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帐里面。
朱棣正与众将议事。
主题无非就是那个鬼力赤大汗!
一场靖难之役,大明王朝乱成了一锅粥。
而与此同时,漠北草原上面各大小蒙古部落也没有闲着,互相攻伐厮杀混战不休。
现如今,漠北草原上面,主要盘踞着三个蒙古势力。
一是由黄金家族嫡系掌控的蒙古本部,大明朝廷对这部落赐予了“鞑靼”的轻蔑称呼,毕竟北元朝廷都已经被摧毁了,再沿用北元这个称呼就不恰当了。
二则是自蒙古分裂而出的瓦剌,瓦剌虽没有曾经黄金家族一统中原的辉煌,但历史却更为悠久,实力也更加稳定而强大。
最后就是实力相对较弱的兀良哈部落了,也就是大明对北元投降者的安置地。
此刻鞑靼部落冒出来了一个鬼力赤大汗,还试图恢复东部蒙古故土,这是大明王朝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因此朱棣下令举行这次校阅演武,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士气,另一方面也是趁机与诸将商议,定下一个章程,是否出塞北伐鞑靼!
作为一名杀伐果断的铁血帝王,朱棣自然不能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更何况是和大明有着血海深仇的蒙古本部!
所以他想着在鞑靼还未崛起之前,趁着大明王师如今士气如虹,直接出塞讨伐,给予其雷霆一击!
而且,此刻出兵,对老二而言,将会是一个大好消息。
但是,大明内部的局势,眼下并不适合出兵。
相比于外患,大明内忧更甚!
朱棣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还是想听听一众将领的意见。
不出意外,大部分将领都支持出塞北伐,讨伐那个不听话的鞑靼部落。
但有少部分将领,却是表达了反对态度。
这批人里面,以成国公朱能分量最重!
朱能是眼下永乐朝廷的牌面人物,无可争议的三军统帅。
他要是带头反对,那这仗自然就打不起来了。
之所以反对出兵,朱能是基于大局考虑。
新朝初立,内忧尚未解决,自然不是出兵北伐的时机。
说得直白一点,你朱棣现在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就想着出兵北伐了?
那万一吃了败仗,影响到你这位皇帝陛下的威望,这个责任谁又负担得起?
而且靖难之役刚刚结束,百姓苦于战祸久矣,朝廷接下来应该修生养息,发展民生,而不是再妄动兵戈,不然大明可能会悬了。
所以朱能坚决反对此刻出兵北伐。
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有点穷兵黩武的意味,或者说有着好大喜功的天性。
他迫切地想要文治武功,来证明自己帝位的合法性,所以不愿错失任何一个机会!
然而朱能都带头反对,朱棣也有些无可奈何,只能压抑住了内心的那股冲动。
正当这个时候,丘福走进了帅帐,还带来了勋贵子弟的策论答卷。
此次参考的勋贵子弟,加起来还不到百人,所以丘福也懒得筛选,全部封存就给送了过来。
朱棣见状接过策论细细看了起来,结果仅仅只是看了几篇,脸色就阴沉了下去。
“真是可笑!”
“写的都是些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
“一群蠢货杀才!朕还用他们教怎么打蛮子鞑子吗?”
常言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朱棣原本对这批勋贵子弟寄予厚望,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家伙大多烂泥扶不上墙!
说他们这些文章是策论,那都算是抬举他们了,简直就是一篇篇废话!
丘福老脸顿时就黑了,硬着头皮开口道:“陛下,毕竟都是勋贵子弟,又不是秀才什么的。”
“只要字写得端正,文章写得通顺,那都算得上是祖坟冒青烟了,哪能指望他们真能说出些大道理来啊!”
丘福这番话,可谓是说出一众武将的心声。
原本这校阅大比,就是比骑射罢了。
结果皇帝陛下非要增加一场文试,还考什么策论,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
这些个勋贵子弟,大部分连字都不怎么认识,而且都是半大的毛头小子,见识也就那样,你还指望他给你进言献策不成?
策论这种东西,那是文人秀才考的,用到这儿来不合适啊!
朱棣瞥了丘福一眼,懒得跟这厮解释。
奈何自己种下的苦果,还得自己吃。
在场这些个武夫丘八,大部分又都不识字。
朱棣只能强忍着心中的火气,一篇一篇地看了下去。
遇上那些毫无新意的文章,朱棣直接就略过,都懒得多看一眼。
直到一篇文章的出现,倒是让朱棣脸色微变,细细查看了起来。
良久之后,朱棣抚掌赞道:“这篇文章倒是不错,以构筑北疆防线为主题,提出了不少切实可
行的办法,一看就是出自久经沙场的宿将之手!”
“如果朕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张辅那小子写的吧?”
众将听到这话,神情都是一喜。
总算是出了一个张辅,没有“全军覆没”啊!
丘福直接上前,暴力拆开了糊名纸张,露出了下面的名字,果然正是张辅!
“陛下英明!”
“还真是张辅这孩子!”
“嗯,他倒是见识不错!”朱棣欣慰地点了点头。
张玉可是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所以朱棣不希望张辅只是个有勇无谋的臭丘八!
好在从这份策论不难看出,张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好苗子,再历练个两三年就能放出去独当一面了!
一想到这儿,朱棣心情顿时好出了不少。
“对了,李弘壁的文章呢?”
“直接找出来,朕看他们两个的就够了!”
“其他那些腌臜文章,全都扔出去,给朕一把火点了!”
听见这话,丘福有些哭笑不得,只能依照命令翻找出了李弘壁的文章。
朱棣接过一看,顿时有些讶然。
“这么厚?”
没错,确实很厚。
寻常答卷不过一张纸,最多不过两张纸就顶天了。
但李弘壁却是整整齐齐地写满了四张大纸,洋洋洒洒地叙述了他心中所想!
是以当朱棣看到这份答卷时,也不免多了几分慎重。
“这字……倒是不错。”
朱棣先是粗略地扫了一眼,第一印象还算不错。
毕竟李弘壁原主可是埋头苦读多年,本身就是个才子,写得一手好字。
但当朱棣看清答卷里面的内容时,却是整个人身子一颤,几乎本能地坐直了身体。
“这……这……”
朱棣哆嗦着身子,难以置信地喃喃道。
李弘壁没有写什么策论,也没有回答皇帝的问题,如何平北虏。
他只是就大明目前的局势,直接定下了不可出兵的基调!
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出兵北伐的!
再有就是关于北疆防线,李弘壁给出了最合理的建议,甚至还顺带提了一嘴,如何安置那些个宗室亲王!
而这些,恰恰是困扰朱棣良久的难题!
“传李弘壁,速来觐见!”
“还有张辅,一并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