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吵架吵不起,而是和睦更有性价比。
鉴于此,郭京并不愿意和赵桓撕破脸。
如今赵桓金牌传召,他若是不回去,赵桓那个小心眼肯定会心生怨念。
况且,以郭京对赵桓的了解。
赵桓让他回京,绝不仅仅是因为和赵佶的争斗那么简单。
如今太原大获全胜,对金作战的捷报传遍天下,那耀眼的战绩,让每一个宋人都激动不已。
同时,郭京的威名也传遍天下。
如今大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大宋国师,神通广大,算无遗策,天下无敌?
而今郭京还手握重兵,大宋最能打的西北军都在郭京手中。
郭京又是河北路兵马大元帅,不仅有赵桓钦赐的尚方宝剑,更还有如他亲临的金牌在手。
可以说,若是郭京愿意,他直接就可以割据北方自立。
若是他愿意自己当皇帝,也可以直接推别人出来。
赵桓信任郭京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可当他心中出现不安感后,他就心慌的不行。
倒也不是说他不信郭京,而是他现在处于恐慌之中,谁都不信任。
就跟异地恋的小情侣似的,一旦对方稍微冷淡一点,就忍不住的胡思乱想,疑神疑鬼。
如今郭京离开几个月了,赵桓生怕郭京跟自己不亲近了。
毕竟现在郭京承载了赵桓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安全感,几乎就等同于他的精神寄托了。
现在赵桓传召郭京回来,一来是他爹给他造成的委屈太大了,他迫切的需要“亚父”的安抚以及保护。
二来则是,赵桓跟闹脾气的小情侣似的,要以此来确认郭京对他的心是不是还跟当初离开京城的时候那样。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郭京之前给他写的信,告诉他暂时先不回去,这让赵桓就很不安。
仗都打完了,金兵现在都退出去了,为什么还不回来?
外面有那么好吗?
到底是外面的景色好,还是外面的人好?
是真的不能回来,还是不想回来,或者是不愿意回来了?
最重要是,赵佶已经跟赵桓说了,让赵构去两浙路当宣抚使以及兵马大元帅的事情。
赵桓哪里还能不明白,这分明就是他这个活爹用来对付他的底牌。
一旦情况不受控,就怕赵构在两浙路直接割据登基。
而赵桓又想到了,之前赵构和郭京也是有所交集的。
现在郭京不愿意回来,赵桓就绷不住了,控制不住脑子总是乱想。
郭京不回来,赵桓寝食难安。
生怕亲爹对付自己,亚父放弃自己。
对于赵桓用金牌传召他回去的心态,郭京也是心知肚明。
这才是郭京要考量的地方。
赵构过去两浙路当宣抚使的事情,郭京也已经知晓。
他没想到赵佶到这个时候,还算计了赵桓一把。
也没想到,赵构这一身气运,还真是浑厚。
竟然这都能翻身。
看来,天命之子,确实是不好处置。
至于刺杀什么的,如同之前荆超卧底那般到了跟前,直接一刀给对方抹脖子。
这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不可能。
完颜宗望之所以能够被刺杀成功,除了郭京的算计之外,也是他自己本身的命运就到了这里。
郭京只不过让他的死期提前了几个月,所以算是符合气运。
在大宋这些时日,郭京经历了这么多,已经不是个小白了。
他知道冥冥之中,确实是有气运这么一回事。
强行更改,不仅无法更改,反而还会让自己成为促成的历史的一环。
所以,对于这些身负气运之人,郭京只能顺势而为的处理。
从细节处,一点一点的去推动改变。
如果历史确实让大宋分割两处,那么郭京即便是真的能杀了完颜九妹,也仍旧会冒出来完颜十妹,完颜八妹等等。
比如历史上,王莽杀刘秀,杀了那么多,最后不还是冒出来一个刘秀夺了他江山吗?
所以,直接杀了赵构,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是真的成功了,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既然如此,与其让一个不知道是谁的对手暗中发展,突然冒出来,还不如就让一个熟悉的对手在自己眼皮底下蹦跶。
起码,郭京了解赵构,也知道赵构后续的发展。
对于郭京来说,赵构是可控因素。
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的去扭转历史滚轮的轨迹。
郭京叹息一声说道:“明天再说吧!”
“对了,王彦你去准备两件事……”
郭京说着,让王彦附耳过来,他低声吩咐了过去。
金牌已经过来了,郭京只能做两手安排。
“是,属下立即就安排下去!”
王彦不理解,但还是坚定的按照郭京的命令执行。
当夜,郭京刚刚闭上眼,第三道金牌就来了。
这
次更加直接:“国师立即回京,不得耽误!!!”
通过这急促的语气就知道,一天不到的时间,赵桓心里的变化可以说是迅速恶劣。
如今赵桓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他钻到牛角尖里面,越陷越深。
天刚亮的时候,第四道金牌就来了。
一天之内,连发四道金牌,可见赵桓心态焦急成什么样子了。
王彦看着那金牌就忍不住厌烦,干啥呢这是?
这可是大宋国师,大宋的顶梁柱,拯救大宋于危亡之际。
一天下了四道金牌紧急召回,难道国师还能害了大宋不成?
相比较任性无能的皇帝,王彦心中自然更加忠心耐心教导他的国师。
“罢了!回京吧!”
郭京无奈了,他现在总算是体会到了岳大帅的心情。
不在这个位置上,谁都可以轻松的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就是不回去能怎么样?
难道皇帝能直接派兵过来杀了你吗?
就算他真的派兵过来又怕什么?你手中不是也有兵吗?直接反了就是。
可真的在这个位置上,才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是没有实力造反,而是不能。
因为天下百姓,不是一串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为了自己爽,而罔顾百姓的生死,郭京做不到。
心存百姓的人,岂能肆意潇洒?
懂事的人,向来要多承受一些委屈。
有没有道理,都要遵守这条规矩。
郭京愿意为了天下百姓,退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