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在现代直播学习,惊呆古人酸儒 > 第183章

第183章

他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最质朴的愿望,是希望儿子能通过改变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在母亲的支持下,1970年,李登海加入村子里刚成立的农科队。]

不知道公社是什么,但看级别只是属于小县城底下管辖的一部分。

大人们不解,一个这么小的行政单位,也值得能颁布《黄河保护法》的国务院,亲自授予他们荣誉称号?

就算这些产量的确在他们看来也很高了,但就没人会觉得这是假的吗?或者以后年年都要种出这么多的粮食了怎么办?

天幕上还有放出画面斑驳的影像资料,上面农人穿着已经与主播她们的打扮也不一样,男女老少挑着担在田垄间行走,被晒的油亮的脸上,他们的亮亮的眼睛极为出彩。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不是什么扮演者,他们就是农人。但这些农人脸上的神采,是以往时空里的人未曾见过的。

“他们,为什么看上去那么有盼头?”

大家疑惑,不解。

“在不是他们的地上种出粮食来了,这些粮食他们难道全是他们的吗?”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当年春天,烟台市农科所的专家带来了一份有关美国玉米的考察报告。

报告里,美国的玉米产量已经达到了亩产2500多斤,同时期的我们只有两三百斤。

看到这种极其明显差距,李登海立志发奋,也要让我们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他说,美国农民可以干到的,我们中国农民也可以。]

两千五百多斤,两三百斤,这种都快十倍的差距,要怎么追赶?

他们知道,能让主播放出来的视频,定然是李先生已经成功了,他怎么成功的?

君王们拿起地图,找到了这个叫美国的国家。而在主播给李三水的航海地图上,美洲却并没有这个国家。

一个之前都没有的国家,展露出来这点的冰山一角就是这般骇人的粮食产量,这很不寻常。

朱棣自己认真听着,也让旁边的史官别记他了,一起记天幕。

让郑和出去找玉米势在必行,但是找回来的玉米产量目前顶天几百斤而已,和后世的产量差距很大,要仔细看看后人们到底都是怎么做的,等后面他们肯定也是要找人再来培育的。

[19世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美国人亨利·华莱士把目光投在了玉米杂交育种的优势上,到了70年代,华莱士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已经实现了玉米亩产2400斤的世界历史最高纪录。

“所谓的玉米杂交,通俗的讲就是父系a和母系b,父系c和母系d分别杂交出s代杂交种,s代的杂交种要经过十几次反复种植,分理处性状一致、品质良好的自交系。

然后这样的自交系再次相互组合,生产出f1代杂交种,f1代杂交种还要经过数次播种收获,进行自己和自己比较的测比试验,选出品性优良的杂交种,然后再经过品比试验、预试、区试、生产试验,最终审定推广,成为市场上销售的玉米种子。”

高清镜头下,绿色的植物缓缓向上,慢慢生长,抽条结穗,放得极大的玉米粒晶莹饱满。]

赵过听明白了,和杂交水稻水稻一样,需要挑选好场地和品质,然后记录详细数值,一代一代根据不同性状来选中培育,最后培育出最好的。

他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最质朴的愿望,是希望儿子能通过改变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在母亲的支持下,1970年,李登海加入村子里刚成立的农科队。]

不知道公社是什么,但看级别只是属于小县城底下管辖的一部分。

大人们不解,一个这么小的行政单位,也值得能颁布《黄河保护法》的国务院,亲自授予他们荣誉称号?

就算这些产量的确在他们看来也很高了,但就没人会觉得这是假的吗?或者以后年年都要种出这么多的粮食了怎么办?

天幕上还有放出画面斑驳的影像资料,上面农人穿着已经与主播她们的打扮也不一样,男女老少挑着担在田垄间行走,被晒的油亮的脸上,他们的亮亮的眼睛极为出彩。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不是什么扮演者,他们就是农人。但这些农人脸上的神采,是以往时空里的人未曾见过的。

“他们,为什么看上去那么有盼头?”

大家疑惑,不解。

“在不是他们的地上种出粮食来了,这些粮食他们难道全是他们的吗?”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当年春天,烟台市农科所的专家带来了一份有关美国玉米的考察报告。

报告里,美国的玉米产量已经达到了亩产2500多斤,同时期的我们只有两三百斤。

看到这种极其明显差距,李登海立志发奋,也要让我们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他说,美国农民可以干到的,我们中国农民也可以。]

两千五百多斤,两三百斤,这种都快十倍的差距,要怎么追赶?

他们知道,能让主播放出来的视频,定然是李先生已经成功了,他怎么成功的?

君王们拿起地图,找到了这个叫美国的国家。而在主播给李三水的航海地图上,美洲却并没有这个国家。

一个之前都没有的国家,展露出来这点的冰山一角就是这般骇人的粮食产量,这很不寻常。

朱棣自己认真听着,也让旁边的史官别记他了,一起记天幕。

让郑和出去找玉米势在必行,但是找回来的玉米产量目前顶天几百斤而已,和后世的产量差距很大,要仔细看看后人们到底都是怎么做的,等后面他们肯定也是要找人再来培育的。

[19世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美国人亨利·华莱士把目光投在了玉米杂交育种的优势上,到了70年代,华莱士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已经实现了玉米亩产2400斤的世界历史最高纪录。

“所谓的玉米杂交,通俗的讲就是父系a和母系b,父系c和母系d分别杂交出s代杂交种,s代的杂交种要经过十几次反复种植,分理处性状一致、品质良好的自交系。

然后这样的自交系再次相互组合,生产出f1代杂交种,f1代杂交种还要经过数次播种收获,进行自己和自己比较的测比试验,选出品性优良的杂交种,然后再经过品比试验、预试、区试、生产试验,最终审定推广,成为市场上销售的玉米种子。”

高清镜头下,绿色的植物缓缓向上,慢慢生长,抽条结穗,放得极大的玉米粒晶莹饱满。]

赵过听明白了,和杂交水稻水稻一样,需要挑选好场地和品质,然后记录详细数值,一代一代根据不同性状来选中培育,最后培育出最好的。