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保卢斯5:巷战结束了吗?不,才刚刚开始
保卢斯不曾预料到,他的军事生涯竟毁在了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崔可夫手上。斯大林格勒战役自1942年7月开始以来,第6集团军虽然打得很艰难,可一路杀到斯大林格勒城下,也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战绩。在顿河西岸,他们承受住了苏军坦克集群持续不断的冲击;在斯大林格勒城北,他们顶住了苏军不计伤亡的反击。其间第6集团军付出了4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但苏军的损失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崔可夫为人粗野,喜欢拿棍子殴打部下,这一点就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崔可夫作风极为强硬,枪毙逃兵和失职部下毫不手软,这一点又特别适合指挥斯大林格勒城防。更重要的是崔可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果断的行动力,这一点是保卢斯不具备的。
保卢斯的进攻计划并不复杂,在两翼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他决定对斯大林格勒市中心实施两路突击。在察里察河以北,库尔茨巴赫指挥第51军的3个师向东攻击马马耶夫岗和1号车站(中央火车站),直至打到伏尔加河畔;在察里察河以南,肯百夫指挥第48装甲军的2个师向城南2号车站进攻。两路突击集群合力将守军的两个集团军分割。
在达成上述目标后,德军将夺取伏尔加河上的渡口,彻底将城内守军孤立,然后合围歼灭。
1942年9月13日6时45分,斯大林格勒巷战正式打响。在坦克和步兵冲击开始之前,德军集中大量火炮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准备,把雨点般的炮弹倾泻在城内。
天空中,第2、第77俯冲轰炸机联队和第1攻击机联队的大群飞机向苏军阵地投下了无数炸弹。德军的中型轰炸机则重点轰炸了东岸的苏军炮兵阵地和供应基地。德国和罗马尼亚的战斗机拦截住了试图干扰的苏联飞机。第389步兵师一个军官得意地写道:“在我们的斯图卡攻击后,一只耗子都休想活着离开。”
马马耶夫岗的红军指挥部遭到的轰击尤其凶猛,地表的通信线路几乎全部被摧毁。到下午4时,崔可夫几乎完全丧失了对部队的指挥,他只好在夜里把指挥所迁到察里察河北岸的坑道“察里津地窟”,仅在马马耶夫岗留下了观察所。
而在坦克和强击火炮的掩护下,步兵正在推进。第295师的口号是“用一次冲锋就到达伏尔加河”。该师来势汹汹,猛力挤压苏第112师,自北面向工业区逼近。孱弱的第112师只有2297人,全部装备不过11门迫击炮、11挺机枪和不到1300条步枪和冲锋枪。完全不是德国野战师的对手。眼看德第295师就要获胜,崔可夫把所存不多的坦克投入战斗,包括第189、第27坦克旅和近卫第6坦克旅。
可是德军立刻摆出反坦克炮,把冲过来的苏联坦克一一击毁。苏军损失了19辆坦克(包括10辆T-34),败退而去。截至进攻第1天夜间,第295师把苏军近卫第6坦克旅逼到了街垒新村和红十月村。或许是苏军坦克反击的成效,德军未能在这一线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城南地区,第48装甲军的进攻也如期开始。第24装甲师得到的任务是在第94步兵师掩护下沿着铁路线前进,推进到2号车站。可是苦战至清晨8时55分也只推进了100米。当天德军以萨多瓦亚车站为进攻据点,向东夺取了拖拉机站。可随后就被苏军猛烈的火炮和迫击炮火力所覆盖,几乎无法动弹。
再向南,在库波罗斯诺耶地区,由德第94步兵师右翼配合,德第29摩托化师和第14装甲师一部猛烈打击苏近卫第35师和内务第271团。德军在这一区拥有压倒性的巨大优势,可是苏联人的抵抗相当顽强,德军历经奋战,也只取得微弱进展。不过一番厮杀后,苏军在城郊的据点大都被肃清。
9月13日这天,保卢斯对斯大林格勒的北南两路突击都进展不大。中路的德国第71步兵师兵力并不强,攻势却相当凶猛,逼迫苏第42旅朝南退向察里察河。第71师迅速迫近市中心。这消息令希特勒的元首大本营里爆发了一阵狂喜。
入夜后崔可夫决定反击,当晚10时30分,他下达命令要求各部队对冲入城内的德军发动夜袭。凌晨3时30分,近卫第6坦克旅和第272内务步兵团充当开路先锋,冲击了德第295、第71步兵师的结合部,其他各部也纷纷开始行动。可是很快就有60架德国俯冲轰炸机飞来,把反扑的苏军打得抬不起头来。战至9月14日上午,苏军的三个坦克旅打得只剩下一辆坦克。很显然双方仍然在用野战战术对垒,而德军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炮火、兵力优势可以保障他们牢牢地控制住主动权。
9月14日12时,德军恢复进攻。第51军和第48装甲军沿着察里察河两侧前进,大举涌入市内。在城市的最南端,苏军近卫第35步兵师也参加了凌晨的反击,这让他们损失了大部分兵力,能继续战斗的步兵还只剩下250多人。他们的电台被打坏了,随即陷入混乱。德军第48装甲军趁势发动突袭,一举打开了一条5公里宽的缺口,并进至伏尔加河畔。第6
4集团军司令员舒米洛夫立即命令第422步兵师展开反击,并夺回了一部分阵地。
在察里察河以北,第51军的进攻比前一天顺利得多,第62集团军在凌晨的反击显然消耗掉了太多有生力量。德军第295步兵师利用昨天的成果,继续压迫苏军后撤,向马马耶夫岗逼近;第71步兵师保持了昨天的凶猛势头。步兵在强击火炮配合下挫败了近卫第6坦克旅的反击,驱散了措手不及的苏联步兵,如洪水一般闯入市中心。
下午5时,德军已经冲到1号车站中央地带。经过5次拉锯战,德军夺取车站并乘势夺取了附近“1月9日广场”的一部分,占领了专家大楼,随即又陷入激烈战斗。第71步兵师打通了一条狭长通道,冲到了伏尔加河的中央渡口。占据专家大楼和银行大楼的德军用加农炮、迫击炮、冲锋枪和机枪疯狂扫射河段,企图阻止红军援兵渡过来增援。
德军第71师第194团的先头营长感慨道:“现在决定性的时刻正在迫近。”
中央渡口是第62集团军获得物资和人员的最主要通道,一旦失去渡口,苏军就将弹尽援绝。正因为如此,即使德军已经冲到集团军司令部前800米,都不比渡口的战斗更能引起崔可夫的高度关注。
然而这里的危机竟出人意料地被化解了。当德军眼看就要冲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有30多名苏联人冲了出来,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德军误以为遭遇了守军的大部队,丢下大炮、掉头跑了回去。其实这几十个人是苏联内务人员和警察,他们在这里正在执行“阻塞队”任务,也就是抓捕从前线溃败下来的逃兵。
德军被击退后,东岸的苏联内务部人员用摩托艇给中央渡口的同行们送来了弹药补给,这让守卫者大为振奋。虽然他们中并无专业炮手,却操控火炮向专家大楼和银行大楼胡乱打了几发,可惜都没能命中。
虽然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但渡口的危机还没有解除。崔可夫决定孤注一掷,他把司令部参谋人员和警卫连组织起来,还拼凑了9辆坦克,将他们投入到前线。当苏联坦克过去的时候,德军步兵躲到建筑物后方,配合作战的强击火炮在邻近的道路上开火阻击。一阵近战厮杀后,冲到渡口的德军损失已经相当惨重,有个营只剩下50名有战斗力的士兵。渡口暂时解除了危机。
当晚第62集团军的部队已经所剩无几,担任正面防御的几支部队损失尤其惨重。第244步兵师两天前还拥有3600多人,现在剩下1500人;第42步兵旅的5000多人几乎打光了,只剩下600多人;第196步兵师原有1000人,现在剩下一半。几个坦克旅的坦克加起来还有40多辆,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无法行动,只能作为装甲火力点使用。
在伏尔加河东岸的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及时运来了援兵——近卫第13步兵师。该师齐装满员,兵力足足有1万人。师长罗季姆采夫曾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在部队渡河前,罗季姆采夫就已经于9月14日中午赶到了崔可夫的指挥部。二人商定师属炮兵部队和后勤人员留守东岸,其余7000人部队将于14日和15日晚分两批渡河。
入夜后,近卫第13师先头一个加强营(由近卫第42团团长率领)搭乘快艇横渡伏尔加河。在快要登岸时,一艘正在燃烧的驳船和岸上一棵燃烧的大树暴露了他们的行踪,德军借助光亮动用各种轻重武器向快艇射击。形势紧迫快艇随时可能被击毁,先头营不等靠岸,就纷纷跳入水中,徒涉爬向岸边,进入如同烈火地狱般的斯大林格勒。
当该师第一批人员上岸时,却看到固守中央渡口的民警和内务人员还在继续徒劳地摆弄着76毫米大炮。第42团团长只好要这些外行暂停射击,否则会干扰正规军的行动。此后几乎决定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结局的这几十个民警和内务人员,就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换上的新主角——近卫第13步兵师。
这个加强营上岸后马上就投入了反击,崔可夫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夺回白天被德军第71步兵师占领的阵地。该营用刺刀把伏尔加河桥头堡上的德军第71步兵师先遣队赶出了啤酒厂,又包围了银行大楼。然后顶着几乎要把一切都炸到地底下的德军轰炸,沿着铁路线冲向1号车站,和德国人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与此同时,近卫第13师的主力部队也搭乘各种快艇、拖船、驳船和渔船冲过河面。6000余人逐次进入市区,强化了苏军的街道战力。
近卫第13师不仅要拯救市中心,还要拯救北面的马马耶夫岗,那里的形势已危如累卵。德军第295步兵师的一个团已经冲到了山顶,一些苏军军官支撑不下去,丢下士兵逃跑了,也有的直接向德军举手投降。不过更多的苏军士兵选择了继续抵抗,德军冲上来又被打下去,再冲上来再被打下去,反反复复、难解难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近卫第42团的另外两个营赶到,与守军第112师和内务第269团一道,向德军发起反冲锋。双方的战斗持续到次日下午3时,近卫第42团坚守住了马马耶夫山岗。
近卫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