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31、【苏德战场】巴格拉季昂行动(2)

131、【苏德战场】巴格拉季昂行动(2)

【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五巴格拉季昂行动(2):双响炮

1944年6月22日,巴格拉季昂战役在苏德战争爆发三周年之际拉开序幕。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苏德双方在战场上的对阵情况和各自领受的任务。

苏军4个方面军计划在6个地段实施突破,将德军分割并各个击破。作战重点是消灭中央集团军群的南北两翼,即北面的第3装甲集团军,南面的第9集团军。吃掉这两个集团军后,苏军就可以冲入中央集团军群深远后方,堵住第4集团军的退路,从而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主力。至于中央集团军群另一个集团军,即第2集团军不在此次战役的打击范围内。

德军防线从北至南部署第3装甲集团军、第4、第9和第2集团军。其中,莱因哈特指挥的第3装甲集团军下辖3个军,共16万人(按最保守的数字)。负责防守以维捷布斯克为核心的突出部左侧阵地,这里是苏军两个主要突击方向的其中一个。

在莱因哈特的右翼,是蒂佩尔斯基尔希指挥的第4集团军,兵力16.5万人。负责防守以奥尔沙、莫吉廖夫为核心的突出部正面北侧阵地。根据苏军的作战计划,这里并不是第一阶段进攻的主要作战对象,仅是牵制德军不使其他援或后撤。

在第4集团军的右翼,是约尔丹指挥的第9集团军,兵力17万人。负责防守以博布鲁伊斯克为核心的突出部正面南侧阵地,其防线还包括突出部的右侧翼。根据苏军的作战计划,战役发起后,苏军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德军第9集团军实施突击。其中,南路将穿越沼泽地带,突入德军纵深防御;北路将利用这一地段唯一可以通过重型装备的地段实施突击。

在战线的最南端,是东线永远的配角-魏斯指挥的德军第2集团军,兵力15万人。这里不是苏军的打击目标,按照战前计划,第2集团军以及与其相连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左翼是苏军下一阶段的进攻对象。在这里 ,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40万人与德军形成对峙。

接下来,我们分别介绍遭受主要打击的德军3个集团军未来一周的悲惨境遇。

在战线的北端,是莱因哈特指挥的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下辖第9、第53和第6军,3个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居中的第53军4个师扼守维捷布斯克地区。当面苏军是巴格拉米扬指挥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左右两翼,以及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右翼。

根据战前计划,苏军将在这里实施一次小的钳形攻势,在莱因哈特的两翼、即第9和第6军防线突破,然后进入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的纵深,在维捷布斯克以西切断德军的后撤退路,并达成包围歼灭。实现上述作战目标后,苏军将从西北方向对明斯克实施突击,对德军第4集团军实施深远包围。

6月22日的进攻是对德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当天,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右翼近卫第6集团军各师均投入约1个营的兵力,向德军第9军前沿实施攻击。这里是德军防线的最北面,第9军也仅有2个师的兵力。在苏空军的有力配合下,即便少量地面部队投入战场也取得不错的进展。战至黄昏,苏军突入德军阵地7公里,突破口宽度有12公里。同时,德军纵深的火力点位置和障碍物配置也被苏军侦察清楚。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左翼第43集团军当天也投入进攻,遭受打击的是德军第6军。与第43集团军一道投入战场的还包括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39和第5集团军。战至下午,苏军突破了德军的前沿阵地,渡过了苏霍德列夫卡河,并开始构筑渡口运送重型装备。

苏军从两翼的突破让莱因哈特有些慌乱,这位东线战场的老面孔从战争爆发后就担任第4装甲集群司令,后来又接手第3装甲集团军。他的慌乱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自己手上的预备队严重不足,只有区区2个团。第3装甲集团军也早已经名不副实,连一个装甲师都没有。

为了堵住防线缺口,他一下子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预备队,分别在左右两翼各投入了一个团。但莱因哈特也知道,这点兵力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于是,他向集团军群司令布施求援,后者经过协调,为第3装甲集团军争取到了北方集团军群的第24步兵师和第909强击火炮旅的增援,这两支部队将就近投入到第9军的防线。

同时,莱因哈特还把防线后方的警卫师集中起来,充当自己的预备队。

6月23日,苏军的进攻强度骤然加大。在这一天,苏军从维捷布斯克两翼投入了真正的主力部队,以扩大昨日的战果。经过近3个小时的炮火准备,苏军又一次使出了进攻的制胜法宝,在狭窄的主攻地段,投入密集的兵力、大大超出战术操典的炮火密度和支援步兵冲锋的大量坦克。

在空中,苏联航空兵完全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他们对德军炮兵阵地发起空袭,还有效地阻碍了德军战场上的机动。同时,迎敌的德国空军要么被驱离战场,要么被击落在战场上空。若不是这一天正下着雨,苏军本可以出动更多的飞机。

唯一对

德军有利的是地形,这可以让他们集中有限的兵力扼守在沼泽和湖泊之间的狭窄通道。左翼德军第9军经过第一天的慌乱后,抵抗强度也有所增强,他们不时地对苏军发起小规模的反击,以改善自己的防御态势。下午,从北方集团军群调来的第24步兵师和第909强击火炮旅抵达战场,这让莱因哈特心里稍有安心。他命令增援部队立即投入反击,企图一举击溃苏军的攻势,恢复自己的左翼防线。

德军的反击给巴格拉米扬的右翼造成了麻烦,加上雨势越来越大,苏军的进攻开始变得迟缓。战至黄昏,德军还是败下阵来,苏军将突破口扩大到30公里宽、纵深16公里,在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防御核心维捷布斯克的西北面插入了一根深深的楔子,德军第9军败象已露。

同样在6月23日这一天,在第3装甲集团军的右翼,苏军第5和第39集团军继续扩大战果,突破口已经有50公里宽。在进攻正面的卢切萨河,苏军在对岸再次成功建立登陆场,并架设了桥梁,以便坦克部队通过。随后,苏军继续向西推进,进入维捷布斯克以南,防守维捷布斯克的德军第53军的4个师已经陷入苏军的两翼包围,有被切断退路的危险。

当天,莱因哈特再次向布施请求将第53军后撤,甚至打算放弃维捷布斯克据点。当晚他收到了布施的指令,要求其以3个师继续扼守维捷布斯克,另派出1个师南下,阻止苏军的继续推进,确保第3装甲集团军西南方向的交通线。

6月24日,莱因哈特接到了一个糟糕的通知,他的右翼部队不再由其指挥,包括驻守在维捷布斯克的第53军,以及维捷布斯克以南的第6军。不久之后,他又接到了重新接管第53军的命令。这两份无头无脑的命令加剧了第3装甲集团军的混乱。

当天,苏军的进攻没有丝毫的减弱。右翼第6军已经丢失了阵地,逐步向南撤退。左翼的第9军也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压迫下退往西北方向。这两支负责保护维捷布斯克两翼的部队与第53军各形成了数十公里宽的缺口,导致防守维捷布斯克的第53军陷入孤立,而两翼的苏军还在猛攻德军的防御纵深。

当天,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布施和匆忙赶到明斯克的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商议对策。蔡茨勒转达希特勒的命令:务必坚守维捷布斯克。布施则表示,如果坚守现有阵地,需要给自己调来至少1个装甲师,用来打退深入己方防线的苏军突击部队,然后才能稳定住防线。否则,放弃维捷布斯克是最可行的办法。

二人各自亮出底牌后,蔡茨勒立即乘坐飞机返回德国。他在下午3时左右给布施回电,希特勒要求他:留1个师防守维捷布斯克,另外的3个师可以向西撤退。同时北方集团军群的第212、第290步兵师,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所属第5装甲师已经启程,不日将划归中央集团军群指挥。由此可见,希特勒除了固执的要求用1个师坚守维捷布斯克,其他方面已经倾其所有的增援布施的中央集团军群了。只可惜,这一点增援是远远不够的。

接到希特勒的指令后,布施立即接通了莱因哈特的电话,告诉他统帅部的决定。莱因哈特当场对这份命令表示反对,他请求把第53军全部从维捷布斯克撤出来,而且要马上行动,因为他们西撤的唯一通道即将被苏军关闭。

布施不敢擅自做主,他又去请示希特勒。在又一次忍受了希特勒的一番咆哮后,他给莱因哈特的命令是:务必坚守维捷布斯克。这是布施的典型做派,他很少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是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传话筒,他也因此成为了东线能力最受质疑的集团军群级指挥官。

在布施的主持下,德军的这场半军事民主会议就此落下帷幕,莱因哈特心情没那么糟,他认为自己好歹挽救了3个师的命运。但傍晚6时30分的一份电报让莱因哈特又一次陷入绝望。电报是第53军从维捷布斯克发来的,他们西撤的道路已经被切断了。

原来,苏军在德军召开民主会议期间正全力西进。北面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第1步兵军突破西德维纳河;南面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近卫5步兵军同样渡过西德维纳河,两支部队在不久会师。这样一来,维捷布斯克的第53军被苏军四面包围。

为了巩固包围圈,北面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所属第1坦克军、第23步兵军、第6步兵0军迅速在包围圈内、外形成两道防御正面。第53军已经在劫难逃。

至6月25日上午,苏军的包围圈已经十分稳固,被包围的德军包括第4、第6空军野战师,以及第206和第246步兵师全部和第197步兵师的一部,兵力约3.5万人。

陷入包围的德军已经无法顾及统帅部的命令,他们开始向西拼命突围,苏军则用无情的炮火和机枪回击惊慌失措的德军。至当天下午,第4野战师的8000人残部不复存在。第6野战师和第246步兵师仍然在包围圈里挣扎,第206步兵师还困在维捷布斯克。

当天下午,莱因哈特收到希特勒的一纸命令,要求他派出一位参谋亲手交给第206步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