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8、【欧洲战场】巴尔干和英国海上生命线

28、【欧洲战场】巴尔干和英国海上生命线

【进程篇-欧洲战场】夹缝中的巴尔干和英国的脆弱生命线

如果在欧洲找一个能够汇集欧洲所有大国焦点和矛盾的地方,恐怕首选就是巴尔干地区,只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巴尔干地区西面是亚德里亚海和爱琴海,紧邻地中海;东面是黑海;南面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着亚洲大陆。北面是多瑙河、萨瓦河,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便利。在二战时期,国家包括希腊、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1939年德国和苏联秘密谈判期间,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划分也是双方的谈判内容之一,对于苏联提出的“苏联与保加利亚签订互助条约,保证苏联边界的黑海海峡安全,并且在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租借苏联陆海军驻扎的基地”的要求,德国无法接受。英国因其国内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地中海地区是英国重要的海上运输线途经地,通过这里英国可以源源不断地将印度、缅甸等英属殖民地资源运往本土,所以英国在巴尔干半岛,特别是与南部的希腊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上台后,热衷于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将地中海再一次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海是墨索里尼的梦想,巴尔干地区因此也成为意大利势在必得的土地。

作为欧洲粮仓的保加利亚,在一战期间就是德国的坚定盟友,1940年2月15日,沙皇鲍里斯三世任命菲洛夫为首相,从事实上加入了轴心国阵营。

匈牙利的情况与保加利亚类似,1920年,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刚刚成立的匈牙利王国与协约国签订《特里安农条约》,摄政王霍尔西被迫将匈牙利72%的领土和64%的人口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德国和意大利以恢复匈牙利原有领土为条件,将匈牙利拉入中心国阵营。1938年8月的《慕尼黑协议》,德国将捷克斯洛伐克占领匈牙利的土地送还给了匈牙利。

1939年4月,意大利出兵占领阿尔巴尼亚,并以此为出发地,准备寻找时机发动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

1940年7月,墨索里尼命令意大利陆军总司令部制定对南斯拉夫的作战计划,并命令部队向阿尔及利亚和南斯拉夫的边境地区集结,至9月,意大利的37个师布置在南斯拉夫边境。对于意大利入侵南斯拉夫的计划,正专注于入侵英国的希特勒提出了反对,他担心这样会招致苏联对巴尔干地区的干预,从而打乱德国的战略部署。墨索里尼迫于压力,暂停了对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

1940年6月苏联出兵占领罗马尼亚北部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一战时罗马尼亚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占领上述地区);8月30日,德国要求罗马尼亚将特兰西瓦尼亚归还匈牙利;9月德国强迫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签订《克拉约瓦条约》,把南多布罗加还给保加利亚,并扶持罗马尼亚陆军大臣安东内斯库成为罗马尼亚“国家领袖”,10月德军在安东内斯库的邀请下进入罗马尼亚。

苏联和德国在罗马尼亚的行动,尤其是德国在不预先通知意大利的情况下就占领罗马尼亚,让一直对巴尔干虎视眈眈的墨索里尼大为恼火。他决定如法炮制,不预先通知希特勒即出兵占领希腊。

1940年10月28日5时30分,8.7万意大利军队越过阿尔巴尼亚边境入侵希腊。希腊军队经过几天的调整,于11月2日开始向意军反击,将意大利军队赶回阿尔巴尼亚境内。11月14日,希腊集结12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和3个步兵旅攻入阿尔巴尼亚境内,意军司令索杜下令总退却,至12月底双方转入阵地战。

1941年1月和3月,意大利又发动了两次对希腊的攻势,均以失败告终。

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正式加入轴心国。次日,德军渡过罗马尼亚境内的多瑙河、进入保加利亚。此时,在巴尔干半岛只剩下南斯拉夫和希腊不在德国的控制之内。

1941年3月初,德国与南斯拉夫签订条约,希特勒承诺将希腊的萨洛尼割让给南斯拉夫(此前,希特勒已经承诺送给保加利亚),3月25日,南斯拉夫加入轴心国阵营。3月27日,南斯拉夫国内亲英派势力发动政变,推翻茨维特科维奇政府,并成立以空军司令西莫维奇为首的新政府。然而,新政府惧怕希特勒报复,一再表示南斯拉夫会遵守与德国的协议。尽管如此,希特勒仍然担心南斯拉夫的局势会影响德国对希腊入侵的“马里塔行动”和不久之后对苏联入侵的“巴巴罗萨”计划,遂于当日签署第25号命令,入侵南斯拉夫。

早在1940年底,意大利入侵希腊。英国首相丘吉尔就预感到德国会军事干预巴尔干地区。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建立南斯拉夫、希腊、土耳其在内的“巴尔干战线”。但英国有限的援助,一直没有让土耳其下定决心加入反对德国的阵营,相反,1941年2月17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中规定允许德国军队入境土耳其。只有于1941年1月29日担任希腊新首相的科里齐斯

,放弃了前首相遵循的“不挑衅可防止德国入侵”的幻想,于3月23日与英国达成协议,准许英国远征军登陆希腊,共同抵御德国的入侵。

苏联在取得罗马尼亚北部领土后,仍然试图更多地介入巴尔干地区的事务,他们与保加利亚、土耳其秘密接触,希望能够将两国拉拢到苏联一边,但未能奏效。1941年4月5日,苏联与南斯拉夫签订《苏南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在这份条约中,苏联并没有同意与南斯拉夫订立军事协议,因为他们不想过早地恶化同德国的关系。

德国制定的“马里塔”计划,起初只是针对希腊的军事入侵,后来随着南斯拉夫局势的变化,德国决定同时对希腊和南斯拉夫采取行动。其作战意图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四个方向对南斯拉夫实施向心突击,切断南、希两军的联系与协同,分割并逐个歼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然后向奥林匹斯山推进。”

为达成战役企图,德军调集冯魏克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进入奥地利和匈牙利,李斯特指挥的第12集团军并配属第1装甲集群和第41摩托化军进入保加利亚,此外意大利的第9、第10集团军集结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希腊边境;第2集团军集结于阿北部、南斯拉夫边境,匈牙利集结10个旅于匈南边境。进攻发起时间定为1941年4月6日。

1941年3月,根据英国和希腊签订的协议,英国远征军从非洲陆续增援希腊,截止至德军发动进攻,英军6万余人抵达希腊。

1941年4月6日凌晨,德军同时向南斯拉夫和希腊发起进攻。德军第12集团军第40军、第18山地军和第30军攻入希腊,两天后,希腊第3集团军被击溃。4月7日,德军进占科普里和什蒂普,切断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联系;4月10日,德意军队会师于奥赫里德湖。

4月8日,德军第12集团军配属的第1装甲集群向南斯拉夫南部的第5集团军发动进攻,仅一天的时间,南第5集团军即被分割包围。4月10日,德国第2集团军开始实施对南斯拉夫的主要突击,当日占领萨格勒布;4月11日,德军抵近贝尔格莱德并击退南第6集团军的反扑,同日匈牙利军队进入南斯拉夫的诺维萨特,4月14日贝尔格莱德被德军攻占,4月14日南斯拉夫国王彼得逃往英国,意大利的第2集团军于4月17日进入南斯拉夫杜布罗夫尼克,当天,南斯拉夫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希腊方面,4月11日希军开始撤退,4月17日德军装甲部队开始进攻迈措翁山口,希腊军队有被合围的危险。4月18日仅担任希腊首相不足两个月的科里齐斯兵败自杀,20日,希军前线将领与德军签署停战协议,希腊国王乔治二世逃往克里特岛。

几天前的4月14日,英军在自认为无力抵抗的情况下,从海路撤出了英国部队,防御希腊期间英军损失了1.2万人。在22天的作战中,德军仅伤亡8500人、失踪3000人;南斯拉夫和希腊则被俘60万人。

4月25日,希特勒下达第289号作战命令(代号:“水星计划”),决定“以空军和空降部队为主,攻占希腊南部的克里特岛。”据此,德国空军司令命令德军第7空降师和空降兵独立团组织空降突击集群,搭载第4航空队的第8、第11航空军500架运输机和72架滑翔机,分两个波次向克里特岛4个地区实施空降;第4航空队的433架轰炸机和233架战斗机负责空中掩护;第5山地师和海军70艘舰船作为预备队;战役发起时间为1941年5月20日。

在克里特岛,除1.4万名希腊部队以外,还有英国远征军3万人。虽然人数有优势,但守军装备不足,而且士气低落。

4月底,德军第4航空队开始对克里特岛实施轰炸。5月20日晨7时,德军第一波次空降开始。当天德军的进展极为不顺,原定攻占的3个机场均未能如愿,而且在希腊和英国守军顽强抵抗下,德军空降兵损失惨重。入夜,德军攻占马里姆机场附近的一处高地,英军随即撤出机场。21日,德军第5山地师陆续降落马里姆机场;23日第5山地师攻占克里特岛西部地区,然后开始进攻东部和南部。在海上,英国海军因为缺少空中掩护,于23日撤往北非亚历山大港,德国海军顺利进入克里特岛海域。6月1日,英军尚未撤离的约6000人向德军投降,德军攻占克里特岛。

此役,英军伤亡和被俘1.5万人,3艘巡洋舰和1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并有多艘舰艇遭受重创。德军则伤亡、失踪1.5万人,其中第7空降师几乎全军覆没。战后,因为空降部队损失惨重,希特勒从此放弃大规模使用空降部队;而英国和美国则看到了空降作战的重要意义,此后加速了空降部队的建设速度。

因为英国本土的资源缺乏,不仅是军事资源,日常生活资源也需要通过海上运输才能满足需要。其中,75%的石油、95%的铜、99%的铅、88%的铁矿石、89%的小麦、84%的肉类和93%的食用油依靠海外进口,每年进口量达到680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