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31、【人物篇】布隆伯格1

231、【人物篇】布隆伯格1

【人物篇】布隆伯格1:令人生畏的国防军是如何一步步组建起来的?

他是希特勒登上权力巅峰的重要功臣。

他是一战后德国国防军中被授予元帅军衔的第一人。

他是二战前德国迅速扩军的主要推动者。

他也是第一个被希特勒抛弃的国防军重要将领。

他叫维尔纳·冯·布隆伯格,一位纯粹的普鲁士军人,一位狂热的纳粹支持者,也是一位没有完全丧失理性德国人。

1878年9月2日,布隆伯格出生在德国东北部的波美拉尼亚。自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这里就是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布隆伯格出生在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家庭,父亲后来以陆军中校退役,他的两个兄弟和他一样后来也都成为军人。

1894年,布隆伯格考入普鲁士高等预备军官学校,三年后顺利毕业,进入第73步兵团服役,授少尉军衔。这一年他19岁。

自普法战争后德国得以统一,在之后的几十年德国都处于和平时期的高速发展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军人的布隆伯格晋升速度很慢。1904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当年他与第一任妻子结婚,日后二人婚姻美满,共育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同年,他进入战争学院学习。

1907年,布隆伯格从军校毕业,晋升中尉军衔。1908年调入总参谋部,供职于军事测绘部门。1911年晋升上尉,其间曾前往巴黎。1912年,他离开总参谋部,在德法边境的梅斯卫戍区担任第103步兵团的一名连长,直到一战爆发。

整个一战期间,他并不在最前线服役,起初担任他第19后备步兵师参谋,在西线负责组织和策划工作,并因表现优异获得“功勋勋章”(即:蓝色马克斯),这为他日后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仍能留在军队并不断升迁颇有帮助。

1916年,布隆伯格调任第18后备军参谋长,晋升少校军衔,次年又升任第7集团军作战参谋,直到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

1919年,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国防军的规模被缩减至10万人,其中军官数量不能超过4000人,布隆伯格就是其中之一。1920年,他改任旅参谋长,晋升中校。1921年任第5军区参谋长。

从1921年开始,德国军队改称“帝国防卫军”。根据《条约》规定,德国不允许拥有坦克、战斗机、潜艇和毒气。陆军由7个军区组成,每个军区设一个军级指挥部,但只辖一个步兵师。第1军区位于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第2军区位于斯德丁(二战后这里归属波兰,今称“什肯青”);第3军区位于柏林;第4军区位于德累斯顿。这个四个军区负责德国东部和北部防御,统一归第1集群司令部指挥。第1集群司令部除了管理4个军区及所属的第1、第2、第3、第4步兵师外,还直接指挥第1和第2骑兵师。

在德国西部和南部,第5军区位于斯图加特;第6军区位于明斯特;第7军区位于慕尼黑。这三个军区归第2集群司令部指挥,集群司令部还直接指挥第3骑兵师。

这个时期的德国步兵师人数为1.2万人,骑兵师5300人。他构成了20世纪三十年代布隆伯格实施德国军队扩编计划的基础。

布隆伯格在第5军区参谋长任上干了4年,其间晋升上校军衔。1925年他得到陆军总司令汉斯·冯·泽克特的赏识,调回总部任训练事务主任。1926年泽克特去职后,继任的威廉·海耶也对布隆伯格十分欣赏,不久任命他为部队局局长,并公开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魏玛时期的帝国防卫军不设总参谋部,部队局则实际扮演着总参谋部的角色。布隆伯格担任这个职务时不过48岁,与服役第一个十年仅获得一次晋升相比,他在第二个十年已经从中尉蹿升到上校,并执掌军队最重要部门。

不论是泽克特还是海耶,他们在任上都极力寻找《凡尔赛条约》的漏洞,为德国军队日后崛起蓄积实力。泽克特在任上与同样被英法孤立的苏俄秘密签订军事协议,以对苏军的训练援助换取在苏联建立秘密训练中心,德国得以在苏联境内建立了多个飞机、坦克、潜艇训练基地。

布隆布格很快就深度参与到此项秘密军事发展行动中,他还多次前往苏联考察。虽然两国体制不同,但布隆伯格对苏联红军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拥有更大的权力感到羡慕,并对苏联的印象颇佳。他在日后坦言:“除了没有让自己变成一个彻底的布尔什维克,我几乎喜欢上了那里的一切。”

1928年,布隆伯格晋升为少将,这一年他刚好50岁,事业可谓顺风顺水。不过他的成功和上级对他的偏爱为其招来了嫉恨。时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库尔特·冯·施莱彻尔就将其视为与自己竞争陆军总司令的最大对手。

布隆伯格并不善于权术,所以在和施莱彻尔的暗斗中很快就败下阵来。1929年,施莱彻尔制定了边境保卫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实施者,布隆伯格将它扩大到法国边境。施莱彻尔抓住这个机会,称部队在德法边境的威斯特

法伦举行的军事演习给法国人造成了误解,并让法国军队推迟了撤出莱茵兰地区的时间表。

不久之后,布隆伯格被解除部队局局长职务,调任第1军区担任司令,二人也从此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

第1军区位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自一战后这里成为德国的一块飞地,与本土之间隔着一条波兰走廊。第1军区所辖部队只有第1步兵师和一些边境卫戍部队,德军没有飞机、坦克和重炮,他们面对的则是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并充满敌对情绪的波兰军队。

不过对于布隆伯格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自从军20多年以来,他还从没有担任过这样一支部队的主官,虽然任务并不轻松,可也充满了乐趣和挑战。不仅如此,他在这里结识了瓦尔特·冯·赖歇瑙,一位精力充沛、头脑精明的上校,同时也是他的参谋长。

赖歇瑙是军中第一批支持纳粹的军官,他也成为布隆伯格投入希特勒怀抱的引路人。1930年8月,希特勒来到柯尼斯堡为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造势,布隆伯格第一次见到了他。这次会面让布隆伯格印象深刻,他确信希特勒最终会给军队想要的一切——重建一支真正的、得到民众拥护和尊敬的军队。

在赖歇瑙的影响下,他很快成了纳粹的坚定支持者,甚至同意“一旦德国和波兰发生战争,纳粹冲锋队可以成为军队的辅助力量纳入军区的指挥之下”。与赖歇瑙不同的是,布隆伯格并非认同纳粹理论,更多的是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

1932年初,因为和德国总理布鲁宁关系不和,布隆伯格被解除第1军区司令的职务,派往日内瓦担任世界裁军会议军事代表团团长。这个职务原本是想让布隆伯格远离军队,削弱其军内的影响力,可布鲁宁和时任陆军总司令格勒纳忽视了一点,他借此可以直接面见总统兴登堡,这在当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与泽克特和海耶一样,兴登堡也很赏识布隆伯格。不久之后,他给兴登堡递交了一份报告,罗列出布鲁宁在裁军政策方面的弊端,后者组建的政府在几个月后垮台。

此时德国政坛进入了一段微妙时期,随着纳粹的崛起,各方都在小心翼翼地应对着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兴登堡授权帕彭重新组阁,并任命施莱彻尔担任国防部长,二人是兴登堡掌控局面的(军政)两只手。布隆伯格则躲在兴登堡的影子里,一旦局势有变,他会在兴登堡的授权下架空施莱彻尔。与此同时,布隆伯格还在私下与希特勒保持着良好联系。而这一切,随着纳粹在1932年跃升为国会第一大党,将各方矛盾激化。

施莱彻尔和帕彭的组合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1932年底,施莱彻尔就取帕彭而代之,亲自担任总理并兼任国防部长,但他也遭到了兴登堡的抛弃。1933年1月30日上午8时30分,布隆伯格奉总统之命乘火车返回柏林。已经提前得到消息的施莱彻尔派人来到车站,要求布隆伯格立即前往陆军司令部接受新的命令。与此同时,兴登堡让自己的儿子奥斯卡来到车站,他告诉布隆伯格立即到总统府觐见兴登堡本人。

几个小时后,兴登堡宣布让希特勒组阁,出任德国总理。并任命布隆伯格为国防部长,帕彭担任内阁副总理。

没有实际证据表明在1月30日那天有人在策划一场军事政变,也没有证据表明布隆伯格在那段时间和希特勒有过密谋。更合理的逻辑是兴登堡当时不过是想借纳粹的手平息一场纷争。施莱彻尔已经背叛了兴登堡,他自以为已经掌控了政府和军队,可兴登堡轻而易举地就将他解决了。

布隆伯格在关键时刻以保卫者的身份出现在希特勒面前,这让后者感激不尽。他在1933年9月23日的纳粹党代会上讲话时承认:“如果军队在我们发动‘革命’时,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站在这里。”

接手国防部后,布隆伯格迅速清除了施莱彻尔的亲信。他在第1军区担任主官时的参谋长赖歇瑙出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路德维希·贝克出任部队局局长,弗里德里希·弗洛姆则从一名上校营长升任普通陆军局局长。

在担任总理的第4天,2月2日希特勒就会见了帝国防卫军的高级将领们。在布隆伯格的印象中,希特勒一开始有些紧张,但接下来他花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阐述了有关恢复义务兵役制的意图、重新武装军队的任务以及德国需要在东方拓展生存空间的必要性。会面结束后,布隆伯格就信心十足地着手设计一套新的建军方案,一套融入纳粹思想的迅速扩军方案。

布隆伯格落实的第一项方案是命令陆军为纳粹冲锋队提供短期的军事训练,随后各项措施陆续出台。1933年5月15日,他命令帝国防卫军官兵在集会和阅兵式上向所有身穿制服的冲锋队和党卫队成员敬礼。他还严令军队里不能出现反对纳粹的态度,当其他人行纳粹礼时,军人也要以采用同样的行礼方式,并参与演唱纳粹歌曲。

7月初,他下令解散德国学术交流中心,鼓励学生加入由冲锋队领导的训练组织,并向军队发放大量纳粹宣传资料。作为回报,冲锋队领导人罗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