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常回忆了下史书上的记载后,给出了个颇为准确的答复:“陛下,三文钱一斤。”
“那现在呢?”
“八……十文钱……”
叶常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郑渊听后哦了一下,慢悠悠地品了口茶。
“胡说!现在京都的粮食都涨到二十五文一斤了,八钱十钱的粮食可都是坏粮,给牲口吃的!”陈峰冷哼一声,出言驳斥。
“还不是京城里的粮商见京都富裕,哄抬粮价,在京都之外,粮食可都是这个价格!”叶常不服,出言解释。
“好了好了,都少说两句!”
郑渊摆了摆手,阻止二人继续说下去。
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怎么一到跟前就这么沉不住气,动不动发火。
要知道,他们平时在外人面前,可都是一副气沉似海,处变不惊的模样啊。
工部众人齐齐下跪,哀声恳求:“陛下,还请下旨,让叶尚书还我部众臣工的血汗钱!”
“陛下,此例万万不能开啊!”
户部众臣也齐齐下跪。
“陛下若是同意此法,也请准许臣辞官,告老还乡!”叶常更是摘下了自己的官帽,放在地上。
“你们,你们……”
郑渊脸皮抽动,坐在椅子上忍不住叹息。
“各位大人,有话你们就好好说,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林公公出面,说了句场面话。
但众臣却恍若未闻,就等着郑渊裁决此事。
气氛凝重。
片刻之后。
只听得郑渊缓缓一声叹息:“都起来吧,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思虑良久之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了。
“陛下……”
众臣皆是一脸希冀的看着郑渊,希望能从其口中得到心满意足的答案。
“叶卿,还跪着干什么?”郑渊瞄了一眼地上的叶常。
“谢陛下!”
叶常拍了拍沾了些灰尘的乌纱帽,重新戴回头上,整理仪容后站回户部前列。
“事情的来龙去脉,朕已经清楚,你们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立场,分不得对错。”
郑渊脸上满是歉意:“今日之争,其实都怪朕没事先将此事安排妥当所致。”
“陛下日理万机,这点琐事本就不应该让陛下烦恼的。”众臣皆是告罪一声。
众臣态度诚恳,郑渊默默点头。
见时机成熟,他便轻咳一声:“要怎么处理这事朕也很为难,因为必须要从根源上做起。”
“所以……”
郑渊顿了一下,然后笃定道:“朕想改一改祖宗之法!”
“景帝此法在当年确实算是一条良策,不过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如今看来却是有些陈腐了。”郑渊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陛下三思……”户部众臣大惊,立刻劝阻。
“陛下圣明!”而深受其害的工部官员却是面色一喜。
二方一喜一悲,唯有林公公一副悠然自得,事不关己的模样。
“陛下想如何改动?”叶常见天子心意已决,便知无法挽回,于是也不再过多劝解。
“放心,这条规矩朕不会过多改动。”
郑渊迎向工部众臣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年底官员考核不合格者,将罚俸的额度从二五成改到一三成,被罚银两的一半,则换作国库中的粮食,以高于市价两成的价格兑换给被罚官员!”
“若次年考核通过,户部则将其罚没的部分,以当时的价格补回。”
“陛下英明!”工部官员面色大喜,齐齐一躬。
此举措可谓是将他们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几乎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
而户部一众人则是垂头丧气,一脸无奈。
很显然,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叶常回忆了下史书上的记载后,给出了个颇为准确的答复:“陛下,三文钱一斤。”
“那现在呢?”
“八……十文钱……”
叶常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郑渊听后哦了一下,慢悠悠地品了口茶。
“胡说!现在京都的粮食都涨到二十五文一斤了,八钱十钱的粮食可都是坏粮,给牲口吃的!”陈峰冷哼一声,出言驳斥。
“还不是京城里的粮商见京都富裕,哄抬粮价,在京都之外,粮食可都是这个价格!”叶常不服,出言解释。
“好了好了,都少说两句!”
郑渊摆了摆手,阻止二人继续说下去。
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怎么一到跟前就这么沉不住气,动不动发火。
要知道,他们平时在外人面前,可都是一副气沉似海,处变不惊的模样啊。
工部众人齐齐下跪,哀声恳求:“陛下,还请下旨,让叶尚书还我部众臣工的血汗钱!”
“陛下,此例万万不能开啊!”
户部众臣也齐齐下跪。
“陛下若是同意此法,也请准许臣辞官,告老还乡!”叶常更是摘下了自己的官帽,放在地上。
“你们,你们……”
郑渊脸皮抽动,坐在椅子上忍不住叹息。
“各位大人,有话你们就好好说,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林公公出面,说了句场面话。
但众臣却恍若未闻,就等着郑渊裁决此事。
气氛凝重。
片刻之后。
只听得郑渊缓缓一声叹息:“都起来吧,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思虑良久之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了。
“陛下……”
众臣皆是一脸希冀的看着郑渊,希望能从其口中得到心满意足的答案。
“叶卿,还跪着干什么?”郑渊瞄了一眼地上的叶常。
“谢陛下!”
叶常拍了拍沾了些灰尘的乌纱帽,重新戴回头上,整理仪容后站回户部前列。
“事情的来龙去脉,朕已经清楚,你们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立场,分不得对错。”
郑渊脸上满是歉意:“今日之争,其实都怪朕没事先将此事安排妥当所致。”
“陛下日理万机,这点琐事本就不应该让陛下烦恼的。”众臣皆是告罪一声。
众臣态度诚恳,郑渊默默点头。
见时机成熟,他便轻咳一声:“要怎么处理这事朕也很为难,因为必须要从根源上做起。”
“所以……”
郑渊顿了一下,然后笃定道:“朕想改一改祖宗之法!”
“景帝此法在当年确实算是一条良策,不过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如今看来却是有些陈腐了。”郑渊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陛下三思……”户部众臣大惊,立刻劝阻。
“陛下圣明!”而深受其害的工部官员却是面色一喜。
二方一喜一悲,唯有林公公一副悠然自得,事不关己的模样。
“陛下想如何改动?”叶常见天子心意已决,便知无法挽回,于是也不再过多劝解。
“放心,这条规矩朕不会过多改动。”
郑渊迎向工部众臣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年底官员考核不合格者,将罚俸的额度从二五成改到一三成,被罚银两的一半,则换作国库中的粮食,以高于市价两成的价格兑换给被罚官员!”
“若次年考核通过,户部则将其罚没的部分,以当时的价格补回。”
“陛下英明!”工部官员面色大喜,齐齐一躬。
此举措可谓是将他们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几乎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
而户部一众人则是垂头丧气,一脸无奈。
很显然,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