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祥龙演义 > 第01回:龙王思子聚仙魂 丞相孔庙得遗孤

第01回:龙王思子聚仙魂 丞相孔庙得遗孤

001回:老龙王思子聚仙魂,龟丞相孔庙得遗孤

诗曰:善恶因缘何处求?盘古开辟识源流。三皇五帝人伦定,五叶莲开续春秋。

开篇引一卷残文,细细考究,苦苦斟酌,敷衍出百回故事,描绘出一段传奇。说的不是秦汉之际,讲的也不是唐宋之年。更是那代,果又何朝?当先说蒙古继宋,成就胡元近百年天下。元末,天下大乱,饥荒遍地,战火不断。高天玉帝遂命刘伯温转世下凡辅佐明君,安定天下造福苍生。辅佐何人,明君何者?看官;此人出生布衣,元来姓朱,名元璋。小字‘重八’,祖居泗州。生于濠州,生来聪明神武,英雄无比。是以上天眷顾该他为一朝天子,重整汉人河山。

彼时,刘伯温天命下凡,带下一柄斩仙剑以号令四海龙王,当时四龙王已是年老体弱,又则政务繁多。只好派遣龙之九子追随刘伯温。九子是谁?古语有云: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曰囚牛,二曰睚眦,三曰嘲风,四曰蒲牢,五曰狻猊,六曰霸下,七曰狴犴,八曰负屃,九曰螭吻。

九子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了万年不拔之基。后又为明成祖起兵‘靖难’夺得皇位。当九子功德圆满之时,那勃勃野心的明成祖又不肯放了他去,意思要将九子留于身边,永保大明江山雄霸天下。遂以修筑紫禁城之名,将刘伯温之斩仙剑号令九子。九子此时仍是四海龙神,便不肯臣服,当时发起一场大雨,下了三天三夜不见停歇,可怜把座京城湮做一片汪洋。

成祖见九子不伏,一时间捉摸不定。只得转颜向九子道:“这倒也罢!且都消停,听我一言。”九子公然不怕,齐齐朝上嚷道:“你要说什么?”成祖巍然高坐,说:“世人都说汝等法力广大,神通无边,我却有些不信。不如我来与你们打个赌赛,赢得我时,便是你们的神通。”指着正中央一块石碑道:“你们九人之中,若有这样一人,能驮走朕先祖神圣功德碑,便算他赢,也不留你。”

九子听说此话,各自暗暗欢喜道:“不想成祖这厮十分好呆,我们九子个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何惧驮块石碑?”当中闪出六子霸下道:“我若驮得你的石碑去,说话可算得数么?”朱棣笑道:“算得,算得。”六子霸下不知利害,只道这番家赢的是自己,输的是明成祖,三步并作两步迈向中央,要展示自己的丰采,卖弄六子的神通,一把驮起来那神圣功德碑。却有这般怪事,初时倒还不见得他十分吃力,待走得两三脚,便有些把持不住,渐渐地,已被压得下巴磕在地上做不得声。

原来那神圣功德碑乃记真龙天子一世功德,又有三代帝王玉玺印章,善镇八方鬼神。又有何人能驮得起?

成祖见此,笑呵呵指着霸下向其余龙子道:“你们乃上界之神,说出的话定然算的数,你们仔细看看,这六子驮着我的石碑,压得连喷嚏也放不得一个,如何驮得走它。你们务必说话算数,都留下来保我大明。”其余八子眼见六子落得如此下场,九去其一,俱都各自腮边落泪,戚戚惨惨。

哭了多时,其余龙子谁都不愿留下来替成祖卖命,也不想违悖自己先前说出的话,于是都留在了人世,虽说留了下来,但是谁也不曾看见过他们的真身。更莫说替成祖卖命了。

话说那四海龙王自得知九子为成祖所害,心中悲哀,欲发海神兵攻打成祖,又怕玉帝怪罪不敢妄动,只此作罢。

只是那老龙王思子心切,忽一日心血来潮,便将九子魂魄召回私藏龙宫。这日四海龙王齐聚东海,君臣俱各商议,九子虽得魂魄,又无一副实在形体,这等说,也去不长远。

众人议论纷纷多时,奈何就是琢磨不出一个道理。闹了许久,才得班中闪过护宝将军进言道:“诸位,都不消嚷,听我说……”遂如此这般说了一通。

四海龙王与大众听说;俱称妙计。时有东海龙王敖广传道:“龟丞相何在?”一旁闪过龟丞相长揖应道:“大王,老臣在此!”敖广道:“丞相,方才将军之言你认为如何?”龟丞相扭捏多时,说:“老臣不敢乱说。”敖广问:“怎么讲?”龟丞相说:“却有几分难做,比如大王要找个凡人做龙子替身,一来样子不能太差,二来人品要好,三来要成得了气候的。就是这几分难做。”

几个老龙王听说,都不以为意,笑道:“这算什么难做,终不然天大地大,就找不出这样一个好人?”龟丞相道:“大王有所不知,这世人都是营营逐逐,急急巴巴之徒,哪里会有许多好人?比如大王要找的人,他样子长得好,人品未必入流,他人品好的,样子又不一定生的俊。就是这两般都说得过去,可还不一定能成气候。”

几个老龙王一听说此话,都迟疑了:“似你这般说,又当如何是好?”龟丞相笑道:“倒也不消心急,如今这寻龙子这件事,若是大王信得过我,就把这个包袱交给我,除是我去,包管叫你们满意,有甚要紧?”

众人听说,心头一片疑云不觉的都消散了。一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的:“以我们看来,这件事,非是龟丞相,别个也去不得!”

敖广道:“如此甚好!便依你之

言,让你去做这件差事,切不可负我之意,早去早回!”龟丞相当时应了。化作老翁,跳波上岸,简装素服望中界而来。那丞相自出跳出东海,不敢兴云布雨,只是半云半雾,目勘道路而行。行彀多时,忽然看见一个去处青山隐隐,绿水沉沉,遂按落祥云一朵在那里穿州过府,明里赏景,实是暗中留意人才。时值天寒,飒飒风来就如刀割也似。丞相只是暗暗叫苦。忽一日,路过一山。看见那山势高大,顶接青云。丞相抬头一看,叹道:“好座高山!”那山下有水,水畔有亭,题名:“爱晚”。正贪看间,忽然自那亭中飘来一阵歌声。

歌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又歌曰:

“思量年少好青春,空山寄傲感飘零。夜赖青灯攻三史,穹庐寒窗把九经。

自谓承唐无诗兴,开怀宋咏少笔吟,可叹七尺归何处?一卷潇洒在古今。”

龟丞相侧耳听得分明,暗自欢喜:“就他,‘自谓承唐无诗兴,开怀宋咏少笔吟’这两句来看,人品倒是将就看的过。就不知他样子好不好?我且去看看看何妨。”赶忙上前来看,果见一白衣少年,模样俊俏,体态**。手持一卷书在那厢点头阅读。丞相暗暗打了个呵呵道:“又造化了,此人样貌俊朗,人品不俗,这龙子非他而谁?”赶上前拱手唱喏道:“这位小哥,老朽这厢有礼!”那书生见丞相容貌常少,体格非凡,必神仙中人。慌忙撇了书卷答礼道:“乡村小民,何敢劳仙翁行此大礼?惶恐惶恐!”

丞相笑道:“有德之人不分老少,适才听小哥吟唱,知其乃是德才兼备之徒。所以冒犯来问一问小哥,此地果是哪方山水?老朽初来贵地,无奈不明行径迷惑至此。劳烦小哥指引老朽一条明路,让我找处落脚之所。”书生道:“说与老爷知道,此处乃是长沙地界,老爷初来此处难免迷路。你若是问落脚之处,此处更是荒芜人烟,哪里会有?晚辈寝处到有几间草庐,只和老母相依。老爷不嫌其寒微,当引老爷去小生寒舍休息一晚,等到明日再做道理。”丞相喜道:“这样最好!”

书生随即拿起书卷就引丞相前行,行不许久,忽遇见一派阔水挡道。书生回头道:“老爷慢些走,此处水阔,没有舟桥通渡,我看老爷年事已高,恐怕难涉此水,还是晚辈驮老爷过河去!”说毕把鞋子褪了,咬在口中,将书卷插于项后。一把驮起丞相,冒寒一脚脚过河。

过来了,书生在路边拽起一把干草擦了脚,复穿上鞋子道:“老爷,我家就在前面不远了。”丞相点头心道:“我看此人倒也做的龙子,至于成不成得气候,还不是看他自己的造化,旁人如何看得穿的?”心内寻思,早听见几声犬吠。望见一茅舍透出荧荧灯光来。书生举手推开两扇竹牖道:“老爷请进,到家了。”刚一进来,只见一年过花甲老妇人,料是眼昏不便,拄支拐杖磕着地面慢慢走来。书生一见,慌忙上前一把搀住,叫道:“娘,孩儿不孝回来晚了,叫娘挨饿了!”

那老妇人道:“我儿如何不早些回来?”书生道:“娘,孩儿今遇一外乡老爷迷了路。孩儿因见天黑了,这里偏荒没得歇所,又多是野兽。故做指引教老爷回来暂住一宿。”龟丞相是个识大体之人,当即上前拱手作揖道:“老夫人有礼!”老妇人笑道:“不敢不敢!”便教:“我儿,既有客人。快去备些酒菜,莫怠慢了客人。”书生应声而去。不久,饭菜俱熟,都端来铺在桌上,请了丞相入席。丞相请老夫人先坐,自己次之。老妇人入座笑道:“告诉老先生,我乡野僻处,比不得城市,止彀些山鸡野味,请老先生不要见怪!”丞相笑道:“老夫人说什么话来?想我身处异地他乡,蒙贵舍收留,腹有所饱,夜有所眠,心中不胜感激,何来见怪之话。”

席至半酣之际,龟丞相问道:“老夫人,恕我冒昧,你老人家这眼昏之疾是何时引起的?”老妇人歇下筷子,摆摆手道:“不消说,我这双老眼自打我儿生下不久,我那丈夫就狠心撇下我们娘两不幸去世,是我终日以泪洗面,哭肿了双眼,便渐渐不明事物了,至今已经二十四年,早已习惯。”丞相道:“好在老夫人还有这个孝顺的儿子,倒也不怕老来无依。”老妇人听说面露欣喜,点头赞同。

吃了饭,龟丞相遂有意问母亲道:“老夫人家中别无眷属了么?”老妇人道:“早在我丈夫去世之前,育有一双儿女,都早不幸夭折了,直至我四十岁上下才添的这个幼子。因此别无家眷,只我母子二人。”龟丞相又问:“日间听小哥吟诗,词韵清奇,想来是有学问的,如何不去考个功名,也强似在此乡野度日?”

老妇人道:“我儿自幼倒也攻书读史,虽算不得才华横溢,倒也知书达理。无奈为人实在,不是做官的材料,又则我这把老骨头体弱眼昏,离不得人的。故此我儿放弃前程功名,只呆在此乡野种地锄园。若然短缺银钱使,就做些字画去估些钱回。虽则个平平淡淡,倒也过得清闭自在。”丞相笑道:“原来如此,如今老夫这里到有一件好的差事,想聘你儿子前去应职,不知可否合式?”老妇人听说,先自有几分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