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希特勒14: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的第一反应竟是兴奋
1943年11月,在“啤酒馆暴动”20周年前夕,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上将出席了一次秘密会议。与会者约100人,都是帝国长官和地方长官。他在这次会议上坦言,德国本土遭受的最大威胁来自空中。盟军掌握了制空权,日复一日的轰炸不仅让国民苦不堪言,还造成生产体系的严重削弱。
如果哪一天盟军从天而降,德国是没有能力阻止着陆的。料想着从东线抽调兵力来保护本土根本行不通,因为东线德军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德国还看不到俄国人兵源枯竭的迹象。
在做了上述铺垫后,他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要包围德国本土,就要把占领区的人赶出来修工事,所有德国人都要动员起来,拿起枪去战斗。末了他还提出了德国最终会胜利的理由:德国有一位领袖,他可以在政治和军事上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战争。
几个星期后,德国修改了征兵政策,宣布暂时停止执行“免征家中最小的儿子或独生子服役”的法令,同时还将未满50岁以及一战老兵视为“适合服役”人群。与之相匹配的是,德国陆军在过去一年伤亡168万人,意大利退出战争,匈牙利军队退回国内,罗马尼亚军队也正打算从东线撤出。
在东线巨大的伤亡数字下,几乎所有人都想要退缩。在狼穴内,希特勒的私人秘书特劳德尔问他的元首: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希特勒望着这位只有23岁的新婚少妇无法回答,就在几个月前,她的丈夫也曾经是希特勒最喜欢的侍卫汉斯·琼格奔赴东线战场。
1943年的圣诞夜,狼穴里毫无节日气氛,没有圣诞树,没有蜡烛。苏军已经渡过了第聂伯河,而德军还没有来得及在右岸构筑坚固的工事。不久之前,基辅也丢了。东线的战事进行了2年多,苏军在前线仍然保有500多万人的兵力,而德军只有他们的一半。
希特勒在过去半年都在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争吵,他几乎将所有新生产出来的重型武器和补充兵员都交给了曼施坦因,可德军还是一退再退。他注意到了德军内部的失败情绪在蔓延,将军们越来越不信任他。
希特勒每天的饮食仍然非常简单,麦片汤、胡萝卜、土豆和半生不熟的鸡蛋。身边的人注意到他若站立过久双膝便会发抖。左手抖动得连茶盘里的杯子都会咯咯作响。莫雷尔医生建议他接受轻微的按摩和进行长距离散步,但他置之不理,只同意服用一些药物。莫雷尔还劝他早点睡觉,但他说做不到。直到最后一架英国轰炸机离开帝国后,他才能入睡。
1944年1月26日,希特勒召集各地的300名高级将领回到狼穴。他解释了此次战争的意识形态,然后告诫将军们必须对立场毫不动摇。之后他说了一番惊骇众人的话,让众人措手不及,他说:“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如果上苍果真不让我们取胜,如果全能的上帝的旨意是要德国人民在浩劫中结束这场战争,那么你们作为我的三军将领,就应该举起战刀,团结在我的周围,为德国的荣誉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各位只能如此,别无选择!”
现场一片沉寂,也许是过去和元首争吵太多,坐在第一排的曼施坦因讲出了第一句话:“我的元首,会是这样子的!”接下来希特勒以为众人会用欢呼和掌声附和曼施坦因的话,可现场再次陷入沉寂,这反倒让曼施坦因的话变得讽刺和滑稽。希特勒有些恼怒,他对曼施坦因说:“元帅,我完全有理由怀疑你在回答中含蓄地表达了忠诚。”现场仍然归于沉寂。
凯特尔试图化解尴尬,他带领大家唱起纳粹的党歌《旗帜高扬》,可有很多人并不会唱,现场反而变得闹哄哄的。此时希特勒再也无法忍受,他突然宣布散会,然后昂首离开了会场。
1944年2月,狼穴需要加固,希特勒遂返回贝希特斯加登小住。爱娃有些日子没有见到希特勒了,她“责骂”他老得直不起腰了,后者回应:“我口袋里的钥匙太多,还背着一袋子‘麻烦’。现在你穿上高跟鞋,个子也高了一些,所以我们站在一起更和谐了。”
那年春天,盟军的飞机开始光顾巴伐利亚,慕尼黑经常遭到轰炸,希特勒他们所在的贝特斯加登上空也经常出现盟军飞机,警报声几乎天天不断。飞机不是冲着贝希特斯加登来的,他们都飞向了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其他人口稠密的城市。爱娃提出要回到慕尼黑看看他们的房子是否安全,回来后万分沮丧。希特勒发誓要为她复仇,“英国将会一片惊慌”。
一天清早,特劳德尔被警报声惊醒,她立即跑到防空洞,但那里一个人也没有。她返回来想看个究竟,发现希特勒就站在门口,大声地对她喊道:“别大意啊,孩子!快回地堡里去,警报还没有解除。”午餐的时候,他对其余人没有到地堡避难提出了批评:“与我一同工作的人,有些人是无法替补的,他们有义务到防空洞里去。让自己蹲在有挨炸弹的危险地方,以证明自己如何勇敢,这完全是愚蠢的做法。”其实,绝大多数人只是对频繁的警报弄得麻木了。
返
回“狼穴”的军官们再也认不出这个地方了。原来又矮又小的地堡已经不翼而飞,代之而起的是高大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屋顶上还有移植的草木掩蔽。由于天气炎热,希特勒常待在新地堡里,因为地堡比木头建的兵营凉爽。特劳德尔回忆道:“他的情绪很坏,常说睡不着,头痛。”
6月4日,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乘车从法国返回德国,被希特勒称为“战神”的他此行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爱妻庆生,第二是面见希特勒,他想让元首放权,把西线由希特勒亲自掌握的装甲师调出2个交给自己指挥。
隆美尔这次返回德国是冒着风险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盟军即将在法国登陆。根据西线德军总司令和统帅部的意见,德军在西线的前沿只部署了少量部队,主力装甲部队则部署在纵深地区。更让隆美尔不满的是,名义上隶属于B集团军群的8个装甲师,自己只有2个可以自由调动,其余的必须有希特勒的命令。
隆美尔对这场战争早已失去了信心,他一面在西线积极筹备防御,一面利用每次机会请求希特勒和西方和谈。希特勒则跟身边的人抱怨:“我们的战神被失败主义笼罩住了。”
在海峡的另一面,西线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也在发愁。计划登陆时间定在6月5日,后备时间是6日和7日。4日这天上午,当隆美尔出发时,艾森豪威尔正为糟糕的天气发愁。数十万将士已经准备就绪,只要他一声令下就会登机、登船开向海峡对岸。
气象部门说6日前后会有一个短时间的好天气,是利用这个时间?还是将计划推迟到7月?1943年7月时,他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时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时舰队已经出发靠近西西里岛,海面上突然刮起大风。犹豫是否取消行动时,当时的海军司令坎宁安坚决主张继续行动,艾森豪威才下定决心。
现如今坎宁安正在地中海战区协助威尔逊亲王,经过反复权衡,艾森豪威尔决定推迟24小时,将行动时间改为6月6日。这一天也恰好是隆美尔夫人的生日。
第一个知晓盟军登陆的德军统帅是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当他得知盟军伞兵空降到诺曼底地区时,就判定这是真正入侵的开始。他给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打电话,要求对方叫醒元首(当时是6日3时左右),把装甲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约德尔认为这次登陆只是牵制行动,他不能为此叫醒刚刚睡下不久的元首,伦德施泰特愤而摔掉了电话。
6日这天,希特勒起得比平时早,因为他要在这一天会见三位重要客人,分别是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独裁者蒂索、霍尔蒂、安东内斯库。9时,他穿着睡衣走出卧室,平静地听着副官汇报最新消息,然后他把凯特尔和约德尔叫来,询问西线的情况。
他情绪略有激动,很快就又平复下来。他拍了拍身边人的肩膀,然后兴奋地说:“现在我们可以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了。”接着他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快步返回了卧室。在午间形势分析会上,希特勒满面春风、信心百倍。他扬言要把盎格鲁撒克逊人消灭在“大西洋壁垒”前,这样就能为西线争取到几年的和平。然后就能专注于东线挡住俄国人,他声称这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时刻”。
当天下午4时,希特勒回到贝希特斯加登,正好赶上爱娃举办的茶会。希特勒喝了一杯花茶,接着补睡了1个小时。在当天晚上11时举行的军事会议上,他判断盟军在诺曼底不过是佯攻,目的是诱使德军将部队调到诺曼底去。他说:“入侵主要将集中在加莱,因为跨过英吉利海峡的捷径在于此地。当年德军计划入侵英国的路线和盟军的真正登陆地点是相同的,不过是方向相反罢了。”
就在希特勒夸夸其谈时,盟军已经在诺曼底地区顺利登陆。当年他预计德军将付出法国战役数倍伤亡的代价,才能登上英国本土(法国战役德军阵亡近三万人),而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当天的伤亡仅为一万人。
不断从诺曼底登陆的盟军终于让希特勒相信这里是真正的登陆点。6月17日,他乘车来到西线德军司令部,与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会面。在听取汇报时,希特勒不停地玩弄着手上的眼镜和指间的铅笔。他指责部下在阻止登陆行动上的失败,并扬言要让两位元帅承担责任。
隆美尔坦率地指出:盟军占有海、陆、空压倒性优势,与之斗争是毫无希望的。机会只有一个,就是放弃现有阵地,离开盟军舰炮的射程之外,重新整编装甲部队然后和盟军决战。伦德施泰特则将矛头指向空军:“连最低限度的空中支援都得不到,怎么指望地面部队能打赢!”
希特勒给他们的答复是:成群结队的喷气式战斗机很快就会出现,他们将会把敌机从空中扫净。已经部署到位的V-1火箭随时可以发射,但它们的目标不是盟军的港口,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目标——伦敦。
就在几个人争执不下时,飞机的轰鸣声传来,他们不得不钻进防空洞躲避。在用过午餐后,一枚本来飞向伦敦的V-1导弹竟掉在了地堡附近。希特勒没有受伤,在侍从的簇拥下返回了德国。
6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