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印度公司‘东印度’的概念,在当时也是一个模糊的术语,它既可以指代南亚次大陆,也可以指印度尼西亚群岛。
显而易见,盛产豆蔻、胡椒、丁香、蔗糖的印度尼西亚群岛,是殖民者眼中最为富有的区域。
葡萄牙人、荷兰人、英格兰人都前仆后继前往这里,当时的英格兰在东南亚举步维艰,被荷兰人挤占的完全没有生存空间,甚至还发生了‘安汶岛惨案’。
与英国商人闲谈后,荷兰人以此为依据,指责英格兰商人策划阴谋要夺取荷兰在安汶岛南边马鲁古岛上的要塞,直接处决了10名英格兰人,九名日本人和一名葡萄牙人。
接着荷兰人开始没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安汶岛的财产,把英格兰人全部赶出马鲁古群岛,英格兰被迫逐步收缩在东南亚和东亚的势力范围。]
未来的日不落帝国,以后都和法兰西一起打到北京城了,这时候却被领土更小的邻居荷兰压得在东南亚没有立足之地。
但大家知道,要不了多久,他们在四次战争后,英格兰就和荷兰局势逆转了。
但……
“他们西洋人,也是自始至终都没带变的。”刘邦吐槽道。
葡萄牙、荷兰、英格兰,这几个国家在亚洲干的事情基本都是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恶劣程度严重和特别严重。
对土著、对华人、对老家邻居,下手都一样的黑。
他以为自己混不吝的,做游侠和来到咸阳后见过人也形形色色,结果和天幕上的西洋人比起来,还是不够看。
不过现在是知道为什么英国东印度公司能蚕食南亚次大陆了,因为被荷兰人赶得没出去了。
后面的视频内容的确就和刘邦想的一样。
[打不过荷兰人,又不甘心放弃亚洲的英格兰人,把重心被迫放到了南亚次大陆,同时对东印度公司进行改革。
1657年,克伦威尔颁发特许状,三年后复辟的查理二世同样颁发特许状,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效仿荷兰,改为股份公司。
同样学习荷兰,承认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司法权、货币铸造权,自行建立军队,检举查处非法船只,还能与亚洲政府签订合约。
每年四月召开股东大会,同样也是投票选举24人组成的董事会,由里面的总裁和副总裁管理公司日常事务。
但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一样的是,英国东印度可以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间接参与管理公司。
500英镑的股票就是一票投票权,拥有的股票越多,能投的票越多。]
算算这个投票,那不就是谁出股的钱最多,话语权就最大。
比较两个东印度公司的模式,荷兰那边最后是上下都忙着自己捞钱,不管公司和国家死活。
那英国这边能按出的钱自己参与管理,确实能让大家对公司的归属感多了一些,可这能防得住以后不会和荷兰一样,大家也都只是为了自己捞钱吗?
[打不破荷兰人在东南亚对香料垄断的英格兰人,在南亚次大陆找到了另一种同样可以深受欧洲上流社会喜欢的经济产品——印度棉布。
印度手工作坊生产的棉布轻盈柔软,保暖透气,还便于剪裁印染,很快风靡英格兰。
在同一块土地上花费的时间越久,获得经济效益就越低。
[关于东印度公司‘东印度’的概念,在当时也是一个模糊的术语,它既可以指代南亚次大陆,也可以指印度尼西亚群岛。
显而易见,盛产豆蔻、胡椒、丁香、蔗糖的印度尼西亚群岛,是殖民者眼中最为富有的区域。
葡萄牙人、荷兰人、英格兰人都前仆后继前往这里,当时的英格兰在东南亚举步维艰,被荷兰人挤占的完全没有生存空间,甚至还发生了‘安汶岛惨案’。
与英国商人闲谈后,荷兰人以此为依据,指责英格兰商人策划阴谋要夺取荷兰在安汶岛南边马鲁古岛上的要塞,直接处决了10名英格兰人,九名日本人和一名葡萄牙人。
接着荷兰人开始没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安汶岛的财产,把英格兰人全部赶出马鲁古群岛,英格兰被迫逐步收缩在东南亚和东亚的势力范围。]
未来的日不落帝国,以后都和法兰西一起打到北京城了,这时候却被领土更小的邻居荷兰压得在东南亚没有立足之地。
但大家知道,要不了多久,他们在四次战争后,英格兰就和荷兰局势逆转了。
但……
“他们西洋人,也是自始至终都没带变的。”刘邦吐槽道。
葡萄牙、荷兰、英格兰,这几个国家在亚洲干的事情基本都是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恶劣程度严重和特别严重。
对土著、对华人、对老家邻居,下手都一样的黑。
他以为自己混不吝的,做游侠和来到咸阳后见过人也形形色色,结果和天幕上的西洋人比起来,还是不够看。
不过现在是知道为什么英国东印度公司能蚕食南亚次大陆了,因为被荷兰人赶得没出去了。
后面的视频内容的确就和刘邦想的一样。
[打不过荷兰人,又不甘心放弃亚洲的英格兰人,把重心被迫放到了南亚次大陆,同时对东印度公司进行改革。
1657年,克伦威尔颁发特许状,三年后复辟的查理二世同样颁发特许状,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效仿荷兰,改为股份公司。
同样学习荷兰,承认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司法权、货币铸造权,自行建立军队,检举查处非法船只,还能与亚洲政府签订合约。
每年四月召开股东大会,同样也是投票选举24人组成的董事会,由里面的总裁和副总裁管理公司日常事务。
但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一样的是,英国东印度可以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间接参与管理公司。
500英镑的股票就是一票投票权,拥有的股票越多,能投的票越多。]
算算这个投票,那不就是谁出股的钱最多,话语权就最大。
比较两个东印度公司的模式,荷兰那边最后是上下都忙着自己捞钱,不管公司和国家死活。
那英国这边能按出的钱自己参与管理,确实能让大家对公司的归属感多了一些,可这能防得住以后不会和荷兰一样,大家也都只是为了自己捞钱吗?
[打不破荷兰人在东南亚对香料垄断的英格兰人,在南亚次大陆找到了另一种同样可以深受欧洲上流社会喜欢的经济产品——印度棉布。
印度手工作坊生产的棉布轻盈柔软,保暖透气,还便于剪裁印染,很快风靡英格兰。
在同一块土地上花费的时间越久,获得经济效益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