第3和第13集团军。右翼第24装甲军所属第3、第4装甲师、第10摩托化师和“大日耳曼”步兵团则继续向东北挺进,目标是奥廖尔。

10月3日,第4装甲师经过130公里的奔袭,突然出现在奥廖尔街头。城内的居民完全没有料到德军会打到这里,大街上有轨电车还在照常运行,有些人看到德军坦克还误以为是苏军,并向他们挥手致意。当地官员正在根据统帅部的命令,将城内一切工业设备疏散到大后方,从工厂到车站都堆满了准备运走的物资和机器,结果都成了德军的战利品。

负责莫斯科方向防御的苏军三个方面军司令员普遍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防御位置过去靠前,纵深则一片空虚。当发现第2装甲集群冲向奥廖尔时,叶廖缅科急忙命令第13集团军从前线抽调部队,掉头向东突击,但他们一头撞到了德军第47装甲军,结果被打得头破血流。

苏军统帅部此时已经无兵可派,只得命令空军出动航空兵。10月2日,就在第24装甲军东进时,苏军统帅部直属的5个航空师对德军发动空袭。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也不甘示弱,仅在10月3日就出动飞机984架次,不仅击毁了大量苏军车辆,还一举打掉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通信系统。叶廖缅科一度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控。

为了加强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务,苏军统帅部任命列柳申科少将担任第1特别警备步兵军军长,令其迅速前往姆岑斯克,在那里重新组织防线。

日后被誉为“前进将军”的列柳申科处境很尴尬,他的这个军是一个空壳,从莫斯科出发时手上只有一个摩托化团,其他部队则分散在各地,只能陆续抵达。苏军总长沙波什尼科夫想尽办法,才又给他调去了第4坦克旅,而恰恰是这个旅在几天后给了第2装甲集群狠狠地一拳。

在另一个攻击地段,魏克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集中5个满员步兵师于10月3日在布良斯克以西转入进攻,当面是苏军第50集团军所属的6个残缺不全的步兵师。

德军第53步兵军当天就打开了突破口,随后沿着罗斯拉夫尔至布良斯克的公路向东挺进。10月4日,第50集团军出动预备队——第108坦克师(41辆坦克),对突入的德军实施反突击。德军第53军没有坦克回应,但天空中及时出现了己方的轰炸机。这一天第2集团军在进攻时得到了第2航空队152架俯冲轰炸机和259架水平轰炸机的支援,取得的战果是击毁苏军22辆坦克、450辆各种车辆和3个燃料库。

苏联空军也活跃在战场上空。当第108坦克师饱受空袭之苦时,古德里安乘坐的飞机刚刚降落在谢夫斯克机场,就遇到苏军的空袭。在随后赶往第24装甲军指挥部的途中,又遭遇了苏军的空袭。

德国空军也叫苦不迭,战场上出现的苏军飞机越来越多的是新式飞机,其中伊尔-2强击机(德军称之为“黑色死神”)凭借厚重的装甲更是对他们构成了严重威胁。一名德军飞行员后来回忆道:“我们的炮弹总是被它的机身弹开,俄国飞行员几乎是坐在装甲里!”

10月5日,德军第2集团军继续和苏军第50集团军在布良斯克以西苦战,进攻势头几乎完全被遏制。打破战场僵局的是第47装甲军,第17装甲师于10月6日清晨突然从南面冲入布良斯克,并夺取杰斯纳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这就意味着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后路已经被切断。

叶廖缅科的指挥部就设在布良斯克附近,当天下午德军的坦克打到距离指挥部只有200米的距离,叶廖缅科赶紧调来3辆坦克和大约一个营的步兵。打了一阵子后,叶廖缅科丢下司令部跑了。

当天黄昏时,第2集团军所属第53步兵军和第47装甲军在布良斯克会师,一个新的包围圈形成,里面是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3和第13集团军。在这个包围圈的北面,苏军第50集团军不敢恋战,急忙选择向东撤退。在包围圈的南面,“叶尔马科夫”集群已经被德军第48装甲军分割成两段,正向东南方向的库尔斯克撤退。

10月7日,也处在包围圈里的叶廖缅科向方面军各部队下达了向东突围的命令。他跟随第3集团军一起行动,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